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于CDG凝胶调驱技术的有利条件——以彩南油田三工河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兴训 张武 +3 位作者 沈楠 杜文军 杨俊涛 冯业庆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3-55,共3页
在充分调研了国内外CDG凝胶调驱技术现状基础上,根据彩南油田油藏室内试验评价,1999年在彩南油田三工河组油藏进行了6个井组的CDG凝胶调驱矿场试验,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当年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3.9, 从而证实三工河组油藏适于... 在充分调研了国内外CDG凝胶调驱技术现状基础上,根据彩南油田油藏室内试验评价,1999年在彩南油田三工河组油藏进行了6个井组的CDG凝胶调驱矿场试验,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当年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3.9, 从而证实三工河组油藏适于注CDG凝胶,而且有必要继续实施此项措施以提高油田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南油田 三工河组 调驱技术 油藏 油田开发 矿场试验 井组 有利条件 国内外 投入产出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25井区石炭系火成岩气藏形成条件 被引量:6
2
作者 高先志 沈楠 +2 位作者 何万军 秦旭升 章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20,共3页
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凹陷石炭系火成岩气藏自彩25井在其中获得工业气流后,随后有多口评价井落空,所以研究该区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便成了急迫的问题。针对火成岩油气藏形成的特殊性,从储层的形成特点、气藏形成的运移条件和发现井的构造背... 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凹陷石炭系火成岩气藏自彩25井在其中获得工业气流后,随后有多口评价井落空,所以研究该区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便成了急迫的问题。针对火成岩油气藏形成的特殊性,从储层的形成特点、气藏形成的运移条件和发现井的构造背景等角度分析了该气藏形成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彩25井区火成岩气藏储层多位于石炭系火成岩顶部不整合面以下,岩性主要为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凝灰熔岩和蚀变安山岩,其中发育裂缝及各种溶孔等次生孔隙;火成岩下伏的石炭系暗色泥岩和碳质泥岩等气源岩所形成的油气,通过断层向上运移到火成岩顶部,然后通过不整合面下的渗透层横向运移并聚集到局部构造的高部位,形成高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油气藏;断裂通道、构造高背景以及火成岩的孔渗性是控制气藏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五彩湾凹陷 石炭纪 火成岩 储集层 油气藏形成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133井区西山窑组油藏储层敏感性特征及注水防膨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冷严 戴文英 +2 位作者 赵增义 寇根 沈南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年第1期32-35,74-75,共4页
通过对彩133井区西山窑组储层敏感性实验、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评价、储层注入水储层伤害评价、防膨稳定剂效果评价的研究发现,该井区储层具有强水敏特征,其临界矿化度为12447.46mg/L;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良好;当注入达30倍孔隙体积... 通过对彩133井区西山窑组储层敏感性实验、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评价、储层注入水储层伤害评价、防膨稳定剂效果评价的研究发现,该井区储层具有强水敏特征,其临界矿化度为12447.46mg/L;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良好;当注入达30倍孔隙体积倍数时,储层注入水伤害模拟评价其渗透率损失率平均为41.6%;0.3%的彩-12#防膨稳定剂对储层具较好的防膨稳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水 敏感性 地层水 注水伤害 防膨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正演模拟技术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七区地震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霍进杰 于浩业 +2 位作者 董雪梅 祁明霞 李胜 《海洋石油》 CAS 2013年第4期30-34,共5页
地震正演模拟技术是用教学或物理的方法研究地震波在某种具体的简化模型中传播的特点,用来模拟真实地质结构条件下的地震波场。随着油气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该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七区三维地震解释中的应用... 地震正演模拟技术是用教学或物理的方法研究地震波在某种具体的简化模型中传播的特点,用来模拟真实地质结构条件下的地震波场。随着油气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该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七区三维地震解释中的应用为例,正演模拟技术在地质模式的识别、断裂的精细刻画、速度异常的分析、小断裂的识别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演模拟技术 二次开发 地震地质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飞仙关组优质储层形成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何莹 郭旭升 +3 位作者 张克银 赵勋 边树涛 周文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6,共5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经历了3个成岩演化阶段:准同生—早期成岩阶段、浅埋—中埋成岩阶段、深埋成岩阶段。主要成岩作用有:泥晶化、胶结、压实压溶、重结晶、白云石化、溶蚀和破裂等。其中,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是改善储集性能的主...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经历了3个成岩演化阶段:准同生—早期成岩阶段、浅埋—中埋成岩阶段、深埋成岩阶段。主要成岩作用有:泥晶化、胶结、压实压溶、重结晶、白云石化、溶蚀和破裂等。其中,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是改善储集性能的主要有利因素。溶蚀作用发生在成岩作用的各个阶段,以早期大气淡水渗滤作用形成选择性溶蚀和深埋藏阶段含CO2和H2S流体对全岩的溶蚀作用为主。白云石化作用,以早成岩阶段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为主,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次之。与复杂的成岩作用对应,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孔隙大体也经历了4次重要的演变:沉积时原始孔隙度为35%、准同生—早期成岩阶段后的25%、浅埋—中埋成岩阶段后的5.5%、深埋成岩阶段的10%。由此认为,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相储层储集性能的改善主要依赖于白云石化作用和深埋成岩阶段的非选择性溶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东北 早三叠世 鲕粒滩 储集层 成岩作用 “甜点”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储层属性分析与随机模拟 被引量:9
6
作者 唐永 梅廉夫 +2 位作者 唐文军 陈友智 胡志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66,共11页
与常规储层相比,裂缝的存在致使裂缝性储层非均质性增强,如何全面、准确地定量描述裂缝网络成为细致刻画这类储集层的关键。合理整合相关裂缝信息数据,运用最优概率分布函数对裂缝属性特征进行统计和空间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研究目... 与常规储层相比,裂缝的存在致使裂缝性储层非均质性增强,如何全面、准确地定量描述裂缝网络成为细致刻画这类储集层的关键。合理整合相关裂缝信息数据,运用最优概率分布函数对裂缝属性特征进行统计和空间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研究目的,选择最佳理论模型是裂缝性储层建模的基本思想。依据这一原则对裂缝性储层随机模拟的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1)非线性分析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减小不同数据源、不同尺度数据整合所产生的误差,综合分析的裂缝数据较为理想;(2)运用圆周统计、人工智能分析裂缝属性能够获得较为合理的结论;(3)复合模型既能表现裂缝离散性特征,又能体现裂缝聚类的连续性效果,能较好地表征裂缝性储层特点。但裂缝发育的复杂性决定了裂缝储层建模还需综合不同学科、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储层 非线性分析 随机模拟 属性特征 连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