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委公司社会安全和HSE管理理念的碰撞和融合 被引量:1
1
作者 彭继轩 齐金郦 徐学忠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12年第S1期79-82,共4页
该文介绍了中国石油社会安全和HSE管理理念在中委石油合作项目的碰撞和融合。委内瑞拉HSE及社会安全管理工作与国内相比具有特殊性和更具挑战性,中委公司把"以人为本"和"员工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切实落实到实际工... 该文介绍了中国石油社会安全和HSE管理理念在中委石油合作项目的碰撞和融合。委内瑞拉HSE及社会安全管理工作与国内相比具有特殊性和更具挑战性,中委公司把"以人为本"和"员工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切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及时精细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公司管理层和员工切实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和惯例,慎重对待每一个HSE问题,着力提高作业环境的工艺安全水平、员工的行为安全水平,并着力加强社会安全防范措施,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保证了员工的生命安全,保障了合作项目安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E管理 社会安全管理 HSE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Carabobo油区M区块Morichal段地层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浩 陈和平 +2 位作者 黄文松 万广峰 张超前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52,共8页
综合岩心观察、测井、钻井和取样分析等资料,对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内Carabobo油区M区块Morichal段油层组沉积类型及沉积演化特征在垂向和平面上的展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Morichal段油层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综合岩心观察、测井、钻井和取样分析等资料,对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内Carabobo油区M区块Morichal段油层组沉积类型及沉积演化特征在垂向和平面上的展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Morichal段油层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以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为主,进一步可以划分为辫状河道、心滩、溢岸\决口扇、泛滥平原等沉积微相。其中,辫状河道与心滩为主要发育的沉积微相,其骨架砂体是研究区内最有利的储集体,储层的展布形态主要受控于古地貌形态和沉积微相的展布。主河道沿南西—北东方向发育,溢岸\决口扇和泛滥平原微相仅在局部少量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里诺科重油带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岩相特征 沉积演化 委内瑞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小层划分与对比——以南堡凹陷高123X2井区Es_3^(2+3)亚段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海东 王红 +3 位作者 陈少勇 李志华 王海考 夏秋君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4,共4页
南堡凹陷高123X2井区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地层,该类型地层具有物源多、相带窄、相变快等特点,新钻井受地面平台位置限制出现斜度大、钻遇油层变化快差异大等问题,给地层划分与对比带来困难,进而影响井区后续注采调控效果。文中基于层序... 南堡凹陷高123X2井区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地层,该类型地层具有物源多、相带窄、相变快等特点,新钻井受地面平台位置限制出现斜度大、钻遇油层变化快差异大等问题,给地层划分与对比带来困难,进而影响井区后续注采调控效果。文中基于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等理论,通过精细对比新钻井沉积旋回、物性及流体等特征,利用地层真厚度校正法,结合高分辨率地震反演资料,完成了研究区沙河街组沙三段2+3亚段(Es32+3)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工作,确保了各井分层统一,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沉积 地层划分 地层对比 旋回特征 地层真厚度 南堡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沉积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浩 陈和平 +2 位作者 黄文松 孟征 万广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3-110,共8页
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是世界上储量最大、开发程度最低的重油富集带。目前对油区主力储层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认识并不明确。基于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及生物化石等资料,结合盆地构造演化、构造特征、地层特征等因素的分析,重点研... 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是世界上储量最大、开发程度最低的重油富集带。目前对油区主力储层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认识并不明确。基于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及生物化石等资料,结合盆地构造演化、构造特征、地层特征等因素的分析,重点研究了重油带主力储层的沉积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重油带渐新统-中新统主力储层内主要发育12种岩相和6种岩相组合,其中以河流相岩相组合为主;地层由下到上可以划分出3个完整的海进海退沉积旋回(5个沉积单元);在探讨重油带主力储层沉积砂体平面演化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受河流控制、潮汐和沿岸流共同影响作用下形成的三角洲沉积模式,以期对类似油气聚集区的勘探、开发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里诺科重油带 构造演化 沉积微相 河控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委内瑞拉Barinas Apure盆地油气资源潜力新认识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亚明 阳孝法 +1 位作者 王丹丹 杨瑞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21-130,共10页
Barinas Apure盆地目前仅在西部前渊带取得有限规模的发现,多年来未能取得勘探突破,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勘探方向。为明确盆地的勘探潜力,在类比分析盆地油气成藏特征的基础上,对盆地开展成藏组合分析,评价其资源潜力及分布,提出了有关勘... Barinas Apure盆地目前仅在西部前渊带取得有限规模的发现,多年来未能取得勘探突破,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勘探方向。为明确盆地的勘探潜力,在类比分析盆地油气成藏特征的基础上,对盆地开展成藏组合分析,评价其资源潜力及分布,提出了有关勘探潜力和方向的3点新认识:1系统分析了盆地的成藏条件和成藏模式,证实其成藏条件优越,中长距离成藏模式勘探潜力大。南美北部统一的上白垩统浅海相泥岩为盆地提供了充足的油源;上白垩统和第三系浅海、河流相砂岩埋藏浅,储集性能优越;海侵泥岩封堵性能良好;常规油气为中近源成藏模式,取得一定规模发现,重油为远源成藏模式,发现较少。2首次对盆地进行了成藏组合评价。常规油气以上白垩统成藏组合为主,重油以第三系成藏组合为主。3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勘探程度低,勘探潜力较大。常规油气待发现可采资源量为5.06×108t油当量,重油总资源量为14.93×108t。研究认为,对于盆地的勘探,内斜坡带重油可作为当前勘探突破的目标。常规油气以上白垩统成藏组合为主,重油以第三系成藏组合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 成藏特征 成藏组合 资源评价 勘探 Barinas Apure盆地 委内瑞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牛圈湖油田低孔特低渗储集层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7
6
作者 文静 杨明 +2 位作者 齐韦林 姚孟多 侯全政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148,158,共9页
三塘湖盆地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储集层埋深浅(小于2 000 m),储集层类型却属于低孔特低渗型。为揭示其储集层特征及形成机理,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常规高压压汞实验和电镜扫描等技术,结合区域构造资料分析,进行了储集层特征及低... 三塘湖盆地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储集层埋深浅(小于2 000 m),储集层类型却属于低孔特低渗型。为揭示其储集层特征及形成机理,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常规高压压汞实验和电镜扫描等技术,结合区域构造资料分析,进行了储集层特征及低孔特低渗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西山窑组储集层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有原生粒间孔、溶蚀孔及裂缝。沉积、成岩和构造三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储集层低孔特低渗;西山窑组早期因为含煤地层的酸性环境导致碳酸盐胶结弱,颗粒间缺少支撑而发生较强烈的快速压实,同时沉积作用又从粒径大小和填隙物含量上控制着储集层原始物性特征,成岩过程中发生的压实作用致使减孔率达到18%,酸性环境还导致高岭石的大量形成、石英次生加大边的发育及晚期的含铁质碳酸盐胶结的发育,胶结减孔率为5%左右;构造应力形成的裂缝为后期溶蚀作用的发生提供了一定通道,但岩石已在早期压实作用下基本固结致密,且煤层厚度较薄、酸性流体含量不足,难以在小体积粒间大规模流动,溶解强度不大,导致对渗透率贡献很大的粗喉道较少,形成了低孔特低渗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 成岩作用 构造作用 形成机理 西山窑组 三塘湖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轻烃分析技术解释储层流体性质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新新 陈志伟 +2 位作者 王天娇 周长民 孙海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2-142,共11页
目前国内油气井钻探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气测分析技术,仅能分析nC5之前的轻烃组分,储层含油性与含水性的分析能力有限,而罐顶气轻烃分析技术人为误差大、分析周期长,不适用于钻井现场。为实现连续定量的轻烃数据采集与实时准确的储层流体... 目前国内油气井钻探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气测分析技术,仅能分析nC5之前的轻烃组分,储层含油性与含水性的分析能力有限,而罐顶气轻烃分析技术人为误差大、分析周期长,不适用于钻井现场。为实现连续定量的轻烃数据采集与实时准确的储层流体性质解释,研发了GW-OLS连续轻烃分析仪,其通过钻井液抽取与组分检测的双重定量控制,以及双毛细柱的并联设计,实现了60s周期内C1~nC8间15种轻烃组分的快速检测和有效分析。储层流体性质解释方法方面,基于单层试油结论的认证,研究了不同储层流体性质的轻烃谱图形态特征,形成了连续轻烃谱图法;基于不同储层流体的轻烃参数分布,建立了油指数—水指数解释图版;以Σ(C1~nC5)、Σ(nC6~nC8)、Σ(BZ+TOL)等关键参数的曲线变化特征,确立了气层、油层至水层间的连续轻烃多参数曲线对比法。辽河、冀东、长庆等油田的现场应用表明,连续轻烃分析方法实现了钻井液样品连续快速的轻烃检测与解释分析,在低阻致密储层流体性质解释、复杂油水关系储层油水界面识别,以及凝析油藏含水性评价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轻烃 储层 流体性质 解释方法 油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大位移三维水平井钻井技术在超重稠油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国彬 杨华 +2 位作者 吴萌 陈雷 张洪良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29,7,共4页
JUNIN4区块属于超浅层、层状-块状超重油油藏,目的层浅、地层疏松,油田采用丛式大位移长水平段三维水平井钻井工程设计,垂深400 m左右,设计水平段长1 000 m,井深1 800-2 000 m,在如此浅层弱-非固结疏松砂岩地层进行超大位移三维水平井... JUNIN4区块属于超浅层、层状-块状超重油油藏,目的层浅、地层疏松,油田采用丛式大位移长水平段三维水平井钻井工程设计,垂深400 m左右,设计水平段长1 000 m,井深1 800-2 000 m,在如此浅层弱-非固结疏松砂岩地层进行超大位移三维水平井钻井设计在国内外都很少见,特别是水垂比达到3.5以上的浅层“三维”水平井钻井在委内瑞拉重油带尚属首次,给钻井工程施工和井眼轨迹控制带来很大的难度和挑战。文章通过合理设计井身结构,优化井眼轨迹设计,运用三维井眼轨迹控制技术理论和浅层松软地层水平井钻井工艺技术,解决了目的层浅、造斜率高、水平段长、摩阻扭矩大、井眼轨迹控制难等技术难题,成功完成7口浅层大位移三维水平井先导性试验井,满足了地质油藏需求,取得了较好的重油增产效果,对油田开发方案丛式井平台部署设计和技术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浅层 大位移 三维水平井 轨迹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东鄂霍茨克海域弧后盆地形成机制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3
9
作者 贺正军 温志新 +3 位作者 王兆明 阳孝法 刘小兵 郭纯恩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3-102,共10页
远东鄂霍茨克海域发育多个新生代弧后盆地,这些盆地是西太平洋边缘海盆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鄂霍茨克海域的地质结构和构造特征,探讨了海域内盆地形成的动力机制来源及构造演化阶段的划分。认为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引发区域上挤... 远东鄂霍茨克海域发育多个新生代弧后盆地,这些盆地是西太平洋边缘海盆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鄂霍茨克海域的地质结构和构造特征,探讨了海域内盆地形成的动力机制来源及构造演化阶段的划分。认为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引发区域上挤压与引张作用在时间上相互消长的效应、深部软流圈上涌,共同引发鄂霍茨克海域内多期次弧后扩张作用,导致海域内弧后裂谷盆地的发育;同时,周边板块碰撞导致大型走滑断裂发育和构造反转,对盆地的形成进行改造;共同控制了弧后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盆地构造演化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即基底拼合阶段(J-K2前)、基底褶皱-张裂变形阶段(K2-E1早期)、盆地裂陷-拗陷作用阶段(E1-N1)及构造反转阶段(N2-第四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后盆地 弧后扩张 板块俯冲 构造反转 俄罗斯远东 鄂霍茨克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第斯项目健康安全精细化管理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民权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12年第S2期148-151,共4页
介绍了安第斯项目岗位风险评估和管理实践。结合"意大利劳工模型"风险评估方法和国际油公司风险评估原则,项目实践了安第斯特色的岗位风险管理方法,对所有岗位进行了风险辨识与评估,并根据风险代表性及量度,实施一系列风险控... 介绍了安第斯项目岗位风险评估和管理实践。结合"意大利劳工模型"风险评估方法和国际油公司风险评估原则,项目实践了安第斯特色的岗位风险管理方法,对所有岗位进行了风险辨识与评估,并根据风险代表性及量度,实施一系列风险控制方案,实现了岗位健康与安全风险的精细化管理,取得良好效果,对同行业HSE管理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辨识 风险评估 安全管理 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和谐,回报社会
11
作者 彭继轩 高希峰 王继维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12年第S2期90-92,共3页
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油在南美地区"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典型做法和实践经验。中国石油在南美各项目坚持"零污染"、"零排放"和共同发展的理念,严格标准、规范作业,实现了钻修井废料不落地、污水处理后完全... 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油在南美地区"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典型做法和实践经验。中国石油在南美各项目坚持"零污染"、"零排放"和共同发展的理念,严格标准、规范作业,实现了钻修井废料不落地、污水处理后完全回注和植被恢复的环保目标;通过投资当地公益事业,增加当地就业岗位,从而回报社会,实现了与当地政府以及油区周边社区和谐共同发展的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地区 环保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