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壁式精馏塔在甲基丁烯腈分离中的应用
1
作者 吴德爽 王彦娟 +3 位作者 李震 白金 张健 董宏光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19,共7页
以磷酸三甲酯(TMP)为萃取剂,基于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研究了2-甲基-2-丁烯腈(2M2BN)与2-甲基-3-丁烯腈(2M3BN)的萃取精馏过程,并分别构建了双塔萃取精馏模型和分壁式萃取精馏塔模型;先运用灵敏度分析对分壁式萃取精馏塔的操作条件予... 以磷酸三甲酯(TMP)为萃取剂,基于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研究了2-甲基-2-丁烯腈(2M2BN)与2-甲基-3-丁烯腈(2M3BN)的萃取精馏过程,并分别构建了双塔萃取精馏模型和分壁式萃取精馏塔模型;先运用灵敏度分析对分壁式萃取精馏塔的操作条件予以考察,再通过正交设计对灵敏度分析结果进行优化。确定分壁式萃取精馏塔的最佳参数为主塔理论板数40、摩尔回流比3.4、萃取剂与原料进料位置分别为第11和21块塔板、溶剂比2.5、侧线采出位置为第33块塔板、侧线采出量为400 kg/h。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进料条件和产品分离纯度要求下,与双塔萃取精馏相比,分壁式萃取精馏塔冷凝器节约能耗为16.64%,再沸器节约能耗为13.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壁式萃取精馏 2-甲基-2-丁烯腈 2-甲基-3-丁烯腈 模拟优化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车载液氢容器绝热结构设计与分析
2
作者 徐敬 秦超 +4 位作者 徐理善 刘发安 李超 马树辉 刘培启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3,共11页
为研发新型车载液氢容器,对比分析了LNG容器结构特点,从支撑结构、绝热层和管路设计角度出发,提出新型车载液氢容器结构。建立容器的强度和传热计算模型,对容器的结构强度和绝热性能进行分析,并加工试样进行日蒸发率试验测试。结果表明... 为研发新型车载液氢容器,对比分析了LNG容器结构特点,从支撑结构、绝热层和管路设计角度出发,提出新型车载液氢容器结构。建立容器的强度和传热计算模型,对容器的结构强度和绝热性能进行分析,并加工试样进行日蒸发率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车载液氢容器随车行驶过程中,径向载荷对结构的冲击最大,结构最危险区域为支撑颈管根部及真空腔与内胆封头连接处;容器在233~333 K环境温度范围内,支撑结构的漏热量随温度的增加逐渐增大,S型管路相较于圆弧型管路漏热量更低,随温度增加漏热量的增量为0.12 W;试验测得容器的日蒸发率(液氮)在1%以内,且与模拟结果误差为0.3%,其中支撑结构的漏热量占总体的52%左右。新型车载液氢容器的支撑结构的强度和漏热量均满足要求,可为后续研发大容积液氢容器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氢容器 支撑结构 漏热量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流吸收-级间循环冷却耦合脱碳工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天娇 刘欣 +2 位作者 刘永铎 周军 张青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5-219,共5页
为解决沙漠气田原料气温度高(≥60℃)、处理规模大(1200×10^(4)m^(3)/d)且二氧化碳分压低(≤0.5 MPa)而引起的胺液脱碳效果差及装置能耗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流吸收-级间循环冷却”的耦合工艺,利用HYSYS建模并优选出最佳分流... 为解决沙漠气田原料气温度高(≥60℃)、处理规模大(1200×10^(4)m^(3)/d)且二氧化碳分压低(≤0.5 MPa)而引起的胺液脱碳效果差及装置能耗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流吸收-级间循环冷却”的耦合工艺,利用HYSYS建模并优选出最佳分流比为25%,最佳回流位置为第12层塔板;在此基础上,与常规的一段吸收+(闪蒸+汽提)再生工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条件下,分流吸收-级间循环冷却工艺的甲烷损失、轻烃损失较低,获得的净化气流量更高,且更加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法 天然气脱碳 高温 二氧化碳分压 分流 循环冷却 工艺流程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LNG冷能进行乙烷回收的新工艺系统
4
作者 张天娇 刘欣 +3 位作者 刘永铎 张青 周军 邹婷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5-270,共6页
为解决现有的乙烷回收工艺系统中深度制冷的外部冷源供应问题,同时有效地回收利用LNG气化工程中释放的高品位冷能,设计了一种耦合LNG冷能进行乙烷回收的新工艺系统(以下简称新工艺)。利用Aspen HYSYS软件进行新工艺建模,选取3组不同气... 为解决现有的乙烷回收工艺系统中深度制冷的外部冷源供应问题,同时有效地回收利用LNG气化工程中释放的高品位冷能,设计了一种耦合LNG冷能进行乙烷回收的新工艺系统(以下简称新工艺)。利用Aspen HYSYS软件进行新工艺建模,选取3组不同气质的富气,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法筛选出新工艺系统的最佳LNG流量分别为8.05×10^(4)、8.53×10^(4)、9.15×10^(4) kg/h,脱甲烷塔压力的最优值区间为2.2~2.3 MPa。并对乙烷回收新工艺和RSV工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保证乙烷收率不低于95%,乙烷回收新工艺比常规RSV工艺的总压缩功率及综合能耗大幅度下降,且气质越富,新工艺的节能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源 LNG冷能利用 乙烷回收 Aspen HYSYS 新工艺 综合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生气掺氢条件下KSM型静态混合器参数优化
5
作者 邵艳波 刘欣 +2 位作者 张志贵 李姝璇 陈利琼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94,共8页
KSM型静态混合器可促进伴生气与氢气混合,为保证混合气体燃烧安全性,还需对其结构参数进一步优化。因此,设计正交试验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模拟KSM型静态混合器中导流组件个数、组件扭曲角度、导流组件间的垂直角度对混合均匀... KSM型静态混合器可促进伴生气与氢气混合,为保证混合气体燃烧安全性,还需对其结构参数进一步优化。因此,设计正交试验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模拟KSM型静态混合器中导流组件个数、组件扭曲角度、导流组件间的垂直角度对混合均匀度的影响,并得出最佳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因素对混合均匀性均有较大影响,影响大小为:组件个数及长度>组件扭转角度>组件垂直角度;混合不均匀度随导流组件个数增多、组件扭转角度增大而下降,随导流组件垂直角度增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混合器最佳结构参数为:导流组件个数及长度为12×30 mm、组件扭转角度为270°、组件垂直角度为90°时,此时混合不均匀度最低为0.23%。该研究结果可为掺氢背景下高混合均匀度静态混合器结构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SM型静态混合器 伴生气掺氢 气体混合 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ES的管道-井筒储气室充气过程的数值模拟
6
作者 刘欣 杜廷召 +4 位作者 张利媛 申会兵 刘联胜 王子月 李轶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559-4566,共8页
压缩空气储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存储技术,在削峰填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废弃油井储气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提出了一种管道-井筒储气室(储气空间由地上管道与地下井筒构成),模拟研究了其充气过程,重点分析了内部气体的热力学与流动特... 压缩空气储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存储技术,在削峰填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废弃油井储气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提出了一种管道-井筒储气室(储气空间由地上管道与地下井筒构成),模拟研究了其充气过程,重点分析了内部气体的热力学与流动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压缩气体流入管道-井筒储气室内,在高温井筒壁面的加热作用下,气体温度迅速升高;随后,气体温度略高于壁面温度,此时气体向壁面散热;直至储气压力升高至约3 MPa,气体温度和散热量均趋于稳定。由于地温梯度的存在,充气过程中地下井筒不同区域内气体特性差异显著。随着井深的增加,气体流速、密度和沿程阻力减小;且随着储气压力的升高,各区域内气体流速和沿程阻力差异减小。研究结果对利用地下井筒作为储气空间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实际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管道-井筒储气室 充气过程 热力学与流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靠性的人字槽轴承多学科设计优化
7
作者 杨全毅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0,共8页
人字槽轴承是微电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工作中受到电动机转速、润滑油黏度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轴承可靠性较差,为提高人字槽轴承的可靠性,建立了考虑弹性变形的人字槽轴承热弹流润滑(EHL)模型,采用基于确定性的多学科设计优化(... 人字槽轴承是微电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工作中受到电动机转速、润滑油黏度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轴承可靠性较差,为提高人字槽轴承的可靠性,建立了考虑弹性变形的人字槽轴承热弹流润滑(EHL)模型,采用基于确定性的多学科设计优化(MDO)和基于可靠性的多学科设计优化(RBMDO)方法对轴承尺寸进行设计优化,结果表明:未设计优化轴承的可靠性为0.758,MDO的为0.879,RBMDO可以提高到0.99,针对存在不确定性因素的实际工况下,采用RBMDO方法能够大幅度提高轴承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微型电动机 多学科优化设计 转速 黏度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Slope的南芬露天铁矿A区滑坡体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孝刚 董瑞朝 +2 位作者 陶志刚 庞仕辉 张海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5-158,共4页
以南芬露天铁矿A区滑坡体为研究对象,利用Geo-Slope软件从理论解析和定量的角度,计算出边坡体的稳定性系数,并搜索出最危险滑动面,以及滑动面在外界影响作用下的变化特征。对边坡的稳定性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后发现:开挖到334~328 m平... 以南芬露天铁矿A区滑坡体为研究对象,利用Geo-Slope软件从理论解析和定量的角度,计算出边坡体的稳定性系数,并搜索出最危险滑动面,以及滑动面在外界影响作用下的变化特征。对边坡的稳定性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后发现:开挖到334~328 m平台后,边坡块体基本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此时应停止开挖,时刻密切观察边坡体的稳定状况,并做好人员、设备的撤场准备,待采取爆破或者降雨之后,边坡体产生滑动后再进场开挖。事实表明,在10月5日开挖到340 m平台时,遇上强降雨,370 m平台局部发生平面滑动,由于提前撤场,避免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铁矿 滑坡体 Geo-Slope 滑动面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精馏分离乙酸甲酯和甲醇共沸物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克良 李静 +2 位作者 刘萍 连明磊 叶昆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8-52,共5页
乙酸甲酯和甲醇共沸物对压力变化敏感,因此采用变压精馏工艺对共沸物进行高效分离。低压塔和高压塔压力分别设置为101.325 kPa和810.600 kPa。基于相图分析,确定了精馏序列和工艺流程。以年度总费用(TAC)最小为原则,优化了进料位置、回... 乙酸甲酯和甲醇共沸物对压力变化敏感,因此采用变压精馏工艺对共沸物进行高效分离。低压塔和高压塔压力分别设置为101.325 kPa和810.600 kPa。基于相图分析,确定了精馏序列和工艺流程。以年度总费用(TAC)最小为原则,优化了进料位置、回流比、塔板数等设计变量,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工艺优化完成后,通过调节双塔的回流比,对高压塔的冷凝器和低压塔的再沸器进行了完全热集成。由结果可知:在低压塔回流比为0.9,高压塔回流比为2.07时,完全热集成变压精馏工艺的TAC最小。相比无热集成的变压精馏工艺,完全热集成工艺的设备投资和能耗费用均明显降低,最终TAC费用节约31.40%,在经济上更合理,也为类似的共沸物分离工艺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精馏 热集成 乙酸甲酯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提氦工艺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金波 陈冰 +1 位作者 刘永铎 孙淑珍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1-225,共5页
为降低能耗的同时提高天然气提氦工艺回收率和粗氦产品体积分数,提出了基于低温精馏原理的天然气提氦流程,该流程具有设备少、回收率高、粗氦产品体积分数高以及能耗低的特点。利用HYSYS软件建立了天然气提氦模型,并对一次提氦塔塔压、... 为降低能耗的同时提高天然气提氦工艺回收率和粗氦产品体积分数,提出了基于低温精馏原理的天然气提氦流程,该流程具有设备少、回收率高、粗氦产品体积分数高以及能耗低的特点。利用HYSYS软件建立了天然气提氦模型,并对一次提氦塔塔压、一次提氦塔塔顶进料温度、二次提氦塔进料温度等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较优的工艺参数,在回收率为95%、粗氦产品体积分数为75%的条件下,总能耗为425 kW。最后采用分析方法定量地确定了流程中各设备的损失大小,为流程改进指明了方向,其中损失最大的设备是冷箱,其次为压缩机,第三是水冷器,第四是节流阀,第五是精馏塔,混合器损失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HYSYS ?分析 低温精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天然气提氦工艺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金波 白宸瑞 +1 位作者 宋晓娟 李东欣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68,共11页
目的针对中国部分地区管网发达、气质较贫的含氦天然气,在调研国内外粗氦提取工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天然气提氦工艺。方法该工艺采用低温精馏法,利用HYSYS软件对其进行模拟计算,并对提氦工艺流程进行了(火用)分析,同时分析了... 目的针对中国部分地区管网发达、气质较贫的含氦天然气,在调研国内外粗氦提取工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天然气提氦工艺。方法该工艺采用低温精馏法,利用HYSYS软件对其进行模拟计算,并对提氦工艺流程进行了(火用)分析,同时分析了流程中关键参数提氦塔的压力、提氦塔塔顶进料温度、一级分离器进料温度、二级分离器进料温度以及侧线抽出物流的流量对流程中氦气回收率、粗氦纯度、流程能耗以及(火用)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该流程的氦气回收率为99.06%,粗氦纯度(摩尔分数)为80.39%,总能耗为994.48 kW;流程总(火用)损失为713.27 kW,系统的(火用)效率为28.28%。结论该工艺流程可实现超高的氦气回收率和高粗氦纯度,可为国内天然气提氦工艺装置提供参考和数据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氦气 HYSYS (火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热集成变压精馏分离丙酮-甲醇共沸物的过程模拟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静 王克良 +2 位作者 付强 连明磊 叶昆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6-100,共5页
基于丙酮-甲醇共沸物对压力变化敏感的特点,采用完全热集成变压精馏工艺分离该共沸物。基于相图分析,确定了精馏序列。以全流程的年度总费用TAC最小为目标,对两塔的塔板数、进料位置和回流比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了丙酮-甲醇混合物(m丙... 基于丙酮-甲醇共沸物对压力变化敏感的特点,采用完全热集成变压精馏工艺分离该共沸物。基于相图分析,确定了精馏序列。以全流程的年度总费用TAC最小为目标,对两塔的塔板数、进料位置和回流比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了丙酮-甲醇混合物(m丙酮:m甲醇=40:60)进料流率为3000kg/h的最佳工艺参数:低压塔操作压力为101.325kPa,塔板数为52块,丙酮-甲醇混合物和循环物流分别在第37块和22块位置进料,回流比为1.8;高压塔操作压力为506.625kPa,塔板数为33块,进料位置为第16块,回流比为4.3。高压塔塔顶物流和低压塔塔釜物流有43℃温差,满足完全热集成的条件,热集成负荷为1234.51kW。甲醇和丙酮纯度达到了99.9%,满足分离要求。结果表明完全热集成变压精馏工艺可以有效分离丙酮-甲醇共沸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热集成 变压精馏 丙酮-甲醇共沸物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子液体的复合溶剂萃取精馏分离乙醇水溶液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克良 李静 +2 位作者 杨太飞 左启军 杜廷召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93,共7页
以乙二醇和[EMIM]AC为复合溶剂,年度总费用(TAC)为目标函数,采用顺序迭代优化搜索方法进行全局工艺参数与经济优化,对萃取精馏分离乙醇水溶液的过程进行模拟,并同乙二醇为单一溶剂的分离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即使少量的[EMIM]AC(... 以乙二醇和[EMIM]AC为复合溶剂,年度总费用(TAC)为目标函数,采用顺序迭代优化搜索方法进行全局工艺参数与经济优化,对萃取精馏分离乙醇水溶液的过程进行模拟,并同乙二醇为单一溶剂的分离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即使少量的[EMIM]AC(摩尔分数10%)的加入,也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乙醇-水体系的相对挥发度,[EMIM]AC的盐析作用明显。相比乙二醇单一溶剂的萃取精馏工艺,基于复合溶剂的萃取精馏工艺则需要更少的塔板和更小的回流比,有效降低了设备费用和能耗费用,总能耗和TAC分别降低了5.22%和5.02%。该研究结果可为离子液体在萃取精馏的工业应用提供新的途径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精馏 离子液体 乙二醇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水地区异丙醚-异丙醇共沸物的变压精馏分离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静 王克良 +2 位作者 施兰 连明磊 杜廷召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7-92,共6页
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异丙醚-异丙醇共沸物进行了变压精馏过程模拟。低压塔压力设定为六盘水地区大气压85kPa,高压塔压力设定为300kPa。以年度总费用TAC最小为依据,对各项设计变量如理论塔板数、回流比和进料位置等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 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异丙醚-异丙醇共沸物进行了变压精馏过程模拟。低压塔压力设定为六盘水地区大气压85kPa,高压塔压力设定为300kPa。以年度总费用TAC最小为依据,对各项设计变量如理论塔板数、回流比和进料位置等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异丙醚-异丙醇混合物处理量为100kmol/h,摩尔分数异丙醚为20%,异丙醇为80%时,采用变压精馏可以使异丙醚和异丙醇产品纯度均达到99.9%。在此基础上,通过调节两塔的回流比,进行了完全热集成工艺设计。相比无热集成工艺,完全热集成工艺的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均明显降低,TAC节约了27.64%。结果表明完全热集成变压精馏工艺可以有效分离异丙醚-异丙醇共沸物,且经济上更合理,为高海拔地区此类共沸物的分离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精馏 异丙醚 异丙醇 完全热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体管道典型计算模型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毅 邹雪净 +2 位作者 徐水营 董平省 赵向苗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46,共5页
针对4条典型管道,采用典型浆体管道临界流速和摩阻降计算模型进行计算,通过对比模型计算值与4条管道工程实测值,分析模型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瓦斯普模型、韩文亮模型、费祥俊模型、刘德忠模型计算的流速和管径值与实测值吻合度高,最... 针对4条典型管道,采用典型浆体管道临界流速和摩阻降计算模型进行计算,通过对比模型计算值与4条管道工程实测值,分析模型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瓦斯普模型、韩文亮模型、费祥俊模型、刘德忠模型计算的流速和管径值与实测值吻合度高,最大偏差均处于±15%范围内;费祥俊模型在计算摩阻降上具有很高的精度,最大偏差处于±10%范围内,不仅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也具有一定的计算裕量,可为浆体长距离输送提供有力的设计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体管道 临界流速 摩阻降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TAP软件的反时限定值分析
16
作者 王新宪 张志刚 +3 位作者 王立新 杜文亮 张建信 万永涛 《农村电气化》 2021年第1期49-50,共2页
某高压电机起动时发生过流保护跳闸,根据DL/T 584-2017《3 kV~110 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校核保护定值计算符合要求;采用ETAP软件进行定值配合检查,找出REF542plus保护装置内反时限曲线类型设置错误是造成电机起动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 电机 速断 一般反时限 长延时反时限 ET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油田清洁能源利用工艺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7
17
作者 曲虎 陆诗建 +2 位作者 杨佳朋 宋义伟 刘静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9,共11页
油田企业是能源行业的用能大户,采用清洁能源替代油田消耗的化石能源,降低油田碳排放,可有效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根据油田用能结构特点和资源条件,以不同类型项目为实例,分析了高温采出液利用、热泵工艺、液化天然气(LNG)工艺、太阳... 油田企业是能源行业的用能大户,采用清洁能源替代油田消耗的化石能源,降低油田碳排放,可有效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根据油田用能结构特点和资源条件,以不同类型项目为实例,分析了高温采出液利用、热泵工艺、液化天然气(LNG)工艺、太阳能利用和风力发电等油田清洁替代工艺的应用条件、投资、运行费用和碳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能耗下,水源热泵工艺单位综合造价为0.17×10^(4) CNY/kW、LNG工艺为0.40×10^(4) CNY/kW,二者相较于其他工艺投资低。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不产生碳排放,太阳能光热、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运行费用为0.018×10^(4)~0.040×10^(4) CNY/(kW·a),碳排放强度为0~0.45 t(/kW·a),这3种工艺相较于其他工艺运行费用和碳排放强度低。在高温采出液、油田伴生气和电力等条件均具备的条件下,应优先采用费用现值最低的高温采出液利用和水源热泵工艺,分别为1.20×10^(4) CNY/kW和1.29×10^(4) CNY/kW。在高温采出液和油田伴生气等条件不具备的条件下,优先采用LNG工艺和大型风机发电。与小型风机相比,大型风机发电经济效益更加明显,光伏发电经济效益介于大型风机和小型风机之间。在零碳油田建设中,应优先采用高温采出液利用和水源热泵工艺提供热力,采用大型风机或者光伏提供电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清洁能源 高温采出液 热泵 太阳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地面集输管线选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向薇 杜明俊 +2 位作者 张朝阳 田野 刘宗璇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1,104,共6页
介绍了碳钢、低合金钢、金属复合管、聚乙烯管、钢骨架增强聚乙烯复合管、高压柔性复合管等油气田地面集输管材的结构特点、尺寸边界、连接形式及应用场景限制。给出了油气田地面集输管线的选材原则,从标准、腐蚀模型分析及室内模拟评... 介绍了碳钢、低合金钢、金属复合管、聚乙烯管、钢骨架增强聚乙烯复合管、高压柔性复合管等油气田地面集输管材的结构特点、尺寸边界、连接形式及应用场景限制。给出了油气田地面集输管线的选材原则,从标准、腐蚀模型分析及室内模拟评价试验对管线腐蚀程度预判做了详细介绍。根据管材的适用范围及地面集输管材的选用原则,对常规工况、含二氧化碳工况、含硫化氢工况和含二氧化碳/硫化氢工况等四种典型工况下的管材选取进行了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集输 钢管 非金属管 选材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10^(4) m^(3)/d天然气碳捕集工艺方案优选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天娇 刘欣 刘永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3-227,共5页
针对处理规模为1 000×10^(4) m^(3)/d的含碳天然气,确定了醇胺溶液类型和配比,并提出了2种工艺流程:一段吸收+闪蒸、汽提再生工艺(方案一)和原料气分流+深度脱碳工艺(方案二)。根据HYSYS模拟结果及设备厂商制造能力调研,重点对关... 针对处理规模为1 000×10^(4) m^(3)/d的含碳天然气,确定了醇胺溶液类型和配比,并提出了2种工艺流程:一段吸收+闪蒸、汽提再生工艺(方案一)和原料气分流+深度脱碳工艺(方案二)。根据HYSYS模拟结果及设备厂商制造能力调研,重点对关键设备选型、溶液循环量、公用工程消耗及系统能耗等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1 000×10^(4) m^(3)/d的天然气碳捕集,方案二有效降低了胺液循环量,故方案二的装置尺寸及占地面积显著减小,同时方案二的热负荷及用电负荷均低于方案一,因此方案二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碳捕集 醇胺法 Aspen HYSYS 能耗 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金属管道在油气田中的应用及完整性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曲虎 王永虎 +2 位作者 陆诗建 刘静 杨佳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4-72,共19页
为研究非金属管道在油气田中的应用情况及完整性管理技术进展,解决非金属管道由于种类繁多、功能特性和材料结构各异而引起的选型困难、标准执行不统一、埋地管道探测、无损检测和管道失效预测等方法选用不适合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技... 为研究非金属管道在油气田中的应用情况及完整性管理技术进展,解决非金属管道由于种类繁多、功能特性和材料结构各异而引起的选型困难、标准执行不统一、埋地管道探测、无损检测和管道失效预测等方法选用不适合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技术交流、实地调研和数据整合等方法,总结油气田建设常用非金属管道的分类、结构和功能特点、应用条件和范围、执行的标准体系,以及埋地非金属管道探测、无损检测、管道失效分析及预测的技术和方法,针对非金属管道数据采集、风险评价、寿命预测方法等完整性管理关键技术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并对非金属管道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可为非金属管道在油气田领域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属管道 油气田 完整性管理 管道探测 无损检测 失效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