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大港油田沧东孔二段页岩油与水的乳化特性及影响因素
- 1
-
-
作者
李崎
王晓燕
葛红江
李东平
王海峰
张楠
-
机构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
天津市三次采油与油田化学企业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纳米化学重点实验室大港应用研究室
-
出处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0-348,共9页
-
基金
中国石油重大科技专项“陆相页岩油规模增储与勘探开发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23ZZ15)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博士后科研项目“沧东孔二段泥纹型页岩油提产用功能表活剂研究”(项目编号2023BO059)。
-
文摘
大港油田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油藏一次压裂开采初期见效明显,但后期能量和产量下降较快,而且采出液乳化严重,导致页岩油采收率降低,集输阻力变大,开发难度增加。通过分析大港油田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油的物理化学性质、页岩油与水的乳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揭示页岩油与水的乳化原因和乳化机制,提出改善页岩油乳化增黏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孔二段页岩油的平均蜡含量高于20%,凝固点高于35℃,页岩油重质烃含量越高越利于乳化现象的发生。页岩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等含氮极性组分,以及蜡晶的存在,导致页岩油与水在流动过程中形成油包水(W/O)乳状液,产生乳化增黏现象。随着含水量的增加,页岩油黏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含水量在50%~70%时乳化后页岩油黏度达到最大值,是脱水原油黏度的3.23~7.45倍。升高乳化温度、增加水相矿化度以及侵入压裂液组分,均会使页岩油与水乳化形成的W/O乳状液稳定性增强。当乳化页岩油再乳化时会形成O/W/O多重乳状液,黏度进一步升高;但当再乳化时添加少量乳化剂可使乳化页岩油从W/O型反相为O/W型,从而降低页岩油黏度,提高其流动性。在开展页岩油注水增能时需考虑页岩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同时研发高活性页岩油增产用表面活性剂将是后续工艺设计和产品研发的重点。
-
关键词
页岩油
乳化
油包水(W/O)乳状液
表面活性剂
大港油田
-
Keywords
shale oil
emulsification
W/O emulsion
surfactant
Dagang oilfield
-
分类号
TE13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