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井筒-孔眼-裂缝全耦合压裂多簇裂缝扩展特征
1
作者 杨鹏 邹雨时 +4 位作者 张士诚 李建民 张啸寰 马新仿 杨立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99-1210,共12页
根据低频分布式光纤监测和井下鹰眼成像结果,评价水力压裂各簇孔眼砂液分布与孔眼磨蚀规律,据此建立“井筒-孔眼-裂缝”全耦合压裂数值模型,开展携砂液体运移全过程模拟与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水平井多簇压裂过程中,井筒中支撑剂与... 根据低频分布式光纤监测和井下鹰眼成像结果,评价水力压裂各簇孔眼砂液分布与孔眼磨蚀规律,据此建立“井筒-孔眼-裂缝”全耦合压裂数值模型,开展携砂液体运移全过程模拟与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水平井多簇压裂过程中,井筒中支撑剂与压裂液体运移轨迹并不一致,导致各簇孔眼砂液分布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孔眼磨蚀现象严重,且孔眼磨蚀程度与进砂比例存在明显相位倾向。井筒中支撑剂运移受颗粒运移惯性效应和重力沉降作用共同影响,靠近井筒跟端,压裂液流速大,惯性作用占优,颗粒转向进入孔眼能力弱,簇间砂量分布不均。靠近井筒趾端,压裂液流速降低,重力作用占优,孔眼进液、进砂和磨蚀相位倾向性增强。排量越大,井筒中的颗粒沉降作用越弱,孔眼进砂及磨蚀的相位倾向越轻,但靠近井筒跟端孔眼簇的进砂效率低,支撑剂向井筒趾端方向集聚。压裂液黏度越高,悬砂能力越强,井筒与缝内铺砂越均匀。支撑剂粒径越大,簇间、孔间进砂比例差异越大,缝内铺砂范围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现场监测 裂缝扩展 支撑剂运移 相位倾向 孔眼磨蚀 进砂比例 铺砂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