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深层稠油油藏注超临界CO_(2)吞吐开发室内实验研究
1
作者 四郎洛加 周翔 +5 位作者 孙新革 赵玉龙 张烈辉 吴洋 普宏槟 蒋琪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5-631,640,共8页
随着中国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稠油油藏在中国油藏开发中占比超20%,稠油资源的高效开发对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注CO_(2)开发技术是被证实了的有效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效益开发措施。研究区块中深层稠油油藏面临储层强水敏、规模注水... 随着中国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稠油油藏在中国油藏开发中占比超20%,稠油资源的高效开发对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注CO_(2)开发技术是被证实了的有效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效益开发措施。研究区块中深层稠油油藏面临储层强水敏、规模注水开发难度大的难题,亟须转变现有注水开发模式。针对研究区块注CO_(2)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吞吐开发参数尚待优化、缺少实验研究成果支撑的问题,以新疆油田北10井区中深层稠油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CO_(2)在原油中的扩散、稠油超临界CO_(2)萃取和高温高压长岩心吞吐实验研究,探究稠油油藏注CO_(2)作用机理以及高效CO_(2)吞吐开发机制。实验结果表明:(1)CO_(2)在稠油中的扩散系数与注气温度、压力呈正相关关系且压力对于扩散系数的影响大于温度;(2)随萃取次数的增加,中—轻质组分C_(6)—C_(12)质量分数大幅降低,中—重质组分C14+质量分数逐渐上升,尤其在前三轮萃取尤为显著;(3)针对稠油油藏,衰竭方式开发采收率仅有7.01%,CO_(2)吞吐开发方式是有效的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方式,使累计采收率达到36.94%,换油率达到0.59 t/t(每注入1 t CO_(2)获得的产油量);(4)通过吞吐实验研究,优选焖井时间为1.0~2.0 h,优选压降速度为50 kPa/min。研究成果有助于明确中深层稠油注CO_(2)提高采收率机理,同时指导北10井区现场注CO_(2)开发注采参数设计,为后续CO_(2)吞吐规模化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同类型油藏注CO_(2)开发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稠油油藏 CO_(2)吞吐 扩散 萃取 注采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