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天然裂缝特征与压裂模拟 被引量:3
1
作者 徐田录 吴承美 +2 位作者 张金凤 曹爱琼 张腾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3,共9页
综合利用岩心、地震、测井和微地震监测等资料,在天然裂缝模型和地应力模型的约束下,运用页岩储层压裂缝网模拟研究了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天然裂缝特征及其对压裂缝网扩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天... 综合利用岩心、地震、测井和微地震监测等资料,在天然裂缝模型和地应力模型的约束下,运用页岩储层压裂缝网模拟研究了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天然裂缝特征及其对压裂缝网扩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天然裂缝包括层理缝和构造缝,以层理缝为主,数量多、倾角小,裂缝数量平均为251条,裂缝面密度为0.58~1.34条/m,平均为0.93条/m。构造缝倾角为70°~95°,裂缝数量明显少于层理缝,根据形成时间及产状,构造缝可分为Ⅰ类和Ⅱ类构造缝。(2)研究区最小水平主应力为50.41~55.22 MPa,最大水平主应力为53.52~74.43 MPa,有利于水力压裂缝网的延伸,芦草沟组纵向存在应力隔层,最大层间应力差可达12 MPa,水力压裂时人工裂缝不易穿层。(3)研究区芦草沟组页岩压裂改造以激活高角度构造缝为主,96.45%的压裂缝为“T形”裂缝,而“十字形”和“一字形”压裂缝仅占2.24%和1.21%,芦草沟组压裂缝半缝长度为70~100 m,高度为10~30 m,邻近断层时由于缝长过大,易发生井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储层 水力压裂 天然裂缝 层理缝 构造缝 压裂扩展模拟 芦草沟组 二叠系 吉木萨尔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页岩油效益开发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2
2
作者 谢建勇 崔新疆 +8 位作者 李文波 朱靖生 伍晓虎 褚艳杰 陈依伟 汤涛 朱思静 吴承美 张金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9-110,共12页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页岩油藏是典型的陆上页岩油非常规油藏,储层岩性复杂、横向埋深差异大、纵向夹层多、非均质性强,油层薄,原油黏度高,开发难度大。经过勘探发现、先导性试验、动用突破、规模建产4个阶段的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产...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页岩油藏是典型的陆上页岩油非常规油藏,储层岩性复杂、横向埋深差异大、纵向夹层多、非均质性强,油层薄,原油黏度高,开发难度大。经过勘探发现、先导性试验、动用突破、规模建产4个阶段的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产能建设达产率不高,单井投入产出矛盾逐步凸显,开发效益成为制约吉木萨尔页岩油开发的主要问题。2021年以来,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从管理与技术两方面着手,进行了效益开发探索。针对优质甜点分布、优质储层钻遇率、储层改造强度等单井产量的主控因素,采用储层精细再认识、核磁共振测井可动性评价、提高钻井井眼轨迹调控精度、提高储层改造强度等技术措施,配合市场化自主经营,形成了成熟的管理和技术体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单井投入下降53.4%,单井最终可采储量(EUR)提升50%左右,实现45美元/bbl下算盈,推动了吉木萨尔页岩油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优质储层钻遇率 高强度压裂 投资管控 效益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木萨尔页岩油录井综合地质导向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俊 岳红星 +3 位作者 秦榜伟 罗鸿成 龚超 王跃昆 《录井工程》 2023年第1期47-53,共7页
目前吉木萨尔页岩油开发采用长水平段水平井,目标地层单层厚度薄、岩性复杂、水平段长、断裂与微构造发育,仅靠随钻测井曲线进行地质导向难度大。通过对该地区“下甜点”地层录井特征的研究,优选钻时、气测全烃、斜长石含量、碳酸盐岩总... 目前吉木萨尔页岩油开发采用长水平段水平井,目标地层单层厚度薄、岩性复杂、水平段长、断裂与微构造发育,仅靠随钻测井曲线进行地质导向难度大。通过对该地区“下甜点”地层录井特征的研究,优选钻时、气测全烃、斜长石含量、碳酸盐岩总量4个录井敏感参数来识别地层,指导综合地质导向,提升甜点钻遇率。通过建立这4个录井敏感参数交会图板发现,该地区“下甜点”地层的优质“甜点”同时也是工程“甜点”,提高优质“甜点”钻遇率的同时亦提高了水平段钻进效率,可在实现地质目的的同时,兼顾工程提速与井筒质量。其在该地区21口井的地质导向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平均优质“甜点”钻遇率提升2.1%,平均机械钻速提高14.7%,为该地区页岩油一体化高效开发提供了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导向 页岩油 优质“甜点” 钻遇率 “甜点”模型 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中深层稠油油藏的两亲性稠油乳化降黏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9
4
作者 何永清 鲁霖懋 +2 位作者 周其勇 秦嘉敏 陈磊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0-167,共8页
为了有效降低稠油黏度,进一步提高稠油油藏热采开发后的采收率,以甲基丙烯酰胺MAA、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有机硅表面活性单体T-Si为原料,制备了一种适合稠油油藏化学降黏开采用的MDT-1型两亲性稠油乳化降黏剂,并对其结构进行了... 为了有效降低稠油黏度,进一步提高稠油油藏热采开发后的采收率,以甲基丙烯酰胺MAA、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有机硅表面活性单体T-Si为原料,制备了一种适合稠油油藏化学降黏开采用的MDT-1型两亲性稠油乳化降黏剂,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评价其综合性能。结果表明:当MDT-1型乳化降黏剂质量浓度为5 g/L时,对目标稠油样品的降黏率可以达到99.22%;对目标稠油的静态洗油率可以达到68.9%;注入1 PV质量浓度为5 g/L的MDT-1型乳化降黏剂后,油藏采收率可比水驱阶段提高37.08百分点;MDT-1型乳化降黏剂与稠油所形成的油水乳状液稳定性较差(120 min脱水率大于80%),乳化降黏后不会增加破乳脱水的工作难度。MDT-1型乳化降黏剂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润湿性、降黏性、驱油性,且洗油效果较好,能够进一步提高稠油油藏热采采收率。研究成果对中深层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乳化降黏剂 两亲型聚合物 界面活性 破乳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水平井产量变化定量表征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陈依伟 周玉辉 +2 位作者 梁成钢 徐田录 何永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7-103,共7页
页岩油水平井生产动态变化规律复杂,常规方法难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生产动态预测。为此,以吉木萨尔页岩油水平井为例,通过分析一口典型水平井自喷期生产动态曲线,将生产过程划分为焖井阶段、快速上产阶段、产量快速递减阶段和低产稳产阶... 页岩油水平井生产动态变化规律复杂,常规方法难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生产动态预测。为此,以吉木萨尔页岩油水平井为例,通过分析一口典型水平井自喷期生产动态曲线,将生产过程划分为焖井阶段、快速上产阶段、产量快速递减阶段和低产稳产阶段等4个阶段,并以此为基础,引入见油时刻、峰值产油量、峰值时间及平均递减率4个特征参数,推导建立页岩油水平井定量化表征模型,结合SPSA算法,实现全生命周期生产动态曲线的拟合、预测与参数解释反演。研究结果表明,峰值产油量和平均递减率对生产动态曲线影响较大,而见油时刻和峰值时间影响较小。运用提出的定量化表征模型及曲线拟合优化算法,进行了实例应用,证明了模型的适用性,也表明该模型可作为一种切实可靠的方法为现场提供页岩油水平井生产动态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水平井 生产动态 表征模型 产量预测 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捞电缆式电潜螺杆泵在页岩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褚浩元 张丽萍 +4 位作者 姚金杭 张剑文 张辉 雷德荣 蒋理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1年第4期92-94,共3页
新疆油田吉木萨尔页岩油井区前期试验应用电潜螺杆泵生产,这种无杆泵举升工艺解决了有杆泵存在的断杆及偏磨等问题,对稠油出砂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但却存在电缆与油管捆绑作业困难、起下管柱过程中电缆易损伤的问题。非金属敷缆管+电潜... 新疆油田吉木萨尔页岩油井区前期试验应用电潜螺杆泵生产,这种无杆泵举升工艺解决了有杆泵存在的断杆及偏磨等问题,对稠油出砂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但却存在电缆与油管捆绑作业困难、起下管柱过程中电缆易损伤的问题。非金属敷缆管+电潜螺杆泵可以有效解决油管捆绑作业难及损坏问题,但在油液粘度过大时提下困难、打捞难度大。因此试验投捞电缆式电潜螺杆泵举升工艺,生产时将电缆从油管内下入井内并与井下电缆接头组件对接,需要起泵时再从油管内提出,实现电缆在油管内通过投捞的方式提下作业。介绍了投捞电缆式电潜螺杆泵举升系统,对现场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新疆油田页岩油井区目前应用23口井,电缆投捞对接成功率100%,同时具有智能控制、节能降耗、安全环保的优点,值得扩大应用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潜螺杆泵 投捞电缆 页岩油 节能增效 智能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