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质生产力提升油气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机制与路径
1
作者
余国
安琪儿
刘孝成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2,共10页
作为全球最大的油气资源进口国,在全球能源体系深刻变革、大国博弈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提升油气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已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关键。本文创新地应用新质生产力相关理论,提出了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油气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作...
作为全球最大的油气资源进口国,在全球能源体系深刻变革、大国博弈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提升油气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已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关键。本文创新地应用新质生产力相关理论,提出了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油气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作用机制和实现路径。首先,结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形势,从保障能源安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培育经济增长点、推动清洁低碳转型、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五个角度辨析了新质生产力提升油气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必要性;其次,基于四阶段韧性概念提出了油气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内涵,剖析了油气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在不同阶段的具体特征;再次,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从科技创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数据要素利用、创新生态系统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新质生产力提升油气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作用机制,构建了新质生产力与油气产业链供应链可靠性、承受性、恢复性、学习性的理论关系框架;最后,结合当前我国油气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了健全油气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加强油气产业链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措施、统筹布局产业梯度转移和战略腹地建设、加快推进油气领域市场化改革、促进油气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等五个方面15条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油气产业
产业链韧性
数字化转型
能源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页岩层系优势岩相及其控储因素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洪
冯有良
+9 位作者
刘畅
杨智
伍坤宇
龙国徽
姚健欢
孟博文
邢浩婷
蒋文琦
王小妮
魏琪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5-1320,共16页
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地区页岩油勘探近年获得重要突破,研究高原咸化湖盆岩相与储层特征对甜点识别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全岩矿物组成和原位微量元素分布测试、大面积视域扫描拼接成像、高压压汞与氮气吸附实验以及一维核磁...
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地区页岩油勘探近年获得重要突破,研究高原咸化湖盆岩相与储层特征对甜点识别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全岩矿物组成和原位微量元素分布测试、大面积视域扫描拼接成像、高压压汞与氮气吸附实验以及一维核磁共振分析,判识了岩相类型,系统研究了页岩储集性和含油性差异,提出了优势岩相和控储主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有块状灰云岩(碳酸盐矿物含量>70%)、层状灰云岩(碳酸盐矿物含量50%~70%)、纹层状混积岩(碳酸盐矿物含量10%~50%)和断续状水平层理混积岩(碳酸盐矿物含量10%~50%)4种岩相。块状灰云岩和层状灰云岩孔隙以晶间孔为主,储集空间大且连通性好,孔隙中含油指数高,为优势岩相;纹层状混积岩基质孔隙发育较差,纹层密集发育的混积岩渗透性较好;断续状水平层理混积岩孔、缝不发育,储集性较差。优势岩相成储过程受3方面因素控制:①碳酸盐矿物组构决定宏孔发育程度;②陆源长英质细粒沉积物和黏土矿物含量控制比表面吸附性;③纹层发育程度最终改善储层渗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岩相
控储因素
储层特征
页岩油
下干柴沟组上段
古近系
干柴沟地区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垩纪特提斯域原型盆地与岩相古地理及其控油气作用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彤飞
张光亚
+8 位作者
罗贝维
喻志骅
张磊
何治亮
白国平
尹继全
祝厚勤
殷进垠
姚健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8-672,共15页
研究特提斯域在白垩纪的古构造格局、原型盆地及岩相古地理特征,对于深化特提斯域油气富集规律认识具有重要作用。在聚焦早白垩世(125 Ma±)和晚白垩世(90 Ma±)特提斯域原型盆地和岩相古地理发育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白垩...
研究特提斯域在白垩纪的古构造格局、原型盆地及岩相古地理特征,对于深化特提斯域油气富集规律认识具有重要作用。在聚焦早白垩世(125 Ma±)和晚白垩世(90 Ma±)特提斯域原型盆地和岩相古地理发育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白垩纪构造、沉积演化对特提斯域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早白垩世(125 Ma±),新特提洋处于快速张开阶段,在特提斯域近劳亚大陆一侧的欧洲—北非段、中东—中亚段主要发育被动陆缘盆地、裂谷盆地和弧后盆地,在中国西部—印度段主要发育被动陆缘盆地和弧后盆地,中国东部—东南亚段主要发育克拉通内盆地。在特提斯域近冈瓦纳大陆一侧广泛发育被动陆缘盆地。②晚白垩世(90 Ma±),新特提洋处于萎缩早期阶段,特提斯域近冈瓦纳大陆一侧被动陆缘盆地及近劳亚大陆一侧裂谷盆地与弧后盆地继承发展。③特提斯域北缘与南缘在早、晚白垩世均广泛发育厚层以砂岩+泥岩+碳酸盐岩为主的岩相组合,纵向上形成多套有利生-储-盖组合,在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北非、中东及澳大利亚板块北部地区,油气成藏条件更为优越。④中东波斯湾地区白垩纪在相对稳定的板块构造背景下发育了被动陆缘原型盆地及滨浅海-半深海沉积,加之阿拉伯板块持续位于低纬度环境,由此形成和保存了白垩系富有机质烃源岩和多套优质储-盖组合,为大规模油气富集提供了优越的成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富集
岩相古地理
古构造格局
白垩纪
原型盆地
特提斯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质生产力提升油气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机制与路径
1
作者
余国
安琪儿
刘孝成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
北京
石油
管理
干
部
学院
出处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2,共10页
基金
中国石油集团基础性前瞻性科技专项“页岩油气开发机理与体积开发技术”资助(编号:2023ZZ08)
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课题“中央企业通过市场化机制引进软科学高层次人才的机制研究”资助(编号2024-ZL4-04)。
文摘
作为全球最大的油气资源进口国,在全球能源体系深刻变革、大国博弈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提升油气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已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关键。本文创新地应用新质生产力相关理论,提出了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油气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作用机制和实现路径。首先,结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形势,从保障能源安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培育经济增长点、推动清洁低碳转型、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五个角度辨析了新质生产力提升油气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必要性;其次,基于四阶段韧性概念提出了油气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内涵,剖析了油气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在不同阶段的具体特征;再次,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从科技创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数据要素利用、创新生态系统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新质生产力提升油气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作用机制,构建了新质生产力与油气产业链供应链可靠性、承受性、恢复性、学习性的理论关系框架;最后,结合当前我国油气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了健全油气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加强油气产业链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措施、统筹布局产业梯度转移和战略腹地建设、加快推进油气领域市场化改革、促进油气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等五个方面15条具体措施。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油气产业
产业链韧性
数字化转型
能源安全
Keywords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oil and gas industry
industrial chain resilienc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energy security
分类号
TD-9 [矿业工程]
F407.2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页岩层系优势岩相及其控储因素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洪
冯有良
刘畅
杨智
伍坤宇
龙国徽
姚健欢
孟博文
邢浩婷
蒋文琦
王小妮
魏琪钊
机构
中国石油
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
青海油田分
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5-1320,共16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十四五”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技项目(2021DJ1802)。
文摘
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地区页岩油勘探近年获得重要突破,研究高原咸化湖盆岩相与储层特征对甜点识别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全岩矿物组成和原位微量元素分布测试、大面积视域扫描拼接成像、高压压汞与氮气吸附实验以及一维核磁共振分析,判识了岩相类型,系统研究了页岩储集性和含油性差异,提出了优势岩相和控储主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有块状灰云岩(碳酸盐矿物含量>70%)、层状灰云岩(碳酸盐矿物含量50%~70%)、纹层状混积岩(碳酸盐矿物含量10%~50%)和断续状水平层理混积岩(碳酸盐矿物含量10%~50%)4种岩相。块状灰云岩和层状灰云岩孔隙以晶间孔为主,储集空间大且连通性好,孔隙中含油指数高,为优势岩相;纹层状混积岩基质孔隙发育较差,纹层密集发育的混积岩渗透性较好;断续状水平层理混积岩孔、缝不发育,储集性较差。优势岩相成储过程受3方面因素控制:①碳酸盐矿物组构决定宏孔发育程度;②陆源长英质细粒沉积物和黏土矿物含量控制比表面吸附性;③纹层发育程度最终改善储层渗透性能。
关键词
优势岩相
控储因素
储层特征
页岩油
下干柴沟组上段
古近系
干柴沟地区
柴达木盆地
Keywords
dominant lithofacies
factor controlling reservoir formation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shale oil
upper member of the Lower Ganchaigou Formation(E32)
Paleogene
Ganchaigou area
Qaidam Basi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垩纪特提斯域原型盆地与岩相古地理及其控油气作用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彤飞
张光亚
罗贝维
喻志骅
张磊
何治亮
白国平
尹继全
祝厚勤
殷进垠
姚健欢
机构
中国石油
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
中国石油
油气和新能源分
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8-672,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2255302)
中国石油-北京大学战略合作计划基础研究合作项目(23-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2023ZZ07)。
文摘
研究特提斯域在白垩纪的古构造格局、原型盆地及岩相古地理特征,对于深化特提斯域油气富集规律认识具有重要作用。在聚焦早白垩世(125 Ma±)和晚白垩世(90 Ma±)特提斯域原型盆地和岩相古地理发育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白垩纪构造、沉积演化对特提斯域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早白垩世(125 Ma±),新特提洋处于快速张开阶段,在特提斯域近劳亚大陆一侧的欧洲—北非段、中东—中亚段主要发育被动陆缘盆地、裂谷盆地和弧后盆地,在中国西部—印度段主要发育被动陆缘盆地和弧后盆地,中国东部—东南亚段主要发育克拉通内盆地。在特提斯域近冈瓦纳大陆一侧广泛发育被动陆缘盆地。②晚白垩世(90 Ma±),新特提洋处于萎缩早期阶段,特提斯域近冈瓦纳大陆一侧被动陆缘盆地及近劳亚大陆一侧裂谷盆地与弧后盆地继承发展。③特提斯域北缘与南缘在早、晚白垩世均广泛发育厚层以砂岩+泥岩+碳酸盐岩为主的岩相组合,纵向上形成多套有利生-储-盖组合,在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北非、中东及澳大利亚板块北部地区,油气成藏条件更为优越。④中东波斯湾地区白垩纪在相对稳定的板块构造背景下发育了被动陆缘原型盆地及滨浅海-半深海沉积,加之阿拉伯板块持续位于低纬度环境,由此形成和保存了白垩系富有机质烃源岩和多套优质储-盖组合,为大规模油气富集提供了优越的成藏条件。
关键词
油气富集
岩相古地理
古构造格局
白垩纪
原型盆地
特提斯域
Keywords
hydrocarbon enrichment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paleotectonic framework
Cretaceous
prototype basin
Tethyan domain
分类号
TE12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质生产力提升油气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机制与路径
余国
安琪儿
刘孝成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页岩层系优势岩相及其控储因素
张洪
冯有良
刘畅
杨智
伍坤宇
龙国徽
姚健欢
孟博文
邢浩婷
蒋文琦
王小妮
魏琪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白垩纪特提斯域原型盆地与岩相古地理及其控油气作用
黄彤飞
张光亚
罗贝维
喻志骅
张磊
何治亮
白国平
尹继全
祝厚勤
殷进垠
姚健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