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强研磨性地层中PDC钻头井底热-流-固三场耦合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祝效华
李聪
+2 位作者
刘伟吉
谭宾
徐文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6-455,共10页
PDC(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钻头在强研磨性地层中破岩时,其钻齿在刮切破碎岩石的同时与岩屑、岩石剧烈摩擦,产生的局部高温加快了钻齿的磨损失效,这会极大地缩短整个钻头的使用寿命。因此,探究温度对PDC钻...
PDC(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钻头在强研磨性地层中破岩时,其钻齿在刮切破碎岩石的同时与岩屑、岩石剧烈摩擦,产生的局部高温加快了钻齿的磨损失效,这会极大地缩短整个钻头的使用寿命。因此,探究温度对PDC钻头磨损的影响并改进其水力结构对提升单个钻头的进尺深度和降低钻井经济成本有显著意义。为此,通过钻齿切削实验来验证其温度与磨损之间的关系,并在考虑井底钻井液流动状态及其与钻齿之间对流换热的基础上,建立了PDC钻头井底热-流-固三场耦合模型,分析了井底钻井液与PDC钻头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针对原有的PDC钻头水力结构提出了优化措施。结果表明:1)在钻齿切削过程中温升现象十分明显,说明温度是影响PDC钻头磨损的重要因素;2)PDC钻头井底流场呈热-流-固耦合状态,且钻井液流动状态对其钻齿换热的影响大,这为钻头水力结构的优化提供了方向;3)通过调整喷嘴的流量及角度等水力结构,降低了钻齿的平均温度,可有效改善PDC钻头的磨损情况。研究结果对强研磨性地层中钻头的优化设计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研磨性地层
钻头破岩
温度
磨损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伊拉克A油田地震异常体识别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俊海
徐明华
+2 位作者
王自明
韩翀
王海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9-77,共9页
A油田地震资料上广泛存在地震反射异常,其表现为地震同相轴局部的下凹、错断,目前对地震异常体识别及成因机制未开展深入研究,没有取得明确的认识,影响了研究区油气勘探进程。利用相干、方差、似然等多种地震属性进行了地震异常体识别...
A油田地震资料上广泛存在地震反射异常,其表现为地震同相轴局部的下凹、错断,目前对地震异常体识别及成因机制未开展深入研究,没有取得明确的认识,影响了研究区油气勘探进程。利用相干、方差、似然等多种地震属性进行了地震异常体识别。结果表明,地震异常体横向延伸距离很短,纵向延伸距离变化较大,从几十米到上千米不等,其在平面上为近似圆形,多数没有明显的分布规律,少数为线状或雁列状分布。根据目的层构造演化过程、地应力及岩芯资料对地震异常体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反射异常体是溶蚀作用和挤压作用的综合结果。早期目的层发生了溶蚀作用,但溶蚀作用强度在平面上和垂向上分布不均匀,由于后期挤压作用较弱,只在局部脆弱的地方发生了断裂。部分异常体是目的层主要纵向油气运移通道,破坏了下部层系圈闭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地震反射异常体
成因分析
溶蚀作用
挤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强研磨性地层中PDC钻头井底热-流-固三场耦合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祝效华
李聪
刘伟吉
谭宾
徐文
机构
西南
石油
大学机电
工程
学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出处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6-455,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004229,52034006)
中国石油-西南石油大学创新联合体科技合作项目(2020CX040301)。
文摘
PDC(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钻头在强研磨性地层中破岩时,其钻齿在刮切破碎岩石的同时与岩屑、岩石剧烈摩擦,产生的局部高温加快了钻齿的磨损失效,这会极大地缩短整个钻头的使用寿命。因此,探究温度对PDC钻头磨损的影响并改进其水力结构对提升单个钻头的进尺深度和降低钻井经济成本有显著意义。为此,通过钻齿切削实验来验证其温度与磨损之间的关系,并在考虑井底钻井液流动状态及其与钻齿之间对流换热的基础上,建立了PDC钻头井底热-流-固三场耦合模型,分析了井底钻井液与PDC钻头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针对原有的PDC钻头水力结构提出了优化措施。结果表明:1)在钻齿切削过程中温升现象十分明显,说明温度是影响PDC钻头磨损的重要因素;2)PDC钻头井底流场呈热-流-固耦合状态,且钻井液流动状态对其钻齿换热的影响大,这为钻头水力结构的优化提供了方向;3)通过调整喷嘴的流量及角度等水力结构,降低了钻齿的平均温度,可有效改善PDC钻头的磨损情况。研究结果对强研磨性地层中钻头的优化设计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强研磨性地层
钻头破岩
温度
磨损
流场
Keywords
strong abrasive formation
rock breaking by bit
temperature
wear
flow field
分类号
TE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伊拉克A油田地震异常体识别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俊海
徐明华
王自明
韩翀
王海峰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9-77,共9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2011E-2501)
文摘
A油田地震资料上广泛存在地震反射异常,其表现为地震同相轴局部的下凹、错断,目前对地震异常体识别及成因机制未开展深入研究,没有取得明确的认识,影响了研究区油气勘探进程。利用相干、方差、似然等多种地震属性进行了地震异常体识别。结果表明,地震异常体横向延伸距离很短,纵向延伸距离变化较大,从几十米到上千米不等,其在平面上为近似圆形,多数没有明显的分布规律,少数为线状或雁列状分布。根据目的层构造演化过程、地应力及岩芯资料对地震异常体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反射异常体是溶蚀作用和挤压作用的综合结果。早期目的层发生了溶蚀作用,但溶蚀作用强度在平面上和垂向上分布不均匀,由于后期挤压作用较弱,只在局部脆弱的地方发生了断裂。部分异常体是目的层主要纵向油气运移通道,破坏了下部层系圈闭的完整性。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地震反射异常体
成因分析
溶蚀作用
挤压作用
Keywords
carbonate rock
seismic reflection anomaly
origin analysis
dissolution
compression
分类号
TE13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强研磨性地层中PDC钻头井底热-流-固三场耦合研究
祝效华
李聪
刘伟吉
谭宾
徐文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伊拉克A油田地震异常体识别与成因分析
刘俊海
徐明华
王自明
韩翀
王海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