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油数字化应急预案系统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峰 张超 张正辉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42-147,共6页
中国石油高度重视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均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旨在对文本应急预案的数字化应用技术进行研究,以进一... 中国石油高度重视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均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旨在对文本应急预案的数字化应用技术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首先,探讨了数字化应急预案的概念,分析了国内外数字化应急预案系统技术的研究现状。其次,基于中国石油数字化应急预案系统的需求分析,从业务流程设计、系统部署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最后,立足于中国石油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实际,提出了中国石油建设数字化预案系统建设的实施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 数字化预案 应急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国际业务社会安全面临的新威胁浅议 被引量:2
2
作者 范强 崔少朴 +2 位作者 马智伟 王劲 龙潘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82-85,共4页
科技的发展给海外项目现场社会安全带来了新威胁,为加强海外项目现场的社会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介绍了无人机、网络攻击、人工智能对海外项目现场带来的新威胁,并根据社会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提出海外项目现场的防范措施,针对不断出现的新... 科技的发展给海外项目现场社会安全带来了新威胁,为加强海外项目现场的社会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介绍了无人机、网络攻击、人工智能对海外项目现场带来的新威胁,并根据社会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提出海外项目现场的防范措施,针对不断出现的新威胁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对海外项目现场社会安全风险识别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网络攻击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E信息系统在中国石油HSE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剑颖 吴顺成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7-110,共4页
HSE管理体系在我国推进过程中存在管理策略无法有效落实、管理标准无法统一、体系与管理两张皮等问题。本文在HSE信息系统发展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举证HSE信息系统在我国大型石化企业的应用,总结了HSE信息系统在促进HSE管理方式转换... HSE管理体系在我国推进过程中存在管理策略无法有效落实、管理标准无法统一、体系与管理两张皮等问题。本文在HSE信息系统发展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举证HSE信息系统在我国大型石化企业的应用,总结了HSE信息系统在促进HSE管理方式转换、支撑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促进HSE风险预防、提升HSE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该系统存在的不足与改进建议,并指出持续跟踪HSE管理需求、实时转化HSE管理新成果将可为HSE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E 信息系统 管理体系 中国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石化废水中环烷酸类特征污染物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庆宏 李湲馨 +4 位作者 张璇 王雪 朱帅 李琢宇 陈春茂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4,共14页
我国石油与石油化工产业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二,是最大的工业废水来源。环烷酸(通式C_(n)H_(2n+z)O_(x))来自于原油中的酸性含氧化合物,是石油石化废水特有的一类高毒性难降解化合物,《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对其... 我国石油与石油化工产业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二,是最大的工业废水来源。环烷酸(通式C_(n)H_(2n+z)O_(x))来自于原油中的酸性含氧化合物,是石油石化废水特有的一类高毒性难降解化合物,《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对其最高排放浓度进行了专门限定。对环烷酸类污染物的高效去除一直是水污染控制领域重要的科研方向与工程热点。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石油石化废水环烷酸去除方法及机理的研究进展,对环烷酸在强化分离(混凝和吸附)以及强化化学转化(高级氧化和生物降解)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展望了强化环烷酸去除的技术发展方向,以期对提升石油石化行业废水治理技术水平、降低其有毒有害特征污染物排放强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烷酸 石油石化废水 分离 转化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类危险化学品泄漏FTIR成像安全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孙秉才 张静宇 +2 位作者 黄伟 徐亮 胡运优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86-2090,共5页
炼化企业因气体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现有点线式监测手段由于监测区域小而容易发生漏检。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气云成像技术及系统,在炼化企业开展了现场试验,有效检出二氧... 炼化企业因气体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现有点线式监测手段由于监测区域小而容易发生漏检。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气云成像技术及系统,在炼化企业开展了现场试验,有效检出二氧化硫、对二甲苯及甲烷等7种气体,与现场吻合度较高。该系统具有监测距离远、覆盖范围广、成份识别准确率高及扩散轨迹可视化等优势,为炼化企业气体泄漏检测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石油化工企业 泄漏监测 FTIR 红外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物阻聚剂作用机理与性能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6
作者 穆祎 柳扬 +5 位作者 吕晓方 穆慧云 孙秉才 周诗岽 马千里 王传硕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7,共13页
由水合物生成及聚集引起的管道堵塞是深海油气流动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水合物阻聚剂(AAs)可通过阻止水合物颗粒聚集从而防控水合物堵塞,具有使用剂量低、适应高过冷度(>10℃)环境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首先综述了不同类型的水... 由水合物生成及聚集引起的管道堵塞是深海油气流动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水合物阻聚剂(AAs)可通过阻止水合物颗粒聚集从而防控水合物堵塞,具有使用剂量低、适应高过冷度(>10℃)环境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首先综述了不同类型的水合物阻聚剂,从分子尺度分析了阻聚剂在水合物表面的作用机理,以及阻聚剂构象对其性能的影响;然后总结了常用的阻聚剂评价设备及评价方法,并探讨了体系中液烃组成、含水率、蜡、沥青质,以及盐等其他物质对阻聚剂阻聚效果的影响;最后展望了水合物阻聚剂的未来发展。水合物阻聚剂在体系中的作用机制是复杂的,可根据不同体系选择适应性与阻聚效果更好的阻聚剂。本研究可为开发高效、绿色、经济的水合物阻聚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安全保障 水合物 阻聚剂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储氢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
7
作者 潘滨 杨雅文 +5 位作者 陈婷 杨永飞 宋先知 万继方 陈宏坤 崔少东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共13页
氢能是促进能源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技术。为实现氢能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突破大规模氢能存储技术瓶颈。盐穴、废弃油气藏和咸水层储存空间大、密封性好,储氢潜力巨大,地下储氢策略应运而生。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地下储... 氢能是促进能源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技术。为实现氢能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突破大规模氢能存储技术瓶颈。盐穴、废弃油气藏和咸水层储存空间大、密封性好,储氢潜力巨大,地下储氢策略应运而生。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地下储氢开展了一定程度的基础研究和现场测试工作。基于前人研究,分别从地下储氢的必要性、可行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等角度对国内外地下储氢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综述,阐明了地下储氢、储碳和储天然气的异同点,梳理了地下储氢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并指明了下步研究重点方向。该研究指出了当前局限和未来发展方向,对地下储氢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氢 氢能 盐穴 废弃油气藏 咸水层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石油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吴顺成 栗玉华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5-106,137,共3页
简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传统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以我国石油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为实例,从五个方面阐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为现代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带来的技术优势和发挥的作用,并强调管理信息... 简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传统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以我国石油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为实例,从五个方面阐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为现代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带来的技术优势和发挥的作用,并强调管理信息系统与现代健康安全管理方法的结合是解决目前健康安全环境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健康安全环境 中国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直接空气捕集用TVSA与S-TVSA循环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赵俊德 郑家乐 +1 位作者 周爱国 葛天舒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117,共9页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CO_(2)直接空气捕集(DAC)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设计并构建了吸附式直接空气捕集系统,选用伯胺嫁接类离子交换树脂CO_(2)吸附剂,在采用相同吸附床工况下,针对变温真空吸附(TVSA)和蒸汽辅助吸附(S-TVSA)两种典...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CO_(2)直接空气捕集(DAC)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设计并构建了吸附式直接空气捕集系统,选用伯胺嫁接类离子交换树脂CO_(2)吸附剂,在采用相同吸附床工况下,针对变温真空吸附(TVSA)和蒸汽辅助吸附(S-TVSA)两种典型的热力循环开展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为20~32℃时,两种循环模式均可实现大于50%的CO_(2)捕集率,并获得纯度(物质的量分数)高于90%的CO_(2)产品气。在100~120℃、水蒸气以1 m3/h持续通入的脱附条件下,S-TVSA循环的CO_(2)生产率可达0.33 kg/(kg·d),远高于TVSA循环(再生温度70℃,真空压力为3 kPa)的生产率(0.15 kg/(kg·d))。S-TVSA循环的再生能耗远低于TVSA循环,每产出1 t CO_(2),S-TVSA循环的再生能耗为3.56 GJ,仅为TVSA循环的1/6。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所选固态胺吸附剂时,在相近环境条件和相同循环周期内,S-TVSA循环的传热传质效率更高,脱附过程相对彻底,吸附剂的吸附潜能充分发挥,相比TVSA循环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直接空气捕集 吸附 脱附 循环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封存过程中CO_(2)注入对地层影响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展鹏 刘双星 +4 位作者 刘琦 杨术刚 张敏 鲜成钢 翁艺斌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2-640,共9页
CO_(2)地质封存作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中的重要一环,决定了CCUS技术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手段,明确CO_(2)注入产生的一系列地层响应对于安全高效注入具有重要意义。压力提升是限制封存容量和封存... CO_(2)地质封存作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中的重要一环,决定了CCUS技术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手段,明确CO_(2)注入产生的一系列地层响应对于安全高效注入具有重要意义。压力提升是限制封存容量和封存安全的主要因素,流体溶解运移沉淀是影响地层稳定性和封存效率的本质特征,储层可注性及盖层安全性是决定地质封存项目成败的关键。系统讨论了CO_(2)注入引起的压力聚集、压力传导、CO_(2)-水-岩相互作用、矿物溶解沉淀及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等方面的地层响应特征,总结了润湿性、孔隙度、渗透率、流体性质、岩石强度、盖层完整性、地表形变及断层活化对储层可注性和盖层安全性的影响,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压力变化规律难预测、反应机理不明晰、注入效率不高效、监测评估尚不完善等主要问题。未来需要深化对封存机理的理解,改善地层响应的监测和评估方法,加强环境风险评估,进一步推动CO_(2)地质封存技术的安全、高效应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工艺 压力变化 CO_(2)-水-岩作用 孔渗特征 可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钻井液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34
11
作者 陈刚 王鹏 +3 位作者 赵毅 仝坤 张洁 孙培哲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废弃钻井液污染大、种类多、处理难,给水质和土壤环境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随着近些年环保法规的日益完善,对废弃钻井液的处理技术也提出了新要求。概述了9种不同处理方法及其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固化法、热解吸法、化学强化固液分离法... 废弃钻井液污染大、种类多、处理难,给水质和土壤环境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随着近些年环保法规的日益完善,对废弃钻井液的处理技术也提出了新要求。概述了9种不同处理方法及其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固化法、热解吸法、化学强化固液分离法、不落地技术和多种技术联用等处理技术,并对几种现行的主流处理技术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各类方法的发展前景,得出多种技术联用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分析认为今后的研究方向与热点在于如何低能耗、高效率地实现对废弃钻井液的资源化处理,具体工作既要包含污染物的源头、过程和结果控制,也要加强管理和相关制度的建立,综合开发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钻井液 处理技术 资源化利用 技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T技术的超低渗岩心油水驱替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莫邵元 何顺利 +2 位作者 栾国华 张海勇 雷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5-28,43,共5页
超低渗透油藏cT扫描技术能够观察水驱油过程中不同时刻各流体饱和度在岩心中的分布,以及驱替后残余油分布。通过CT扫描技术在模拟超低渗透储层水驱油过程中,测定不同时刻岩心流体饱和度,观察岩心内部油水两相饱和度变化和分布,分析... 超低渗透油藏cT扫描技术能够观察水驱油过程中不同时刻各流体饱和度在岩心中的分布,以及驱替后残余油分布。通过CT扫描技术在模拟超低渗透储层水驱油过程中,测定不同时刻岩心流体饱和度,观察岩心内部油水两相饱和度变化和分布,分析水驱特征。发现在致密且孔喉分布相对均匀及毛管压力显著的岩心中,水相饱和度前缘剖面变化十分陡峭,岩心内部水相饱和度以类似“活塞”式向前驱替。水相突破后岩心内各断面上饱和度分布不再发生较大变化,岩心出口端面不再产油,驱替相水与被驱替相油之间油水共渗区极其狭窄。对于超低渗透岩心,产生“活塞”式驱替的临界端点流度比为0.02955~0.21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技术 毛管压力 超低渗透储层 活塞式驱替 端点流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石油苏丹项目应对南方公投安全风险的应急预案与实践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洪涛 张军 +3 位作者 贺红旭 李金海 姚寒梅 谢萍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12年第12期201-205,共5页
我国企业的海外项目在不断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企业和员工面临的社会安全风险也在逐步升级,社会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中石油苏丹项目处在一个高风险的作业环境,苏丹南北之间关系长期紧张,2011年的公投举行为双方原本紧张的关系又增加了诸... 我国企业的海外项目在不断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企业和员工面临的社会安全风险也在逐步升级,社会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中石油苏丹项目处在一个高风险的作业环境,苏丹南北之间关系长期紧张,2011年的公投举行为双方原本紧张的关系又增加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也给中石油苏丹项目带来很大的社会风险。以中石油集团公司应对"苏丹公投"事件为例,主要介绍中石油集团为防范可能发生的各种社会安全风险,保障员工人身安全,企业要做好提前准备,全面部署,组织在苏所有单位建立健全应急预案,落实应急资源,广泛开展演练,以平稳应对南苏丹公投和过渡期的应急预案与应急实践,探讨了海外项目应对社会安全风险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项目 社会安全风险 应急响应预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技术强化膜分离过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鹏 韩严和 +2 位作者 李雪峰 陈家庆 张晓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1-45,47,共6页
为了降低浓差极化和膜污染,剪切强化膜分离技术成为当前膜技术方面的研究热点。剪切强化膜分离技术主要包括旋转管式剪切膜分离技术、旋转盘式剪切膜分离技术和振动剪切膜分离技术。旋转管式和旋转盘式剪切膜分离技术都是通过旋转使膜... 为了降低浓差极化和膜污染,剪切强化膜分离技术成为当前膜技术方面的研究热点。剪切强化膜分离技术主要包括旋转管式剪切膜分离技术、旋转盘式剪切膜分离技术和振动剪切膜分离技术。旋转管式和旋转盘式剪切膜分离技术都是通过旋转使膜表面产生剪切力来减少膜表面的污染物。振动剪切膜分离是通过扭转弹簧将偏心块产生的振动传递到过滤膜盘,振动产生的剪切力使污染物不易沉积。旋转管式和旋转盘式剪切膜分离技术因设备旋转耗能较大,从而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的广泛性。振动剪切膜分离技术能耗较低,且可以浓缩浓度较高的液体,但其核心技术被垄断而限制了推广。因此,振动剪切膜分离技术的研究和设备的开发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技术 旋转管式膜 旋转盘式膜 振动剪切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开采土壤石油烃与有机碳关系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鱼 杜显元 +2 位作者 邹乔 李晓丽 李兴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3308-3309,3323,共3页
[目的]研究某石油开采场地土壤石油烃(TPH)浓度和总有机碳(TOC)含量的相互关系。[方法]比较不同的回归模型,建立可以用于模拟土壤TPH浓度和TOC含量的线性拟合模型和对数拟合模型。[结果]线性拟合模型和对数拟合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 [目的]研究某石油开采场地土壤石油烃(TPH)浓度和总有机碳(TOC)含量的相互关系。[方法]比较不同的回归模型,建立可以用于模拟土壤TPH浓度和TOC含量的线性拟合模型和对数拟合模型。[结果]线性拟合模型和对数拟合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15和0.874;14组验证数据的预测值相对平均偏差分别为9.2%和3.3%,预测模拟Nash-Suttcliffe效率系数(NSC)分别为0.957和0.959。[结论]该模拟研究可以为光谱技术、遥感技术在土壤石油烃含量监测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开采 土壤 石油烃 总有机碳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封存及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环境风险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耿海燕 赵东风 王嘉麟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58,共4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效应的加剧,如何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成为一个焦点问题,二氧化碳的地质封存及资源化利用成为可选的有效途径。目前,二氧化碳封存及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项目已遍布世界各地,但是其存在的环境风险不容忽视。本文...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效应的加剧,如何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成为一个焦点问题,二氧化碳的地质封存及资源化利用成为可选的有效途径。目前,二氧化碳封存及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项目已遍布世界各地,但是其存在的环境风险不容忽视。本文从二氧化碳的封存原理出发,具体分析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风险来源及其可能对环境、人体、生态等造成的危害,同时结合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工程的特殊性进行了风险分析,并鉴于我国目前并没有相应的风险评价导则,提出了下一步需要根据相应的风险类型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风险评价体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封存 二氧化碳驱油 环境风险 风险评价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钻杆检测的套管磨损监测技术研究与试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储胜利 张来斌 +1 位作者 樊建春 裴玉起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4-27,共4页
鉴于目前钻井现场缺乏有效的套管磨损监测技术的现状,建立了利用钻杆接头磨损量、钻柱组合和钻时数据反算套管磨损量的计算模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形成了一套可计算任意井深处套管磨损量的现场监测技术。建模时假设套管与钻杆接头... 鉴于目前钻井现场缺乏有效的套管磨损监测技术的现状,建立了利用钻杆接头磨损量、钻柱组合和钻时数据反算套管磨损量的计算模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形成了一套可计算任意井深处套管磨损量的现场监测技术。建模时假设套管与钻杆接头的磨损量与磨损时间成正比,套管磨损量与钻杆接头磨损量成比例。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钻杆接头外径检测方法可以计算出各井深处套管磨损的体积,而且监测和计算过程不复杂,操作过程对钻井作业不产生影响,是适合现场操作的套管磨损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磨损 钻杆接头磨损 磨损检测 监测 钻柱组合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企业开展境外项目社会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萍 姚寒梅 赵晓飞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50-152,共3页
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是处置风险的前提,是制订和实施风险处置计划的科学根据。随着国际社会政治局势的动荡加剧,石油资源国的社会安全环境也日益严峻,做好安全风险评估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石油企业境外项目所... 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是处置风险的前提,是制订和实施风险处置计划的科学根据。随着国际社会政治局势的动荡加剧,石油资源国的社会安全环境也日益严峻,做好安全风险评估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石油企业境外项目所面临的安全风险类型,阐述了风险评估工作在境外项目风险管理和应对工作中的重要性,探讨了石油企业境外项目开展社会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工作的方法和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企业 境外项目 社会安全风险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等级判别技术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兴春 邹乔 +2 位作者 杜显元 王瑶 李鱼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9期4536-4546,共11页
探讨了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等级判别技术,包括判别因子的选取,判别标准的确定以及判别方法的建立。总结了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判别技术的优缺点。给出了土壤污染等级判别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为石油开采场地以及其他相关行业场地污... 探讨了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等级判别技术,包括判别因子的选取,判别标准的确定以及判别方法的建立。总结了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判别技术的优缺点。给出了土壤污染等级判别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为石油开采场地以及其他相关行业场地污染等级判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开采区 土壤污染等级 判别因子 判别标准 判别方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井下事故风险模糊评估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邱少林 张来斌 +1 位作者 梁伟 栾国华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20,2,共4页
介绍了钻井井下事故风险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影响井下事故风险的钻井液密度、流变性、滤失量、岩石类型等7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井下事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明确了各项指标的评估标准与等级。应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介绍了钻井井下事故风险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影响井下事故风险的钻井液密度、流变性、滤失量、岩石类型等7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井下事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明确了各项指标的评估标准与等级。应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权重层次分析法,将模糊语言转化为量化的"事故风险概率",从而实现了井下事故风险的模糊综合量化评估。应用井下事故风险评估方法对CB钻井业务项目部下设的7个钻井现场进行了评价,得到了钻井井下事故风险量化分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事故 风险模糊评估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