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地层井壁崩塌破坏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帅 谢勰 +4 位作者 刘厚彬 陶思才 杜爽 冷程锦 冯春宇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40,共8页
针对四川龙马溪组页岩井壁易坍塌问题,首先对龙马溪组地面露头开展了微细观组构分析和基础力学实验,明确了其矿物组成、裂缝分布及基础力学参数;其次利用真三轴实验设备开展了原地应力场与井筒力学环境下三轴力学加载与井壁崩塌破坏规... 针对四川龙马溪组页岩井壁易坍塌问题,首先对龙马溪组地面露头开展了微细观组构分析和基础力学实验,明确了其矿物组成、裂缝分布及基础力学参数;其次利用真三轴实验设备开展了原地应力场与井筒力学环境下三轴力学加载与井壁崩塌破坏规律研究,通过改变层理缝倾角研究页岩井壁崩塌失稳方向与失稳类型,利用内窥镜记录岩石力学加载过程中裂隙动态轨迹变化,根据崩塌岩块形状研究井壁崩塌失稳类型;最后利用RFPA 2D(真实破裂过程分析)软件验证了页岩井壁崩塌破坏规律。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矿物组成以石英、伊利石及伊蒙混层为主,水化膨胀性能较弱,页岩岩体层理较为发育,是液相侵入岩石内部的主要渗流通道;当层理缝倾角为0°时,井壁破坏为劈裂和穿越层理缝剪切破坏;随着层理缝倾角的不断增大,井壁岩石倾向沿裂缝面剪切滑移破坏;当层理缝倾角为90°时,井壁岩石倾向沿层理缝劈裂张拉破坏。研究结果揭示了页岩井壁失稳机理与主要影响因素,可为后续井壁稳定性研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地层 井壁崩塌 真三轴实验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双鱼石区块深井钻井井斜规律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米光勇 袁和义 +2 位作者 王强 缪遥 董广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2-70,共9页
针对双鱼石区块井斜控制问题,考虑钻头与地层互作用、地层倾角、井斜角、地层各向异性指数、地层自然造斜力、钻头侧向力,综合建立了钻头侧向力模型,根据不同影响因素探讨了井斜变化规律,通过实钻资料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与... 针对双鱼石区块井斜控制问题,考虑钻头与地层互作用、地层倾角、井斜角、地层各向异性指数、地层自然造斜力、钻头侧向力,综合建立了钻头侧向力模型,根据不同影响因素探讨了井斜变化规律,通过实钻资料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与常规钻井方式相比,空气钻井条件下地层自然造斜力增加,且增加幅度较大。随着地层倾角增加,地层自然造斜力增加。随着井斜角的增大,钻头综合侧向力减小,在空气钻井中和常规泥浆钻井中,钻头综合侧向力均存在零值平衡点。随着地层各向异性指数的增加,地层自然造斜能力增大导致井斜角增大。结合理论研究,通过钻具组合优化、钻井参数优选提出井斜控制措施,将该区块深层易斜地层井斜角降低至0.50°~1.15°,机械钻速提高了40%~85%。研究结果可为超深层井斜规律的研究和高效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鱼石区块 深井 井斜 地层自然造斜力 钻头综合侧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轮辅助钻进单元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
3
作者 杨燕 黄奎林 +3 位作者 宋东东 黄泽权 邱顺佐 胡佳琪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55,共8页
针对深部难钻地层PDC钻头吃入地层困难、破岩效率低,以及导向钻井中钻头方位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具有轮轴一体式立轮切削结构的PDC钻头,并开展变切削深度立轮预损伤条件的PDC破岩单元试验,对比PDC平行切削和立轮预损伤条件下PDC破... 针对深部难钻地层PDC钻头吃入地层困难、破岩效率低,以及导向钻井中钻头方位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具有轮轴一体式立轮切削结构的PDC钻头,并开展变切削深度立轮预损伤条件的PDC破岩单元试验,对比PDC平行切削和立轮预损伤条件下PDC破岩的效果,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揭示立轮辅助钻进的工作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立轮作用下PDC切削岩石的切向动载系数比PDC单独切削岩石减小43.31%,轴向动载系数比PDC单独切削岩石减小36.63%;立轮在破碎岩石的过程中,立轮切削齿周期性地参与间断切削,切削状态发生周期性变化,具有显著的“铣削”特征;立轮式PDC钻头上立轮与PDC切削齿非平行刮切岩石,形成螺旋形井底形貌,这种形貌有助于PDC切削齿对岩石的侵入,提高破岩效率;立轮切削结构对PDC切削齿能起到分压缓冲作用,增强钻头的整体稳定性并延长使用寿命。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细致地理解立轮式PDC钻头的复杂运动和工作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钻头 工作机理 立轮 铣削 分压缓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视觉的钻井掉块自动识别与特征判断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菲菲 王旭 +4 位作者 董钟骏 张严 李紫璇 娄文强 王茜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7,共10页
钻井过程中掉块的监测与识别对于及时发现和减缓井壁不稳定和卡钻等井下复杂至关重要。当前,掉块监测主要依赖人工监测,但该方法易受主观影响且耗时较长,存在滞后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3D视觉的钻井掉块自动识别与特征判断方法。该方法... 钻井过程中掉块的监测与识别对于及时发现和减缓井壁不稳定和卡钻等井下复杂至关重要。当前,掉块监测主要依赖人工监测,但该方法易受主观影响且耗时较长,存在滞后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3D视觉的钻井掉块自动识别与特征判断方法。该方法利用3D成像技术来获取振动筛上返出掉块的三维深度信息,以构建掉块图像样本库,并以You Only Look Once v8s(YOLOv8s)为基础目标检测模型,结合引入的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BAM),建立了CBAM-YOLOv8s掉块目标检测模型。通过将3D相机实时获取的三维深度信息集成到模型中,不仅实现了对掉块的实时监测和准确识别,还能够在识别的基础上判断其形状特征,从而实现井壁失稳性分析和井眼状况的实时评估。实验结果表明:CBAM模块的引入增强了模型对掉块关键特征的关注;集成实时获取三维深度信息的CBAM-YOLOv8s模型对掉块识别精确率和召回率分别达到96.01%和93.40%;扩展模型在掉块形状特征预测中的误差均小于10%。结论认为,基于3D视觉技术的实时掉块可视化监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准确识别出掉块及其形状特征,这一方法将为井壁稳定性早期预警和井下复杂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掉块深度图像 3D相机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CBAM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米特深井Ф812.8 mm PDC钻头研制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宋东东 罗鑫 贺明敏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6,共6页
四川盆地超深层油气的开发是钻探领域的重中之重。为满足超深井整个井身结构设计及钻进过程井筒稳定性的需要,针对四川盆地大尺寸井眼,以增强钻头稳定性、提高钻头破岩效率为目的,研制了Ф812.8 mm(32 in)PDC钻头,并在SDCK1井进行了现... 四川盆地超深层油气的开发是钻探领域的重中之重。为满足超深井整个井身结构设计及钻进过程井筒稳定性的需要,针对四川盆地大尺寸井眼,以增强钻头稳定性、提高钻头破岩效率为目的,研制了Ф812.8 mm(32 in)PDC钻头,并在SDCK1井进行了现场应用。该钻头采用10刀翼设计,冠部采用稳定性较好的长锥形轮廓,并采用大小水眼混布方式提高切屑齿的冷却及井筒清洁效果。建立了Ф812.8 mm PDC钻头井底流场仿真模型,通过水力优化进行喷嘴倾角设计。研究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钻井液喷射倾角为16°时在井底所形成的压力梯度和矢量图所表现出的效果较好;与牙轮钻头相比,研制的PDC钻头单趟钻进尺提高150%,单趟纯钻时间延长25.8%,平均机械钻速提高89%,钻头稳定性好,破岩效率高。研究结果可为四川盆地大尺寸井眼钻头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大尺寸井眼 PDC钻头 井底流场 井身结构 机械钻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氢天然气环境中X70管线钢及其焊缝适应性研究
6
作者 吴华 班久庆 +1 位作者 罗寅午 冯敏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6-151,共6页
目的研究X70管线钢及其焊缝在掺氢天然气环境中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评估其适应性。方法在总压4 MPa、氢气体积分数为10%的混合天然气环境中,对X70管线钢及其焊缝进行冲击韧性测试、慢应变速率拉伸测试以及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测试。结果与... 目的研究X70管线钢及其焊缝在掺氢天然气环境中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评估其适应性。方法在总压4 MPa、氢气体积分数为10%的混合天然气环境中,对X70管线钢及其焊缝进行冲击韧性测试、慢应变速率拉伸测试以及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测试。结果与纯天然气环境相比,掺氢天然气环境中X70管线钢和焊缝的拉伸强度、塑性和冲击性能没有明显降低,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增加约一个数量级。结论X70管线钢及其焊缝在掺氢天然气环境下存在氢脆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掺氢 X70管线钢 氢脆 慢应变拉伸测试 疲劳裂纹扩展 焊缝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动力钻具测试用旋转接头组合密封性能分析
7
作者 乐金响 刘先明 +5 位作者 罗寅午 陈文才 辛永安 何成龙 王俊程 何润辉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8-144,共7页
旋转接头作为井下动力钻具模拟试验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连接流体循环管线与高速转动管线。然而目前的旋转接头密封结构均仅能适应高压或高转速单一工况。针对这一限制,研制一种O形圈+格莱圈的旋转接头组合密封结构,可以同时适用于高... 旋转接头作为井下动力钻具模拟试验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连接流体循环管线与高速转动管线。然而目前的旋转接头密封结构均仅能适应高压或高转速单一工况。针对这一限制,研制一种O形圈+格莱圈的旋转接头组合密封结构,可以同时适用于高压(≥40 MPa)和高转速(≥2000 r/min)。为验证旋转接头组合密封结构的可靠性,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预压缩率、密封间隙和流体压力等因素在高压低转速和低压高转速条件下对O形圈的von Mises应力和接触应力等密封性能参数的影响,同时开展旋转接头在高压低转速和低压高转速条件下的室内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旋转接头在流体压力40 MPa、转速15 r/min的条件下和流体压力5 MPa、转速2000 r/min条件下满足强度及密封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接头 组合密封 井下动力钻具 密封性能 格莱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油基钻井液冷却的板式换热器波纹板结构优化
8
作者 严宇 刘先明 +4 位作者 严佳琳 陈文才 罗寅午 胡益铭 戴启平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6,共8页
针对板式换热器对油基钻井液冷却效果差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展了换热器波纹板在不同波纹倾角(35°~75°)、不同波纹节距(8~16 mm)和不同波纹高度(3~7 mm)结构下对油基钻井液冷却性能的影响分析。通过物理试验验证了数... 针对板式换热器对油基钻井液冷却效果差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展了换热器波纹板在不同波纹倾角(35°~75°)、不同波纹节距(8~16 mm)和不同波纹高度(3~7 mm)结构下对油基钻井液冷却性能的影响分析。通过物理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并基于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建立了冷却效果与处理量为综合评价指数的响应面模型,分析了参数间的交互作用和3个因素的敏感性,其敏感性顺序从大到小为:波纹倾角、波纹高度、波纹节距。其中优化后模型对油基钻井液进出口温差相比原现场应用结构模型提升了31.1%,可提高冷却性能。同时通过数值模拟对预测值进行了验证,综合评价指数E误差为4.95%,所得结果为板式换热器对油基钻井液冷却性能的现场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换热器 油基钻井液 结构优化 冷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井生产动态拟合法求取强水驱凝析气藏动态储量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建仪 韩杰鹏 +3 位作者 张广东 刘洋 龙强 张德政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3-87,共5页
针对压降法计算强水侵凝析气藏动态储量结果偏大,现代产量递减法则需要气井达到拟稳定流阶段时计算结果才准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强水侵凝析气藏的单井生产动态拟合新方法。该方法基于物质平衡理论、三相气井产能模型求取不同时间... 针对压降法计算强水侵凝析气藏动态储量结果偏大,现代产量递减法则需要气井达到拟稳定流阶段时计算结果才准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强水侵凝析气藏的单井生产动态拟合新方法。该方法基于物质平衡理论、三相气井产能模型求取不同时间的地层压力,利用井筒压降模型、相态理论求取井底流压及物性参数,以测试的地层压力、产量、流压为目标函数并采用最优化方法自动拟合生产数据,从而求得单井动态储量和水侵强度。实例应用表明,本文方法与现代产量递减法(气井达到拟稳定流阶段)的计算结果相近,具有较好的准确性,而本文方法所需资料较少,适用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水驱 凝析气藏 动态储量 物质平衡 生产动态拟合 方法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80-C1侧钻水平井绒囊钻井液实践 被引量:14
10
作者 胡永东 赵俊生 +2 位作者 陈家明 厉元明 卜红彬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磨溪气田雷一段地层压力系数因开采多年降为0.8左右,修井漏失严重。针对磨80-C1侧钻水平井地层孔隙裂缝发育、地层压力系数低、钙侵、矿化度高,采用绒囊钻井液。现场应用表明,绒囊钻井液流变性能稳定,密度调节范围大,在0.70~1.20g/cm3... 磨溪气田雷一段地层压力系数因开采多年降为0.8左右,修井漏失严重。针对磨80-C1侧钻水平井地层孔隙裂缝发育、地层压力系数低、钙侵、矿化度高,采用绒囊钻井液。现场应用表明,绒囊钻井液流变性能稳定,密度调节范围大,在0.70~1.20g/cm3之间,随钻封堵地层。现场利用现有设备加入专用处理剂即可配制完成绒囊钻井液且维护无需特殊处理,与原聚磺井浆混合后施工。钻进2564~2906m,钻井周期19d,增斜段机械钻速为1.95m/h,水平段机械钻速2.38m/h,全井无明显漏失。利用PPS28测压仪实测2500m井深处压力的当量钻井液密度1.05g/cm3。水平段钻进,密度1.05~1.07g/cm3,漏斗黏度48~55s,塑性黏度13~16mPa·s,动切力14~17Pa,API失水3.8~5mL,控制起下钻摩阻为40~100k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溪气田 绒囊钻井液 低压低渗 漏失 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头孕镶体夹层对钻速的影响试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烨 王明华 +2 位作者 关舒伟 王明瑞 陈曦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3-116,共4页
为指导孕镶金刚石钻头和岩石锯等的夹层结构的设计,设计了4组孕镶体的外形结构及夹层结构,研制了可装卸孕镶体的试验小钻头,进行了孕镶体夹层对钻速和磨损量影响的试验。通过观察试验现象和分析试验数据发现:孕镶体的夹层结构有利于提... 为指导孕镶金刚石钻头和岩石锯等的夹层结构的设计,设计了4组孕镶体的外形结构及夹层结构,研制了可装卸孕镶体的试验小钻头,进行了孕镶体夹层对钻速和磨损量影响的试验。通过观察试验现象和分析试验数据发现:孕镶体的夹层结构有利于提高钻头的稳定性;影响孕镶体钻速的主要因素有夹层的厚度、夹层的形状、夹层的厚度比和夹层金刚石的质量分数;增大夹层间金刚石质量分数的差可以提高钻速;适当增大非工作层的厚度利于提高钻速;影响孕镶体磨损的主要因素有夹层的厚度、夹层的厚度比、夹层的类型及夹层金刚石的质量分数;孕镶体磨损面的沟槽越突出则磨损量越大。这对孕镶金刚石钻头和岩石锯等的夹层结构设计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镶金刚石钻头 夹层 机械钻速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微凝胶深部调驱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伍嘉 蒲万芬 +3 位作者 董钟骏 贾虎 李俊中 杜洋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7-111,共5页
微凝胶是一种微米级颗粒溶液或分散凝胶溶液,主要用于油藏深部调驱,具有控水和驱油双重功能。微凝胶主要依靠微米级颗粒吸水膨胀封堵地层孔喉,而且当一定数量的颗粒在喉道处堆积时,可产生封堵,使水完全绕流,实现逐级深部调驱。在调研国... 微凝胶是一种微米级颗粒溶液或分散凝胶溶液,主要用于油藏深部调驱,具有控水和驱油双重功能。微凝胶主要依靠微米级颗粒吸水膨胀封堵地层孔喉,而且当一定数量的颗粒在喉道处堆积时,可产生封堵,使水完全绕流,实现逐级深部调驱。在调研国外微凝胶深部调驱体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微米级微凝胶宏观形态及内部高度交联结构、受热膨胀性能以及在孔喉中的逐级封堵机理,分析了温度、盐等因素对微凝胶膨胀性能的影响,最后研究了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及其对油藏的适应性,证实微凝胶是一项具有良好应用效果和应用前景的调驱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凝胶 深部调驱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裸眼封隔器密封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斌 沈桓宇 +2 位作者 陈海涛 马强 李强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5,91,共6页
针对水平井压缩式裸眼封隔器存在的密封性差、坐封力低、胶筒与井壁间存在间隙等问题,对其密封结构进行改进与优化,设计出一种凸球形隔环和凹球形胶筒组相结合的新型密封结构。运用ABAQUS软件模拟密封结构封隔器胶筒的坐封情况,获得胶... 针对水平井压缩式裸眼封隔器存在的密封性差、坐封力低、胶筒与井壁间存在间隙等问题,对其密封结构进行改进与优化,设计出一种凸球形隔环和凹球形胶筒组相结合的新型密封结构。运用ABAQUS软件模拟密封结构封隔器胶筒的坐封情况,获得胶筒组轴向接触压力的分布规律,并分析胶筒硬度和摩擦因数对接触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密封结构凸球形隔环在轴向压缩胶筒的同时也起径向压缩作用,提高了胶筒与井壁和中心管间的接触压力,增强了封隔器的密封性能;胶筒与井壁间的接触压力随着胶筒硬度和摩擦因数的增大而增大,但过大的摩擦因数会导致下胶筒接触压力明显减小,应选择硬度和摩擦因数合适的胶筒,从而保证封隔器的密封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分段压裂 裸眼封隔器 密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19
14
作者 葛忠伟 樊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22,112,共4页
中国页岩气研究起步较晚,各沉积盆地中含气页岩层段经历了复杂的构造运动和沉积演化,其地质特征、赋存状态、含气性与北美成熟页岩气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须解决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诸多地质及工程问题,建立适用于中国页岩气的资源... 中国页岩气研究起步较晚,各沉积盆地中含气页岩层段经历了复杂的构造运动和沉积演化,其地质特征、赋存状态、含气性与北美成熟页岩气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须解决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诸多地质及工程问题,建立适用于中国页岩气的资源评价体系。在明确页岩气概念的基础上,对中外页岩气特征差异性对比、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地层水的赋存及渗流机理、页岩气成因类型与压裂效果的关系以及含气页岩储层评价等问题进行探讨;指出中国页岩气地质特征较北美地区复杂,页岩孔喉中地层水渗流机理尚不明确,页岩压裂效果与天然气成因密切相关;建议借鉴常规(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分类评价方法,对不同沉积体系下的页岩储层进行分类评价,以寻找页岩气"甜点",从而实现对中国页岩气资源合理、有序地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勘探目标 储层分类评价 地压系数 压裂 天然气成因 孔喉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添加环氧树脂乳液的优质固井水泥浆 被引量:11
15
作者 付洪琼 郭小阳 +2 位作者 瞿雄 辜涛 李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5-121,共7页
较之于常规聚合物乳液,环氧树脂乳液固化后机械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良好,具有显著改善固井水泥浆性能的潜力,是未来固井水泥浆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为此,通过防气窜性能评价、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观分析等实验测... 较之于常规聚合物乳液,环氧树脂乳液固化后机械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良好,具有显著改善固井水泥浆性能的潜力,是未来固井水泥浆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为此,通过防气窜性能评价、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观分析等实验测试技术手段,系统分析了不同环氧树脂乳液掺量对水泥浆性能的影响规律,研发了一种环氧树脂水泥浆乳液并开展了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环氧树脂乳液水泥浆静胶凝强度发展过渡时间较常规水泥缩短65.6%,在气侵危险时间内的水泥浆自然失重速率降低63.3%;②环氧树脂水泥石48 h抗压强度较常规水泥石增加了2.1倍,弹性模量降低了53.7%;③随着环氧树脂乳液加量的增加,环氧树脂固化后均匀分布于水泥石内部形成致密的三维网状结构,提高了水泥石的力学性能;④现场应用3口井的固井质量良好,均未出现环空带压等问题,水泥环层间封隔质量良好。结论认为,环氧树脂乳液的加入能有效解决固井水泥浆防气窜性能差、水泥石脆性大的问题,能有效防止环空异常带压的问题,对于延长油气井开采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空带压 环氧树脂 防气窜 静胶凝强度 失重 力学性能 固井 油气井开采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南部深层沙一段优质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晓东 时阳 +4 位作者 文雯 李亮 张博明 林师瑶 陈刚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73-1388,共16页
利用岩芯、薄片、扫描电镜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南堡凹陷南部深层古近系沙一段(沙河街组一段)优质碎屑岩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揭示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1)南堡凹陷南部沙一段优质碎屑岩储层属于低孔中渗储层,发育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 利用岩芯、薄片、扫描电镜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南堡凹陷南部深层古近系沙一段(沙河街组一段)优质碎屑岩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揭示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1)南堡凹陷南部沙一段优质碎屑岩储层属于低孔中渗储层,发育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微裂缝;(2)沙一段沉积期处于强水动力沉积环境,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普遍发育,岩性主要为中粗砂岩、含砾砂岩和砂砾岩等粗岩性,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石英、岩浆岩岩屑等刚性组分含量高,储层在强压实作用下仍保留了局部原生残余粒间孔,部分刚性组分强压条件下形成微裂缝;(3)沙一段与东三段为区域不整合接触,大气水的酸性流体在成岩初期以及烃源岩成熟之后产生的有机酸在成岩后期通过油源断裂和不整合面进入储层,造成长石、易溶碎屑等组分溶蚀形成次生孔隙,溶蚀作用不仅增加孔隙空间,而且扩大喉道宽度。结论认为:粗岩性和高刚性颗粒含量为原生孔隙的保存提供了物质基础;油源断层、不整合面为酸性流体的进入提供路径,促进了次生孔隙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南堡凹陷南部 沙一段(沙河街组一段) 优质碎屑岩储层 储层特征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用纳米复合乳液成膜剂NCJ-1的合成与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贺明敏 蒲晓琳 +2 位作者 苏俊霖 林俊超 蔡山顺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87-190,248-249,共4页
根据纳米复合乳液成膜的作用机理要求,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苯乙烯(St)为有机结构单体,以改性纳米SiO2为无机结构单体,利用超声波细乳化原理和水溶性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纳米复合乳液成膜... 根据纳米复合乳液成膜的作用机理要求,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苯乙烯(St)为有机结构单体,以改性纳米SiO2为无机结构单体,利用超声波细乳化原理和水溶性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纳米复合乳液成膜剂NCJ-1。以纳米复合乳液成膜剂在原浆中的降失水性能为评价标准,确定出了合成反应的条件:乳化剂用量为0.02mol,反应单体总浓度为10%(w),改性纳米SiO2用量为2%(w),细乳化超声为20min/400W,反应温度为60℃。结果表明,添加10%NCJ-1的乳液在岩心表面能形成效率为58.2%的半透膜,体系在220℃下热滚16h后,粘度和切力变化较小,流变性稳定,其HTHP(200℃)滤失量仅为27mL,降滤失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钻井液 成膜剂 合成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刀具的结构瞬态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左永强 周思柱 +3 位作者 刘敏 樊春明 李贤坤 吴小雄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1-134,共4页
针对复合刀具在加工过程中受动载作用引起的加工误差和应力变化,研究其时间相关的变化规律,提高刀具和工艺精细化设计程度以指导生产实践。分析了复合刀具的技术优势和目前刀具有限元应用研究的现状,以一种用于加工阶梯孔的高效复合刀... 针对复合刀具在加工过程中受动载作用引起的加工误差和应力变化,研究其时间相关的变化规律,提高刀具和工艺精细化设计程度以指导生产实践。分析了复合刀具的技术优势和目前刀具有限元应用研究的现状,以一种用于加工阶梯孔的高效复合刀具为研究对象,基于Ansys仿真平台,进行瞬态结构动力学分析,通过回避刀体与刀片的接触和用刀片附近区域关键点简化有限元模型,模拟刀具在加工过程中的受力变形情况,得到最大应力变化情况和若干关键点径向位移。结果表明满足强度条件及精度要求,为相关加工工艺和刀具设计分析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刀具 有限元 瞬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在石英砂上的静态吸附 被引量:4
19
作者 尚晓培 蒲万芬 肖太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103,108,共4页
利用甲基橙(MO)-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分光光度法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石英砂表面吸附后的浓度,得出静态吸附量。结果表明,用此法检测SDS的浓度是可行的,确定464 nm为测定波长,线性回归方程y=0.148 47x-0.008 56,R2=0.998 32。通... 利用甲基橙(MO)-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分光光度法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石英砂表面吸附后的浓度,得出静态吸附量。结果表明,用此法检测SDS的浓度是可行的,确定464 nm为测定波长,线性回归方程y=0.148 47x-0.008 56,R2=0.998 32。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的吸附量,得出SDS在石英砂表面的吸附平衡时间为48 h。分别用模拟地层水和蒸馏水配制SDS溶液,确定了平衡吸附量分别为5.0 mg/g和1.8 mg/g,结果表明高矿化度导致了SDS在石英砂表面的大量吸附,并分析了模拟地层水条件下SDS在石英砂上的静态吸附不符合Langmuir模式的原因是SDS的脱附和沉淀再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紫外分光光度法 石英砂表面 静态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压起钻+重浆帽”技术在裂缝储层中的应用与认识 被引量:5
20
作者 左星 张军 +3 位作者 贺明敏 舒挺 蒋林 何嵬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24,I0002,共5页
针对裂缝性储层,常规重浆吊灌起钻存在较大井下压力波动,不但钻井液漏失量大,还可能诱发严重溢流。全程带压起钻方式虽然能减小起钻抽吸压力,保持井底压力平衡,但需要使用带压起下钻装置,反而增加了作业风险。“控压起钻+重浆帽”方式... 针对裂缝性储层,常规重浆吊灌起钻存在较大井下压力波动,不但钻井液漏失量大,还可能诱发严重溢流。全程带压起钻方式虽然能减小起钻抽吸压力,保持井底压力平衡,但需要使用带压起下钻装置,反而增加了作业风险。“控压起钻+重浆帽”方式结合了常规重浆吊灌和全程带压起钻的优点,既可减小起钻抽汲压力,降低钻井液漏失量,还可避免因使用带压起下钻装置增加作业风险。文章简要介绍了“控压起钻+重浆帽”方式工艺流程,重点描述了重浆帽注入量、重浆帽注入井段、压水眼重浆设计。现场应用表明,“控压起钻+重浆帽”方式安全性好、效率高、成本低,是目前裂缝储层起下钻作业最安全、最有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储层 井漏 常规重浆吊灌起钻 全程带压起钻 “控压起钻+重浆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