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8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集成产品开发的钻探企业科研管理创新模式构建浅析——以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为例
1
作者 喻建胜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8-164,共7页
近年来,石油钻探企业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着力科技自立自强、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但随着行业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市场对技术产品研发速度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技术发展进入深水区,现有研发... 近年来,石油钻探企业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着力科技自立自强、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但随着行业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市场对技术产品研发速度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技术发展进入深水区,现有研发体系亟需升级完善以支撑科研攻关的高效运行。借鉴华为公司集成产品开发经验和做法,结合川庆公司自身特点,通过在研发投入策略、需求管理、创新组织模式、成果共享及智能匹配库、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分类探索改革,形成了公司基于IPD的科技研发体系。结果表明,通过研发体系的优化,特别是设立需求分类管理;建立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分离策略;形成公共产品库;跨部门协同组织攻关等措施促进了以“溢漏早期监测预警系统”为代表的成果快速落地并应用于生产,研究周期由常规项目的两年降低到半年,效果显著,对石油钻探企业优化提升科技创新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产品开发 科研管理 创新模式 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庆钻探工程公司精细控压钻井系统研发及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孙海芳 冯京海 +8 位作者 肖新宇 李祥银 杨玻 李枝林 潘登 薛秋来 唐国军 魏强 左星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6,共4页
控压钻井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主要应用于窄安全密度窗口、不确定性压力系统地层的安全钻进。在国内外控压钻井技术发展基础上,基于智能化、信息化、集成化的钻井技术发展方向,采用分散集中控制思路,研发出一套自主知识产... 控压钻井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主要应用于窄安全密度窗口、不确定性压力系统地层的安全钻进。在国内外控压钻井技术发展基础上,基于智能化、信息化、集成化的钻井技术发展方向,采用分散集中控制思路,研发出一套自主知识产权的精细控压钻井系统,实现井筒压力闭环精细控制。该系统通过随钻实时监测井底及地面工程及设备参数,并进行分析及决策,实现井底压力的自动精确控制。该系统在南堡油田进行工业应用,开创了国内控压钻井技术工业应用的先河,解决了该区块奥陶潜山窄安全密度窗口地层恶性漏失、漏喷共存、难以钻达设计地质目标的难题,取得了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压钻井 自动节流 回压补偿 随钻井下压力测量 控制策略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钻井科技攻关三十年回顾与展望(六) 被引量:8
3
作者 郭清 包莉军 孙海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I0016,共7页
我国改革开放刚跨过了三十五年,石油钻井行业历经六个五年计划的持续攻关,一步一个台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钻井技术的科技进步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工程技术支撑,其整体水平已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有些科研领域达到国... 我国改革开放刚跨过了三十五年,石油钻井行业历经六个五年计划的持续攻关,一步一个台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钻井技术的科技进步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工程技术支撑,其整体水平已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有些科研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何历史地看待三十年来钻井技术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之路,文章对"六五"以来我国钻井技术三十年技术攻关进行系统梳理,通过历史背景、基本概况、技术难点、攻关成果、技术关键和科技规划等诸多数据分析,力图在三十年这个节点上,表达作者的一己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 攻关 回顾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铜锣峡气田裂缝性灰岩地层井壁稳定离散元数值模拟
4
作者 石祥超 张琴 +2 位作者 卓云 高雷雨 贾熹文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6,共10页
在钻井过程中裂缝性地层井壁稳定问题突出,传统力学模型难以准确评价井壁失稳机理。为深入研究裂缝性灰岩地层的井壁稳定性,以铜锣峡气田X井为例,利用井壁成像测井图像处理方法提取裂缝形态,建立了三维离散元井壁稳定模型,研究了不同钻... 在钻井过程中裂缝性地层井壁稳定问题突出,传统力学模型难以准确评价井壁失稳机理。为深入研究裂缝性灰岩地层的井壁稳定性,以铜锣峡气田X井为例,利用井壁成像测井图像处理方法提取裂缝形态,建立了三维离散元井壁稳定模型,研究了不同钻井液密度下裂缝井壁的失效和变形。研究表明:在无钻井液支撑时,井壁破坏单元主要集中在水平最小主应力方向上和裂缝与井筒切割位置;在裂缝倾角较大处,井壁位移明显增加,随着钻井液密度的增加,井壁附近的破坏单元数量减少,主要集中在裂缝附近且井壁变形减小;钻井液密度从0提高到1.2 g/cm3时,可以有效增加井壁最小主应力,同时降低最大主应力,使得两者差值减小,井壁稳定性增强。研究结果为裂缝性灰岩地层安全高效钻井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地层 三维离散元 钻井液密度 井壁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部大兴场构造深井超深井钻井工艺优化研究
5
作者 范生林 王锐 +4 位作者 肖振华 刘宝军 吴坷 肖啟福 陆俊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5-240,共6页
大兴场构造地层压力系统复杂且断层发育,钻井易发生漏、垮、卡及盐水侵等故障复杂,钻井周期居高不下,影响区块油气开发进度。文章根据地层三压力剖面计算模型及邻井资料建立了三压力剖面,确定了DS102井必封点和风险点、开展了井身结构... 大兴场构造地层压力系统复杂且断层发育,钻井易发生漏、垮、卡及盐水侵等故障复杂,钻井周期居高不下,影响区块油气开发进度。文章根据地层三压力剖面计算模型及邻井资料建立了三压力剖面,确定了DS102井必封点和风险点、开展了井身结构持续优化,由六开备七开优化为五开井身结构;通过优选油基钻井液、优化基础盐配方、提前加入各型封堵剂等方式提高了钻井液故障复杂应对能力,DS102井与同区块同目的层的DT1井相比:钻井复杂时效由36.25%降低至7.74%,降幅78.65%;钻井周期由910 d降低至298.7 d,降幅为67.18%,上述措施成功解决了大兴场构造钻井故障复杂时效高、钻井周期长的技术难题,可为该区块后续钻井提速增效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场构造 井身结构优化 钻井液性能优化 井漏 井壁垮塌 地层三压力剖面 钻井提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二叠系栖霞组多期流体活动特征及成藏过程
6
作者 闫伟涛 廖芸 +5 位作者 黄文明 张本健 胡欣 李文正 吴娟 邓宾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83,共11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分析、流体包裹体测试及U-Pb定年技术等,对川西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岩石学特征、流体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系统揭示了储层的矿物充填序列与油气成藏期次,明确了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川西南二叠...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分析、流体包裹体测试及U-Pb定年技术等,对川西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岩石学特征、流体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系统揭示了储层的矿物充填序列与油气成藏期次,明确了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川西南二叠系栖霞组储层主要分布在栖二段,主要为溶蚀作用形成的缝洞型白云岩储层,其次为灰岩储层;储集空间以继承性溶蚀孔缝为主,多被方解石充填。(2)研究区栖霞组孔洞内发育3期矿物充填,从早至晚依次为:第1期细—中晶白云石(晚二叠世,253.0±12.0 Ma),以发育盐水包裹体为特征,反映晚二叠世构造抬升背景下的低温热液活动;第2期鞍形白云石(早三叠世,244.2±9.5 Ma),共生中—高成熟度蓝绿色荧光烃类包裹体与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0~115℃,指示印支运动初期热液-原油联合充注;第3期中晶方解石(晚侏罗世,158.0±38.0 Ma),伴生高成熟度蓝荧光油包裹体与高温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0~185℃,对应燕山期构造热事件驱动的深部原油二次运移。(3)研究区栖霞组油气藏为寒武系筇竹寺组与中二叠统2套烃源岩的混源供烃而成,成藏过程经历了2期关键充注,分别为早三叠世烃类初次充注形成古油藏和晚侏罗世深部原油再次充注使古油藏调整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储层 白云岩 矿物充填序列 流体活动 流体包裹体 混源供烃 古油藏 栖霞组 中二叠统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龙门山推覆体复杂构造钻井工程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明华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7,共8页
川西龙门山前构造带地层产状变化剧烈、断层发育错综复杂,地层复杂导致地质分层、地层倾角、三压力剖面等无法精准预测,给地质建模及钻井施工带来巨大挑战。文章通过对该区域先后打成的多口探井进行分析,逐步形成一套深部复杂推覆体构... 川西龙门山前构造带地层产状变化剧烈、断层发育错综复杂,地层复杂导致地质分层、地层倾角、三压力剖面等无法精准预测,给地质建模及钻井施工带来巨大挑战。文章通过对该区域先后打成的多口探井进行分析,逐步形成一套深部复杂推覆体构造钻井工程关键技术体系:研究出适用于川渝地区的第一套“八开八完”井身结构;优选个性化钻头、配套提速工具,实现大尺寸难钻地层钻头进尺和机速双突破;创新多罐式配制、多功能堵漏浆组合、多段式连续泵注的“三多”堵漏工艺,堵漏准备时间降低50%;研发交联固化堵漏剂等新型堵漏材料,破碎地层承压能力提高13~17 MPa;基于化学+力学+工艺协同防塌技术,创新形成“复合防塌油基钻井液体系+个性化防卡工具工艺+优化钻井液密度”倒转地层垮塌卡钻防控工艺,钻穿镜像倒转地层;构建高温大温差、高强度韧性、高强度低密度特色水泥浆体系和驱油型高效抗污染冲洗隔离液体系,保障高难度尾管固井施工安全和质量。上述关键技术在红星1井打开了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前构造带 复杂推覆体 钻井工程 关键技术 提速提效 复杂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威远地区筇竹寺组页岩超临界甲烷吸附特征
8
作者 张璐 刘宇 +6 位作者 曹光耀 侯明才 陈安清 徐胜林 梁霄 宋颖 周小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23,130,共17页
通过对四川盆地威远地区威207井(W207井)下寒武统筇竹寺组7个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不同的页岩样品的孔隙结构和甲烷吸附测试,评价了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的孔隙发育特征和甲烷吸附能力,探讨了该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甲烷... 通过对四川盆地威远地区威207井(W207井)下寒武统筇竹寺组7个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不同的页岩样品的孔隙结构和甲烷吸附测试,评价了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的孔隙发育特征和甲烷吸附能力,探讨了该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甲烷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孔隙比表面积主要由微孔贡献,介孔的孔体积占比最高,微孔比表面积、微孔体积与w_(TOC)关系较好;样品的甲烷最大绝对吸附量与w_(TOC)、孔隙总比表面积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甲烷吸附量与总有机碳中微孔的发育密切相关;吸附热(Q_(st))和标准熵(ΔS^(0))的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有机质类型更接近I型干酪根,说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有机质的最主要母源为藻类;通过对比过剩吸附量与绝对吸附量的差别,在储量预测时有机质的绝对吸附量能够更好地预测地质条件下的真实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寺组 页岩气 孔隙结构 甲烷吸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上万米超深直井钻探实例及启示
9
作者 许期聪 贾利春 李枝林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共16页
深地塔科1井成功钻至10910 m,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万米超深井钻探能力。实施万米深地科探工程不仅是科学探索万米深部地层奥秘和开辟万米深层油气战略接替领域的重大部署,也是推动超深层工程技术装备迭代升级的关键工程。通过系统梳理总结... 深地塔科1井成功钻至10910 m,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万米超深井钻探能力。实施万米深地科探工程不仅是科学探索万米深部地层奥秘和开辟万米深层油气战略接替领域的重大部署,也是推动超深层工程技术装备迭代升级的关键工程。通过系统梳理总结前苏联科拉SG-3井、德国KTB超深井、中国深地塔科1井的钻探实践经验,目前国外万米钻探已形成15000 m钻机、铝合金钻杆、涡轮钻具和高温钻井液等技术体系,国内深地塔科1井形成12000 m钻机、超高温水基/油基钻井液、高强度取心工具等技术利器。但是由于万米超深井存在超深、超高温、超高压、高地应力等挑战,全球已实施的陆上万米超深井都未钻达初始设计井深。针对上述问题和国内外万米超深井实例认识,从井斜控制、提速、钻具安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和未来展望,为未来万米深地钻探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助力万米深地油气资源高效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米超深直井 科拉SG-3井 德国KTB超深井 深地塔科1井 启示与认识 对策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列声波SVP技术在川南页岩气水平井裂缝识别中的应用
10
作者 梁旭升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5,共7页
裂缝是油气渗流的重要通道,在页岩储层中裂缝的识别难度很大。针对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及易发育天然裂缝的特征,采用SVP裂缝处理技术,对阵列声波测井资料的信息进行识别,进而评价页岩储层裂缝发育程度。研究表明... 裂缝是油气渗流的重要通道,在页岩储层中裂缝的识别难度很大。针对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及易发育天然裂缝的特征,采用SVP裂缝处理技术,对阵列声波测井资料的信息进行识别,进而评价页岩储层裂缝发育程度。研究表明:阵列声波SVP处理结果与微地震监测事件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该技术不仅能够评价川南页岩气井裂缝发育规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价裂缝与页岩气井产能的相关性。通过对研究区已完成生产测试的4口井进行SVP分析,结果表明反射波系数高的井具有较高的产气能力,说明裂缝可有效沟通储层改造体积,提升单井产量。该项研究为页岩气水平井裂缝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裂缝 阵列声波 反射波 反射波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庆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在NP23-P2009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4
11
作者 孙海芳 冯京海 +6 位作者 朱宽亮 白亮清 杨玻 李枝林 薛秋来 唐国军 庞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6,共4页
南堡油田深层潜山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目的层奥陶系裂缝发育、安全密度窗口窄,已钻井因大量漏失而常难以钻达设计地质目标、且井控安全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勘探开发进程。为此,引入了川庆钻探工程公司自主研发的控压钻井技术,并在... 南堡油田深层潜山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目的层奥陶系裂缝发育、安全密度窗口窄,已钻井因大量漏失而常难以钻达设计地质目标、且井控安全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勘探开发进程。为此,引入了川庆钻探工程公司自主研发的控压钻井技术,并在NP23-P2009井进行了应用,也是国内控压钻井技术商业应用的第一口井,用6.85d顺利钻完268m水平段达到地质目标,实现了钻井零漏失、零溢流和有效延伸水平段长度的目的,为南堡油田潜山构造开辟了一种钻井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压钻井 控制系统 南堡 潜山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石油储备战略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卢立泽 许期聪 +5 位作者 魏武 张平 吴月先 潘用平 钟水清 熊继有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共4页
石油仍是世界上被公认的战略物资,建立我国石油战略储备的意义重大。全方位系统地进行信息跟踪分析表明,战略石油储备起着主导作用,我国石油战略储备有所进展,仍存在需改进的问题。战略石油储备的多种功能,更启示我国石油战略储备的必... 石油仍是世界上被公认的战略物资,建立我国石油战略储备的意义重大。全方位系统地进行信息跟踪分析表明,战略石油储备起着主导作用,我国石油战略储备有所进展,仍存在需改进的问题。战略石油储备的多种功能,更启示我国石油战略储备的必要性。进行石油战略储备对策全方位探讨,为科学决策提供有益的依据。我国石油战略储备一期工程投用,促进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准备尽快启动,符合当前扩大内需的经济要求。建议科学地利用国内的煤炭资源,有助于抑制石油消费增长幅度,将国内年产煤炭中的约3×108t用于煤基合成油,并不明显影响煤炭正常消费;用国内农作物桔杆发酵制作燃料乙醇(尤其是南方的稻草)的潜力很大,可替代部分石油消费。由此,为战略石油储备顺利进行创造出一定的宽松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石油 战备物资 国家储备 系统工程 超前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深层页岩气藏压裂裂缝导流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亚东 邹龙庆 +3 位作者 王一萱 朱静怡 李小刚 熊俊雅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167,共6页
深层页岩油藏具有高闭合压力、高地层温度、高弹性模量的特点,通过压裂获得高导流能力裂缝的难度较大。为实现对深层页岩气藏压裂缝的有效支撑与维持,以四川威远区块深层页岩为例,基于自主改进的API裂缝导流能力测试平台,研究了高闭合压... 深层页岩油藏具有高闭合压力、高地层温度、高弹性模量的特点,通过压裂获得高导流能力裂缝的难度较大。为实现对深层页岩气藏压裂缝的有效支撑与维持,以四川威远区块深层页岩为例,基于自主改进的API裂缝导流能力测试平台,研究了高闭合压力(82.8 MPa)和高地层温度(160℃)对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规律,对比了不同支撑剂类型和组合方式下导流能力的差异,分析了自支撑裂缝在深层页岩条件下的适应性。研究表明:高闭合压力是支撑裂缝导流能力降低的主控因素,在82.8 MPa的高闭合压力下,增加铺砂浓度对导流能力的正向效果已不再明显;高温环境会增大支撑剂的破碎与嵌入程度,温度越高,导流能力越低;40/70目陶粒支撑剂的裂缝导流能力明显大于70/140目石英砂和微纳米支撑剂的导流能力;石英砂与陶粒(质量比为1∶1)分段铺置比全域混合铺置的导流能力高,更具有经济性;自支撑裂缝壁面的凸起点在高闭合压力下易被压碎,导流能力呈现较强的应力敏感,不利于生产后期导流能力的维持。该研究结果可为深层页岩气藏压裂参数的设计和导流能力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 导流能力 高闭合压力 高储层温度 自支撑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试油期间天然气回收工艺在川西北部文兴气区的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泉 练兴元 +3 位作者 张晋海 王德坤 王欢欢 徐柱天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0,共6页
川西北部文兴气区沙溪庙组气藏是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酸化和加砂压裂对提高气藏采收率具有良好效果,注入地层的酸化液和压裂支撑剂在试油期间与原料气混合,通常在试油排采阶段返排回地面直接点火燃烧,资源浪费的同时也有环境伤害的风险... 川西北部文兴气区沙溪庙组气藏是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酸化和加砂压裂对提高气藏采收率具有良好效果,注入地层的酸化液和压裂支撑剂在试油期间与原料气混合,通常在试油排采阶段返排回地面直接点火燃烧,资源浪费的同时也有环境伤害的风险。针对传统排采方式在经济环保上的弊端,设计并应用“双分离+双除砂+多级节流+超音速脱水脱烃”放喷天然气回收工艺。该工艺在川西北部文兴气区应用效果表明,采用油管特殊丝扣替代传统钢管焊接,设备安装周期可缩短70%;工艺组合针对排采初期复杂地层返排物除砂、分离效果良好,脱水脱烃后气质达标从而实现成功回收;该放喷天然气回收设备设施能耗较低,是绿色低碳清洁效益开发的重要举措。该工艺在现区块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展现出了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喷气回收 除砂 脱水脱烃 绿色低碳 效益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地层井壁崩塌破坏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帅 谢勰 +4 位作者 刘厚彬 陶思才 杜爽 冷程锦 冯春宇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40,共8页
针对四川龙马溪组页岩井壁易坍塌问题,首先对龙马溪组地面露头开展了微细观组构分析和基础力学实验,明确了其矿物组成、裂缝分布及基础力学参数;其次利用真三轴实验设备开展了原地应力场与井筒力学环境下三轴力学加载与井壁崩塌破坏规... 针对四川龙马溪组页岩井壁易坍塌问题,首先对龙马溪组地面露头开展了微细观组构分析和基础力学实验,明确了其矿物组成、裂缝分布及基础力学参数;其次利用真三轴实验设备开展了原地应力场与井筒力学环境下三轴力学加载与井壁崩塌破坏规律研究,通过改变层理缝倾角研究页岩井壁崩塌失稳方向与失稳类型,利用内窥镜记录岩石力学加载过程中裂隙动态轨迹变化,根据崩塌岩块形状研究井壁崩塌失稳类型;最后利用RFPA 2D(真实破裂过程分析)软件验证了页岩井壁崩塌破坏规律。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矿物组成以石英、伊利石及伊蒙混层为主,水化膨胀性能较弱,页岩岩体层理较为发育,是液相侵入岩石内部的主要渗流通道;当层理缝倾角为0°时,井壁破坏为劈裂和穿越层理缝剪切破坏;随着层理缝倾角的不断增大,井壁岩石倾向沿裂缝面剪切滑移破坏;当层理缝倾角为90°时,井壁岩石倾向沿层理缝劈裂张拉破坏。研究结果揭示了页岩井壁失稳机理与主要影响因素,可为后续井壁稳定性研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地层 井壁崩塌 真三轴实验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气泡特性及其在石油领域内应用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秦国伟 詹文林 +5 位作者 刘勇 关恒 刘青萍 许洪星 秦文龙 王洋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05-3010,共6页
微纳米气泡(Micro-nano bubbles, MNBs)因其尺寸小,展现了不同于普通气泡的独特性质,近年来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体现了该技术的优越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油田领域内应用研究较少。因此,在国内外调研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微纳米气泡... 微纳米气泡(Micro-nano bubbles, MNBs)因其尺寸小,展现了不同于普通气泡的独特性质,近年来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体现了该技术的优越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油田领域内应用研究较少。因此,在国内外调研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微纳米气泡的基本特性,同时系统介绍了纳米气泡的制备方法和表征技术手段;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微纳米气泡应用的推广,重点展望了微纳米气泡技术在油田领域中应用前景,例如油水分离、污水/钻井液处理、提高原油采收率以及清防垢等方面,以期为微纳米气泡技术在油气田领域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气泡 表征技术 提高采收率 应用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地区深层超深层试油完井技术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虎 贺秋云 +2 位作者 徐文 卢齐 庞东晓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40,共11页
近年来随着勘探开发持续向深部地层进军,川渝地区8 000 m级深井试油完井需求逐渐增加,万米深井试油也进入作业倒计时。川渝地区深部产层具有高压、超高温、高含硫化氢的特点,试油完井技术面临极大挑战。文章围绕深井安全快速试油完井和... 近年来随着勘探开发持续向深部地层进军,川渝地区8 000 m级深井试油完井需求逐渐增加,万米深井试油也进入作业倒计时。川渝地区深部产层具有高压、超高温、高含硫化氢的特点,试油完井技术面临极大挑战。文章围绕深井安全快速试油完井和提升井下资料录取质量及效率的两大核心目标,分析了在深层超深层试油完井工程基础研究、试油完井技术、高温高压地面装备和试油完井工具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总结了在长期工程实践中形成的试油完井一体化、高压气井地面装备自动化测试、生产井动态监测、试油完井管柱安全评价等川渝地区深井超深井试油完井特色技术,为国内其他类似区块试油完井工程作业提供参考。面对超深、特深井愈加复严苛的地质条件和工程挑战,探讨了试油完井技术的发展和展望,在安全、快速试油作业方面,重点攻关研发更高温度、压力等级的试油完井工具,从而简化管柱结构,提升可靠性;在资料录取方面,发展基于传感器和无线传输的实时测量技术,打造井筒“信息高速公路”,提升数据时效性和准确性,为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地区 超深井 试油 完井 井下工具 地面装备 完井液 数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储层大斜度井密切割多簇压裂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时贤 葛晓鑫 +4 位作者 张博涛 许洪星 殷乐宇 郭天魁 张腾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1,共9页
中国陆上页岩油储层具有多层甜点叠置特征显著、单层厚度小和应力隔夹层多等特点,传统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纵向穿层效果有限,为此提出采用大斜度井进行陆上页岩油的压裂开发.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实现多层叠置页岩油储层、天然裂缝和... 中国陆上页岩油储层具有多层甜点叠置特征显著、单层厚度小和应力隔夹层多等特点,传统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纵向穿层效果有限,为此提出采用大斜度井进行陆上页岩油的压裂开发.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实现多层叠置页岩油储层、天然裂缝和地质力学耦合建模,进行大斜度井裂缝起裂与扩展-流动一体化数值模拟,并开展敏感性分析明确影响压裂效果的主控因素.针对工区地质力学特点,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大斜度井分段体积压裂密切割采用簇间距12 m进行压裂可以对多层叠置页岩油储层获得较好的储层改造效果,当施工液量为1.3×10^(3)~1.5×10^(3)m^(3)/段、施工排量为7 m^(3)/min及加砂强度为2.5 m^(3)/m时,存在较好的裂缝改造体积和压后产量.通过微地震和现场生产数据对压后改造效果进行评估,发现单井入液量和加砂量同微地震检测效果呈现正相关性,验证了数值模拟压裂设计方案的可靠性.通过合理大斜度井密切割压裂设计和针对性“低砂比、缓增幅组合泵注工艺优化”加砂策略,现场的大斜度井压裂改造没有出现砂堵现象,实现了安全加砂.研究成果对于陆上页岩油储层进行大位移井体积压裂设计和参数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储层改造 大斜度井 页岩油 多层叠置 地质工程一体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缺陷旋转防喷器丁腈胶芯密封应力分析
19
作者 周兆明 陈禹坤 +1 位作者 刘辉 李辉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8,共8页
为研究旋转防喷器胶芯在生产与运行中产生的缺陷对胶芯使用性能及寿命的影响,基于Yeoh本构方程,建立胶芯动态密封数值模型,对起下钻中的胶芯密封过程进行计算分析,分析胶芯存在影响橡胶芯密封面疲劳失效的典型裂纹和气泡缺陷时其应力分... 为研究旋转防喷器胶芯在生产与运行中产生的缺陷对胶芯使用性能及寿命的影响,基于Yeoh本构方程,建立胶芯动态密封数值模型,对起下钻中的胶芯密封过程进行计算分析,分析胶芯存在影响橡胶芯密封面疲劳失效的典型裂纹和气泡缺陷时其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当钻杆接头经过旋转防喷器胶芯时,胶芯结构发生大变形,胶芯密封面处应力最大;对于同一类型裂纹缺陷,裂纹位于胶芯左下侧和外表面下侧时胶芯密封面位置的应力值最小;对于相同位置的胶芯缺陷,胶芯裂纹缺陷导致的应力集中和胶芯密封面应力减小现象,相较于胶芯气泡缺陷导致的胶芯密封面以及胶芯整体的变形和应力变化现象,其产生的影响更为严重。研究结果对旋转防喷器胶芯缺陷检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防喷器 缺陷胶芯 密封性能 失效分析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型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20
作者 施雷庭 高红雅 +4 位作者 程亮 王晓 张言亮 李鹏 葛珊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2-1138,共7页
为解决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高含水问题,筛选了2种聚合物、2种表面活性剂体系,在高温(87℃)高盐(17×10^(4)mg/L)条件下评价了其溶液性能,进行了三层非均质物理驱油及微观可视化驱油实验。结果表明,1200 mg/L的聚合物13061具有较好的... 为解决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高含水问题,筛选了2种聚合物、2种表面活性剂体系,在高温(87℃)高盐(17×10^(4)mg/L)条件下评价了其溶液性能,进行了三层非均质物理驱油及微观可视化驱油实验。结果表明,1200 mg/L的聚合物13061具有较好的耐温耐盐性能,老化1个月后黏度仍为原油黏度的2~3倍。注入聚合物可增加高渗层流动阻力,有效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显著增加采收率,其提高采收率幅度为16.14%。3000 mg/L的表面活性剂BL05-5可将油水界面张力值降低至0.012 mN/m,将岩石表面改为亲水状态,油水比3∶7时还可形成W/O型乳液,但水驱后注入表面活性剂主要以提高洗油效率为主,其乳化增黏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效果不明显,提高采收率幅度为12.27%。研究结果可为该类油藏提高采收率用化学体系的筛选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孔 低渗 碳酸盐岩油藏 高温高盐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