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南筇竹寺组页岩气复合地质导向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颜磊 王崇敬 +2 位作者 唐诚 瞿子易 罗鑫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0,23,I0001,共5页
目前针对川西南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的勘探已取得可喜的油气成果,揭示了筇竹寺组页岩气藏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文章总结富气页岩储层地质的测井响应特征,利用岩心刻度、元素录井、岩屑伽马能谱录井、随钻测量等方法建立了岩石组分... 目前针对川西南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的勘探已取得可喜的油气成果,揭示了筇竹寺组页岩气藏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文章总结富气页岩储层地质的测井响应特征,利用岩心刻度、元素录井、岩屑伽马能谱录井、随钻测量等方法建立了岩石组分含量、孔隙度、有机碳含量和含气量、脆性随钻评价模型,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筇竹寺组页岩气储层的复合地质导向方法,并在川西南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寺组页岩气水平井 地质导向测录井 随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型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2
作者 施雷庭 高红雅 +4 位作者 程亮 王晓 张言亮 李鹏 葛珊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2-1138,共7页
为解决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高含水问题,筛选了2种聚合物、2种表面活性剂体系,在高温(87℃)高盐(17×10^(4)mg/L)条件下评价了其溶液性能,进行了三层非均质物理驱油及微观可视化驱油实验。结果表明,1200 mg/L的聚合物13061具有较好的... 为解决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高含水问题,筛选了2种聚合物、2种表面活性剂体系,在高温(87℃)高盐(17×10^(4)mg/L)条件下评价了其溶液性能,进行了三层非均质物理驱油及微观可视化驱油实验。结果表明,1200 mg/L的聚合物13061具有较好的耐温耐盐性能,老化1个月后黏度仍为原油黏度的2~3倍。注入聚合物可增加高渗层流动阻力,有效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显著增加采收率,其提高采收率幅度为16.14%。3000 mg/L的表面活性剂BL05-5可将油水界面张力值降低至0.012 mN/m,将岩石表面改为亲水状态,油水比3∶7时还可形成W/O型乳液,但水驱后注入表面活性剂主要以提高洗油效率为主,其乳化增黏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效果不明显,提高采收率幅度为12.27%。研究结果可为该类油藏提高采收率用化学体系的筛选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孔 低渗 碳酸盐岩油藏 高温高盐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威远地区筇竹寺组页岩超临界甲烷吸附特征
3
作者 张璐 刘宇 +6 位作者 曹光耀 侯明才 陈安清 徐胜林 梁霄 宋颖 周小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23,130,共17页
通过对四川盆地威远地区威207井(W207井)下寒武统筇竹寺组7个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不同的页岩样品的孔隙结构和甲烷吸附测试,评价了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的孔隙发育特征和甲烷吸附能力,探讨了该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甲烷... 通过对四川盆地威远地区威207井(W207井)下寒武统筇竹寺组7个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不同的页岩样品的孔隙结构和甲烷吸附测试,评价了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的孔隙发育特征和甲烷吸附能力,探讨了该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甲烷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孔隙比表面积主要由微孔贡献,介孔的孔体积占比最高,微孔比表面积、微孔体积与w_(TOC)关系较好;样品的甲烷最大绝对吸附量与w_(TOC)、孔隙总比表面积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甲烷吸附量与总有机碳中微孔的发育密切相关;吸附热(Q_(st))和标准熵(ΔS^(0))的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有机质类型更接近I型干酪根,说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有机质的最主要母源为藻类;通过对比过剩吸附量与绝对吸附量的差别,在储量预测时有机质的绝对吸附量能够更好地预测地质条件下的真实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寺组 页岩气 孔隙结构 甲烷吸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页岩气藏压裂缝网反演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维铭 蒋琳 +2 位作者 罗彤彤 李悦 汪健华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51,160,共11页
页岩气储集层致密性强,非均质性显著,自然产量极低,必须采用水力压裂技术进行增产改造才能获得工业气流,而评估压裂作业成效及优化工艺参数的关键在于获取准确的压裂缝网参数。传统裂缝监测技术(如微地震监测)费用高昂,无法实现井区全... 页岩气储集层致密性强,非均质性显著,自然产量极低,必须采用水力压裂技术进行增产改造才能获得工业气流,而评估压裂作业成效及优化工艺参数的关键在于获取准确的压裂缝网参数。传统裂缝监测技术(如微地震监测)费用高昂,无法实现井区全覆盖监测,而数值模拟预测模型需要大量的工程地质参数,导致地质资料不完整或缺失井段预测效果不佳,亟须一种经济高效地获取缝网参数的新方法。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页岩气藏压裂缝网反演方法,其核心是以现场施工压裂曲线数据为基础,对压裂曲线特征参数进行量化分析,以缝网参数的强相关性指标作为输入,以微地震监测缝网参数(包括缝网长度、宽度、高度、体积)作为目标输出,建立BP(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反演模型,实现压裂缝网参数精确反演。根据渝西地区页岩气井现场450段压裂曲线,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和参数优化,测试集缝网参数反演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低于15%,验证了这种新方法对页岩气藏压裂缝网反演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压裂曲线 缝网参数预测 BP神经网络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缘志留系古油藏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28
5
作者 马文辛 刘树根 +3 位作者 黄文明 张长俊 徐国盛 袁海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2-441,共10页
为明确四川盆地周缘志留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征,通过地表地质和地下地质相结合,应用岩相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手段,对四川盆地东南缘下志留统石牛栏组礁滩相沉积特征和古油藏进行了精确刻画和深入解剖,认识到石牛栏组由3个向上变浅的沉积... 为明确四川盆地周缘志留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征,通过地表地质和地下地质相结合,应用岩相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手段,对四川盆地东南缘下志留统石牛栏组礁滩相沉积特征和古油藏进行了精确刻画和深入解剖,认识到石牛栏组由3个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构成,其中第三个旋回在林滩场-良村-丁山构造一带发育有台地边缘生物礁滩相沉积,礁滩相储层内部沥青发育,为礁滩型岩性古油藏,但古油藏分布较零星、规模较小,恢复古油藏量约为6.62×103t。古油藏的油源主要来自于震旦系古油藏原油逸散跨层充注,但可能存在志留系烃源岩的生烃充注。古油藏的形成和破坏过程如下:震旦系古油藏遭受破坏,原油充注到石牛栏组,形成古油藏(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持续深埋,原油裂解,形成古气藏(中侏罗世—中白垩世)—褶皱及快速隆升作用,古气藏遭受破坏(80 Ma至现今)。川东南地区志留系油气勘探前景不容乐观,而川东-渝东地区将是志留系最为有利的勘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相 志留系 地球化学 古油藏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基底断裂对长兴组生物礁的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谭秀成 罗冰 +5 位作者 江兴福 刘宏 李凌 张本健 邹娟 赵长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7-284,共8页
四川盆地长兴组生物礁油气藏是国内外该类型油气藏的一个典型代表。在前人主要针对川东北地区提出台地边缘是生物礁发育有利部位的基础上,从盆地更广的尺度,结合国内外已有实例,着重从基底断裂角度,分析了其对生物礁发育的影响与控制作... 四川盆地长兴组生物礁油气藏是国内外该类型油气藏的一个典型代表。在前人主要针对川东北地区提出台地边缘是生物礁发育有利部位的基础上,从盆地更广的尺度,结合国内外已有实例,着重从基底断裂角度,分析了其对生物礁发育的影响与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盆地内长兴组发育有大量NE和NW向深大断裂,地层、岩相和构造证据均反映这些断裂在晚二叠世处于正断活动期,并形成了台—槽相间和台内棋盘格状堑垒构造格局。基底正断活动通过对古地理的影响来实现对生物礁的控制,生物礁受张性正断层上升盘"断隆"控制,分布于基底断裂古上升盘断阶处,如环海槽的台地边缘和台地内部断垒周缘。因此,除已获得重大突破的"环海槽礁滩气藏富气带"外,在台地内部靠基底断裂带附近,礁滩也可能发育,可作为今后油气勘探重点考虑的对象。这一研究新认识有助于拓展区域油气勘探思路,并为生物礁型油气成藏理论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基底断裂 古地理 长兴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界线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兴志 李宜真 +2 位作者 杜洋 胡杨 李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50,共6页
针对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界线划分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的野外剖面和钻井岩芯的宏观与微观观察以及对录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的分析,发现龙马溪组底部界线上下地层具有以下特征上的差异:五峰组顶部灰... 针对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界线划分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的野外剖面和钻井岩芯的宏观与微观观察以及对录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的分析,发现龙马溪组底部界线上下地层具有以下特征上的差异:五峰组顶部灰质含量较高,腕足类化石丰富,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低伽马高电阻率,TOC值较低,矿物组分中方解石含量较高;而龙马溪组底部不含灰质,不含腕足类化石,笔石化石丰富,测井曲线上呈高伽马低电阻率,高黏土和石英含量,TOC出现峰值。研究认为检测灰质含量和对比电测曲线是现场划分龙马溪组底界最快捷和准确的方法,能为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马溪组 底界 五峰组 下志留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储层孔隙连通性及其对页岩气开发的启示——以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海杰 蒋裕强 +6 位作者 周克明 付永红 钟铮 张雪梅 漆麟 王占磊 蒋增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31,共10页
大型水力压裂后,页岩气储层中的不连通含气孔隙有可能转变成"潜在可采孔隙",而目前的主流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方法没有考虑上述不连通孔隙,对储层孔隙有效性评价的准确性有影响。为此,以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 大型水力压裂后,页岩气储层中的不连通含气孔隙有可能转变成"潜在可采孔隙",而目前的主流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方法没有考虑上述不连通孔隙,对储层孔隙有效性评价的准确性有影响。为此,以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柱塞样和碎样岩心孔隙度、饱和盐水后离心+渐变干燥核磁共振和核磁冻融实验,分析页岩气储层不连通孔隙体积、主要发育位置、主要孔径分布范围,划分页岩气储层孔隙系统,确定页岩含气连通孔隙有效孔径的下限,开展页岩气储层全孔隙有效性评价,并探讨页岩中不连通孔隙对于页岩气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页岩气储层存在着大量的不连通孔隙,占比高达30.23%,孔径分布介于5~30 nm,主要发育于有机质和少量的黏土矿物中;②该区页岩气储层黏土束缚水核磁T2截止值为0.26 ms,对应孔径为5.35 nm,此为该区页岩气储层有效孔径的下限;③大型水力压裂可改善页岩气储层中孔径超过5.35 nm的不连通孔隙,实现页岩气有效开发;④水力压裂改造后的不连通孔隙可增加压裂液在基质中的储存空间,吸收裂缝中的压裂液,置换孔隙中的页岩气,促使页岩气储层自动缓解水锁,提高页岩气单井产量。结论认为,采用"离心+渐变温度干燥"法,结合核磁共振实验可实现页岩孔隙中流体赋存状态和孔隙系统的定量划分,高速离心+核磁共振实验可以确定可动水和毛细管束缚水,渐变干燥+核磁共振实验可以确定毛细管束缚水和黏土束缚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连通孔隙 孔隙系统 孔隙有效性 黏土束缚水T2截止值 自动缓解水锁 页岩气储层 四川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地层井壁失稳理论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范翔宇 蒙承 +7 位作者 张千贵 马天寿 李柱正 王旭东 张惊喆 赵鹏斐 邓健 周桂全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76,共18页
超深地层是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但因超深地层复杂地质环境导致的井壁失稳已经成为制约超深地层油气资源动用的重大技术难题之一。为此,从地质和工程2个方面系统总结分析了超深地层井壁失稳机理,进而分析了超深地层岩石物理力学... 超深地层是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但因超深地层复杂地质环境导致的井壁失稳已经成为制约超深地层油气资源动用的重大技术难题之一。为此,从地质和工程2个方面系统总结分析了超深地层井壁失稳机理,进而分析了超深地层岩石物理力学实验及本构方程、地应力测量与地层压力预测等地质力学参数评价技术,并探讨了超深地层井壁稳定性评价理论与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促进超深地层钻井理论技术发展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加强还原超深地层环境的岩石物性、力学和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耐高温高压地应力和井筒压力测量仪器研发,是认识超深地层极端环境下岩石与地质力学特性的关键;②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多场耦合岩石力学理论是构建超深地层井壁稳定性评价技术体系的基础;③攻关融合超深地层钻井的大尺寸多开井身结构设计、抗高温高压钻井液体系、防漏堵漏工艺与材料、精细控压钻井理论与工具等井壁稳定控制技术是实现超深井钻井提质增效的前提。结论认为,超深地层井壁失稳理论与控制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油气钻探朝着超深地层进军,还有力推动了深地工程科学考察、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装备的迭代与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地层 油气钻井 井壁稳定性 地质参数评价 岩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渗吸过程中的水化损伤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丁乙 刘向君 +4 位作者 曹雯 周吉羚 梁利喜 熊健 侯连浪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2-1272,共11页
页岩气开发必须依赖长段水平井技术,但页岩属于典型的钻井易失稳地层,制约了页岩储层长段水平井钻井。水化损伤是造成该类地层垮塌失稳的主要诱因。钻井过程中,渗吸作用是钻井液中的水相介质进入地层的主要形式之一。水相介质进入页岩后... 页岩气开发必须依赖长段水平井技术,但页岩属于典型的钻井易失稳地层,制约了页岩储层长段水平井钻井。水化损伤是造成该类地层垮塌失稳的主要诱因。钻井过程中,渗吸作用是钻井液中的水相介质进入地层的主要形式之一。水相介质进入页岩后,与内部黏土发生水化反应,形成损伤效应。目前,对页岩水化损伤机制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围绕渗吸与水化的相关性研究较为缺乏,对渗吸过程中的页岩水化损伤演化规律的认识不够深入,限制了页岩储层水平井钻井提质提速。基于此,本文结合室内渗吸实验与力学实验,以损伤力学理论为基础,明确了页岩渗吸特征,以及渗吸过程中的水化结构损伤演变规律,构建了渗吸过程中的页岩水化损伤本构模型,分析了渗吸过程中页岩能量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渗吸在前期更为显著,后期逐渐趋于稳定。水化损伤程度与渗吸程度具有对应性。渗吸过程中,页岩水化裂纹逐渐扩展,力学强度降低,页岩从脆性向塑性转变。随渗吸时间增加与水化作用增强,岩石吸收总能、弹性能以及耗散能均呈现降低趋势,力学稳定性变差。研究成果深化了对页岩储层力学行为特征的认识,为实现页岩气储层高效安全的长段水平井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储层 井壁失稳 渗吸 水化损伤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艳红 韩贵生 +2 位作者 何俐臻 洪程 贾巧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4期138-140,148,共4页
我国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数量较大,尤其是早期的简易填埋场,对场地周边居民和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及环保技术的发展,亟待对简易垃圾场进行整治与封场。以四川省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为例,在场地环境与地质背景基础上,通过... 我国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数量较大,尤其是早期的简易填埋场,对场地周边居民和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及环保技术的发展,亟待对简易垃圾场进行整治与封场。以四川省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为例,在场地环境与地质背景基础上,通过对填埋场垃圾堆体封场覆盖、填埋气体导排、渗沥液导排、防洪与雨水导排、挡墙及场地绿化等主体工程的封场设计及实施,控制了垃圾渗滤液和垃圾填埋气体的污染,避免场地及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污染,保证了周边居民健康及环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填埋场 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化网络和多域损失函数的随机噪声衰减方法
12
作者 陈伟 李安禹 +4 位作者 李韵竹 未晛 张庆臣 金彦 魏龙海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9,共10页
随机噪声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地震数据的质量,对地震解释和反演解析带来了严重干扰,特别是在深层油气勘探过程中有效信号相对较弱的情况下问题更为突出。为了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设计了具有多尺度特征提取能力的轻量化网络架构,采用并行多... 随机噪声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地震数据的质量,对地震解释和反演解析带来了严重干扰,特别是在深层油气勘探过程中有效信号相对较弱的情况下问题更为突出。为了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设计了具有多尺度特征提取能力的轻量化网络架构,采用并行多尺度大核空洞卷积模块捕获跨尺度局部特征,结合通道—空间双注意力机制建立全局特征关联,然后构建时频域联合优化目标函数,通过自适应权重系数平衡时域均方误差与频域能量损失,在去除随机噪声的同时减少有效信号损失,最后利用数据分块训练策略,将大规模地震数据分割为可并行处理的训练样本集,提升模型泛化能力,最终形成了一种联合轻量化网络与多域损失函数来去除地震数据中随机噪声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多域损失函数通过优化时域和频域内的损失值,确保了在抑制噪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原始信号的完整性和局部细节特征,有效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②与前馈去噪卷积神经网络(DnCNN)相比,提出的方法在参数量(Params)、浮点运算次数(FLOPs)和训练时长方面均有明显改进,将Params减少了约14.29%,FLOPs减少了约15%,并且训练时间缩短了约40.88%;③多尺度平行大核卷积通过并行3种尺度的空洞卷积,实现了跨尺度局部特征的协同提取,可以更好的处理复杂地震数据。结论认为,提出的新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去除地震数据中的随机噪声,而且通过优化网络结构实现了更低的计算成本和更快的训练速度,对提高地震勘探效果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处理 地震数据去噪 随机噪声 深度学习 多尺度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周缘筇竹寺组泥页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36
13
作者 马文辛 刘树根 +3 位作者 黄文明 曾祥亮 张长俊 王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189,共8页
通过地表地质和井下地质相结合,运用岩石学和岩石物理学方法,探讨了四川盆地周缘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页岩储层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周缘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厚40~400m,为一套黑色碳质泥页岩、灰色含粉砂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灰岩及含... 通过地表地质和井下地质相结合,运用岩石学和岩石物理学方法,探讨了四川盆地周缘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页岩储层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周缘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厚40~400m,为一套黑色碳质泥页岩、灰色含粉砂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灰岩及含泥灰岩建造。筇竹寺组下部岩性主要由富有机质(碳质)非纹层状泥页岩、泥岩、钙质泥岩、粉砂岩、纹层状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含)硅质泥岩、钙质粉砂岩或粉砂质灰岩7种岩性构成。泥页岩中脆性矿物含量高,其中隐晶质石英平均质量分数为17.2%,粒径<0.01mm。筇竹寺组泥页岩储层平均孔隙度为0.79%~1.25%,渗透率为0.004×10-3~0.008×10-3μm2。微孔隙主要有:自生方解石晶间孔、黏土矿物晶间孔、长石溶蚀孔、泥岩内部陆源碎屑粒间孔。微裂缝规模一般在2μm×(50~120μm)±。筇竹寺组泥页岩厚度在古隆起南斜坡的威远地区和川南地区较大,而在渝东地区和米仓山地区则相对较小。下部黑色碳质泥页岩在川东南地区的厚度为60~200m,在川北和渝东地区不发育。川南地区较渝东和川北地区具有更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但需重点加强页岩高成熟作用及二次生烃过程对页岩储层改造、页岩气成藏机理等方面影响效应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寒武统 筇竹寺组 页岩气 泥页岩储层 四川盆地周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优质储层发育模式及识别评价技术 被引量:32
14
作者 董大忠 梁峰 +7 位作者 管全中 蒋裕强 周尚文 于荣泽 谷一凡 张素荣 漆麟 刘延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6-111,共16页
2012年,中国在四川盆地设立了第一批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历经10年建设、实践,在四川盆地落实了10×10m^(3)级海相页岩气大气区,页岩气跨入了规模效益勘探开发新阶段。为系统总结页岩气勘探开发成果,为深层页岩气以及其他地区页岩油... 2012年,中国在四川盆地设立了第一批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历经10年建设、实践,在四川盆地落实了10×10m^(3)级海相页岩气大气区,页岩气跨入了规模效益勘探开发新阶段。为系统总结页岩气勘探开发成果,为深层页岩气以及其他地区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以盆地重点井的电性、岩相、储层参数、微观孔隙等分析为基础,系统总结了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优质储层主要特征、发育模式和识别评价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富生物硅质页岩、钙质页岩及其混合质页岩相是优质页岩气储层的主要岩相类型,形成于半深水—深水陆棚相;横向展布受古地貌控制,纵向发育受物源、氧化还原条件及古生产力等影响,厚度为25~90 m。(2)页岩气优质储层发育有机质孔隙、无机质孔隙及微裂缝(包括纹/层理缝);有机质孔隙是重要储集空间之一,微裂缝既是不可或缺的储集空间也是重要的产出通道;页岩气储集空间总体是微—纳米级孔隙,宏孔对富集起重要作用。(3)提出了3种优质储层发育模式;沉积型是基础,龙马溪组底部笔石带高U/Th层段多发育优质储层,其厚度主要受古地貌控制,坳陷区域的厚度更大;成岩型包括同生—早成岩期刚性支撑、中—晚成岩期矿物—有机质转化和超压缓解压实3种形式;构造改造型以微裂缝优质储层为主;(4)页岩气优质储层识别评价的核心技术有大尺度岩心与岩石薄片观察、高精度岩石矿物识别、含气量实验测试与模拟、扫描电镜微观表征、三维微观孔隙重构、地球物理综合解释与预测、大数据分析等。结论认为,近10年的示范区建设研究和实践成果可深化我国页岩气优质储层认识、推动页岩气储层相关理论技术有效发展、提高页岩气“甜点区/段”预测精度、扩大示范区页岩气勘探开发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五峰组—龙马溪组 页岩气 优质储层 发育模式 大数据 评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控三角洲河口坝储层内部隔夹层分布样式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旭影 姜在兴 +2 位作者 岳大力 王欣 王夏斌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17,共9页
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8砂组为例,利用丰富的岩芯、动态监测资料及密井网条件,采用层次约束和动态拟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河口坝储层内部隔夹层的类型、成因和表征级次,讨论不同级次隔夹层的发育位置、沉积产状、规模及分布样式。研究表明,... 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8砂组为例,利用丰富的岩芯、动态监测资料及密井网条件,采用层次约束和动态拟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河口坝储层内部隔夹层的类型、成因和表征级次,讨论不同级次隔夹层的发育位置、沉积产状、规模及分布样式。研究表明,河口坝储层内部发育泥质、物性隔夹层和钙质夹层3类。5级界面处的隔夹层限定河口坝复合体,位于复合河口坝顶部,泥质、物性隔夹层侧向拼接,呈连片状,沿单层较连续分布,钙质夹层延伸规模小,呈孤立状,离散分布;4级界面处发育泥质夹层、物性夹层和钙质夹层,限定单一河口坝,位于单一河口坝相互叠置处,顺单一河口坝顶部延伸,侧向与5级界面斜交,离散分布;3级界面处的泥质夹层、物性夹层和钙质夹层,限定单一河口坝内部的增生体,数量多,厚度薄,分布离散,向湖心方向以低角度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夹层 分布样式 河口坝 构型级次 胜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侵—海退”背景下微生物岩序列组合的差异响应: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五_(6-10)亚段为例
16
作者 雍靖康 谭秀成 +5 位作者 费肇磊 钟寿康 魏柳斌 任军峰 熊鹰 肖笛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9-1205,共17页
微生物岩结构复杂,岩性序列组合多变,从而使环境解释具有多解性。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6~10亚段为例,利用系统的钻井取心和薄片资料,精细剖析不同海平面变化背景下的微生物岩序列特征,以降低沉积环境解释的不确定性... 微生物岩结构复杂,岩性序列组合多变,从而使环境解释具有多解性。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6~10亚段为例,利用系统的钻井取心和薄片资料,精细剖析不同海平面变化背景下的微生物岩序列特征,以降低沉积环境解释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五_(6-10)亚段发育叠层石云岩、凝块石云岩和粘结颗粒云岩3类微生物碳酸盐岩,由其构成的微生物岩序列可划分为2个大类、6个小类;(2)四级海退背景下,凹凸相间的古地貌格局耦合海水盐度/能量的渐次分异控制了多样化的微生物岩序列,其岩相组合复杂,由潟湖-台坪、潟湖-微生物丘-台坪、潟湖-微生物丘、潟湖-微生物丘-蒸发潟湖/台坪4种五级(米级)变浅旋回构成;(3)四级海侵背景下形成的微生物岩序列和岩相组合相对简单,以微生物丘、丘间海-微生物丘2种五级变浅旋回为特征,且较高可容空间促使其单旋回沉积厚度更大。研究成果揭示出不同海平面变化背景下的微生物岩序列构建模式及分布控制因素,为后续利用微生物岩序列结构反演不同地貌单元和沉积环境演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岩 海平面变化 沉积序列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大邑气藏气田水化学特征及其动态运移 被引量:7
17
作者 熊亮 康保平 +2 位作者 史洪亮 江伟 汪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88,194,共5页
大邑气藏气田水与日俱增,严重影响该气藏的正常生产,为此,对该气藏气田水化学特征、类型、保存条件、分布特征及动态运移进行了研究。引用美国水文地质学家洛瓦克(Novk)相图分析法对大邑气田水进行了分析,与盆地标准剖面对比表明:大邑... 大邑气藏气田水与日俱增,严重影响该气藏的正常生产,为此,对该气藏气田水化学特征、类型、保存条件、分布特征及动态运移进行了研究。引用美国水文地质学家洛瓦克(Novk)相图分析法对大邑气田水进行了分析,与盆地标准剖面对比表明:大邑气藏气田水为须家河组原始沉积水和须下盆雷口坡组的海相水;采用钠氯系数、肖勒系数和脱硫系数判定了大邑气藏气田水保存条件,大邑气藏气田水为封闭性、保存条件好的原始沉积水,分别分布于须家河组和雷口坡组;同时,分析、对比气藏生产动态与气田水相应变化,结果表明:大邑气藏稳产期产出的气田水为须家河组原始沉积水,提产后产出的气田水为海相地层水;而大邑气藏气田水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控制大邑构造的断层(沟通了三叠系海相和陆相地层,但未切穿区域盖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通道作用;最后总结了大邑气藏气田水动态运移特征;大邑气藏稳产期的特征表明:有效控水、合理生产压差下气藏可稳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邑气藏 气田水 化学特征 动态分析 动态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延8段成岩相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吕孝威 王少飞 +3 位作者 万友利 朱志良 韩翀 朱莎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118,共9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采用扫描电镜等技术,结合测井录井资料,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中生界延安组延8段储层砂体成岩相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延8段砂体储层为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采用扫描电镜等技术,结合测井录井资料,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中生界延安组延8段储层砂体成岩相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延8段砂体储层为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微相中,识别4种成岩相,即强烈压实致密相、胶结致密相、弱压实弱胶结相及强烈溶蚀相,其中弱压实弱胶结相和强烈溶蚀相中发育优质储层;研究区南部刚性颗粒含量高、黏土环边发育的层段主要呈弱压实弱胶结特征,能够保留较高的孔隙度;受埋藏期成岩酸性水及表生期大气淡水溶蚀强烈层段发育大量的次生孔隙,同时早成岩期压实作用较弱的砂体能够保存更多的剩余原生孔,为后期酸性水及大气淡水溶蚀提供良好的地层水输导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相特征 油气地质意义 延8段 麻黄山西区块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渝东志留系储层特征及非常规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38
19
作者 马文辛 刘树根 +2 位作者 黄文明 张长俊 曾祥亮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7-37,共11页
鄂西渝东地区位于川东高陡滑脱褶皱带和湘鄂西断块—基底断褶带的中间构造过渡带,变形程度相对较弱,油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好。基于钻井、地表露头资料,应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志留系宏观和微观储层特征进行详细... 鄂西渝东地区位于川东高陡滑脱褶皱带和湘鄂西断块—基底断褶带的中间构造过渡带,变形程度相对较弱,油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好。基于钻井、地表露头资料,应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志留系宏观和微观储层特征进行详细地分析,并对鄂西渝东地区非常规气藏油气勘探前景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龙马溪组主要包括黑色碳质笔石页岩相、深灰色(灰色)泥岩相和含粉砂泥岩相,发育粘土矿物粒间溶孔、长石粒内溶孔、石英粒内溶孔和微裂缝等微储集空间。建深1井和石柱冷水溪一带以东地区,志留系烃源岩品质高、生烃潜力大,并发育斜坡扇砂岩和潮坪相粉砂岩,砂泥(页)岩储层微孔隙微裂缝发育。建深1井为致密砂岩气藏,从该气藏特征和现有钻井显示资料分析,石柱复向斜、利川复向斜和花果坪复向斜完全具备发育致密砂岩气藏和页岩气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留系 储层特征 非常规气藏 鄂西渝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兴屯构造带断裂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国民 李三国 +2 位作者 王海峰 时林春 高建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26,共8页
荣兴屯构造带油气分布深受断裂系统影响致使其分布规律不清楚。为揭示荣兴屯断裂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通过地震剖面、构造图和平衡剖面等厘定了断裂的级别、性质和空间组合特征。研究表明,本区断裂的性质、特征及演化极为复杂,平面上... 荣兴屯构造带油气分布深受断裂系统影响致使其分布规律不清楚。为揭示荣兴屯断裂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通过地震剖面、构造图和平衡剖面等厘定了断裂的级别、性质和空间组合特征。研究表明,本区断裂的性质、特征及演化极为复杂,平面上可划分为北东向主级断裂和北西向次级断裂,纵向上依次发育了沙三期伸展断裂、东营期走滑断裂及馆陶期压缩断裂,3种不同性质的断裂系统在纵向上叠加后构成了本区复杂的断裂体系。这种复杂断裂体系深刻影响到油气藏形成、分布与调整等诸多方面,具体表现为其差异活动导致了凸凹相间的基本构造格局与油气藏的形成,控制了烃源、各类圈闭以及火山岩—砂岩—泥岩三元储集结构的发育,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和重要找油线索,大部分油气藏依附于各级断裂及其相关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兴屯 断裂 组合样式 断裂体系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