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页岩容量法和重量法等温吸附实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
18
1
作者
周尚文
李奇
+3 位作者
薛华庆
郭伟
李晓波
卢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90-1697,共8页
页岩吸附气含量是准确评价页岩含气量和资源潜力的关键参数,目前通常采用等温吸附实验来确定。等温吸附实验方法主要分为容量法和重量法,容量法是目前常用的等温吸附实验方法,重量法的应用还较少。本文通过分析两种方法的实验原理,认为...
页岩吸附气含量是准确评价页岩含气量和资源潜力的关键参数,目前通常采用等温吸附实验来确定。等温吸附实验方法主要分为容量法和重量法,容量法是目前常用的等温吸附实验方法,重量法的应用还较少。本文通过分析两种方法的实验原理,认为容量法和重量法等温吸附实验测得的吸附量均为过剩吸附量,绝对吸附量并不能通过实验直接测得,并建立了过剩吸附量与绝对吸附量的转换关系。为了对比分析两种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分别进行了相同样品的容量法和重量法等温吸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低压时甲烷在页岩中的吸附曲线呈Ⅰ型的吸附曲线特征,但是当压力进一步增大后,等温吸附曲线会出现下降。页岩中超临界甲烷的等温吸附曲线在压力较大时,必然存在下降的趋势,这并非异常现象,而是超临界流体过剩吸附量的本质特征。对比分析认为,在传感器精度和天平精度经过校准的情况下,重量法等温吸附实验对实验参数和环境的敏感程度要低于容量法。特别是对于吸附量较低的泥页岩,容量法测试中引起的误差大于重量法。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认为重量法更适用于页岩的等温吸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容量法
重量法
等温吸附
过剩吸附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相及孔隙演化过程——以川中北部地区沙二^(1)亚段为例
被引量:
12
2
作者
朱讯
冯林杰
+4 位作者
吕乐
蒋裕强
王小娟
李明秋
李雪松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5-270,共6页
为查明川中北部沙溪庙组沙二^(1)亚段致密砂岩储层的演化历程,通过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阴极发光、常压物性测试等方法,在明确储层特征的基础之上,对沙二^(1)亚段河道砂岩成岩作用类型及时序进行了厘定,引入定量成岩参数对成岩...
为查明川中北部沙溪庙组沙二^(1)亚段致密砂岩储层的演化历程,通过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阴极发光、常压物性测试等方法,在明确储层特征的基础之上,对沙二^(1)亚段河道砂岩成岩作用类型及时序进行了厘定,引入定量成岩参数对成岩相类型进行了细分,并通过增、减孔曲线叠加的方法对不同成岩相的砂体孔隙演化历程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1)川中北部沙二^(1)亚段主要发育河流相低—特低孔、超低渗致密砂岩储层;2)依据成岩参数划分出中等压实-弱胶结-强溶蚀相(Ⅰ)、中等压实-中等胶结-中等溶蚀相(Ⅱ)、强压实-弱胶结相(Ⅲ)和弱压实-强胶结相(Ⅳ)4类成岩相;3)成岩相Ⅰ为最有利成岩相,主要发育于边滩底部;成岩相Ⅱ为次一级的优质成岩相,常见于边滩中部;成岩相Ⅲ为不利成岩相,主要发育于边滩顶部和河床滞留沉积中;成岩相Ⅳ基本属于非储层,主要发育于河漫泥岩段,以及高泥质质量分数段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成岩相
孔隙演化
沙溪庙组
川中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页岩容量法和重量法等温吸附实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
18
1
作者
周尚文
李奇
薛华庆
郭伟
李晓波
卢斌
机构
中国石油
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非常规油气重点实验室
中国
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流固耦合系统力学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90-1697,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3CB2281)
文摘
页岩吸附气含量是准确评价页岩含气量和资源潜力的关键参数,目前通常采用等温吸附实验来确定。等温吸附实验方法主要分为容量法和重量法,容量法是目前常用的等温吸附实验方法,重量法的应用还较少。本文通过分析两种方法的实验原理,认为容量法和重量法等温吸附实验测得的吸附量均为过剩吸附量,绝对吸附量并不能通过实验直接测得,并建立了过剩吸附量与绝对吸附量的转换关系。为了对比分析两种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分别进行了相同样品的容量法和重量法等温吸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低压时甲烷在页岩中的吸附曲线呈Ⅰ型的吸附曲线特征,但是当压力进一步增大后,等温吸附曲线会出现下降。页岩中超临界甲烷的等温吸附曲线在压力较大时,必然存在下降的趋势,这并非异常现象,而是超临界流体过剩吸附量的本质特征。对比分析认为,在传感器精度和天平精度经过校准的情况下,重量法等温吸附实验对实验参数和环境的敏感程度要低于容量法。特别是对于吸附量较低的泥页岩,容量法测试中引起的误差大于重量法。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认为重量法更适用于页岩的等温吸附实验研究。
关键词
页岩气
容量法
重量法
等温吸附
过剩吸附量
Keywords
shale gas
volumetric method, gravimetric method
isothermal adsorption
excess adsorption
分类号
TE13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相及孔隙演化过程——以川中北部地区沙二^(1)亚段为例
被引量:
12
2
作者
朱讯
冯林杰
吕乐
蒋裕强
王小娟
李明秋
李雪松
机构
中国石油
西南
油气
田
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西南
石油
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非常规油气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
西南
油气
田
公司
川东北气矿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5-270,共6页
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成岩系统剖析的致密砂岩储层差异致密化机理及渗流差异响应研究”(cstc2021jcyj-msxmX0897)。
文摘
为查明川中北部沙溪庙组沙二^(1)亚段致密砂岩储层的演化历程,通过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阴极发光、常压物性测试等方法,在明确储层特征的基础之上,对沙二^(1)亚段河道砂岩成岩作用类型及时序进行了厘定,引入定量成岩参数对成岩相类型进行了细分,并通过增、减孔曲线叠加的方法对不同成岩相的砂体孔隙演化历程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1)川中北部沙二^(1)亚段主要发育河流相低—特低孔、超低渗致密砂岩储层;2)依据成岩参数划分出中等压实-弱胶结-强溶蚀相(Ⅰ)、中等压实-中等胶结-中等溶蚀相(Ⅱ)、强压实-弱胶结相(Ⅲ)和弱压实-强胶结相(Ⅳ)4类成岩相;3)成岩相Ⅰ为最有利成岩相,主要发育于边滩底部;成岩相Ⅱ为次一级的优质成岩相,常见于边滩中部;成岩相Ⅲ为不利成岩相,主要发育于边滩顶部和河床滞留沉积中;成岩相Ⅳ基本属于非储层,主要发育于河漫泥岩段,以及高泥质质量分数段附近。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成岩相
孔隙演化
沙溪庙组
川中北部
Keywords
tight sandstone
diagenetic facies
pore evolution
Shaximiao Formation
the north of Central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TE12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页岩容量法和重量法等温吸附实验对比研究
周尚文
李奇
薛华庆
郭伟
李晓波
卢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相及孔隙演化过程——以川中北部地区沙二^(1)亚段为例
朱讯
冯林杰
吕乐
蒋裕强
王小娟
李明秋
李雪松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