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密气试油期间天然气回收工艺在川西北部文兴气区的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泉 练兴元 +3 位作者 张晋海 王德坤 王欢欢 徐柱天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0,共6页
川西北部文兴气区沙溪庙组气藏是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酸化和加砂压裂对提高气藏采收率具有良好效果,注入地层的酸化液和压裂支撑剂在试油期间与原料气混合,通常在试油排采阶段返排回地面直接点火燃烧,资源浪费的同时也有环境伤害的风险... 川西北部文兴气区沙溪庙组气藏是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酸化和加砂压裂对提高气藏采收率具有良好效果,注入地层的酸化液和压裂支撑剂在试油期间与原料气混合,通常在试油排采阶段返排回地面直接点火燃烧,资源浪费的同时也有环境伤害的风险。针对传统排采方式在经济环保上的弊端,设计并应用“双分离+双除砂+多级节流+超音速脱水脱烃”放喷天然气回收工艺。该工艺在川西北部文兴气区应用效果表明,采用油管特殊丝扣替代传统钢管焊接,设备安装周期可缩短70%;工艺组合针对排采初期复杂地层返排物除砂、分离效果良好,脱水脱烃后气质达标从而实现成功回收;该放喷天然气回收设备设施能耗较低,是绿色低碳清洁效益开发的重要举措。该工艺在现区块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展现出了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喷气回收 除砂 脱水脱烃 绿色低碳 效益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特征匹配的井下管柱图像智能拼接融合技术
2
作者 汤清源 杜宇成 +4 位作者 叶胜 房伟 梁建龙 袁翔 刘浩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0-198,共9页
井下电视成像测井可以直观地监测井下管柱是否异常,但采集的井下管柱图像存在纹理低、光照不足、背景重复等问题,传统的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等算法很难稳定地检测出高质量的特征点,导致图像拼接... 井下电视成像测井可以直观地监测井下管柱是否异常,但采集的井下管柱图像存在纹理低、光照不足、背景重复等问题,传统的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等算法很难稳定地检测出高质量的特征点,导致图像拼接融合鲁棒性差。为此,基于局部特征匹配的思路,先利用反向像素映射算法将管柱图像展开成平面图,并对径向误差进行精确修正,再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局部特征,利用注意力机制在粗略层面上建立像素级匹配,最后引入最佳拼接线和平滑函数来消除拼接误差,实现了井下管柱大尺度图像的智能拼接融合。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局部特征匹配的井下管柱图像智能拼接融合技术,通过图像预处理、特征匹配和图像融合,解决了井下管柱图像拼接融合的稳定性问题;(2)图像智能融合质量的平滑权重因子(k)为0.05时融合效果最佳,k值越小融合图像拼接缝越明显,k值过大则容易在重叠区域产生重影;(3)通过计算待拼接图像的最佳拼接线来消除角度倾斜带来的误差,达到了稳定智能拼接融合的目的;(4)与SIFT算法相比,该算法能检测出的特征点数量平均增加了74.6%,平均智能匹配正确率由83.9%增加到了98.8%。结论认为,该算法检测到的特征点数量和正确率都得到了明显提升,智能融合图像的结构相似性、峰值信噪比和均方误差等指标均优于传统算法,为解决井下管柱探测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管柱图像 局部特征匹配 特征点 智能图像拼接 图像融合 图像预处理 卷积神经网络 结构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气井固井界面密封技术研究与应用
3
作者 刘洋 余才焌 +3 位作者 张皓月 王德坤 李进 黄盛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1,共8页
川中高石梯-磨溪区块四开尾管固井过程中由于上部裸眼地层中的油气活跃,导致固井质量差,降密度后水泥环产生微环隙,固井防窜难度大。其中,2022年有3口井固井后未降密度即气窜,2口井固井后钻井液密度由2.20 g/cm^(3)降至1.30 g/cm^(3)后... 川中高石梯-磨溪区块四开尾管固井过程中由于上部裸眼地层中的油气活跃,导致固井质量差,降密度后水泥环产生微环隙,固井防窜难度大。其中,2022年有3口井固井后未降密度即气窜,2口井固井后钻井液密度由2.20 g/cm^(3)降至1.30 g/cm^(3)后发生气窜。针对该问题,文章从改善固井质量和预防微环隙两方面入手,形成固井界面密封技术,即研发了密度为1.90~2.30 g/cm^(3)的活性隔离液,一界面冲洗效率达到95.6%,界面混浆也能固化胶结;研制的尾管悬挂器正向密闭装置形成了尾管预应力固井工艺,可承受35 MPa及以上管内压降,改善了微环隙问题;优选了密度2.10~2.40 g/cm^(3)的韧性微膨胀水泥浆,水泥环抗压降能力提高到了40 MPa,满足下开降密度安全钻进。该成果在川中高石梯-磨溪区块?177.8 mm尾管固井中现场应用了5井次,其中固井质量段长合格率均超过70%,下开钻井液密度由2.20 g/cm^(3)左右成功降至1.30 g/cm^(3),未出现喇叭口窜气现象。该研究成果可在高压气井防窜固井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石梯-磨溪区块 尾管固井 气窜 活性隔离液 预应力 韧性微膨胀 界面密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水力裂缝扩展形态与声发射解释——以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被引量:38
4
作者 马新仿 李宁 +6 位作者 尹丛彬 李彦超 邹雨时 吴珊 何封 王小琼 周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74-981,共8页
采用真三轴压裂模拟系统对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露头页岩开展了压裂模拟实验,将通过岩样剖分和CT扫描获得的水力裂缝扩展形态与声发射监测解释结果进行对比以揭示裂缝扩展过程中的声发射响应特征,并分析水力裂缝连通区域与未连通区域... 采用真三轴压裂模拟系统对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露头页岩开展了压裂模拟实验,将通过岩样剖分和CT扫描获得的水力裂缝扩展形态与声发射监测解释结果进行对比以揭示裂缝扩展过程中的声发射响应特征,并分析水力裂缝连通区域与未连通区域在声发射事件类型上的差异。研究表明,声发射事件点的空间分布能够反映岩样内部水力裂缝扩展形态。水力裂缝起裂的位置声发射事件点较多、分布集中;水力裂缝激活的层理面附近声发射事件点稀疏;裂缝密度越大,声发射事件点的分布越密集。水力裂缝沟通范围与声发射事件点的分布范围存在差别,基于声发射事件的改造体积解释结果偏大。水力裂缝沟通范围内声发射事件以剪切事件和张性事件为主,未被水力裂缝沟通的原始开启层理面附近以剪切事件为主,将二者进行区分可以提高储集层改造体积解释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层理 水力裂缝 扩展形态 声发射 CT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深层含硫碳酸盐岩储层立体酸压核心理念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12
5
作者 郭建春 管晨呈 +6 位作者 李骁 苟波 任冀川 白翔 赵峰 肖彬 詹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24,共11页
四川盆地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且普遍含硫化氢,采用超长水平井开发方式能够在安全环保严格受控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储层的生产潜力;但随着勘探开发层位转向深层、超深层,储层特征、井型、井筒条件发生改变,酸压改造技... 四川盆地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且普遍含硫化氢,采用超长水平井开发方式能够在安全环保严格受控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储层的生产潜力;但随着勘探开发层位转向深层、超深层,储层特征、井型、井筒条件发生改变,酸压改造技术也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在厘清深层含硫天然气碳酸盐储层酸压改造难点的基础上,丰富了立体酸压技术理念内涵,阐释了其核心理念和关键技术,并展望了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立体酸压技术包括3个新的内涵,分别为“布裂缝”“扩体积”“调导流”。②立体酸压核心理念和关键技术包括:基于储层精细刻画的长裸眼水平井智能布缝、动态布酸理念与调控技术,酸压裂缝体形态综合调控技术,多流体、变黏逆序多级交替注酸调控导流能力技术和一体化新型高温变黏酸体系。③针对8000 m以深碳酸盐岩储层立体酸压,建议攻关外来流体扰动条件下超深井破裂压力精准预测、耐温220℃以上多功能酸液体系和暂堵材料的研发、酸压—返排—生产全过程酸压裂缝参数多维度动态评估与智能酸压技术,以及探索超深超高温高应力储层超临界CO_(2)酸压技术。结论认为,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立体酸压理念新内涵的丰富和关键技术的形成,能够有效支撑国内外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的高效开发,同时也为下一步8000 m以深乃至万米深井的酸压改造技术攻关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海相碳酸盐岩 立体酸压 智能优化 长水平井段布酸 酸压裂缝体 导流能力 一体化变黏酸 破裂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化作用下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的动态表征——以四川盆地长宁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被引量:22
6
作者 曾凡辉 张蔷 +4 位作者 陈斯瑜 郭建春 范宇 任文希 王星皓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6-75,共10页
为了研究真实压裂环境下水化作用对页岩孔隙结构的影响,选取四川盆地长宁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样品,在90℃储层温度下开展了页岩压裂液自吸及水化实验;采用扫描电镜、低温N2吸附、高压压汞、CT扫描等实验手段,对比了水化0 d、5 d、1... 为了研究真实压裂环境下水化作用对页岩孔隙结构的影响,选取四川盆地长宁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样品,在90℃储层温度下开展了页岩压裂液自吸及水化实验;采用扫描电镜、低温N2吸附、高压压汞、CT扫描等实验手段,对比了水化0 d、5 d、10 d、20 d时页岩样品颗粒形态、孔径、比表面积等孔隙结构参数的宏观演变过程,并且对页岩孔隙结构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开展单黏土矿物(蒙脱石、伊利石)水化实验,对比单黏土矿物的水化特征,进而从机理上研究了水化对页岩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黏土矿物水化可以促进页岩层理面间微裂缝的产生,由于水化诱导裂缝尺度较小,分布较为密集,微观上能局部相互连通,从而对页岩储层物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②随水化时间延长,微裂缝由延伸扩展到趋于闭合,孔隙体积先增大后减小,并在水化5 d时达到最大值;③黏土矿物水化膨胀相对于水化应力变化的滞后性是导致页岩微观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且伊利石的水化膨胀体积小于蒙脱石;④无机阳离子可以抑制黏土矿物水化,K+、Na+、Ca2+的抑制效果依次变差。结论认为,水化作用可以提高页岩储层的渗透率,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压裂后的合理焖井时间推荐为5 d,而对于蒙脱石含量较高的页岩气储层则可以适当延长焖井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作用 页岩气储集层 黏土矿物 微观孔隙结构 水化应力 焖井时间 早志留世龙马溪期 四川盆地 长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套式井下安全阀设计及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黎伟 宋伟 +3 位作者 李乃禾 宋金丽 黎宗琪 雷鸿翔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9-163,共5页
为防止井喷、保证油气井正常生产,设计了1种滑套式井下安全阀,对其结构、控制方式和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井下安全阀由开启到关闭的动态过程进行模拟,在滑套阀不同倒角情况下,对滑套阀内部流场特性和所受压力的变化规... 为防止井喷、保证油气井正常生产,设计了1种滑套式井下安全阀,对其结构、控制方式和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井下安全阀由开启到关闭的动态过程进行模拟,在滑套阀不同倒角情况下,对滑套阀内部流场特性和所受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滑套阀关闭过程中流体最大速度达到275 m/s,滑套阀所承受最大压力超过40 MPa;流体速度和滑套阀所受压力都随着滑套阀开度的减小而增大,随滑套阀倒角的增大而减小。此滑套式井下安全阀采用压力脉冲控制方式,液压管线只需要传递压力脉冲信号,杜绝了因管线泄漏而造成的井下安全阀失效。同时,驱动方式改为电机驱动,直接控制滑套式阀门的开合,反应迅速,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安全阀 压力脉冲 流固耦合 滑套阀 井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缝内稠密暂堵颗粒运移沉降规律
8
作者 陈青 黄志强 +6 位作者 孔祥伟 陈明忠 谢广宇 徐敏 汤宇 李政澔 温帅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0-479,共10页
页岩缝内暂堵压裂的关键在于通过暂堵形成沟通层理和天然裂缝的复杂分支,但关于缝内暂堵颗粒是否能被输送至有利封堵位置的研究尚不充分。为明确缝内暂堵颗粒的输送规律,考虑了压裂液携带暂堵颗粒的流动形态,基于流体力学和离散元理论,... 页岩缝内暂堵压裂的关键在于通过暂堵形成沟通层理和天然裂缝的复杂分支,但关于缝内暂堵颗粒是否能被输送至有利封堵位置的研究尚不充分。为明确缝内暂堵颗粒的输送规律,考虑了压裂液携带暂堵颗粒的流动形态,基于流体力学和离散元理论,建立了CFD-DDPM耦合模型,研究压裂液排量、黏度、颗粒粒径、用液强度和加砂强度对页岩缝内暂堵颗粒运移沉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压裂液排量和用液强度能增强压裂液的携带能力,增大暂堵颗粒的运移距离;粒径较小的暂堵颗粒会受到更强的压裂液剪切力,运移速度较快,而大粒径颗粒易沉降于裂缝底部;较高的加砂强度则有利于缝内暂堵带的快速形成;高黏度压裂液具有较强的悬浮能力,能有效防止颗粒过早沉降。与DPM,DEM模型相比,DDPM模型兼具颗粒的离散性和粒间相互作用,在模拟稠密暂堵颗粒运移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性。经实际应用验证,该研究成果对于提高页岩暂堵压裂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缝内暂堵压裂 封堵位置 CFD-DDPM耦合 颗粒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井下防喷器胶筒与套管间摩擦因数的因素 被引量:5
9
作者 付玉坤 刘清友 王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7-30,共4页
通过摩擦试验,研究了正压力、相对滑动速度以及润滑条件对井下防喷器胶筒与套管间摩擦因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正压力下,无润滑剂和水润滑摩擦时,两者间的摩擦因数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油润滑时,滑动速度的增加有利于润滑膜的... 通过摩擦试验,研究了正压力、相对滑动速度以及润滑条件对井下防喷器胶筒与套管间摩擦因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正压力下,无润滑剂和水润滑摩擦时,两者间的摩擦因数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油润滑时,滑动速度的增加有利于润滑膜的形成,使摩擦因数降低;在相同正压力和相对滑动速度下,油润滑摩擦因数均值最小,水润滑时次之,无润滑剂时最大;正压力的影响无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防喷器 胶筒 套管 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优质鲕滩储层成岩演化序列 被引量:5
10
作者 侯振学 王兴志 +2 位作者 宋光建 李军龙 胡占群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24,共7页
早三叠世飞仙关期,川北地区为台地与海槽相间的沉积格局,在两者的转换地带,发育了大套台地边缘碳酸盐鲕粒滩。该套储层经历的破坏性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有泥晶化作用、新生变形及重结晶作用... 早三叠世飞仙关期,川北地区为台地与海槽相间的沉积格局,在两者的转换地带,发育了大套台地边缘碳酸盐鲕粒滩。该套储层经历的破坏性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有泥晶化作用、新生变形及重结晶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蚀作用。讨论了各种成岩作用的主要特征及对储层的影响。结合成岩阶段划分,建立了该储层的成岩序列。胶结作用可分为三期,对储层的破坏作用非常强,尤其是第二期胶结作用以后,残存下来的孔隙降至5%左右。白云石化作用主要有混合水白云石化和埋藏白云石化,它不仅将岩石孔隙度提高了5%左右,更重要的是在白云岩中形成了较多的晶间孔,为后期埋藏溶蚀作用创造了施展空间。埋藏溶蚀作用使白云岩中的晶间孔溶蚀扩大,形成晶间溶孔,这是优质白云岩储层形成的必要条件,它可将孔隙度再提高5%~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鲕粒滩相 碳酸盐岩储层 成岩作用 飞仙关组 四川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机驱动式井下环空防喷器的研制及密封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黎伟 宋伟 +3 位作者 宋金丽 黎宗琪 雷鸿翔 范俊强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0-106,共7页
针对钻井工艺的复杂性及井型、井段的适应性,研制了一种电机驱动式井下环空防喷器,对其结构、控制方式、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胶筒座封过程中胶筒与套管不同间距的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胶筒的应力变化规律及"... 针对钻井工艺的复杂性及井型、井段的适应性,研制了一种电机驱动式井下环空防喷器,对其结构、控制方式、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胶筒座封过程中胶筒与套管不同间距的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胶筒的应力变化规律及"快速密封"的座封方式;利用防喷器实验台架模拟井下溢流的方法测得此防喷器的最大封隔压差以及密封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测得硬度为90的胶筒在最大压缩量的时候可以封隔25 MPa压差。此电机驱动式井下环空防喷器结构简单,动作迅速,无需频繁起出钻柱进行防喷器更换,能够重复使用,降低总成本,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防喷器 胶筒 密封 井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防喷器的设计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黎伟 雷鸿翔 +2 位作者 杨博 黎宗琪 李斌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1-377,共7页
为了提高钻井作业的安全性,保证井底发生溢流后能迅速可靠封隔环空、方便后续压井作业,设计了一种安装在近钻头端的井下防喷器,对其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建立井下防喷器中推块机构的受力模型,分析了推块对管柱的反作用力... 为了提高钻井作业的安全性,保证井底发生溢流后能迅速可靠封隔环空、方便后续压井作业,设计了一种安装在近钻头端的井下防喷器,对其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建立井下防喷器中推块机构的受力模型,分析了推块对管柱的反作用力与推块锥面角和碟簧变形量之间的关系.对花键进行了强度校核,使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厚度和硬度的胶筒的封隔能力进行了分析,同时进行了井下防喷器的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单个碟簧的变形量为0.2mm、推块的锥面角度为45°时,单个推块可对钻柱产生2.2kN的反作用力,设计值和实验数据接近;当钻柱扭矩达到45 000N·m,花键的挤压应力仍在许用应力范围内;在压缩量和封隔间隙相同的情况下,胶筒的宽度越宽、硬度越大,封隔能力越强,且胶筒硬度越大,需要的下压力也越大.研究结果对井下防喷器的设计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防喷器 推块 胶筒 封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耐高温自组装酸化转向用聚合物的合成与评价
13
作者 吴安林 张恒 +3 位作者 孙亚东 吴越 杨立 全红平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7-494,共8页
针对非均质储层均匀布酸难题,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甜菜碱单体1-乙烯基-3-丙基咪唑磺酸盐(PVIS),将其与丙烯酰胺(AM)、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DMAAC-18)通过水溶液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一种耐高温自组装酸化转向用聚合物(AD... 针对非均质储层均匀布酸难题,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甜菜碱单体1-乙烯基-3-丙基咪唑磺酸盐(PVIS),将其与丙烯酰胺(AM)、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DMAAC-18)通过水溶液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一种耐高温自组装酸化转向用聚合物(ADP),将ADP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STAC)复配优选出配套的碳酸盐岩储层酸化用转向酸液,利用FTIR、1H NMR、SEM、粒径分析及高温流变测试等方法对试样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ADP的优化合成条件为n(AM)∶n(PVIS)∶n(DMAAC-18)=73.5∶81∶3、单体含量30%(w)、引发剂加量0.6%(w)、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6 h,ADP的结构与设计结构一致;优化合成条件下制得的ADP与表面活性剂STAC溶解在20%(w)的HCl溶液中复配得到的自转向酸液,在90℃下用碳酸钙反应完全后酸液表观黏度可达到280 mPa·s,具有良好的黏弹性,能够实现酸化转向的目的;自转向酸液残酸表观黏度具有较高保持率,表明自转向酸液具备优良的抗温、抗剪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储层 转向酸 耐高温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页岩在差异化射孔条件下裂缝扩展规律研究
14
作者 陈健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08,共7页
为了研究射孔密度和位置对深层页岩水力裂缝起裂和扩展方式的影响,采用室内真三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机、声发射定位系统以及压裂液中添加示踪剂等方式,在真三轴条件下对大尺寸页岩露头开展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通过对岩样多段同时... 为了研究射孔密度和位置对深层页岩水力裂缝起裂和扩展方式的影响,采用室内真三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机、声发射定位系统以及压裂液中添加示踪剂等方式,在真三轴条件下对大尺寸页岩露头开展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通过对岩样多段同时压裂明确页岩水力裂缝起裂条数的影响因素,探索岩样在不同射孔数量和差异化射孔位置下页岩起裂裂缝条数及裂缝延伸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页岩的非均质、射孔分流和形成裂缝后的优势通道共同影响水力压裂的泵压和水力裂缝条数;页岩单段压裂过程中,为促使跟端趾端均匀起裂,推荐采用跟端少孔趾端多孔的差异化布孔方式;一定范围内,页岩的射孔数量与裂缝起裂数量非正相关,减少射孔数量能够促进裂缝起裂,提升孔眼开启率;利用射孔孔眼摩阻提高井底压力,能促进压裂段均匀起裂。该实验结果能为深层页岩压裂孔眼开启率提升与裂缝均衡扩展提供实验规律认识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 压裂 射孔孔数 起裂数量 裂缝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深层页岩气压裂复杂特征与关键技术实践
15
作者 朱炬辉 李阳 +5 位作者 陈明忠 张俊成 李勇明 舒东楚 袁操 詹媛珍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140,共7页
湖北YC探区深层页岩气藏垂深3700~4200 m,具有较大型天然裂缝和断层发育的典型特征,受高应力和应力差、井漏等因素影响,加砂风险高且套变频发。文章在分析施工压力异常、加砂困难等压裂复杂特征基础上,通过变黏滑溜水、多级复合暂堵等... 湖北YC探区深层页岩气藏垂深3700~4200 m,具有较大型天然裂缝和断层发育的典型特征,受高应力和应力差、井漏等因素影响,加砂风险高且套变频发。文章在分析施工压力异常、加砂困难等压裂复杂特征基础上,通过变黏滑溜水、多级复合暂堵等针对性措施,缓解加砂敏感、端部脱砂等压裂复杂工况。针对套变井段,在模拟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前置复合暂堵分段压裂工艺,通过压裂前置暂堵球结合混合砂塞分级节流增强孔眼和缝口的封堵节流效果,实现已压裂井段在无桥塞条件下的分段压裂改造。在Y-6井套变井段实施过程中,结合“井筒听诊器”评估证实压裂改造目标层段进液位置均在设计目标范围内,实现了在已压裂井段的孔眼和缝口暂堵前提下,后续井段的分段改造。湖北YC探区的认识与套变井段的针对性措施对类似气藏在套变等复杂情况下的压裂改造提供了新的改造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水力压裂 水平井 混合支撑剂 变黏滑溜水 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BN和纳米SiO_(2)改性环氧树脂颗粒改善油井水泥脆性研究
16
作者 严海兵 张啸锋 +3 位作者 赵启阳 陈敏 张成金 石庆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9,共8页
目的通过制备一种亲水型环氧树脂基(E-54)弹性颗粒,以解决掺入现有弹性材料引起的水泥石强度降低的问题。方法采用端羧基液态丁腈橡胶(CTBN)和纳米SiO_(2)对E-54进行改性,制备得到了一种弹性树脂颗粒(E-RP),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目的通过制备一种亲水型环氧树脂基(E-54)弹性颗粒,以解决掺入现有弹性材料引起的水泥石强度降低的问题。方法采用端羧基液态丁腈橡胶(CTBN)和纳米SiO_(2)对E-54进行改性,制备得到了一种弹性树脂颗粒(E-RP),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接触角、紫外光谱、XPS、扫描电镜和单轴压缩等手段研究了E-RP的化学组成、亲水性、分散性、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E-RP与水的接触角为54.5°,与水泥浆具有良好的相容性;CTBN与部分环氧基团成功反应,柔性链段的引入使E-RP具有更强的弹性形变能力,E-RP的压缩弹性模量较纯树脂降低了47.9%;E-RP的掺入会略微降低水泥浆的流动性,提高水泥石的抗压强度以及荷载下的形变能力。与空白水泥石相比,含质量分数为4%的E-RP颗粒水泥试样的弹性模量降低了37.5%。结论E-RP能在水泥基体中保持良好的分散性和界面结合,从而缓解水泥石强度的衰退;E-RP能通过自身弹性变形和与水泥基体的脱黏消耗荷载能量,有效降低水泥石脆性,最终提升固井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水泥 弹性模量 环氧树脂 端羧基液态丁腈橡胶(CTBN) 纳米Si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井试油完井过程中快速泄压对井下工具密封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贾海 王东林 +4 位作者 潘登 赵智勇 何亚彬 陈华良 黄靖富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64,共6页
压控式井下工具空气室的密封元件不仅受到天然气、二氧化碳、酸碱井液等介质的侵蚀,还要承受井下温度和压力变化带来的影响。在川渝地区天然气井的试油完井中,压控式井下工具多次出现因“气体快速减压(RGD)”效应影响而造成密封元件的... 压控式井下工具空气室的密封元件不仅受到天然气、二氧化碳、酸碱井液等介质的侵蚀,还要承受井下温度和压力变化带来的影响。在川渝地区天然气井的试油完井中,压控式井下工具多次出现因“气体快速减压(RGD)”效应影响而造成密封元件的密封性能降低,高压天然气渗入空气室形成了圈闭压力,致使工具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为了降低RGD效应对试油完井井下工具密封性的影响,以可控封堵阀为例,开展了在井下工况条件下空气室渗入高压天然气的模拟实验,验证特定的井况条件下会产生RGD效应,使橡胶密封元件的密封性能降低;同时通过模拟实验对比,优选了能耐RGD效应的“O”型密封圈,该密封圈在现场应用了4口井,均未出现空气室渗入天然气的现象。天然气的快速泄压对井下工具密封性的影响可以通过控制压降速率、减少开井关井次数和使用耐RGD效应的“O”型密封圈进行防治。为了提高井下工具密封的可靠性,提出了优化设计空气室的密封结构、减小空气室“O”型密封圈承受的密封压差的建议。该防治天然气快速泄压影响井下工具密封性的技术,为试油完井井下工具的设计和密封件的选择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天然气井 试油完井 井下工具 RGD效应 橡胶密封元件 “O”型密封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区超深井注水泥塞技术实践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德坤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7-130,共4页
近年来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在川西地区部署的井井深大多超过7000 m。进入深部地层后,井漏、垮塌等钻井复杂情况越来越多,实践发现对复杂井段进行注水泥塞作业,通过堵漏、补壁、承压等作业,效果良好。但在深部复杂井段进行注水泥塞作业存在... 近年来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在川西地区部署的井井深大多超过7000 m。进入深部地层后,井漏、垮塌等钻井复杂情况越来越多,实践发现对复杂井段进行注水泥塞作业,通过堵漏、补壁、承压等作业,效果良好。但在深部复杂井段进行注水泥塞作业存在较大的技术难点和较高的施工风险。文章从深井复杂井段注水泥塞作业技术难点及风险、关键配套技术、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套应对高温高压超深井中的小井眼复杂井段的注水泥塞施工作业的技术工艺。该套技术工艺在中石油川西地区双鱼石构造ST6井进行了现场试验,获得成功,为同类型的井处理类似复杂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高温高压 小井眼 井漏 垮塌 水泥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油气田压裂用生物酶破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唐浩 陈英 范育才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98-400,共3页
研制了一套适合川渝地区使用的酶破胶羟丙基胍胶压裂液体系,该酶破胶剂对压裂液稠化剂具有很好的专一破胶性能,与压裂液各种添加剂有良好的配伍性能。与常规破胶剂相比,酶破胶剂破胶更彻底,破胶液黏度小,残渣含量少,对支撑裂缝导流能力... 研制了一套适合川渝地区使用的酶破胶羟丙基胍胶压裂液体系,该酶破胶剂对压裂液稠化剂具有很好的专一破胶性能,与压裂液各种添加剂有良好的配伍性能。与常规破胶剂相比,酶破胶剂破胶更彻底,破胶液黏度小,残渣含量少,对支撑裂缝导流能力伤害小。在合川001-25井组3口井的现场应用表明,该酶破胶压裂液体系能够完全满足现场加砂压裂施工要求,返排液残渣含量明显低于常规破胶剂体系,且使用酶破胶剂的2口井压后增产效果较使用常规破胶剂的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生物酶 破胶剂 地层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对致密碳酸盐岩力学特性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苟波 王琨 +2 位作者 李骁 詹立 刘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6,共12页
采用超临界CO_(2)破致密碳酸盐岩具有破裂压力低,易形成复杂缝特点,但其作用的力学机理尚未清晰。选用马家沟组致密白云岩样,采用高温高压超临界CO_(2)饱和流体法,研究了岩样在超临界CO_(2)+地层水的流体中浸泡不同时间后的物性、声波... 采用超临界CO_(2)破致密碳酸盐岩具有破裂压力低,易形成复杂缝特点,但其作用的力学机理尚未清晰。选用马家沟组致密白云岩样,采用高温高压超临界CO_(2)饱和流体法,研究了岩样在超临界CO_(2)+地层水的流体中浸泡不同时间后的物性、声波响应、岩石力学特性和破裂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增加,化学溶蚀作用引起溶蚀孔径增大,岩样孔隙度、渗透率增加,而声波速度、动态和静态岩石力学参数均下降;当浸泡时间大于1.0 d后,岩样物性参数增大和力学强度降低明显;随着浸泡时间增加,岩样破裂形态由单一低角度剪切缝向高角度剪切缝、共轭缝和剪切、张型复合缝等复杂形态发展;压裂短时间内(小于1.0 d)超临界CO_(2)+地层水形成的弱酸对岩石力学强度劣化程度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碳酸盐岩 超临界CO_(2) 前置酸压 力学强度 破裂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