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缝宽下页岩气藏转向压裂用暂堵剂优选与性能评价
1
作者 乔玲茜 刘琦 +4 位作者 王一萱 周昕 聂捷 续化蕾 冉建立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64,133,共7页
四川威远地区页岩气加密井与邻井之间压裂窜扰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有效解决此问题,利用3D仿真裂缝暂堵转向模拟装置,对暂堵剂使用浓度及颗粒配比进行优化,并采用真三轴大物模暂堵实验装置验证优化后的暂堵剂配方的暂堵转向效果。结果表明... 四川威远地区页岩气加密井与邻井之间压裂窜扰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有效解决此问题,利用3D仿真裂缝暂堵转向模拟装置,对暂堵剂使用浓度及颗粒配比进行优化,并采用真三轴大物模暂堵实验装置验证优化后的暂堵剂配方的暂堵转向效果。结果表明:裂缝宽度1 mm时,使用0.05~0.75 mm粉末暂堵剂即可形成较好的封堵效果;裂缝宽度2~6 mm时,需要搭配使用6 mm纤维+0.05~0.75 mm粉末暂堵剂才能达到较好的封堵效果;裂缝宽度8 mm时,必须搭配使用6 mm纤维+2 mm暂堵颗粒+0.05~0.75 mm粉末暂堵剂。真三轴大物模暂堵实验验证了暂堵转向技术可在垂直于一次裂缝的基础上形成垂向复杂缝网结构,阻碍裂缝向单一方向扩展,降低了井间压窜风险。该研究可为四川威远地区页岩气井实现高效暂堵转向压裂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堵转向 配比优化 大物模 复杂缝网 页岩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藏暂堵转向压裂裂缝扩展规律模拟 被引量:4
2
作者 乔玲茜 王本强 +4 位作者 陈雨松 何启越 蔡金赤 续化蕾 江厚顺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1-245,265,共6页
暂堵转向压裂技术是提高非常规油气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非常规油气藏储层改造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进一步认识威远地区页岩气藏暂堵转向压裂裂缝扩展特征,文中通过真三轴大物模实验研究了暂堵转向压裂压力响应与岩样破裂形态,验... 暂堵转向压裂技术是提高非常规油气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非常规油气藏储层改造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进一步认识威远地区页岩气藏暂堵转向压裂裂缝扩展特征,文中通过真三轴大物模实验研究了暂堵转向压裂压力响应与岩样破裂形态,验证了暂堵产生复杂缝网结构的可行性,明确了在不同应力差条件下的暂堵后裂缝起裂规律;同时采用ABAQUS软件黏结单元模拟裂缝的起裂与扩展,研究了不同水平应力差、不同偏转角下暂堵转向压裂裂缝扩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应力差对初次裂缝与暂堵转向裂缝的开启与扩展均具有显著的影响,水平应力差越小时,一次和二次压裂时岩样的破裂压力就越大,岩样越不容易被压碎。裂缝扩展阻力的不断增加,提升了缝内净压力与裂缝宽度;相交缝二次扩展后开启的新裂缝与一次压裂夹角越小,新裂缝扩展效果越好。该研究对威远地区现场压裂和缝网形态预测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藏 暂堵转向 真三轴大物模 数值模拟 水平应力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页岩TOC三维定量预测方法
3
作者 汪子祺 吴朝容 +3 位作者 黄开兴 孙正星 郝悦翔 李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282,共10页
总有机碳含量(TOC)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测井资料可高效评估TOC,但无法预测井间区域;而从地震资料提取的TOC敏感因子,可实现三维空间预测,但由于页岩储层的厚度薄且非均质性较强,仅依靠地震数据难以达到其精度要求。因... 总有机碳含量(TOC)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测井资料可高效评估TOC,但无法预测井间区域;而从地震资料提取的TOC敏感因子,可实现三维空间预测,但由于页岩储层的厚度薄且非均质性较强,仅依靠地震数据难以达到其精度要求。因此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数据以提升TOC评估准确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高精度页岩TOC定量预测方法。首先,针对页岩特性,对钻井实测岩心TOC数据与多种测井特征曲线进行相关性分析,优选出最具代表性和敏感性的特征;其次,基于识别出的敏感参数,构建相应的卷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将实测TOC样本与敏感测井参数构建的训练样本按7∶3划分数据集,用于模型的训练和验证;最后,利用波形指示模拟技术获得的高分辨率敏感参数反演结果作为三维TOC含量预测的特征输入,将各敏感参数排列重组后输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中,实现TOC含量的三维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CNN在拟合TOC含量与敏感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方面较多元回归法和BP神经网络等更具有优势,该方法预测的TOC数据与钻井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6%,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该方法在页岩薄储层三维TOC含量预测方面具有较高准确性和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C含量 敏感参数 卷积神经网络 波形指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某页岩气区块油管腐蚀分析与防护技术优选 被引量:7
4
作者 陈雨松 岳明 +1 位作者 张腾 王志强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6-140,共5页
因所处井筒环境复杂,油管腐蚀已成为国内页岩气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新难题,直接影响气井正常生产、动态监测和排水采气措施的实施。为解决川南某页岩气区块井下油管腐蚀,明确区块油管腐蚀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管材腐蚀情况。文章基... 因所处井筒环境复杂,油管腐蚀已成为国内页岩气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新难题,直接影响气井正常生产、动态监测和排水采气措施的实施。为解决川南某页岩气区块井下油管腐蚀,明确区块油管腐蚀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管材腐蚀情况。文章基于流体工况、油管腐蚀形貌,区块流体特征分析了影响页岩气井管材腐蚀的主要因素。针对上述腐蚀原因,在管材失效分析基础上进行室内腐蚀评价实验,比选了几种常见管材腐蚀防护措施,在考虑经济性和现场适用性基础上,优选并推荐酚醛环氧内涂层技术进行油管防腐。现场实施后通过起出试用内涂油管并开展油套管损伤检测测井,结果显示:酚醛环氧内涂层油管未见腐蚀,管材腐蚀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页岩气 油管腐蚀 内涂层 防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质类型分异规律及其主控机制——以威远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贾云倩 刘子平 +4 位作者 任晓海 周一博 郑爱玲 张娟 韩登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1-352,共12页
页岩储层中的有机质不仅是生成烃类的核心要素,也是生成孔隙的关键因素。前人对于有机质类型的评价表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生烃及成孔能力差异明显。但前人对于有机质类型的识别及评价工作主要以有机地球化学的方式进行有损测试,因此无... 页岩储层中的有机质不仅是生成烃类的核心要素,也是生成孔隙的关键因素。前人对于有机质类型的评价表明,不同有机质类型的生烃及成孔能力差异明显。但前人对于有机质类型的识别及评价工作主要以有机地球化学的方式进行有损测试,因此无法在显微尺度上定量评价有机质的类型及含量分布。以四川盆地威远气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为例,基于二维大区域多尺度组合电镜成像(MAPS)表征技术重点对有机质富集的龙一_(1)亚段,进行有机质显微组分的图像识别,并运用显微组分分析法定量判别有机质类型,解析其垂向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龙一_(1)亚段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_(1)型干酪根为主,其中Ⅱ_(1)型干酪根占主导地位;有机质类型在龙一_(1)亚段层间分布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的差异,其中龙一^(1)_(1)、龙一^(3)_(1)小层发育强滞留缺氧富笔石页岩微相沉积环境,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使得层段内富集Ⅰ型和Ⅱ_1型干酪根;而龙一^(2)_(1)、龙一^(4)_(1)小层发育中滞留贫氧含笔石页岩微相沉积环境,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不利于Ⅰ型和Ⅱ_(1)型干酪根的富集与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远地区 志留系 龙马溪组 有机质类型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层中颗粒尺寸效应对微裂缝发育的影响:以威远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武倩宇 韩登林 +6 位作者 张吉振 王晨晨 任晓海 林珍珍 苏苗苗 朱亚玲 张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603-3614,共12页
基于矿物自动识别及分析系统(QEMSCAN)、单轴压缩试验、二维大区域多尺度组合电镜成像(MAPS)技术,由微观扫描图识别微裂缝产出特征及其与矿物颗粒的接触关系,揭示以颗粒粒径为代表的页岩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对微裂缝产出及延伸特征的影响... 基于矿物自动识别及分析系统(QEMSCAN)、单轴压缩试验、二维大区域多尺度组合电镜成像(MAPS)技术,由微观扫描图识别微裂缝产出特征及其与矿物颗粒的接触关系,揭示以颗粒粒径为代表的页岩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对微裂缝产出及延伸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裂缝的产出除受岩石力学特征等的影响外,粒径较大的脆性矿物颗粒也制约着微裂缝产出效应及延伸程度;页岩储层层理发育,微裂缝大多成层定向排列,且脆性矿物颗粒粒径不均匀处更易发育微裂缝;微裂缝发生转向或分叉,除受裂缝与应力方向的夹角、地应力等宏观因素影响外,微观尺度上,脆性矿物颗粒粒径对其也产生重要影响,即微裂缝会优先沿粒径相对较大的脆性矿物颗粒边缘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矿物 矿物成分 尺寸效应 微裂缝特征 页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化工反渗透浓水的高效降解菌株筛选、鉴定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黄莉婷 韩昫身 +2 位作者 金艳 马强 于建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881-4891,共11页
一般煤化工废水经过多级氧化处理后,反渗透淡水回用、浓水经蒸发产生难处理的“危废”,有机物的存在对“危废”循环利用有显著制约作用。以煤化工反渗透浓水为底物(TOC为233.4 mg/L,TDS为50.9 g/L,BOD5/COD仅为0.05),从不同菌源中筛选得... 一般煤化工废水经过多级氧化处理后,反渗透淡水回用、浓水经蒸发产生难处理的“危废”,有机物的存在对“危废”循环利用有显著制约作用。以煤化工反渗透浓水为底物(TOC为233.4 mg/L,TDS为50.9 g/L,BOD5/COD仅为0.05),从不同菌源中筛选得到9株高效耐盐菌,经16S rDNA测序表明,这些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及嗜盐单胞菌属。将9株耐盐菌配制成复合耐盐菌剂连续式运行处理实际废水,有机物去除率可达30%,为进一步提高去除率,经臭氧氧化预处理,有机物去除率可提高至40%,达到国内外较先进水平。根据气质联用分析,臭氧氧化预处理会破坏废水中环状物质的结构,提高复合耐盐菌剂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本研究为煤化工反渗透浓水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降解 污染 煤化工废水 反渗透浓水 嗜(耐)盐菌 复合耐盐菌剂 臭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显浮球液位仪研制与钻井溢漏预警试验 被引量:3
8
作者 何弦桀 晏琰 杨晓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7-112,共6页
目前,钻井现场主要采用超声波液位计和浮球式液位仪对循环罐钻井液液位进行监测,虽然超声波液位计实现了实时、连续测量,但当液面波动较大时其监测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容易产生误报。浮球式液位仪的监测更加稳定、可信度高,是井队判断循... 目前,钻井现场主要采用超声波液位计和浮球式液位仪对循环罐钻井液液位进行监测,虽然超声波液位计实现了实时、连续测量,但当液面波动较大时其监测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容易产生误报。浮球式液位仪的监测更加稳定、可信度高,是井队判断循环罐液位的主要手段;但现有装置不能多点、实时记录循环罐钻井液液位的变化,需要坐岗人员定时观察记录,人员劳动强度大,溢漏判断准确度低、及时性差。此外,现有技术无法自动准确识别泥浆工加料、启停泵操作等,使用过程中误报率较高。针对上述问题,研发了一种基于循环罐浮球液位仪的数字显示与溢漏预警系统。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在开泵、停泵、变排量等环节均实时、连续、稳定监测循环罐液面波动,精度达到±1 mm,并成功预警1次井漏事件。系统实现了循环罐钻井液液位监测的数字显示,对于提高溢漏识别的准确度、减少误报和漏报,进一步保证钻井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罐液位 浮球 数字显示 实时监测 连续监测 溢漏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