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张槽对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21
1
作者 刘树根 王一刚 +7 位作者 孙玮 钟勇 洪海涛 邓宾 夏茂龙 宋金民 文应初 吴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3,共23页
四川盆地现今为挤压性的沉积盆地,地表所见构造也均为压性构造;但四川盆地沉积盖层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拉张运动(地裂运动)并形成了张性构造(拉张槽等)。现今盆地内已发现的主要拉张槽有开江-梁平海槽(拉张槽)和绵阳-长宁拉张槽。... 四川盆地现今为挤压性的沉积盆地,地表所见构造也均为压性构造;但四川盆地沉积盖层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拉张运动(地裂运动)并形成了张性构造(拉张槽等)。现今盆地内已发现的主要拉张槽有开江-梁平海槽(拉张槽)和绵阳-长宁拉张槽。开江-梁平海槽(拉张槽)是四川盆地内深埋地下的二叠纪-三叠纪之间的一个北西-南东向展布的深水碳酸盐岩沉积区,是在峨眉地裂运动理论启示下因生物礁油气藏勘探而发现的。绵阳-长宁拉张槽是四川盆地内发育于早寒武世的一个南北向的下寒武统巨厚碎屑岩沉积(降)区,是在兴凯地裂运动理论指导下通过构造-沉积综合研究而发现的。2个拉张槽的发现和特征研究均经历了漫长过程。拉张槽的形成演化不仅控制了优质泥质烃源岩和优质碳酸盐岩储集岩的发育,而且为优质泥质烃源岩-优质碳酸盐岩储集岩组合的形成和油气成藏效应及规模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致使环拉张槽周缘地区是克拉通盆地内油气分布最丰富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张槽 油气 海相 克拉通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北阆中—南部地区大安寨段裂缝预测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时林 秦启荣 +2 位作者 苏培东 范晓丽 李乐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5期69-72,共4页
川北阆中—南部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大安寨段储层薄且超致密,孔、洞、缝是油气的主要储渗空间,裂缝的发育程度是决定油气产能高低的主要因素。相邻井在同一套储层产能上差异极大,反映储集体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并主要受裂缝发育程度控制... 川北阆中—南部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大安寨段储层薄且超致密,孔、洞、缝是油气的主要储渗空间,裂缝的发育程度是决定油气产能高低的主要因素。相邻井在同一套储层产能上差异极大,反映储集体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并主要受裂缝发育程度控制。裂缝发育程度的预测是寻找有效储集体的关键。该文利用岩石破裂接近程度、曲率法和地震道不连续性检测3种方法,综合岩心、测井、测试等资料进行裂缝预测,提高了前人仅在二维地震资料基础上所做相关工作的精度,并通过"权重"的大小来衡量裂缝的相对发育程度,对裂缝进行了定量化研究,为寻找有利的储层分布区块,最终进行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预测 岩石破裂接近程度 曲率法 地震道不连续性检测 大安寨段 川北阆中—南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黄土塬地区地震采集技术 被引量:9
3
作者 范增辉 欧阳诚 +3 位作者 刘树根 蒲莉萍 韩小俊 孙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7-633,1,共7页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为昆仑山山前冲断带的一部分,地表黄土巨厚(大多为几十米至500m,局部超过600m),地形起伏剧烈,地下构造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极低,油气地震勘探难度大。本文介绍了在该区开展地震采集技术试验的内容及成果:1应用高覆盖长...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为昆仑山山前冲断带的一部分,地表黄土巨厚(大多为几十米至500m,局部超过600m),地形起伏剧烈,地下构造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极低,油气地震勘探难度大。本文介绍了在该区开展地震采集技术试验的内容及成果:1应用高覆盖长排列宽线观测技术,增加目的层的有效覆盖次数,提高剖面质量;2应用大基距多井小药量优选速度层组合激发技术,增加地震波下传能量;3应用多检波器大组距组合接收技术,压制侧面干扰,提高资料的信噪比。总之,应用该套技术可显著改善地震资料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采集 黄土塬地区 宽线观测 组合激发 大组合接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检波器接收照明能量效率最大化的炮检距设计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赵虎 尹成 +4 位作者 李瑞 徐峰 陈光明 李轩波 傅丽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3-338,共6页
以往基于水平层状介质的常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如今高精度油气勘探的要求。基于此,宜采用基于地震波照明度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然而目前的照明分析技术还仅限于对观测系统进行评价。本文在地震照明模拟的基础上,通过探究... 以往基于水平层状介质的常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如今高精度油气勘探的要求。基于此,宜采用基于地震波照明度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然而目前的照明分析技术还仅限于对观测系统进行评价。本文在地震照明模拟的基础上,通过探究检波器接收能量和接收效率之间的关系,形成基于检波器接收照明能量效率最大化的最大炮检距设计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在目标部位通过模拟放炮,建立接收能量和接收效率之间的优化关系,并获取最佳最大炮检距。通过对取自实际资料的断陷模型和逆掩推覆模型的模拟实验,证明基于照明度分析的观测系统参数设计方法具有良好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检距 照明度 地震采集参数 正演模拟 接收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频带地震数据瞬时谱分解及快捷解释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蔡涵鹏 贺振华 +4 位作者 李亚林 何光明 邹文 刘开元 龙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2-939,821,共8页
瞬时谱分解产生的若干共频率瞬时谱数据体不仅占用大量存储资源,而且影响了地震资料解释的效率。为此,本文首先提出联合应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及S变换的时频谱分解方法,提高中、低频段时间分辨率及分解宽频带地震数据;接着应用分频段主成... 瞬时谱分解产生的若干共频率瞬时谱数据体不仅占用大量存储资源,而且影响了地震资料解释的效率。为此,本文首先提出联合应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及S变换的时频谱分解方法,提高中、低频段时间分辨率及分解宽频带地震数据;接着应用分频段主成分分析实现宽频带瞬时谱数据集的降维与优化,并保持不同频段信息随频率变化的特性;最后将聚类测度引入模糊C均值聚类中,对经分频段主成分分析后数据集做进一步自适应融合。实际资料应用效果证实,本文方法可有效分解宽频带地震数据,快捷地提取和突出包含在大量瞬时谱数据集中的主要信息,清晰地刻画储层几何形态和展布特征,节省了存储资源并提高了宽频带地震资料解释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谱分解 宽频带 分频段主成分分析 自适应模糊C均值聚类 快捷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曲波变换的地震数据去噪方法 被引量:29
6
作者 彭才 常智 朱仕军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5期461-464,共4页
地震记录中的随机噪声频带较宽,采用常规的去噪方法效果不理想;小波变换去噪方法虽然可以压制随机噪声,但会损伤有效信号,且去除二维信号中的随机噪声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此局限性,Candè提出了脊波变换,但对于整幅图而言,脊... 地震记录中的随机噪声频带较宽,采用常规的去噪方法效果不理想;小波变换去噪方法虽然可以压制随机噪声,但会损伤有效信号,且去除二维信号中的随机噪声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此局限性,Candè提出了脊波变换,但对于整幅图而言,脊波变换的效果并不理想。由此,发展了曲波变换,即基于小波变换和脊波变换的多尺度几何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表示具有方向性的线性奇异边缘,克服了小波变换在表达图像边缘的方向特性等方面的内在缺陷。曲波变换结合了脊波变换的各向异性特点和小波变换的多尺度特点,可以在压制随机噪声的同时保护有效信号,达到更好的去噪效果。仿真数据和实际资料去噪结果验证了曲波变换压制随机噪声的可行性及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波变换 小波变换 脊波变换 随机噪声 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