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工程地质一体化”技术服务模式提升工程服务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以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为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戴勇 彭景云 +2 位作者 吴大奎 李立 徐剑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5-129,共5页
为降低勘探开发成本,减少工程投资规模,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经过多年在海外及国内油气田区域的生产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提升工程服务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工程地质一体化"技术服务模式,包括:①"... 为降低勘探开发成本,减少工程投资规模,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经过多年在海外及国内油气田区域的生产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提升工程服务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工程地质一体化"技术服务模式,包括:①"协作型"工程地质一体化服务模式(适用于甲方确定区块地质目标及方案,乙方实行工程技术服务的"局部"承包方式);②"主导型"工程地质一体化服务模式,即以"EPCC"(设计、采购、施工、运行)总包为核心,适用于甲方确定产能目标,乙方从地质方案到工程技术服务实行"整体"总包的方式。两种模式应用于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哈萨克斯坦KAM等油气田,以及国内苏里格气田等油气开发项目中。应用结果表明:在"实现油气田高效开发、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扩大建产规模、缩短建产周期、降低投资风险"等方面效果显著。结论认为:推进该服务模式,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有利于工程技术服务企业集约化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而全面提升油公司和工程服务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一体化 技术服务模式 双方共赢 降低成本 提升整体效益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拗陷北段海相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9
2
作者 梁霄 刘树根 +5 位作者 莫倩雯 孙玮 邓宾 夏国栋 熊琳沛 李泽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67,共15页
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发现及对四川盆地海相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研究使得川西拗陷成为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的最重要地区之一,本文重点分析川西拗陷北段烃源岩问题与油气成藏模式。川西拗陷北段具有构造演化复杂、烃源岩情况不明、保存条件... 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发现及对四川盆地海相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研究使得川西拗陷成为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的最重要地区之一,本文重点分析川西拗陷北段烃源岩问题与油气成藏模式。川西拗陷北段具有构造演化复杂、烃源岩情况不明、保存条件控制下的成藏模式多样等特点,具有以下寒武统优质黑色泥质烃源岩为主的多源供烃与构造运动控制下的以中下三叠统膏盐岩为主的多级封盖特征。隐伏上冲断层输导系统连通的震旦系灯影组-二叠系-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优质储层使得海相油气具有"原生油藏+原生气藏"、"次生油藏+原生气藏"与"次生气藏"3种成藏模式。根据矿山梁-青林口-双鱼石地表沥青和油砂、浅层稠油与二叠系茅口组气藏成藏序列分析,认为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北段强烈挤压断褶区,过推覆体主断裂潜伏背冲背斜构造与"绵阳-长宁拉张槽"东边界叠合带是川西拗陷北段深层-超深层海相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罙层-超深层 海相油气 烃源岩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西地区物理风化层形成机制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3
作者 袁浩 王海峰 +3 位作者 向海洋 廖齐明 崔力公 陈磊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4-157,共4页
对柴西地区古近纪以来古气候演变和区域地质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该区物理风化层的形成时间和形成机制。在新近纪以来干、冷的极端高原气候和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强烈构造运动的双重作用下,形成物理风化层。该区物理风化层段、水层段... 对柴西地区古近纪以来古气候演变和区域地质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该区物理风化层的形成时间和形成机制。在新近纪以来干、冷的极端高原气候和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强烈构造运动的双重作用下,形成物理风化层。该区物理风化层段、水层段和油层段在纵向上构成明显的"三段式";物理风化层之下的潜水面存在穿时现象,不能作为地层对比的标志层;物理风化层降低了地震信噪比,在钻井工程方面易发生井漏和井壁垮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地区 新生代 物理风化层 古气候 构造演化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南部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储层成因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娟 曾德铭 +5 位作者 梁锋 范玲 侯甫 宋林珂 王家树 滕怡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2期212-219,共8页
川中南部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在钻探中发现栖二段细—中晶白云岩是良好的储层,并且多口井获得工业气流,展示出一定勘探潜力。为进一步预测川中南部地区白云岩的储层分布特征,加快研究区下一步勘探开发,应用储层岩性特征识别、碳氧同位素... 川中南部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在钻探中发现栖二段细—中晶白云岩是良好的储层,并且多口井获得工业气流,展示出一定勘探潜力。为进一步预测川中南部地区白云岩的储层分布特征,加快研究区下一步勘探开发,应用储层岩性特征识别、碳氧同位素、包裹体测温、阴极发光以及稀土元素分析研究白云岩储层成因,结果表明栖霞组白云岩无石膏或其他蒸发盐岩伴生,储集岩以细—中晶白云岩和灰质白云岩为主,主要分布于栖二段;栖霞组白云岩C、O同位素测试δ^(13)C为4.03‰~4.77‰、古盐度为131.74~133.39,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0~180℃,阴极发光较弱,基质白云岩发紫红色光,溶洞充填马鞍状白云岩不发光;稀土元素的轻稀土和重稀土分布趋势一致,保持了原岩的稀土配分趋势;综合分析认为栖二段白云岩为埋藏成因,其中裂缝和溶洞充填的马鞍状白云岩为热液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霞组 白云岩 阴极发光 包裹体 埋藏成因 热液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雷口坡组四段储集层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胡杨 王兴志 +3 位作者 曾德铭 杜洋 黄易 屈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7-549,共3页
根据四川盆地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雷四段野外剖面及岩心的宏观及微观特征,结合常规物性资料,对其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岩性与物性、空间分布等基本特征以及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认为储集层集中分布于雷四段顶部的... 根据四川盆地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雷四段野外剖面及岩心的宏观及微观特征,结合常规物性资料,对其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岩性与物性、空间分布等基本特征以及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认为储集层集中分布于雷四段顶部的雷四3亚段,主要的储集岩类为颗粒白云岩,其次是晶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晶间溶孔常见,裂缝为主要的渗透空间。储集层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受到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其中台内点滩是最有利储集层发育的相带,表生期岩溶作用和埋藏溶解作用导致主要储集空间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北部地区 雷口坡组 雷四段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相层系油气成藏过程与储层沥青耦合关系:以四川盆地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黄文明 徐邱康 +3 位作者 刘树根 曾东方 郑荣才 马文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9-168,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三大海相盆地在古生界均不程度地发育古油藏,古油藏中储层沥青是藉以恢复和重建油藏成藏过程的重要中间产物。在对四川盆地海相层系油气成藏分类的基础上,对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层沥青特征开展了详细... 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三大海相盆地在古生界均不程度地发育古油藏,古油藏中储层沥青是藉以恢复和重建油藏成藏过程的重要中间产物。在对四川盆地海相层系油气成藏分类的基础上,对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层沥青特征开展了详细的产出形态分析,总结了储层沥青产出形态与油气成藏过程的关系。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藏储层岩类页岩、致密砂岩、碳酸盐岩均有分布,多期生烃、多期构造调整导致天然气与古油藏耦合关系复杂。总体上讲,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气藏构建了一个原生与次生兼备、原油裂解气藏占主导、页岩气藏和致密砂岩气藏为辅的复式成藏系统。储层沥青分布特征可揭示古油藏和气藏成藏调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层系 古油藏 天然气 储层沥青 复式成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风化壳岩溶发育演化模式——以塔中川庆EPCC区块奥陶系鹰一段—鹰二段为例 被引量:17
7
作者 冯仁蔚 欧阳诚 +6 位作者 庞艳君 李柱正 罗璇 张沁 李世银 周瑜 程亮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54,共10页
基于塔中川庆EPCC区块区域地质背景,结合钻井显示、录井取心、成像测井、地震反射等特征,分析鹰山组鹰一段—鹰二段层间风化壳岩溶发育特征及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不整合面附近溶洞充填与否取决于水动力作用的强弱,水动力与纵向上的岩相... 基于塔中川庆EPCC区块区域地质背景,结合钻井显示、录井取心、成像测井、地震反射等特征,分析鹰山组鹰一段—鹰二段层间风化壳岩溶发育特征及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不整合面附近溶洞充填与否取决于水动力作用的强弱,水动力与纵向上的岩相分布共同决定了层间岩溶内幕溶洞的发育情况;岩溶单元可划分为高地、次高地、上下斜坡、洼地等一级单元,以及溶峰、陡崖、平台、溶丘等次一级单元,整体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展布;表层风化带仅发育在EPCC区块北部,垂直渗流带在南北厚度各异,季节变动带从南部和中部向北部"相变"为水平渗流带;沉积微相影响岩溶发育但非岩溶旋回划分的决定因素,构造隆升、气候、古水文条件是造成岩溶南北分异的主因;EPCC区块鹰一段—鹰二段层间风化壳岩溶可划分为3期旋回、8级次旋回,最终残留第3期旋回(第5~8级次旋回),其中第5、8级次旋回从南到北具有明显"同期异相"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 川庆EPCC区块 奥陶系 层间岩溶 岩溶旋回 发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管理模式助推阿姆河右岸千万吨级油气田勘探开发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合年 吴蕾 +3 位作者 张培军 程绪彬 费怀义 邓常念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共6页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天然气合作勘探开发项目是集勘探、开发、建设、运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项目。面对工期紧迫、工程浩大、自然条件恶劣、地质条件复杂、资源国基础设施较薄弱、决策环节较多等诸多困难,中国石油(土库曼斯坦)阿姆河...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天然气合作勘探开发项目是集勘探、开发、建设、运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项目。面对工期紧迫、工程浩大、自然条件恶劣、地质条件复杂、资源国基础设施较薄弱、决策环节较多等诸多困难,中国石油(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天然气公司围绕2009年建成一期工程和2013年基本建成二期工程两大工作目标,针对海外项目特点和产品分成合同(PSC)要求,打破常规传统模式,创新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立体管理模式,即:组织管理一体化、信息共享一体化、研究体系一体化、业务流程一体化、科研生产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等来破除部门和井别限制,实现勘探开发业务融合管理、无缝衔接,减少重复建设,缩短气田建设周期,促进投资效益的提高。同时集成创新了盐下缓坡礁滩高压气藏群高效开发配套技术及特大型跨境台内滩叠合气田高效开发配套技术,并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6年时间探明天然气储量超过5 000×108 m3,基本建成年产天然气130×108 m3的生产能力,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可为海外及国内同类型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库曼斯坦 阿姆河右岸 油气田 勘探开发 一体化 立体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与图像处理技术的岩心多尺度裂缝提取方法
9
作者 吴丰 陈学武 +2 位作者 赵辉 石祥超 刘建锋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2-894,共13页
裂缝广泛存在于各类岩石中,其特征对于储层评价、油气藏开发和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基于图像处理的裂缝提取技术在微裂缝识别、裂缝细节特征提取、裂缝与孔隙区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提出了一种多尺度裂缝滤波核叠加... 裂缝广泛存在于各类岩石中,其特征对于储层评价、油气藏开发和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基于图像处理的裂缝提取技术在微裂缝识别、裂缝细节特征提取、裂缝与孔隙区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提出了一种多尺度裂缝滤波核叠加降噪方法,采用多个滤波核叠加对岩心CT扫描图像进行滤波降噪,再将滤波结果叠加;提出了一种多尺度信息增强裂缝分割方法,将阈值分割、顶帽分割等图像分割方法与边缘增强技术相结合,以增强微裂缝信息,并针对不同尺度裂缝采取不同的分割策略;分析了图像分割三维体的长度、宽度、表面积、体积、形状因子、平整度和伸长率等形态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多尺度裂缝滤波核叠加降噪方法显著降低了岩心CT扫描图像噪声干扰,精准地保留了裂缝细节特征;多尺度信息增强裂缝分割方法提高了多尺度裂缝的提取精确度和稳定性;裂缝形态参数图版能剔除与裂缝相似的孔隙、特殊矿物边界等非裂缝,最终实现多尺度裂缝的准确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数字岩心 CT扫描 图像处理 滤波 边缘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低渗油藏表面活性剂驱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孙琳 田园媛 +2 位作者 蒲万芬 辛军 吴雅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6-220,共5页
为改善高温低渗油藏开发效果,开展了表面活性剂驱影响因素研究。通过在114℃条件下,对亲水、亲油低渗岩心进行表面活性剂驱油实验,考察了界面张力、乳化作用、润湿反转以及注入时机对注入压力、驱油效率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 为改善高温低渗油藏开发效果,开展了表面活性剂驱影响因素研究。通过在114℃条件下,对亲水、亲油低渗岩心进行表面活性剂驱油实验,考察了界面张力、乳化作用、润湿反转以及注入时机对注入压力、驱油效率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越低,提高驱油效率和降低注入压力的幅度越大。表面活性剂的乳化速率越高,原油采收率越高;乳化降黏能力越强,降压效果越好;同时,适当降低乳状液稳定性也对驱油有利。表面活性剂的润湿反转作用使其能在较高界面张力下有效驱油,并在亲油岩心中获得较亲水岩心更好的增油降压效果。此外,在中等含水阶段进行表面活性剂驱,能够利用最低的投入获得最高的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驱 低渗 界面张力 乳化 润湿反转 注入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西区含水气藏合理产能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琦 孙雷 +1 位作者 罗平亚 王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1-136,共6页
油气田的合理产能是油气田开发工作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是衡量开发方案执行情况以及制定开发调整方案的基本依据。合理产能的评价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采气指示曲线法、数值模拟法、产量不稳定分析法以及矿场生产统计法等方法,具体应该选用... 油气田的合理产能是油气田开发工作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是衡量开发方案执行情况以及制定开发调整方案的基本依据。合理产能的评价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采气指示曲线法、数值模拟法、产量不稳定分析法以及矿场生产统计法等方法,具体应该选用哪种方法需要根据油气田自身特点而定。针对苏里格气田西区的苏59区块投产时间较短,气水同产,难以进行产能评价及合理产量确定等问题,开展了对区块的产水特征研究。采用生产资料拟合建立气井模型和矿场生产统计两种方法对该区块进行合理产能评估,并用两种方法的配产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进而评价区块气井的合理配产情况,为苏里格气田西区含水气藏气井产能评价及合理产量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苏59区块 产水 合理产能评估 RTA 矿场生产统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松科1井明水组砂岩粘土膜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伏美燕 张哨楠 +3 位作者 丁晓琪 廖齐明 熊迪 朱志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7-593,共7页
粘土膜是影响砂岩储集性的因素之一。通过铸体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松辽盆地松科1井明水组砂岩中粘土膜特征进行了研究。明水组砂岩中粘土膜的矿物成分为含钾和铁的蒙脱石,钾和铁含量随埋藏深度增大而增加。... 粘土膜是影响砂岩储集性的因素之一。通过铸体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松辽盆地松科1井明水组砂岩中粘土膜特征进行了研究。明水组砂岩中粘土膜的矿物成分为含钾和铁的蒙脱石,钾和铁含量随埋藏深度增大而增加。本研究中的粘土膜为原生粘土膜,可分为继承性粘土膜和渗滤粘土。粘土膜主要分布在滨湖砂坪的细砂岩和粉砂岩中,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细—中砂岩中几乎不发育。粘土膜的发育主要受到物源、古气候、颗粒粒度和水动力条件的影响。粘土膜的成因类型、矿物成分和晶体形态对于砂岩孔隙的保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研究粘土膜的类型、成分和分布规律对碎屑岩储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滤粘土 继承性粘土膜 明水组 松科1井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的碎屑岩沉积相精细研究——以松辽盆地北部齐家南地区四方台组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世伟 黄薇 +3 位作者 林铁锋 吴海波 陈艳 陈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2-37,共6页
随着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需要沉积相精细研究,以弄清沉积物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而精确识别储集砂体的类型及规模。以松辽盆地北部齐家南地区四方台组为例,探讨了依托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进行碎屑岩沉积相精细研... 随着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需要沉积相精细研究,以弄清沉积物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而精确识别储集砂体的类型及规模。以松辽盆地北部齐家南地区四方台组为例,探讨了依托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进行碎屑岩沉积相精细研究来恢复古地理环境变迁的方法。在把握工区曲流河沉积背景的基础上,优选了能较好反映沉积物展布特征的相干体地震属性,进行了沿四方台组中部的地震数据密集采样与属性切片提取,并用以解释其沉积时期的环境变化。研究发现其间河道等砂质沉积环境逐渐减少,泛滥平原等泥质沉积环境随之增加,反映了湖侵-沉积基准面上升的过程。结果表明,参照区域及单井沉积相划分成果,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能直接用于碎屑岩沉积相精细研究,用以分析沉积物与古环境的演化,其特点是:井问预测能力强;可实现三维空间的连续评价,重塑沉积环境的演化史;可编制薄层段大比例尺沉积相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 碎屑岩 古地理 沉积相 精细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高温乳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孙琳 蒲万芬 +1 位作者 吴雅丽 辛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5-279,共5页
通过测定114℃条件下,4种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溶液(石油磺酸盐PS、非离子-阴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FOS、烷基糖苷APG以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与高30原油间的乳化速率、乳化稳定性以及乳化降黏效果,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高温乳化性能。实验... 通过测定114℃条件下,4种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溶液(石油磺酸盐PS、非离子-阴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FOS、烷基糖苷APG以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与高30原油间的乳化速率、乳化稳定性以及乳化降黏效果,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高温乳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通过降低动态界面张力初始值提高乳化速率;通过增强界面活性和界面膜强度提高乳化稳定性;通过形成O/W型乳状液以及破坏胶质、沥青质聚集体结构降低原油黏度。盐度仅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性能影响较大,而表面活性剂浓度和油水比对各类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性能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高温 乳化速率 乳化稳定性 乳化降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析气藏不同开发阶段的合理生产压差探讨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骞 李相方 +2 位作者 李艳静 彭翼 崔力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126,共6页
在凝析气藏的开发过程中,随着地层压力的不断下降,地层中会析出凝析油,严重影响气井的产能。但是,在凝析气藏衰竭式开发过程中,凝析油的析出是无法避免的,只能通过调整合理的工作制度来尽可能多地采出凝析油气。因此,基于实验和理论的... 在凝析气藏的开发过程中,随着地层压力的不断下降,地层中会析出凝析油,严重影响气井的产能。但是,在凝析气藏衰竭式开发过程中,凝析油的析出是无法避免的,只能通过调整合理的工作制度来尽可能多地采出凝析油气。因此,基于实验和理论的方法研究凝析油气的渗流特征及毛管数效应对凝析油开采的影响,提出将凝析气藏衰竭式开采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按不同的开发阶段确定合理的生产压差。研究认为,对于定容封闭的凝析气藏可适当增大生产压差或采取变压差的方式来增加气井的产能以及凝析油的采收率,最后通过实际凝析气井的生产动态验证了以上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衰竭式开发 生产压差 毛管数效应 凝析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与含油条件下空气泡沫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琳 吴轶君 +3 位作者 柳敏 蒲万芬 魏鹏 辛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空气泡沫在驱油过程中表现出的性质与高压、含油的储层环境密切相关。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逐步升压过程,考察了地面起泡的空气泡沫在注入过程中的性质变化;模拟油藏高压环境,考察了空气泡沫在不同压力下就地起泡的泡沫性质。研究结... 空气泡沫在驱油过程中表现出的性质与高压、含油的储层环境密切相关。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逐步升压过程,考察了地面起泡的空气泡沫在注入过程中的性质变化;模拟油藏高压环境,考察了空气泡沫在不同压力下就地起泡的泡沫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地面起泡的空气泡沫在注入过程中,体积不断减小,密度不断增大,且起泡压力越低,该变化规律越明显;随着地层压力增大,就地起泡的空气泡沫体积先增大后减小,析液半衰期不断增大。同时,研究了高胶质、沥青质原油对空气泡沫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若泡沫体系形成空气泡沫之后与原油相遇,那么当原油体积不高于泡沫体系体积的40%时,原油可增强泡沫的稳定性,且其体积分数越高,泡沫稳定性越好;若泡沫体系与原油相遇后再形成空气泡沫,那么当原油含量大于泡沫体系的20%后,泡沫稳定性即不断下降,显微分析显示其主要原因在于假乳液膜的强度与原油在其中的存在形式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泡沫 压力 原油 半衰期 假乳液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厚坝地区油砂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雪飞 王兴志 +3 位作者 张哨楠 张博文 胡顺庆 林刚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5期59-64,共6页
龙门山断裂带前缘厚坝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油砂矿是一类典型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据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心的宏观与微观研究,探讨了厚坝地区油砂的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特征。研究认为,储层岩石类型以中—粗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储集... 龙门山断裂带前缘厚坝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油砂矿是一类典型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据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心的宏观与微观研究,探讨了厚坝地区油砂的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特征。研究认为,储层岩石类型以中—粗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及粒间溶孔为主,粒内溶孔较少,裂缝较发育,具有中高孔、中渗的特点;储层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溶蚀作用与绿泥石胶结作用对孔隙的保存均起积极作用,其中溶蚀作用多发生于不稳定颗粒边缘及颗粒内部,形成大量次生溶孔;绿泥石胶结作用可提高岩石的抗压实强度,从而使原生孔隙得以保存。压实作用与钙质及硅质胶结作用对孔隙均起破坏作用,为储层形成的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沙溪庙组 川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岩相组合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以苏59区块上古生界石盒子组和山西组为例
18
作者 郭恒玮 宋荣彩 +3 位作者 刘金库 伏美燕 王长城 李可赛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河流三角洲发育多种类型岩相和岩相组合,不同岩相的砂岩物性有明显差异,但目前尚不明确岩相组合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笔者以苏59区块上古生界石盒子组和山西组为例,通过岩心观察、图像分析和薄片鉴定等实验方法,划分了研究区岩相类型... 河流三角洲发育多种类型岩相和岩相组合,不同岩相的砂岩物性有明显差异,但目前尚不明确岩相组合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笔者以苏59区块上古生界石盒子组和山西组为例,通过岩心观察、图像分析和薄片鉴定等实验方法,划分了研究区岩相类型和岩相组合,并明确了岩相组合的韵律结构,从岩石组成、成岩改造的差异上探讨了岩相组合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根据岩石粒度和沉积构造的研究,发现研究区苏59区块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砂岩来自北部多个物源,碎屑成分复杂、变化大。石盒子组和山西组发育5类岩相,粒序层理砾质粗砂岩、块状层理含砾粗砂岩、板状交错层理粗砂岩和块状层理粗砂岩为渗透率可达1×10^(−3)μm^(2)以上,为有利岩相类型。根据岩相类型和韵律结构将岩相组合划分为复合韵律组合、正韵律组合和反韵律组合。其中,正韵律组合发育的有利岩相所占比例最高,为有利岩相组合。通过对3类分流河道岩相组合的岩石组成、压实和溶蚀作用程度差异对比研究,认为盒8段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硅质胶结、黏土矿物胶结、碳酸盐胶结和溶蚀作用。岩屑砂岩主要的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和黏土胶结;岩屑石英砂岩的主要成岩作用为硅质胶结和溶蚀作用。其中正韵律组合中砂岩的杂基含量较低,压实作用相对较弱,溶蚀作用较强,是造成物性较好的主要原因。由于这类岩相组合中的砂岩具有粒度较粗且刚性碎屑颗粒含量较高的原始物质基础,导致原生孔得以保存,且为后期成岩流体提供了通道而发育较多铸模孔,因此粗-中粒砂岩正韵律组合是最有利的岩相组合类型。通过笔者的研究明确了研究区致密砂岩岩相组合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为河道相优质砂岩储层的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 石盒子组 山西组 岩相组合 压实作用 储层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厚坝地区上沙溪庙组沉积特征及油砂预测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雪飞 王兴志 +4 位作者 张哨楠 张博文 李浩 胡顺庆 钟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2-117,共6页
川西北厚坝油砂岩为我国典型的一类非常规石油资源,油砂主要发育在上沙溪庙组中下部的中-粗砂岩中。以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野外观察、岩心描述、测井相分析、地震解释等手段对厚坝地区上沙溪庙组的沉积特征及油砂分... 川西北厚坝油砂岩为我国典型的一类非常规石油资源,油砂主要发育在上沙溪庙组中下部的中-粗砂岩中。以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野外观察、岩心描述、测井相分析、地震解释等手段对厚坝地区上沙溪庙组的沉积特征及油砂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沙溪庙组发育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该套地层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包括河流相、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沙溪庙沉积期研究区西北部的龙门山古陆为物源区,碎屑向东南注入湖盆,在平面上,沉积相带从西北到东南依次为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泊相。通过对野外露头以及单井沉积相研究发现油砂层主要发育在上沙溪庙组河道砂体中,孔渗性能较好,含油率较高,由此可知河道以及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支河道为有利沉积相。最后通过多口井的合成记录与地震剖面进行对比,从而标定并计算出油砂层的位置及厚度,绘制出油砂岩的厚度平面分布图,预测出上沙溪庙组油砂层的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岩 上沙溪庙组 沉积相 油砂预测 厚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宣汉立石河剖面二叠系岩石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新平 郑可 +1 位作者 何幼斌 罗进雄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8-167,共10页
基干剖面分析是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基础,对于油气资源潜力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四川宣汉立石河剖面二叠系自下而上发育栖霞组、茅口组、吴家坪组及长兴组,总厚度为732.24m。该剖面化石类型丰富,发育藻类-有孔虫-腕足类组合及海绵骨针组合。... 基干剖面分析是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基础,对于油气资源潜力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四川宣汉立石河剖面二叠系自下而上发育栖霞组、茅口组、吴家坪组及长兴组,总厚度为732.24m。该剖面化石类型丰富,发育藻类-有孔虫-腕足类组合及海绵骨针组合。岩石类型多样,以石灰岩为主,含少量的白云岩、硅岩及粉砂岩。其中,眼球状石灰岩主要分布于茅口组底部,是沉积、成岩共同作用的结果;白云岩以云斑石灰岩中的云斑和层状白云岩产出,两者分别为埋藏白云化、混合白云化的产物;硅岩主要分布于茅口组上部及吴家坪组,为交代成因,其硅质来源于热水、玄武岩淋滤及上升流等。综合分析认为本区二叠系为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发育滨岸沼泽、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及盆地边缘4种沉积环境,二叠纪经历了栖霞组-茅口组、吴家坪组-长兴组沉积期的2次海侵-海退旋回。石油地质条件分析结果表明,本区二叠系具备良好的烃源岩条件和储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宣汉 二叠系 眼球状石灰岩 白云岩 沉积环境 石油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