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层煤岩气CO_(2)压裂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虎 陆灯云 +5 位作者 李泽锋 刘国良 张宏忠 兰建平 司晓冬 叶赛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46,共8页
中国深层煤岩气储层改造中仍面临着淡水消耗量大、复杂缝网难以形成、储层伤害大等难题,而CO_(2)压裂技术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新思路。为了提高CO_(2)压裂技术在煤岩气储层改造中的适用性,开展了煤岩气藏CO_(2)压裂作用机理研究,开发了... 中国深层煤岩气储层改造中仍面临着淡水消耗量大、复杂缝网难以形成、储层伤害大等难题,而CO_(2)压裂技术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新思路。为了提高CO_(2)压裂技术在煤岩气储层改造中的适用性,开展了煤岩气藏CO_(2)压裂作用机理研究,开发了CO_(2)压裂参数优化设计软件,改善了CO_(2)泡沫压裂液体系,并结合施工案例分析了CO_(2)压裂技术应用效果。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研发的CO_(2)压裂优化设计软件计算效率提高50%;开发的CO_(2)泡沫压裂液体系泡沫半衰期达194 min,泡沫质量超75%,具有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和携砂性能;CO_(2)压裂作业后煤岩气储层形成了复杂缝网,导流能力优于常规水力压裂;CO_(2)前置压裂井平均试气产量比常规水力压裂井增产约15%;CO_(2)泡沫压裂井增产约18%,平均每口井节水50%以上。CO_(2)压裂技术实现了造复杂缝、增产、节水、减排的目的,在煤岩气绿色高效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气 CO_(2)压裂 复杂缝网 增产 节约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水平井压裂窜扰成因分析——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致密油藏为例
2
作者 闫骁伦 李越 +4 位作者 李铭琪 刘会胜 马新仿 张士诚 肖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4-174,共11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致密油藏水平井组“工厂化”压裂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井间窜扰成因认识不清的问题,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研究思路,建立了实际地层的地质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反演计算储层初始地应力场,并利用蚂蚁体与地震体属性... 针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致密油藏水平井组“工厂化”压裂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井间窜扰成因认识不清的问题,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研究思路,建立了实际地层的地质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反演计算储层初始地应力场,并利用蚂蚁体与地震体属性融合方法通过断层自动拾取技术建立了储层多尺度确定性天然裂缝模型,形成了“地应力场反演-天然裂缝识别-复杂裂缝扩展”一体化建模和分析流程,研究分析了储层地应力场和天然裂缝带的组合特征对压裂窜扰的影响,以及实际窜扰井组的压裂后缝网形态和井间裂缝沟通情况。结果表明:多簇裂缝的非均衡、非对称扩展是造成玛湖地区“多井连片、多段连通”复杂压裂窜扰的内在原因,受到低逼近角小断层诱导作用和高逼近角大尺度天然裂缝捕获作用的双重影响,为主要控制因素;而小尺度天然裂缝和岩石力学参数非均匀分布对多簇裂缝非均衡、非对称扩展的影响较小,为次要控制因素;合理利用储层断裂系统、控制压裂改造强度可有效降低致密储层水平井压裂窜扰的风险。研究成果可为致密油藏水平井组压裂开发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窜扰 复杂裂缝扩展 地质工程一体化 致密油藏 天然裂缝 玛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质、胶质和石油酸对乳状液相变与界面性质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汤超 关娇娇 +4 位作者 张守平 蔡文良 林于廉 谢水祥 向云飞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29-1136,共8页
研究了原油中沥青质(AS)、胶质(RE)和石油酸(PA)对乳状液界面行为的影响,重点分析了界面张力、扩张模量、相变点及乳状液粒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AS的界面张力最高(25.1 mN/m),RE次之(23.7 mN/m),PA最低(4.8 mN/m),PA的快速吸附加速... 研究了原油中沥青质(AS)、胶质(RE)和石油酸(PA)对乳状液界面行为的影响,重点分析了界面张力、扩张模量、相变点及乳状液粒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AS的界面张力最高(25.1 mN/m),RE次之(23.7 mN/m),PA最低(4.8 mN/m),PA的快速吸附加速了界面张力的降低。AS具有最高的扩张模量(38.7 mN/m),有效增强了油水界面膜的强度,推迟了乳状液相变点的出现。PA扩张模量较低,仅为6.1 mN/m,降低了乳状液的稳定性,促使相变点含水率下降至60%。RE和AS的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乳状液黏度和稳定性,相变点含水率达70%~80%。研究结果为提高油田采收率及乳状液稳定性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 界面张力 扩张模量 相变点 乳状液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井下节流器研制及在长庆致密气井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吕维平 刘家炜 +4 位作者 尹俊禄 郑翔 任彬 黄志刚 王保国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0-105,共6页
为实现致密气/页岩气的大力开发,解决高压气井带压完井的难题,利用连续管带压作业的优势,形成连续管完井采气一体化技术,文章研制了一种多功能节流器。该节流器采用回压阀、节流嘴以及堵头等多种功能组件的组合设计,通过全流程工序,可... 为实现致密气/页岩气的大力开发,解决高压气井带压完井的难题,利用连续管带压作业的优势,形成连续管完井采气一体化技术,文章研制了一种多功能节流器。该节流器采用回压阀、节流嘴以及堵头等多种功能组件的组合设计,通过全流程工序,可以实现带压下连续管、高产期节流降压生产、低产期速度管柱生产、间歇期柱塞气举以及枯竭期井底封堵起出管柱等功能。室内试验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多功能节流器各组件工作良好,可以满足高压气井的开发和应用,保障了气井生产的安全高效运行,符合现场施工要求。该节流器的研制与应用对连续管完井采气一体化技术的支撑以及安全性、可行性的验证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管 节流器 高压气井 完井 带压作业 排水采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区域电驱压裂装备配套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闫育东 杜焰 孙建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3,共7页
在国家大力提升深层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的背景下,电驱压裂成为储层改造业务板块实现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目前电驱压裂技术在长庆油气产区的应用正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现场供电基础薄弱、电网负荷率低、设备单机负载率低... 在国家大力提升深层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的背景下,电驱压裂成为储层改造业务板块实现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目前电驱压裂技术在长庆油气产区的应用正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现场供电基础薄弱、电网负荷率低、设备单机负载率低等问题,亟需加强装备配套技术方面的研究。结合陇东页岩油、致密气压裂现场应用情况,对比分析了电驱和柴驱设备相关经济技术指标,提出一套适合长庆区域的电驱压裂装备配套技术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需提前统筹规划页岩油气平台电网布局,建立“电网供电为主,燃气发电为补充”的供电模式,同时优化压裂机组配置,充分发挥电驱压裂装备单机功率密度大、作业效率高、购置维保成本低、节能环保等优势,在最短的时间内泵注最多的液量,以确保电驱压裂经济效益最大化。该研究对于推动国内电驱压裂装备规模化应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区域 页岩油 致密气 电驱压裂装备 电网供电 燃气发电 电网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低频水力脉动压裂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聂翠平 兰剑平 +3 位作者 王祖文 张冕 许洪星 尹国勇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42,共5页
针对水力压裂施工中强化压裂液携砂、有效支撑裂缝、提高裂缝导流能力和降低施工压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性的井下低频脉动水力压裂技术,分析研究了井下水力脉动对于水力压裂起缝、携砂和沿程摩阻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 针对水力压裂施工中强化压裂液携砂、有效支撑裂缝、提高裂缝导流能力和降低施工压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性的井下低频脉动水力压裂技术,分析研究了井下水力脉动对于水力压裂起缝、携砂和沿程摩阻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低频水力脉动作用下,裂缝中压裂砂受到脉动作用影响,拖拽力和上举力的瞬态值急剧增大,压裂液携砂得到强化。水力脉动能使岩石产生明显的疲劳损伤,并且较低频率下更容易导致储层岩石的疲劳损伤。水力压裂条件下主要敏感参数为脉动频率和脉动压力波幅,合理的参数范围为脉动频率20 Hz以下,脉动压力幅值2~3 MPa。实验研究结果结合水力裂缝中的压力衰减模拟计算表明,在合理参数范围内,压力波能有效传播,在裂缝中起到降低起缝压力和裂缝延伸压力的作用。现场试验结果也证实了井下低频脉动能降低施工压力,强化携砂、防砂堵,提高裂缝导流能力,并获得良好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低频水力脉动 水力压裂 岩石疲劳损伤 裂缝导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气泡特性及其在石油领域内应用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秦国伟 詹文林 +5 位作者 刘勇 关恒 刘青萍 许洪星 秦文龙 王洋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05-3010,共6页
微纳米气泡(Micro-nano bubbles, MNBs)因其尺寸小,展现了不同于普通气泡的独特性质,近年来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体现了该技术的优越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油田领域内应用研究较少。因此,在国内外调研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微纳米气泡... 微纳米气泡(Micro-nano bubbles, MNBs)因其尺寸小,展现了不同于普通气泡的独特性质,近年来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体现了该技术的优越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油田领域内应用研究较少。因此,在国内外调研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微纳米气泡的基本特性,同时系统介绍了纳米气泡的制备方法和表征技术手段;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微纳米气泡应用的推广,重点展望了微纳米气泡技术在油田领域中应用前景,例如油水分离、污水/钻井液处理、提高原油采收率以及清防垢等方面,以期为微纳米气泡技术在油气田领域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气泡 表征技术 提高采收率 应用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储层大斜度井密切割多簇压裂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时贤 葛晓鑫 +4 位作者 张博涛 许洪星 殷乐宇 郭天魁 张腾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1,共9页
中国陆上页岩油储层具有多层甜点叠置特征显著、单层厚度小和应力隔夹层多等特点,传统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纵向穿层效果有限,为此提出采用大斜度井进行陆上页岩油的压裂开发.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实现多层叠置页岩油储层、天然裂缝和... 中国陆上页岩油储层具有多层甜点叠置特征显著、单层厚度小和应力隔夹层多等特点,传统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纵向穿层效果有限,为此提出采用大斜度井进行陆上页岩油的压裂开发.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实现多层叠置页岩油储层、天然裂缝和地质力学耦合建模,进行大斜度井裂缝起裂与扩展-流动一体化数值模拟,并开展敏感性分析明确影响压裂效果的主控因素.针对工区地质力学特点,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大斜度井分段体积压裂密切割采用簇间距12 m进行压裂可以对多层叠置页岩油储层获得较好的储层改造效果,当施工液量为1.3×10^(3)~1.5×10^(3)m^(3)/段、施工排量为7 m^(3)/min及加砂强度为2.5 m^(3)/m时,存在较好的裂缝改造体积和压后产量.通过微地震和现场生产数据对压后改造效果进行评估,发现单井入液量和加砂量同微地震检测效果呈现正相关性,验证了数值模拟压裂设计方案的可靠性.通过合理大斜度井密切割压裂设计和针对性“低砂比、缓增幅组合泵注工艺优化”加砂策略,现场的大斜度井压裂改造没有出现砂堵现象,实现了安全加砂.研究成果对于陆上页岩油储层进行大位移井体积压裂设计和参数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储层改造 大斜度井 页岩油 多层叠置 地质工程一体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老油田新型多缝重复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5
9
作者 达引朋 陆红军 +2 位作者 杨博丽 李转红 白晓虎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70,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长X储层受储层物性、压裂裂缝等因素影响,注水开发驱替效果较差,大量剩余油分布于人工裂缝两侧难以动用。为了充分动用裂缝侧向剩余油,提高油井单井产量和采收率,按照"控制缝长+多缝+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的技术思... 鄂尔多斯盆地长X储层受储层物性、压裂裂缝等因素影响,注水开发驱替效果较差,大量剩余油分布于人工裂缝两侧难以动用。为了充分动用裂缝侧向剩余油,提高油井单井产量和采收率,按照"控制缝长+多缝+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的技术思路,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提出并试验形成了以"增加裂缝带宽、产生转向新裂缝"为增产机理,以"缝内暂堵、增大排量、适度规模和低黏液体"为模式的老井新型多缝重复压裂技术。现场试验表明,与常规压裂相比,该压裂技术裂缝带宽增大21m,改造体积增大148%,平均单井增油量为常规压裂的1.9倍,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为长庆油田低渗透储层老井重复改造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老井 重复压裂 单井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灯影组碳酸盐岩岩溶地层测井响应特征 被引量:12
10
作者 林刚 王兴志 +2 位作者 刘志尧 谢林 杨雪飞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4期59-67,共9页
川中磨溪-高石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受桐湾运动Ⅰ幕和Ⅱ幕的影响,致使灯二段及灯四段顶部遭受风化剥蚀,区内大规模发育的溶蚀孔洞在测井曲线上具有明显的响应特征。通过对研究区的钻井、常规测井及FMI成像等资料分析,将研究区岩溶剖面从上... 川中磨溪-高石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受桐湾运动Ⅰ幕和Ⅱ幕的影响,致使灯二段及灯四段顶部遭受风化剥蚀,区内大规模发育的溶蚀孔洞在测井曲线上具有明显的响应特征。通过对研究区的钻井、常规测井及FMI成像等资料分析,将研究区岩溶剖面从上而下分为地表岩溶带、垂直渗流岩溶带、水平潜流岩溶带及深部缓流岩溶带。研究表明,地表岩溶带由风化残余物杂乱堆积而成,水平潜流岩溶带顺层孔洞发育,二者是研究区储层最为发育层位;渗流岩溶带储层较发育,深部潜流带储层不发育。从区域上看,研究区位于古岩溶斜坡带,从南西向北东方向,岩溶作用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溪-高石地区 灯影组 岩溶 测井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油藏体积压裂技术适应性评价及压裂参数优化 被引量:16
11
作者 孔祥伟 万雄 +2 位作者 郭照越 曾知昊 许洪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南区延长组长6致密砂岩油藏前期常规改造未获得有效突破,单井产量提高不明显的问题,探索复杂缝网体积压裂技术对区块致密油藏的改造效果。方法基于储层地质特征及岩石力学参数,评价了长6储层脆性指数及体积压裂可... 目的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南区延长组长6致密砂岩油藏前期常规改造未获得有效突破,单井产量提高不明显的问题,探索复杂缝网体积压裂技术对区块致密油藏的改造效果。方法基于储层地质特征及岩石力学参数,评价了长6储层脆性指数及体积压裂可行性。分析了近井压裂裂缝起裂压力、起裂方位,明确了逼近角和水平应力差两个因素对远井压裂裂缝遇到天然裂缝的延伸规律。模拟研究了压裂设计参数对压裂裂缝形态及改造体积的影响,并优化了压裂设计参数。结果优化后的压裂设计关键参数为压裂规模为1000 m^(3)、设计排量为8.0~10.0 m^(3)/min、滑溜水前置液比例为30%、加砂强度为13%~15%,在此条件下更易获得最优储层改造体积和较高的导流能力。结论提出了适用于研究区块长6致密砂岩油藏复杂缝网体积压裂适应性评价和体积压裂设计参数优化方法,为复杂缝网体积压裂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场指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复杂缝网 体积压裂 脆性指数 裂缝起裂 裂缝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薄互层油藏动态多级暂堵压裂技术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孔祥伟 许洪星 +1 位作者 张晓辉 赵长德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71,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6-长8储层属于低渗透薄互层油藏,具有厚度薄、物性差、非均质严重等特点。目前薄互层油藏暂堵压裂中存在暂堵剂加量计算方法和压裂设计参数不明确的问题,导致纵向薄层不能被全部压开、压裂缝高难控,压裂后增产及...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6-长8储层属于低渗透薄互层油藏,具有厚度薄、物性差、非均质严重等特点。目前薄互层油藏暂堵压裂中存在暂堵剂加量计算方法和压裂设计参数不明确的问题,导致纵向薄层不能被全部压开、压裂缝高难控,压裂后增产及稳产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基于上述问题,通过实验评价了动态多级暂堵压裂时暂堵剂的最优组合,提出了包括射孔炮眼和近井带的暂堵剂加量计算方法,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优化了射孔段长、排量及加砂量等参数,形成了陇东地区低渗透薄互层油藏动态多级暂堵压裂技术。现场试验表明暂堵剂有效封堵了射孔炮眼和近井带裂缝,通过对比压裂前后各向异性成果解释,得出纵向各层射孔段均产生了压裂裂缝,试验井的试油产量与邻井相比有大幅提升。该技术在薄互层砂岩油藏取得了显著的压裂改造效果,为目标区块薄互层油气藏高效压裂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薄互层油藏 多级暂堵 暂堵压裂 水溶性暂堵剂 压裂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加纤维压裂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任斌 刘国良 +2 位作者 张冕 池晓明 罗明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28,共8页
针对苏里格气田气井压裂返排过程中支撑剂回流的实际情况,制备出适合苏里格气井的压裂用纤维,并确定了加入纤维的尺寸与浓度;通过模拟裂缝强制闭合模式,结合返排过程中临界返排流量、支撑剂沉降速度等计算模型,编制了纤维防支撑剂回流... 针对苏里格气田气井压裂返排过程中支撑剂回流的实际情况,制备出适合苏里格气井的压裂用纤维,并确定了加入纤维的尺寸与浓度;通过模拟裂缝强制闭合模式,结合返排过程中临界返排流量、支撑剂沉降速度等计算模型,编制了纤维防支撑剂回流压裂返排优化设计软件,并结合实际的压裂施工资料进行分析设计,为压裂液返排及控制支撑剂回流提供指导。现场的加纤维压裂和控制放喷试验表明:所研制纤维适合苏里格地区气井的防支撑剂回流要求,较为显著地减少了支撑剂回流量,提高了放喷排液速度,同时还降低了排液过程中由于支撑剂回流导致的针、闸阀损毁情况发生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返排 纤维 支撑剂 回流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页岩气地面流程测试管线刺漏原因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军 李世勇 陈世波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87,共5页
川南页岩气自营区块地面流程测试管线近3年发生22起刺漏事件。刺漏主要发生在分离器配管,刺漏部位集中在弯头和焊缝处。频繁的刺漏事故,严重影响了页岩气的正常生产。文章通过室内失效分析,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设备,从宏观形貌... 川南页岩气自营区块地面流程测试管线近3年发生22起刺漏事件。刺漏主要发生在分离器配管,刺漏部位集中在弯头和焊缝处。频繁的刺漏事故,严重影响了页岩气的正常生产。文章通过室内失效分析,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设备,从宏观形貌、微观形貌、化学成分、显微组织、腐蚀产物以及流体流态等方面对不同部位刺漏原因及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器配管弯头发生流体冲刷腐蚀失效是由于弯头处结构的特殊性,多相流介质经过后流速、液相分布、压力都发生改变,腐蚀程度加剧;而焊缝发生沟槽腐蚀失效,是由于焊缝化学成分与母材差异大,组织不均匀,导致其具有较低的腐蚀电位,耐蚀性降低,优先发生腐蚀。同时管内输送介质中含有硫酸盐还原菌和二氧化碳,则加速了弯头和焊缝的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测试管线 刺漏 弯头 焊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地震反演储层预测技术的应用——以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赢 覃新平 +3 位作者 吴迪 陶长州 潘有军 翟亚梅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4期85-89,共5页
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J2x)属于低孔、低渗、低压的"三低"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尤为重要。根据测井曲线的对比及交会分析,选择了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来构建具有声波量纲的拟声波曲线,采用宽带约束模拟退火非线... 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J2x)属于低孔、低渗、低压的"三低"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尤为重要。根据测井曲线的对比及交会分析,选择了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来构建具有声波量纲的拟声波曲线,采用宽带约束模拟退火非线性全局寻优反演方法进行了储层预测。通过3种测井资料(10%地震和90%测井、30%地震和70%测井、50%地震和50%测井)约束程度对比,发现使用10%地震和90%测井参与程度的反演结果精度最高,表明基于模型的地震反演技术可获得高分辨率的地层波阻抗资料,并能有效地区分储层与非储层。根据储层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的对比,分析了误差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模型地震反演 储层预测 高分辨率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管作业综合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于志军 贾海平 +4 位作者 张清龙 刘丹 王文军 蒲晓莉 黄立华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6-102,共7页
针对连续管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的情况, 开展了连续管装备信息化管理相关技术研究,研制了连续管作业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连续管作业数据诊断技术和连续管寿命综合评估技术,实现了连续管装备及作业多层级、多角色的信息化管理。... 针对连续管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的情况, 开展了连续管装备信息化管理相关技术研究,研制了连续管作业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连续管作业数据诊断技术和连续管寿命综合评估技术,实现了连续管装备及作业多层级、多角色的信息化管理。完成了该系统在长庆井下作业技术公司3台作业机上的部署及应用。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连续管作业综合管理系统稳定运行超过300 d,提高了连续管作业装备使用效率,降低了装备现场应用的风险;系统远程实时监控功能模块能够实时、准确接收现场作业数据,并以数值、仪表和曲线等形式显示接收的数据;支持历史作业数据、工作进尺与工作总时长的存储及查询;支持科学定制设备检修与维护任务;实现了连续管局部缺陷、壁厚变化及疲劳使用状况的信息化管理。研究结果可为连续管使用寿命评估系统开发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管 综合管理系统 数据监测 疲劳寿命 监测预警 故障诊断 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化返排残酸在线处理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邵秀丽 梁陇霞 景志明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7-100,共4页
针对油气田酸化返排液p H值低、腐蚀性强且伴有大量强刺激性酸气产生引起的环境伤害及返排残酸液综合处理难度大的问题,以苏东区块三口酸化气井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残酸返排规律和组成性质分析、残酸液处理效果评价及残酸气处理工艺参数... 针对油气田酸化返排液p H值低、腐蚀性强且伴有大量强刺激性酸气产生引起的环境伤害及返排残酸液综合处理难度大的问题,以苏东区块三口酸化气井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残酸返排规律和组成性质分析、残酸液处理效果评价及残酸气处理工艺参数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残酸液以"中和沉淀+曝气氧化+絮凝沉降+精细过滤+污泥脱水",和残酸气以"塔式喷淋"为主的处理工艺,并研发了一套返排残酸撬装式在线回用处理流程和设备。现场应用表明,该工艺具有流程简单、处理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可有效减少和杜绝残酸危害,且处理后的液体可用于配制压裂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残酸液 酸气 在线处理工艺 回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油管井下影像测井在套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旭 高森 时峥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6-90,共5页
传统的井下影像测井方式是依靠井下电视自身重力下放,但井下电视进入复杂处理井水平段时存在较大困难,且不能实现对镜头的实时清洗,因此,急需水平井井下影像测井工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连续油管井下影像测井工艺应运而生。首先完成连续... 传统的井下影像测井方式是依靠井下电视自身重力下放,但井下电视进入复杂处理井水平段时存在较大困难,且不能实现对镜头的实时清洗,因此,急需水平井井下影像测井工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连续油管井下影像测井工艺应运而生。首先完成连续油管穿芯,然后完成滚筒的配套和改造,再者连接辅助冲洗工具及井下电视,最后以连续油管作为循环冲洗通道,实时清洗井下电视镜头及附近井筒,并通过连续油管将井下电视推入水平段,完成在水平段的影像拍摄作业。该项工艺在长庆油田s-XX井成功应用,拍摄到套管接箍变形的画面。连续油管和井下电视的结合应用,可为长庆区域老井改造和复杂井处理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油管 穿芯电缆 井下电视 管柱变形 复杂井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管穿芯解卡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金刚 费节高 刘洁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2-96,共5页
针对连续管本体砂卡后上提吨位有限,且无法建立有效循环,贸然上提易造成连续管拉断落井而使复杂进一步扩大,常规解卡工艺处理时间长、处理难度大等问题,创新研究了连续管穿芯解卡工艺。基于穿芯下管和冲砂解卡的作业原理,采用双提升系... 针对连续管本体砂卡后上提吨位有限,且无法建立有效循环,贸然上提易造成连续管拉断落井而使复杂进一步扩大,常规解卡工艺处理时间长、处理难度大等问题,创新研究了连续管穿芯解卡工艺。基于穿芯下管和冲砂解卡的作业原理,采用双提升系统的修井机进行作业,悬挂卡钻连续管的同时,在油套环空之间下入穿芯管柱,重新建立循环通道进行冲砂,实现连续管解卡打捞。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连续管穿芯解卡工艺技术通过“一趟钻”实现井内沉砂的快速清理,避免井下多次套铣、切割、打捞等作业,可有效提高连续管砂卡事故的处理效率,该工艺安全性高、作业成本低、作业后井筒及连续管完整性等方面有突出优势。在长庆区域累计应用4口井,解卡成功率100%,其成功实施为连续管复杂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管砂卡 解卡打捞 复杂处理 穿芯套铣 冲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水配制压裂液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改红 高燕 刘国良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9-91,136,137,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开发有榆林、长北气田及神木、府谷煤矿等大型矿产资源,在榆林、长北低渗气田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压裂用水,伴随着水资源的紧张及企业环保生产的严峻,若能将该地区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矿井水作为气田压... 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开发有榆林、长北气田及神木、府谷煤矿等大型矿产资源,在榆林、长北低渗气田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压裂用水,伴随着水资源的紧张及企业环保生产的严峻,若能将该地区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矿井水作为气田压裂用水,则推广前景广泛且意义重大。室内检测该处理水矿化度4 420 mg/L,但钙镁离子含量高达596 mg/L。研制的HSF-140弱酸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由液态稠化剂XYC-7及调节剂XYTJ-5构成,室内试验表明,该压裂液10 s增黏,在110℃下剪切60 min后黏度为22. 73 m Pa·s,抗剪切性能良好,90℃下遇储层岩心粉及煤油可彻底破胶,破胶液室温下黏度小于2 m Pa·s,该研究拓宽了煤矿处理水回用的途径,降低了压裂施工成本,且环保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压裂液 煤矿处理水 回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