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油田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油水界面Zeta电位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
作者 侯军伟 廖元淇 +3 位作者 孙腾 焦秋菊 聂小斌 韩增玖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9-324,共6页
针对新疆油田,利用表面活性剂、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以及不同的碱复配得到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驱,并分别配制成乳状液。利用Zeta电位分析仪和界面张力仪等考察了不同乳状液的Zeta电位和油水界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 针对新疆油田,利用表面活性剂、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以及不同的碱复配得到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驱,并分别配制成乳状液。利用Zeta电位分析仪和界面张力仪等考察了不同乳状液的Zeta电位和油水界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含石油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KPS)的乳状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最大,含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APS)的乳状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最小。随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增大,乳状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呈不同的增大趋势。对于LPS/KPS(LPS为烷醇酰胺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其乳状液的Zeta电位主要由KPS控制。LPS/KPS复配表面活性剂降低原油界面张力的效果明显。采用ASP三元复合驱时,表面活性剂对界面电位的影响变弱;随碱含量的增大,Zeta电位降低;随HPAM含量的增大,Zeta电位绝对值相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驱油体系 ZETA电位 乳状液 聚丙烯酰胺 表面活性剂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盐对新疆油田二元驱过程中乳状液影响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慧 廖先燕 +3 位作者 侯军伟 孙记夫 曾晓飞 李织宏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5,共4页
乳状液稳定性对于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稳定性过强会导致采出液破乳困难;稳定性过弱,乳状液会很快破乳,使复合驱油体系波及体积受到影响。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无机盐对新疆油田二元复合驱油体系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乳状液稳定性对于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稳定性过强会导致采出液破乳困难;稳定性过弱,乳状液会很快破乳,使复合驱油体系波及体积受到影响。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无机盐对新疆油田二元复合驱油体系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盐可以加速水包油型乳状液的破乳,特别是二价阳离子,能将破乳率提高1倍以上;阴离子的种类对乳状液的稳定性影响较弱。无机盐对乳状液破乳效率的影响与离子价态和Zeta电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驱 乳状液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油田砾岩油藏聚合物驱窜流特征及调剖对策 被引量:3
3
作者 唐可 纪萍 +1 位作者 汪学华 罗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5-111,共7页
聚合物驱过程中的聚合物窜流是影响聚合物驱效果的重要因素。针对七东1区克下组砾岩油藏特殊的复模态孔隙结构,通过室内并联岩芯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聚合物驱窜流特征及调剖对策。研究表明,砾岩油藏渗透率变异系数低于0.3时,聚合物驱不... 聚合物驱过程中的聚合物窜流是影响聚合物驱效果的重要因素。针对七东1区克下组砾岩油藏特殊的复模态孔隙结构,通过室内并联岩芯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聚合物驱窜流特征及调剖对策。研究表明,砾岩油藏渗透率变异系数低于0.3时,聚合物驱不发生窜流;渗透率变异系数高于0.5时,聚合物改善剖面作用有限,发生窜流,且窜流导致聚合物驱见效后高渗岩芯含水率迅速回升;随着渗透率变异系数增大,聚合物在高渗层突破时间缩短,聚窜发生越早和越严重,聚窜后高渗层吸液百分数从52%增大到75%;聚窜后及时调剖,能有效控制聚窜和发挥聚合物驱作用,采收率提高28.75%;聚合物驱全过程调剖是治理聚窜的理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藏 聚合物驱 窜流特征 强非均质性 调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对新疆油田二元驱油体系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侯军伟 廖先燕 +3 位作者 袁谅 努尔古丽 宋琪 郑晓宇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9-33,共5页
新疆油田不同区块的油田污水无机盐成分相差很大,对二元复合驱的配方选择造成了较大影响。系统研究了油田污水中含量最高的Na+、Ca2+对新疆油田二元驱油体系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KPS,界面张力随Na^+的增多呈现出先... 新疆油田不同区块的油田污水无机盐成分相差很大,对二元复合驱的配方选择造成了较大影响。系统研究了油田污水中含量最高的Na+、Ca2+对新疆油田二元驱油体系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KPS,界面张力随Na^+的增多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超低界面张力窗口很小;对于非离子与阴离子复配的表面活性剂KL(KPS+L5#),超低界面张力的窗口很大。同时随着阳离子浓度的增大,KL体系流变性降低,二元体系由剪切稀释转变为剪切增稠,逐渐由弹性流动为主转换成以黏性流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驱 钠离子 油田污水 钙离子 新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蒸汽后稠油油藏火驱跟踪数值模拟技术——以新疆H1块火驱试验区为例 被引量:27
5
作者 席长丰 关文龙 +7 位作者 蒋有伟 梁金中 周游 吴键 王晓春 程宏杰 黄继红 王波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5-721,共7页
以新疆H1块已实施3 a的火驱试验区为原型,通过与物理模拟结果、现场生产动态相互验证和调整,合理划分原油组分、确定火驱高温燃烧方程式、求取原油氧化动力学参数,建立了精确的火驱数值模拟基础模型。应用该模型对H1块火驱试验进行了跟... 以新疆H1块已实施3 a的火驱试验区为原型,通过与物理模拟结果、现场生产动态相互验证和调整,合理划分原油组分、确定火驱高温燃烧方程式、求取原油氧化动力学参数,建立了精确的火驱数值模拟基础模型。应用该模型对H1块火驱试验进行了跟踪模拟研究。研究表明:注蒸汽后形成的次生水体在燃烧初期大部分被烟道气驱替出来,只有小部分起到了有限湿烧的作用;火驱储集层从注气井到生产井依次为已燃区、火墙、结焦带、高温凝结带、油墙、剩余油区,比以往认识增加了高温凝结带;与原始油藏火驱过程不同,注蒸汽后的油藏火驱,存在着"先填坑、后成墙"的油墙构建、运移过程,油墙的形态与附近生产井动态密切相关。矿场试验表明,火驱跟踪数值模拟有效提升了火驱动态预测和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火驱 数值模拟 次生水体 油墙 高温凝结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应用于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侯军伟 廖先燕 郭文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3-235,共3页
化学驱油技术是一种水驱过后使用的可以驱动附加原油提高产量的3次采油技术。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吸引了大量的注意力,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子、石油和化工领域。简要回顾了近年来纳米技术在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应用... 化学驱油技术是一种水驱过后使用的可以驱动附加原油提高产量的3次采油技术。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吸引了大量的注意力,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子、石油和化工领域。简要回顾了近年来纳米技术在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应用,详细介绍了纳米乳液、纳米粒子降低界面张力、增强乳化性能以及降低交界面粘附功的作用机理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纳米材料 化学驱 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驱改变井参数的重力驱油技术研究与应用——以辽河油田齐40区块高倾角区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姜艳艳 杨军 陈迪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38-943,共6页
蒸汽驱汽窜现象是导致产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以辽河油田齐40块65井组高倾角区为例,由于密度差的原因,注入油层中的蒸汽具有上浮的趋势,具有高倾角的油层将加剧这种汽窜现象,导致产量下降。17-028井组含油饱和度数值模拟图分析表明,... 蒸汽驱汽窜现象是导致产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以辽河油田齐40块65井组高倾角区为例,由于密度差的原因,注入油层中的蒸汽具有上浮的趋势,具有高倾角的油层将加剧这种汽窜现象,导致产量下降。17-028井组含油饱和度数值模拟图分析表明,油层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下倾方向底部。从而可得出3种调控方案:新井挖潜、重组井网和重力驱油。通过方案作业指标对比,仅通过调整注汽参数实现的重力驱油方案操作简单,无任何作业工作量。综合评价认为,重力驱油方案为最佳调控方案。该方案可在地层中产生一致的、向下的压力梯度,实现蒸汽向下移动。确定技术后对其进行优化,确定合理的注汽井参数。预测结果表明,当上排井注汽干度为30%时,中排井注气量下降20%;下排井注汽量下降50%时,莲Ⅱ油层高倾角地区采出程度可达7.4%。经现场试验,此项技术可以使汽窜现象减缓,油汽比提高,在油田开发中为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窜现象 重力驱油 蒸汽驱 油田开发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量损失率的气井合理配产方法研究
8
作者 罗建新 赵茂林 +2 位作者 张烈辉 刘继柱 范梓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6,共8页
合理配产对气井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的配产方法一般是按照无阻流量的1/6∼1/3来进行。在研究气体在地层中的非达西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产量损失率的概念,通过量化非达西效应造成的产量损失,建立了气井产量损失率与无因次产量... 合理配产对气井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的配产方法一般是按照无阻流量的1/6∼1/3来进行。在研究气体在地层中的非达西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产量损失率的概念,通过量化非达西效应造成的产量损失,建立了气井产量损失率与无因次产量的图版。对于每一个配产,可得到与其相应的产量损失率,非达西效应对气井产量的影响就有了定量化的表征。因此,可根据产量损失率来进行合理配产。对于某些高压气藏,由于地层压力高,气体压缩程度大,地层条件下非达西效应并不强,产量损失率比较低,这类气井就可以将产量配高一些。该配产方法可实现量化储层气体非达西渗流损失,实现气井合理配产。该研究成果能在气井常规配产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气井配产制度,更好地满足气井长期稳产、高效开发的需求,为气藏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方程 非达西渗流 产量损失率 合理配产 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蒸汽开发后期稠油藏火驱高温燃烧特征 被引量:20
9
作者 程宏杰 顾鸿君 +2 位作者 刁长军 汪良毅 王波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6-429,共4页
新疆稠油主体开发区已进入蒸汽开发后期,需要转换开发方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筛选A1油藏开展火驱开发技术评价研究。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试验区经历烟道气驱、产量上升2个阶段后,进入稳产阶段;产出气体中CO2体积分数稳定在13.0%以上,原... 新疆稠油主体开发区已进入蒸汽开发后期,需要转换开发方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筛选A1油藏开展火驱开发技术评价研究。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试验区经历烟道气驱、产量上升2个阶段后,进入稳产阶段;产出气体中CO2体积分数稳定在13.0%以上,原油改质作用明显、物性"一升四降";同时,氧气利用率保持在93%以上,视氢碳原子比为1.37。注蒸汽开发后期稠油藏成功实现火驱高温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开发后期 稠油藏 火驱 高温燃烧 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石族矿物对致密油储渗条件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长_6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24
10
作者 徐蕾 师永民 +3 位作者 徐常胜 杨悦 李宏 柴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8-454,共7页
在岩石薄片观察、铸体薄片鉴定、高压压汞、恒速压汞及X射线衍射实验等多种测试分析基础上,通过高分辨率场发射万倍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从结晶学和矿物学角度研究长石族矿物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油层组致密油储集层储渗条件的影响。... 在岩石薄片观察、铸体薄片鉴定、高压压汞、恒速压汞及X射线衍射实验等多种测试分析基础上,通过高分辨率场发射万倍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从结晶学和矿物学角度研究长石族矿物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油层组致密油储集层储渗条件的影响。由于晶体结构和化学组成差异,不同长石族矿物脆性和溶蚀的难易程度差别明显,地层条件下,钙长石等偏基性斜长石更易沿解理破裂形成新的渗流通道;钾长石等富钾的碱性长石更易沿解理溶蚀形成次生孔隙;钠长石等偏酸性斜长石的脆性和溶解性介于钙长石和钾长石之间。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主要孔隙类型为残余粒间孔,长石溶蚀和破裂形成的次生孔缝对孔隙度贡献不大;研究区钙长石含量相对较高,其沿解理破碎形成的微裂缝有效改善了储集层渗流条件,长石族矿物对渗透率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钙长石、钾长石等、钠长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6油层组 致密油 长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北洼陷长堤断裂带扇三角洲砂砾岩体沉积特征及空间展布规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邱隆伟 贾继成 +5 位作者 马立驰 杨勇强 孙超 辛也 王鑫 杨生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5-182,191,共9页
受多种地质作用的联合控制,断陷湖盆陡坡带内的扇三角洲型砂砾岩体在空间展布上具有较大的差异。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系统研究了孤北洼陷长堤断裂带周缘砂砾岩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砂砾岩体形成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砂... 受多种地质作用的联合控制,断陷湖盆陡坡带内的扇三角洲型砂砾岩体在空间展布上具有较大的差异。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系统研究了孤北洼陷长堤断裂带周缘砂砾岩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砂砾岩体形成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砂砾岩体的形成主要受断层活动强度、湖平面变化和物源供给等因素控制,不同地区影响因素作用的强弱导致砂砾岩体分布的差异性。长堤断裂带北部地区断裂活动强,物源供给充足,扇体发育的规模较大,在剖面上多表现为多期垂向加积的特点,扇体前部往往发育大规模的滑塌浊积扇;南部地区断裂活动较弱,且物源供给弱,扇体发育的规模小,在剖面上表现为先退积后进积的叠加样式。受次级断层交替活动的影响,扇体在垂直物源方向上表现为多期的楔形叠加。总体上有利的相带,扇体的侧向尖灭和顶部泥岩的封堵联合控制了研究区油气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体 次级断层 沙河街组 沾化凹陷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变渗透率模量的异常高压气藏产能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任俊杰 郭平 +3 位作者 王绍平 毕波 汪周华 赵增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2-56,共5页
在异常高压气藏开发过程中,储层岩石常常表现出应力敏感特征。由于压敏储层在有效应力变化范围较大时,渗透率模量将随着有效应力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基于常渗透率模量的产能方程很难准确评价异常高压气藏的产能特征。为此,针对异常高压气... 在异常高压气藏开发过程中,储层岩石常常表现出应力敏感特征。由于压敏储层在有效应力变化范围较大时,渗透率模量将随着有效应力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基于常渗透率模量的产能方程很难准确评价异常高压气藏的产能特征。为此,针对异常高压气藏的渗流规律,建立了考虑变渗透率模量和高速非达西效应的产能计算模型,并用Newton-Raphson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研究及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应力敏感作用会使异常高压气藏气井的产量降低,尤其是在井底流压较低时,其产量降低得更为严重;在井底流压较小时,用传统的常渗透率模量计算的产量可能会错误评价应力敏感作用对气井产量的影响;而高速非达西效应将会使异常高压气藏气井的产量降低,随着井底流压的减小,高速非达西效应使气井产量降低的程度更为严重。结论认为:在开发异常高压气藏的过程中应考虑变渗透率模量和高速非达西效应对气井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气藏 变渗透率模量 生产能力 应力敏感 高速非达西流动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五彩湾地区侏罗系基准面旋回划分及隐蔽油气藏 被引量:10
13
作者 胡平 解宏伟 石新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60,共5页
白家海—五彩湾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侏罗系构造圈闭不发育,隐蔽油气藏已成为主要勘探目标。为满足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需要,提高储集层、隔层预测的精度,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原理,通过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在... 白家海—五彩湾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侏罗系构造圈闭不发育,隐蔽油气藏已成为主要勘探目标。为满足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需要,提高储集层、隔层预测的精度,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原理,通过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在侏罗系识别出12个基准面升降的转换面,根据基准面旋回划分,将侏罗系自下而上划分为Ⅰ、Ⅱ、Ⅲ、Ⅳ、Ⅴ、Ⅵ等6个三级层序、11个四级层序。根据精细地层对比分析,侏罗系隐蔽油气藏的圈闭主要是位于层序Ⅲ基准面下降期湖退三角洲前缘砂体和层序Ⅴ、Ⅵ基准面上升期的河道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隐蔽油气藏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构造圈闭 河道砂体 油气藏勘探 三角洲前缘 勘探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秋区块须四段储层成岩相及测井识别 被引量:11
14
作者 赖锦 王贵文 +2 位作者 郑懿琼 黄龙兴 郑新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49,共9页
通过岩芯观察并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分析等资料,对金秋区块须四段储层的成岩作用、成岩矿物、成岩阶段和成岩演化序列等进行了研究。根据成岩作用、成岩矿物等将须四段储层划分为压实致密、碳酸盐胶结致密、伊/蒙混层充填... 通过岩芯观察并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分析等资料,对金秋区块须四段储层的成岩作用、成岩矿物、成岩阶段和成岩演化序列等进行了研究。根据成岩作用、成岩矿物等将须四段储层划分为压实致密、碳酸盐胶结致密、伊/蒙混层充填、不稳定组分溶蚀和绿泥石环边胶结5种成岩相。选取自然伽马、电阻率、密度、中子和自然伽马能谱等测井曲线,建立了各成岩相的测井识别标准,并对JH1井的测井资料进行了处理,得到了其成岩相剖面展布规律。根据成岩相识别与物性分析的匹配结果,认为在裂缝不发育的情况下,绿泥石环边胶结和不稳定组分溶蚀相发育层段物性最好,伊/蒙混层充填相次之,压实致密相再次之,碳酸盐胶结致密相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相 测井识别 金秋区块 须四段 储集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侏罗系齐古组沉积相分析及储层展布——以车60井区齐古组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德勒恰提 王威 +2 位作者 李宏 陈剑 帕尔哈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5-552,共8页
侏罗系齐古组为准噶尔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层系,其层序发育较完整,沉积相类型丰富。综合利用岩芯、测井、录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在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车排子车60井区齐古组沉积微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研究区齐古组主要为砾岩、砂岩、... 侏罗系齐古组为准噶尔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层系,其层序发育较完整,沉积相类型丰富。综合利用岩芯、测井、录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在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车排子车60井区齐古组沉积微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研究区齐古组主要为砾岩、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构成的一套碎屑岩多旋回沉积组合,为典型的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其物源主要来自于北西和正北方向。平原辫状分流河道微相砂体为储集层骨架砂体,储集性能较好,前缘分支河道微相砂体及河口砂坝次之,为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相带。该研究成果为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动态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排子凸起 齐古组 沉积微相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分频技术在扇三角洲前缘砂体预测中的应用--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断陷铜钵庙断裂带南屯组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江 陈沫 +2 位作者 王杰 刘霜 周豪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0-96,共7页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断陷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含油砂体。针对含油砂体分布范围小、厚度薄、预测难的问题,通过地震匹配追踪分频处理,得到频率域的离散调谐地震数据体,其地震剖面波形特征清晰、能量增强、分辨率提高。应用...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断陷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含油砂体。针对含油砂体分布范围小、厚度薄、预测难的问题,通过地震匹配追踪分频处理,得到频率域的离散调谐地震数据体,其地震剖面波形特征清晰、能量增强、分辨率提高。应用优势频率分频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刻画了铜钵庙断裂带南屯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的三维轮廓和有利储层分布,并通过综合分析认为铜钵庙断裂带受东部物源控制,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该技术的预测结果符合地质规律,与钻井结果的吻合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分频技术 地震属性 储层预测 铜钵庙断裂带 乌尔逊断陷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子表面活性剂解除地层液相伤害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大椿 李远亮 +2 位作者 唐善法 岳泉 黄寰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8-110,共3页
反凝析液、地层水以及外来工作液的侵入往往会引起凝析气藏气相渗透率的降低。解除这些液相伤害的方法很多,如压裂、注气等,但这些方法现场操作成本太高,而采用化学方法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为了考察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解除地层液相... 反凝析液、地层水以及外来工作液的侵入往往会引起凝析气藏气相渗透率的降低。解除这些液相伤害的方法很多,如压裂、注气等,但这些方法现场操作成本太高,而采用化学方法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为了考察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解除地层液相伤害的可行性,通过测定油水界面张力,确定了解堵体系配方由质量分数为0.2%的TS-1双子表面活性剂和0.5%的NC助剂组成,并利用高压岩心驱替实验探讨了TS-1双子表面活性剂体系解除凝析气藏凝析油堵塞以及油水液相复合堵塞的效果。结果表明,TS-1双子表面活性剂体系具有极低的油水界面张力(0.22mN/m),且能有效解除岩心凝析油和地层水复合堵塞,注入0.7倍孔隙体积时解堵率达60%以上,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液相伤害 双子表面活性剂 解堵 气相渗透率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含水气藏非达西渗流规律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轩 王继平 +2 位作者 田姗姗 焦春艳 张宇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96,共7页
气藏开发实践和室内实验研究均表明低渗含水气藏气体渗流存在启动压力现象,研究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对气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长岩芯多测点气藏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低渗含水砂岩气藏气相启动压力梯度变化规律,对... 气藏开发实践和室内实验研究均表明低渗含水气藏气体渗流存在启动压力现象,研究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对气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长岩芯多测点气藏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低渗含水砂岩气藏气相启动压力梯度变化规律,对该参数与储层渗透率、含水饱和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建立了低渗含水气藏启动压力梯度计算通式。结合气藏渗流理论,采用建立的启动压力梯度表征方法,针对典型气藏进行应用分析,确定了气井有效动用半径,形成了有效动用半径与储层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图版,为类似气藏开发早期井网部署以及开发中后期井网加密提供了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气藏 非达西渗流 启动压力梯度 实验研究 定量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乳化降黏吞吐技术室内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赖南君 宋晓慧 +2 位作者 闻一平 叶仲斌 史建英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1-264,共4页
本研究针对稠油开发需要,通过室内配方筛选,确定乳化降黏体系为:0.4%表面活性剂CD-1+0.2%NaOH+0.07%聚合物HPAM,在油水体积比为7∶3下形成的乳状液黏度为189.3 mPa·s,稠油降黏率达96.1%,稳定时间达48 h。将化学吞吐的方法与乳化降... 本研究针对稠油开发需要,通过室内配方筛选,确定乳化降黏体系为:0.4%表面活性剂CD-1+0.2%NaOH+0.07%聚合物HPAM,在油水体积比为7∶3下形成的乳状液黏度为189.3 mPa·s,稠油降黏率达96.1%,稳定时间达48 h。将化学吞吐的方法与乳化降黏结合起来,可以取得很好的稠油开采效果,提高稠油采收率。本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用室内物理模型模拟了稠油乳化降黏化学吞吐的过程,得到了相关吞吐工艺室内模拟参数(注入量16 mL,注入速度0.34 mL/min,焖井时间48 h,注入温度50℃),并对室内模拟吞吐效果进行分析,在水驱(采收率8.25%)基础上经过两次吞吐总共提高采收率10.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乳化 降黏 吞吐 室内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与粉煤灰稳定泡沫的协同机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葛际江 刘子铭 +1 位作者 李隆杰 王恩卫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131,共10页
复配不同长度碳链羟磺基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作为起泡剂,以不同粒度粉煤灰颗粒作为稳泡剂,通过Waring搅拌法确定由0.4%起泡剂和1%中值粒径6.879μm粉煤灰共同组成耐温抗盐的起泡体系。使用浊度计和流变仪研究粉煤灰的悬浮性能和不同泡沫... 复配不同长度碳链羟磺基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作为起泡剂,以不同粒度粉煤灰颗粒作为稳泡剂,通过Waring搅拌法确定由0.4%起泡剂和1%中值粒径6.879μm粉煤灰共同组成耐温抗盐的起泡体系。使用浊度计和流变仪研究粉煤灰的悬浮性能和不同泡沫体系的表观黏度,使用表面张力仪和液滴形状分析仪测定体系的表面张力和界面黏弹性。结果表明:90℃条件下三相泡沫的起泡体积为275 mL,消泡半衰期为205 min;加入粉煤灰虽然使体系的表面张力略有增加,但显著提高了表面扩张模量;在同一观察时刻下三相泡沫具有比两相泡沫更低的非均匀系数和更小的中值粒径,由此延缓了液膜的排液和透气过程;两相泡沫所产生的残余阻力系数为36.23,三相泡沫的残余阻力系数高达112.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三相泡沫 稳定机制 封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