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H气田改建地下储气库的密封性评价 被引量:15
1
作者 庞晶 钱根宝 +3 位作者 王彬 杨作明 韦雅 李一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3-85,120-121,共3页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选定H气田改建地下储气库,而该气田是否适合改建地下储气库其密封性则是关键因素。为此,针对该区古近系紫泥泉子组气藏主要发育的4条近东西向南倾的逆断裂,就其断层的断距、断层两盘岩性的对接关系,结合生产动态特...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选定H气田改建地下储气库,而该气田是否适合改建地下储气库其密封性则是关键因素。为此,针对该区古近系紫泥泉子组气藏主要发育的4条近东西向南倾的逆断裂,就其断层的断距、断层两盘岩性的对接关系,结合生产动态特征定性研究了断层在侧向和垂向上的密封性,并采用泥岩涂抹因子计算法对断层的密封性进行了定量评价。此外,还利用地质综合分析法从宏观上对气藏盖层的密封性进行了评价,同时通过实验从微观角度研究了盖层的密封性(评价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突破压力、微观结构等)。结果表明:气藏断层和盖层的密封性好,符合改建地下储气库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地下储气库 密封性 断层 盖层 泥岩涂抹因子 渗透率 断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冲积扇构型及剩余油控制模式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晓光 贺陆明 +4 位作者 吕建荣 张强 戴勇 郑胜 苏海斌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4期493-496,共4页
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典型冲积扇沉积油藏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对密闭取心岩心、测井及动态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野外露头观察,应用Miall储层构型理论与层序地层学,对冲积扇砂砾岩体进行层次结构解剖,划分了7个级次的构型... 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典型冲积扇沉积油藏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对密闭取心岩心、测井及动态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野外露头观察,应用Miall储层构型理论与层序地层学,对冲积扇砂砾岩体进行层次结构解剖,划分了7个级次的构型界面、4类亚相、7类5级构型单元、9类4级构型单元和10类3级构型单元;详细描述了不同构型单元的规模及物性特征,建立了砾岩储层冲积扇构型模式;分析了构型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本研究为冲积扇剩余油评价和挖潜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对提高整个克拉玛依油田冲积扇砂砾岩油藏开发效益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藏 冲积扇 构型模式 单元特征 空间展布 剩余油 克拉玛依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H储气库改建关键问题测井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彬 邱恩波 +2 位作者 庞晶 席燕卿 崔国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6-52,共7页
气藏改建储层库有许多技术难题,其中,盖层的密封性、储层的品质与展布及污水回注层选择等是储气库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基于测井信息,结合地质、取芯分析资料,针对准噶尔盆地H气藏改建储气库过程中的盖层密封性、储层的品质与展布及污水... 气藏改建储层库有许多技术难题,其中,盖层的密封性、储层的品质与展布及污水回注层选择等是储气库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基于测井信息,结合地质、取芯分析资料,针对准噶尔盆地H气藏改建储气库过程中的盖层密封性、储层的品质与展布及污水回注层选择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测井精细分析,分析认为:H储气库的盖层厚度大、物性差、分布范围广,密封性良好;紫二段储层分布范围广、稳定、厚度大,储层物性和连通性较好,满足建设地下储气库对储渗空间的要求;通过对紫泥泉子组上部独山子组、安集海河组、沙湾组水层进行测井评价,认为选取沙湾组作为污水回注层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改建 测井评价 盖层 储层品质 污水回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藏型地下储气库动态密封性评价——以新疆H地下储气库为例 被引量:22
4
作者 廖伟 刘国良 +4 位作者 陈如鹤 孙军昌 张士杰 王玉 刘先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3-141,共9页
为了有效指导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运行上限压力和动态监测井网的优化调整、保障储气库运行安全,以目前中国库容最大、调峰能力最强的新疆H储气库为研究对象,根据储气库高速往复注采地应力场交替变化的特点,综合地质、地震、测井... 为了有效指导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运行上限压力和动态监测井网的优化调整、保障储气库运行安全,以目前中国库容最大、调峰能力最强的新疆H储气库为研究对象,根据储气库高速往复注采地应力场交替变化的特点,综合地质、地震、测井和各类室内岩心实验结果,建立了H储气库区域尺度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和三维动态地质力学模型,综合评价了H储气库在经历原气藏14年衰竭式开发及其改建储气库后长期高速注采气过程中交变应力下的圈闭动态密封性。研究结果表明:①H储气库地层压力的变化对区域地应力场具有显著影响;②原H气藏开发后断裂两侧地应力具有较大差异,但盖层未发生变形破坏,作为含气边界的控藏断裂也未发生滑移,保证了H气藏改建储气库的安全性;③由于H储气库高速注采导致地应力场变得更加不均衡,对储气库注采井的完整性具有潜在的负面影响;④H储气库在长期高速注采运行过程中盖层未发生剪切和拉张破坏,但地质力学数值模拟显示储气库长期高速注采导致储层南部的H断裂两侧形成最大约5 cm的相对错动变形,H断裂的密封性成为影响储气库完整性的薄弱区域;⑤建议在储气库南部H断裂上盘部署监测井,加强注采动态监测。结论认为,该项研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评估了气藏型储气库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圈闭的动态密封性,对保障H储气库长期注采运行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多周期注采 边底水 交变应力 地质力学模型 盖层完整性 断层密封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美丽气田火山岩气藏配产方法优选 被引量:8
5
作者 闫利恒 王延杰 +3 位作者 麦欣 李庆 邱恩波 杨琨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53,116,共3页
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火山岩气藏产能受单井控制储量、岩性岩相、储集空间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产能变化大,评价比较困难,无阻流量配产法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为此,利用动、静态模型将该区储层划分为Ⅰ、Ⅱ、Ⅲ类3种类型,找到了各类... 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火山岩气藏产能受单井控制储量、岩性岩相、储集空间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产能变化大,评价比较困难,无阻流量配产法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为此,利用动、静态模型将该区储层划分为Ⅰ、Ⅱ、Ⅲ类3种类型,找到了各类储层的产能特征,以利于指导布井和后期新井的配产;综合利用无阻流量法、采气指数法、类比法、图版法等方法对新井进行产能标定研究;综合利用物质平衡法、试采压降法、单井动态模型法等方法对老井进行产能标定研究。进而得到了每类井的合理配产范围:Ⅰ类储层,直井合理产量为(8.00~10.00)×104 m3/d,水平井合理产量为(22.00~24.00)×104 m3/d;Ⅱ类储层,直井合理产量为(5.00~6.00)×104 m3/d,水平井合理产量为(14.00~16.00)×104 m3/d;Ⅲ类储层,直井合理产量为(2.20~3.50)×104 m3/d,水平井合理产量为(9.00~11.00)×104 m3/d。研究结果还表明适合克拉美丽火山岩气藏的配产方法是:新井应该利用系统试井特别是修正等时试井或类比的方法进行配产;老井最好利用单井动态模型法进行配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克拉美丽气田 火山岩 气藏 生产能力 分类 评价 标定 配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趋势面法识别微幅度构造的多参数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吴勇 马腾 +2 位作者 王玉 周路 周亚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46,共13页
微幅度构造是吐哈盆地葡北地区七克台组油气成藏的有利构造带,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地震解释技术无法满足微幅度构造精细识别的要求。通过采用移动趋势面方法进行微幅度构造识别的反复试验及分析,并针对其拟合次数、采样间隔和影响半... 微幅度构造是吐哈盆地葡北地区七克台组油气成藏的有利构造带,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地震解释技术无法满足微幅度构造精细识别的要求。通过采用移动趋势面方法进行微幅度构造识别的反复试验及分析,并针对其拟合次数、采样间隔和影响半径3个关键参数的优选方法及评价方式进行综合研究,选取二次拟合后认为,最高拟合度的采样间隔及两倍采样间隔的影响半径是移动趋势面法识别微幅度构造的最佳参数组合,为该区微幅度构造的识别提供了有利的方法及参数依据。葡北地区微幅度构造主要分布在鼻状构造背景的轴线及其东北部斜坡区,分布特征与钻井及油气分布区吻合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葡北地区 七克台组 微幅度构造 移动趋势面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藏型地下储气库动态分析技术规范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士杰 廖伟 +4 位作者 刘国良 王玉 郭秀媛 郑强 李欣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82-85,共4页
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注采动态分析目前多借鉴或基于《气藏开发动态分析技术规范:SY/T 6108—2012》,但是储气库注采动态分析不同于气藏开发,沿用上述行业标准已不能满足储气库注气、采气两个阶段动态分析,高速注采工况下库容动... 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注采动态分析目前多借鉴或基于《气藏开发动态分析技术规范:SY/T 6108—2012》,但是储气库注采动态分析不同于气藏开发,沿用上述行业标准已不能满足储气库注气、采气两个阶段动态分析,高速注采工况下库容动用特征分析,以及地质体动态密封性分析的需要。为了规范储气库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确保储气库达容达产和高效调峰,开展了气藏型储气库动态分析技术规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储气库建设已20余年,其动态分析主要借鉴气藏开发动态分析技术规范,但储气库高速注采和应急多变的注采特点导致上述规范无法解决储气库所面临的难题;②2018年以后中国储气库建设提速,在役库和新建库均迫切需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动态分析技术规范来指导储气库注采调峰和安全高效运行。结论认为,该储气库动态分析标准化研究成果,明确了储气库注采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促进了储气库动态分析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可以为储气库达容达产和高效调峰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动态分析 达容 达产 高效调峰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