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油田氮气气举一体化管柱快速返排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晓磊 杨海 +1 位作者 洪将领 李彦岭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5-109,共5页
新疆油田已投入开发的气藏储层物性差异大,存在黏土膨胀、水敏和固相堵塞等伤害。常规管柱射孔后,需压井提出射孔枪串,更换成储层改造管柱。反复压井导致储层二次污染,更为严重的是气藏压力系数低,储层改造后入井液靠自身能量返排困难... 新疆油田已投入开发的气藏储层物性差异大,存在黏土膨胀、水敏和固相堵塞等伤害。常规管柱射孔后,需压井提出射孔枪串,更换成储层改造管柱。反复压井导致储层二次污染,更为严重的是气藏压力系数低,储层改造后入井液靠自身能量返排困难。为此研制了储层改造+氮气气举返排、射孔+储层改造+氮气气举返排一体化管柱,优选配套工具:针对气井工程口袋较长或下部无利用层的气井,推荐使用丢枪射孔工艺,否则采用全通径射孔工艺;固定式气举工作筒抗内压90.00 MPa、抗拉强度达到70.00 MPa及气举阀波纹管承载达到35.00 MPa;采用压井阀解决了完井管柱应用封隔器后无压井液循环通道的问题。基于氮气物性修正和引入Beggs&Brill两相流摩阻系数来修正储层改造液体与压井液的差异,考虑氮气返排与常规连续气举设计的差异,完善了氮气气举返排设计基础理论,研制了配套工艺设计。现场射孔+酸化+氮气返排试验证实:该工艺为解决同类气藏入井液返排难题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孔 储层改造 入井液返排 一体化管柱 氮气气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美丽气田采气工艺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唐伏平 柳海 +3 位作者 赵丽萍 刘德青 张锋 马增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62,共2页
克拉美丽气田是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发现的第一个地质储量上千亿立方米、以火山岩为储层的气田,因其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极大。根据克拉美丽火山岩气藏的特征,开展了气井的井口装置、管柱优化、完井工艺和排液采气工艺的研究和... 克拉美丽气田是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发现的第一个地质储量上千亿立方米、以火山岩为储层的气田,因其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极大。根据克拉美丽火山岩气藏的特征,开展了气井的井口装置、管柱优化、完井工艺和排液采气工艺的研究和现场应用分析,形成了一体化管柱射孔、压裂投产、储层保护等适应克拉美丽气田特点的开采工艺技术。通过对各生产阶段、不同压力及出水量的气井采气工艺的研究和合理选择,满足了不同阶段气井生产的需要,保证了克拉美丽气田的高产稳产,达到了进一步提高气藏最终采收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美丽气田 火山岩气藏 采气 压裂 排液 工艺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析气田开发后期处理厂工艺改进 被引量:12
3
作者 马国光 崔国彪 +1 位作者 张锋 曹洪贵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25-330,共6页
凝析气田处理厂通过节流制冷脱水脱烃来控制天然气的露点,气田开采中后期由于压力逐年递减,导致外输气不能满足烃露点要求。通过HYSYS软件模拟计算和工艺比较,得出"JT阀前增压+丙烷制冷脱水脱烃工艺"可以满足气田中后期的外... 凝析气田处理厂通过节流制冷脱水脱烃来控制天然气的露点,气田开采中后期由于压力逐年递减,导致外输气不能满足烃露点要求。通过HYSYS软件模拟计算和工艺比较,得出"JT阀前增压+丙烷制冷脱水脱烃工艺"可以满足气田中后期的外输气烃露点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田 增压 丙烷制冷 烃露点 HY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藏型地下储气库动态密封性评价——以新疆H地下储气库为例 被引量:22
4
作者 廖伟 刘国良 +4 位作者 陈如鹤 孙军昌 张士杰 王玉 刘先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3-141,共9页
为了有效指导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运行上限压力和动态监测井网的优化调整、保障储气库运行安全,以目前中国库容最大、调峰能力最强的新疆H储气库为研究对象,根据储气库高速往复注采地应力场交替变化的特点,综合地质、地震、测井... 为了有效指导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运行上限压力和动态监测井网的优化调整、保障储气库运行安全,以目前中国库容最大、调峰能力最强的新疆H储气库为研究对象,根据储气库高速往复注采地应力场交替变化的特点,综合地质、地震、测井和各类室内岩心实验结果,建立了H储气库区域尺度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和三维动态地质力学模型,综合评价了H储气库在经历原气藏14年衰竭式开发及其改建储气库后长期高速注采气过程中交变应力下的圈闭动态密封性。研究结果表明:①H储气库地层压力的变化对区域地应力场具有显著影响;②原H气藏开发后断裂两侧地应力具有较大差异,但盖层未发生变形破坏,作为含气边界的控藏断裂也未发生滑移,保证了H气藏改建储气库的安全性;③由于H储气库高速注采导致地应力场变得更加不均衡,对储气库注采井的完整性具有潜在的负面影响;④H储气库在长期高速注采运行过程中盖层未发生剪切和拉张破坏,但地质力学数值模拟显示储气库长期高速注采导致储层南部的H断裂两侧形成最大约5 cm的相对错动变形,H断裂的密封性成为影响储气库完整性的薄弱区域;⑤建议在储气库南部H断裂上盘部署监测井,加强注采动态监测。结论认为,该项研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评估了气藏型储气库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圈闭的动态密封性,对保障H储气库长期注采运行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多周期注采 边底水 交变应力 地质力学模型 盖层完整性 断层密封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美丽气田火山岩气藏储层改造技术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晓磊 柳海 +3 位作者 达勇 李纲要 赵丽萍 任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3-65,共3页
克拉美丽气田火山岩气藏具有裂缝和孔隙双重介质特征,岩石坚硬、储层物性差、天然裂缝发育、自然产能低等特点,必须经过压裂改造才能获得较高产量,然而火山岩储层的复杂性给压裂改造造成很多困难,存在裂缝破裂和延伸机理认识不清、压裂... 克拉美丽气田火山岩气藏具有裂缝和孔隙双重介质特征,岩石坚硬、储层物性差、天然裂缝发育、自然产能低等特点,必须经过压裂改造才能获得较高产量,然而火山岩储层的复杂性给压裂改造造成很多困难,存在裂缝破裂和延伸机理认识不清、压裂液滤失大、人工裂缝扭曲或多裂缝、裂缝开度狭小、易砂堵、高储层温度、高启裂梯度、高施工泵压等问题。为此,通过理论研究和现场应用分析,总结出了一套抗高温、抗高压、抗砂堵、降滤失、快返排等储层改造技术,经试气和投产分析表明,压后增产效果明显,大大提高了火山岩压裂施工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美丽气田 火山岩气藏 储集层 压裂 难点 增产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析气藏生产过程中气油比异常原因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骞 李相方 +3 位作者 单江 戴岑璞 邓垒 殷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65,128,共3页
在凝析气藏的衰竭式开发过程中,当井底压力高于露点压力时,生产气油比应恒定不变,当井底压力降低至露点压力后,地层中流体发生反凝析现象,生产气油比会增大。但是,在日本的Yufutsu凝析油气田、中国的雅克拉和大涝坝凝析气藏的开发中,当... 在凝析气藏的衰竭式开发过程中,当井底压力高于露点压力时,生产气油比应恒定不变,当井底压力降低至露点压力后,地层中流体发生反凝析现象,生产气油比会增大。但是,在日本的Yufutsu凝析油气田、中国的雅克拉和大涝坝凝析气藏的开发中,当井底压力下降至露点压力以下时,部分气井的生产气油比并没有增大,反而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的现象。针对这一异常现象,分析了可能造成此异常现象的因素(水侵、组分梯度、组分异常、储层物性、毛细管数效应以及界面张力),通过数值模拟,对凝析气藏的气油比进行了预测。认为在凝析气藏的开发中,气油比的下降只是暂时的,随着压力的继续降低,地层中反凝析污染加重,凝析气井的生产气油比会迅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气田 开采 气油比 异常 原因 分析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析气田高效回收乙烷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王传平 吕小明 +3 位作者 李英杰 刘俊麟 朱琳 饶何隆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70,共7页
某凝析气田为了实现长期稳定生产,将实施增压及深冷提效工程,通过提高天然气中乙烷、液化气等资源的回收率综合提升气田的开发效益。处理站内已建浅冷装置的所有设备及功能均原地保留,不作任何更改,原有的自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等也均... 某凝析气田为了实现长期稳定生产,将实施增压及深冷提效工程,通过提高天然气中乙烷、液化气等资源的回收率综合提升气田的开发效益。处理站内已建浅冷装置的所有设备及功能均原地保留,不作任何更改,原有的自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等也均保留原功能不变。新建深冷装置在现有生产分离器、湿气脱固体杂质装置和凝析油稳定装置基础上新建1套分子筛脱水装置,以满足深冷凝液装置的最低温度(-106℃),轻烃回收采用RSV工艺,乙烷回收率达到95%,提高了天然气处理厂的经济效益,为凝析气田中后期提效改造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田 乙烷回收 处理站 增压 深冷 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藏体积压裂后返排数值模拟方法
8
作者 赵国翔 姚约东 +5 位作者 齐银 薛小佳 陶亮 陈文斌 拜杰 孙居正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7,共9页
大规模体积压裂技术是目前实现页岩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而如何描述、表征体积压裂形成的复杂裂缝网络并深入认识压裂后的返排特征是页岩油藏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页岩油藏压裂后返排特征的表征问题,考虑压裂液注入及返排过程中的裂... 大规模体积压裂技术是目前实现页岩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而如何描述、表征体积压裂形成的复杂裂缝网络并深入认识压裂后的返排特征是页岩油藏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页岩油藏压裂后返排特征的表征问题,考虑压裂液注入及返排过程中的裂缝张开-闭合特征及基质非线性渗流特征,定量评价了储层物性参数及复杂裂缝形态对压裂后返排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维复杂裂缝网络可由裂缝中心点坐标、裂缝倾角、裂缝方位角及边界形状进行刻画,并可通过随机模拟及连通性识别生成连通裂缝网络,同时,考虑裂缝张开-闭合特征是实现压裂液注入―返排全流程有效模拟的关键,孤立的天然裂缝对压裂后返排特征的影响可以忽略,且裂缝形状的变化对压裂后返排动态有明显影响。研究成果能够较好地表征流体在复杂裂缝形状缝网中的压裂后返排特征,可以应用于体积压裂页岩油藏的开发动态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藏 体积压裂 复杂缝网 裂缝张开-闭合机理 压裂后返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排子地区头屯河组古地貌与油气分布 被引量:4
9
作者 韦红 陈强 +2 位作者 廖伟 李睿 倪华玲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21,共13页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头屯河组进行连井区域对比,分析车排子地区侏罗统头屯河组厚度变化和地层尖灭线位置。采用地层厚度法和层拉平方法研究头屯河组古地貌特征,分析古地貌构造单元。结合构造演化剖面和平面图分析古地貌演化和被改造后的...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头屯河组进行连井区域对比,分析车排子地区侏罗统头屯河组厚度变化和地层尖灭线位置。采用地层厚度法和层拉平方法研究头屯河组古地貌特征,分析古地貌构造单元。结合构造演化剖面和平面图分析古地貌演化和被改造后的特征。开展地震属性与沉积相分析,并结合井下岩性特征,分析古地貌对沉积和岩性的控制作用。车排子地区头屯河组古地貌呈坡—沟—隆—凹组合特征,斜坡的陡缓程度对沉积相的类型和岩性及其沉积物的粗细有一定的影响,沟谷既是输砂通道,也是聚砂的重要场所,现今砂体的分布与沟谷展布方向关系密切。结合古地貌、构造演化和沉积相特征分析了车排子地区头屯河组油气藏地质和分布特征,指出了该地区油气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排子地区 古地貌 构造演化 地震解释 油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图壁气田高效开发的技术对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有兴 石新朴 +2 位作者 李臣 宋元林 廖剑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54,112,共3页
气田的高效开发是建立在对其地质特征的认识、开发方案的制订、开发过程的调控和开发规律的把握基础上的。呼图壁气田为典型的砂岩气田,经过开发前期的科学评价,使多学科综合技术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创立了气田开发的地下地面一体化开... 气田的高效开发是建立在对其地质特征的认识、开发方案的制订、开发过程的调控和开发规律的把握基础上的。呼图壁气田为典型的砂岩气田,经过开发前期的科学评价,使多学科综合技术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创立了气田开发的地下地面一体化开发评价模式;利用现代试井解释技术,落实了气藏地质储量,确定了气田合理采气速度,优化配置了单井产量,并通过均衡压力剖面、产水规律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成果与应用经验,实现了气田连续稳产10 a的高效开发,形成了一套砂岩气藏高效开发技术对策。对该气田开发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气田投资回收期短,累计创产值36.63亿元,实现了稀井高产,对高效开发同类气藏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图壁气田 砂岩气藏 开发 经济效益 技术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5气田地面集输系统缓蚀剂的优选及评价
11
作者 郑云萍 吴晓南 +2 位作者 任呈强 张峰 单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5-98,132,共4页
新疆准噶尔盆地盆5气田自建成投产以来,随着生产时间的推移,气田产液量也随之增加,因产出水的矿化度较高,加之该气田天然气中含有CO2气体,因此腐蚀情况较为严重,影响了气田的安全生产。针对该气田的腐蚀情况,通过室内模拟现场腐蚀环境,... 新疆准噶尔盆地盆5气田自建成投产以来,随着生产时间的推移,气田产液量也随之增加,因产出水的矿化度较高,加之该气田天然气中含有CO2气体,因此腐蚀情况较为严重,影响了气田的安全生产。针对该气田的腐蚀情况,通过室内模拟现场腐蚀环境,采用失重法实验研究了不同缓蚀剂对地面集输系统管材(20G钢)的缓蚀效果,筛选出了缓蚀效果较好的缓蚀剂CT2-4,并采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图对其做了电化学评价。结果表明:CT2-4浓度在100~175 mg/L时的缓蚀率可超过85%,防腐效果理想。该研究成果为盆5气田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盆5气田 集输系统 CO2腐蚀 缓蚀剂 优选 评价 极化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不关井产能试井在玛河气田的应用
12
作者 贺陆军 廖剑波 +1 位作者 李英杰 覃建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6152-6154,共3页
在气田投入开发时,通常可利用产能试井对气田产能进行了解。气井产能是气藏工程分析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因此,测试和分析气井产能具有重要意义。以往采取定期关井测试,由于要影响正常的供气,导致生产受阻。而不关井产能试井,是在气井正... 在气田投入开发时,通常可利用产能试井对气田产能进行了解。气井产能是气藏工程分析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因此,测试和分析气井产能具有重要意义。以往采取定期关井测试,由于要影响正常的供气,导致生产受阻。而不关井产能试井,是在气井正常生产下进行的,不会影响到气田产量,且不受时间和供气限制。其所得产能计算方程又能反映单井的实际生产能力,符合气井的生产状况。该方法现场可操作性强、准确性高,是解决常规回压试井与生产供气矛盾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油气藏工程 产能试井 玛河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浅南区边水断块油藏类型及剩余油特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志鹏 林承焰 +2 位作者 史全党 李润泽 彭学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复杂小断块油藏的剩余油在开发后期极为复杂,不仅受多个因素的控制,同时,某一种因素单独控制的剩余油非常分散且数量有限。针对高浅南区小断块油藏边水发育的特点,考虑剩余油的主控因素、断块油藏的形状、天然能量的充足程度以及能量供... 复杂小断块油藏的剩余油在开发后期极为复杂,不仅受多个因素的控制,同时,某一种因素单独控制的剩余油非常分散且数量有限。针对高浅南区小断块油藏边水发育的特点,考虑剩余油的主控因素、断块油藏的形状、天然能量的充足程度以及能量供体等将边水断块油藏划分为3类:开启型边水断块油藏、半封闭型边水断块油藏以及封闭型边水断块油藏。并研究了每种油藏类型的剩余油分布特征和挖潜潜力。发现:开启型边水断块油藏采出程度最高、剩余油少而分散;封闭型边水断块油藏采出程度最低、剩余油多而连片;半封闭型边水断块油藏介于两者之间。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每种油藏类型的特点提出了下一步挖潜的技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边水 断块油藏 油藏类型 天然能量 高浅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压起下速度管柱工具研制及其在滴西18X井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赟新 张锋 +2 位作者 陈晓明 王庆 冉彦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123,共2页
为解决目前连续油管作为速度管柱工艺原理上无法带压提出连续油管的技术缺陷,研制了带压起下速度管柱工具串。关键部件实现了精确的压力控制。介绍了带压下入和提出速度管柱的过程及原理、相关技术参数。通过在滴西18X井的成功应用表明... 为解决目前连续油管作为速度管柱工艺原理上无法带压提出连续油管的技术缺陷,研制了带压起下速度管柱工具串。关键部件实现了精确的压力控制。介绍了带压下入和提出速度管柱的过程及原理、相关技术参数。通过在滴西18X井的成功应用表明:整套工具设计合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压起下 速度管柱 排液采气 绕轴悬挂器 柔性接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段塞流中砂粒冲蚀弯管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单五一 王宇哲 孙雨飞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6-152,共7页
气液混输是油气集输过程中常用的方式,但目前关于气液两相流携砂冲蚀的研究很少。为研究段塞流中砂粒对弯管的冲蚀磨损规律,采用CFD方法建立了弯管冲蚀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网格无关性验证,分析了不同气、液表观流速和曲率半径对弯管冲... 气液混输是油气集输过程中常用的方式,但目前关于气液两相流携砂冲蚀的研究很少。为研究段塞流中砂粒对弯管的冲蚀磨损规律,采用CFD方法建立了弯管冲蚀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网格无关性验证,分析了不同气、液表观流速和曲率半径对弯管冲蚀速率、冲蚀位置及寿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段塞流下弯管的冲蚀磨损破坏主要在外拱壁面,导致外拱壁面壁厚减薄,容易造成弯管失效,产生泄漏等事故;随着气体表观速度和液体表观速度增大,弯管的最大冲蚀速率增大,寿命缩短,因此要尽量减小气体和液体流量,以降低弯管冲蚀速率;随着弯管曲率半径增大,最大冲蚀速率减小,寿命延长,弯管曲率半径从1.5D增大到6.0D时,最大冲蚀速率减小50%;在弯管曲率半径为1.5D时,冲蚀最严重位置在弯管段出口处的外拱壁面。所得结果可为油气集输管道的结构改进及寿命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管 冲蚀 段塞流 固体砂粒 表观速度 曲率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中段侏罗系头屯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16
作者 石新朴 刘泽民 +2 位作者 张长瑞 刘成 仇丽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25年第4期31-41,共11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中段主要目的层系侏罗系头屯河组天然气勘探方向不明确的问题,基于对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和储层样品的测试资料,通过分析研究区头屯河组油气成藏条件,探讨天然气成藏控制因素,明确了勘探有利目标。结果表明:滴南... 针对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中段主要目的层系侏罗系头屯河组天然气勘探方向不明确的问题,基于对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和储层样品的测试资料,通过分析研究区头屯河组油气成藏条件,探讨天然气成藏控制因素,明确了勘探有利目标。结果表明:滴南凸起中段侏罗系头屯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南部东道海子凹陷和研究区下伏的石炭系烃源岩可为天然气成藏提供优越的物质基础,发育于研究区中部的大型三角洲沉积体系为天然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大面积分布的岩性-构造圈闭为天然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通源断裂是头屯河组天然气成藏的基础,岩性-构造圈闭控制着天然气的分布;有利目标优选结果认为,DX149井区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可作为有利增储上产目标,DX121井西区圈闭较为落实可作为潜在勘探目标。研究成果可为滴南凸起中段侏罗系头屯河组下步的天然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条件 控藏因素 有利目标 侏罗系头屯河组 滴南凸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岩内幕型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以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滴水泉西断裂下盘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蒋佳兵 陈如鹤 +7 位作者 李小刚 解远刚 杨丹 阳程宇 刘忠华 徐少华 熊益学 徐正建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32,共14页
随着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开发的持续推进,已证实在距离火山岩风化壳较深的“内幕”同样具有形成大规模油气藏的潜力,但由于其成储机理与风化壳储层截然不同,目前对火山岩内幕型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文... 随着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开发的持续推进,已证实在距离火山岩风化壳较深的“内幕”同样具有形成大规模油气藏的潜力,但由于其成储机理与风化壳储层截然不同,目前对火山岩内幕型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以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滴水泉西断裂下盘为例,基于岩心薄片、物性、测井及地震资料,开展火山岩内幕型储层识别与深度划分、岩性岩相及物性特征分析,明确火山岩内幕型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内幕型储层主要分布在不整合面以下250~600m的范围内。(2)有利岩相(岩性)主要为爆发相热基浪亚相(含角砾凝灰岩)、爆发相空落相亚相(凝灰岩质角砾岩)。(3)储集空间以溶蚀孔为主,其次为构造缝。(4)有利储层主要控制因素为古地貌、断裂分布、火山口分布、火山喷发期次等,具体表现为:火山口附近相对低洼的凹槽带是内幕型储层发育的有利场所;近火山口处及断裂附近内幕型储层相对发育;内幕型储层纵向分布受火山活动旋回的影响,上覆烃源岩层的火山岩内幕岩体更容易被改造为内幕型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火山岩油气藏 内幕型储层 主控因素 滴水泉西断裂下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暂堵工艺参数优化探讨及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冯钿芳 张锋 +2 位作者 王晓磊 洪将领 杨晓丽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4-116,共3页
冷冻暂堵井口技术已经在国内外油气井上广泛应用,实现了不压井解决油气井井口1^#、2^#、3^#阀及井口装置出现的问题,但在国内现场应用该工艺过程中,暂堵剂的选择及浓度配比、冷冻时间、冷冻温度等技术参数均是采用国外提供的经验参数,... 冷冻暂堵井口技术已经在国内外油气井上广泛应用,实现了不压井解决油气井井口1^#、2^#、3^#阀及井口装置出现的问题,但在国内现场应用该工艺过程中,暂堵剂的选择及浓度配比、冷冻时间、冷冻温度等技术参数均是采用国外提供的经验参数,不同的井况设计参数基本一致,工艺的安全性能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为了确保工艺的安全有效,通过对暂堵剂屈服应力分析研究和冷冻温度、冷冻时间和暂堵剂用量对暂堵强度影响实验,结合现场施工情况来优化工艺技术参数,研究结果有效的指导了现场应用,提高了安全性,并成功应用在新疆的高压气井上,保证了气井的安全生产,同时有效的保护了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堵剂 冷冻温度 冷冻时间 冻黏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水敏低渗油藏酸化防膨研究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吕毓刚 潘海燕 +3 位作者 邬国栋 周明 张栌丹 张锋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6-79,共4页
针对石西油田低渗油藏强水敏性伤害储层,油井转注水初期,普遍存在注入压力高、注不进的实际问题,基于黏土矿物的防膨原理和现场防膨经验,为了提高XH-F3防膨剂的防膨效果,采用乙醇与注入水混配,其防膨率得到显著提高,满足了油田指标要求... 针对石西油田低渗油藏强水敏性伤害储层,油井转注水初期,普遍存在注入压力高、注不进的实际问题,基于黏土矿物的防膨原理和现场防膨经验,为了提高XH-F3防膨剂的防膨效果,采用乙醇与注入水混配,其防膨率得到显著提高,满足了油田指标要求。静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防膨技术,岩心破碎率低、腐蚀率低,配伍性好。现场实验表明,注入该防膨型醇水配制的酸液,酸化后注入压力大大下降,注水量增加3~5倍,达到了防止黏土矿物膨胀、实现近井地带酸化解堵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水敏 防膨剂 静态实验 动态实验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