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6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水驱油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茜 任大忠 +3 位作者 任强燕 黄海 刘登科 屈雪峰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3-290,共8页
以姬塬油田长6段典型的特低渗透砂岩油藏为例,应用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压汞、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等资料,探讨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与水驱油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6储层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其次为长石溶... 以姬塬油田长6段典型的特低渗透砂岩油藏为例,应用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压汞、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等资料,探讨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与水驱油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6储层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其次为长石溶孔;根据毛管压力曲线形态以及相应的参数,将储层孔隙结构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4种类型,4种类型的孔隙结构对应的储集空间不同,其储集性能和渗流能力依次变差;4种类型的孔隙结构对应的水驱油路径和驱油效率具有明显的差异,孔喉半径是影响驱油效率的关键,渗透率、孔隙度对驱油效率的影响依次变差;同时,水驱油效率与试油产液量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综合分析表明,应用孔隙结构特征与驱油效率的关系能为油藏的科学开发提供可靠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隙结构 水驱油效率 物性 长6储层 姬塬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6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孔隙度演化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任大忠 孙卫 +3 位作者 田辉 刘登科 张茜 安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12,共8页
利用粒度、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实验资料,开展姬塬油田长6储层物性致密成因机理研究。通过成岩作用研究,分析了储层成岩作用的特征,建立了孔隙度演化的数学模型。孔隙度演化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未固结砂岩孔隙度为37.... 利用粒度、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实验资料,开展姬塬油田长6储层物性致密成因机理研究。通过成岩作用研究,分析了储层成岩作用的特征,建立了孔隙度演化的数学模型。孔隙度演化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未固结砂岩孔隙度为37.42%,压实过程的孔隙度损失22.13%,早期胶结-交代过程中孔隙度损失3.97%,中晚期胶结-交代过程中孔隙度损失6.76%,溶蚀作用产生的孔隙度为5.56%,计算孔隙度为10.12%。通过对比姬塬油田、华庆油田、安塞油田长6储层孔隙度演化的路径表明,应用孔隙度演化模拟方法寻找相对"甜点"砂体能获取可靠的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油田 长6储层 成岩作用 孔隙度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在石油行业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潘一 马欣 +3 位作者 杨双春 夏晨 苏占全 张海燕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0-476,共7页
针对用于缓蚀剂、杀菌剂、驱油剂、压裂液和防腐剂这5个方面对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使用条件、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发现存在的问题有:缓蚀剂溶解性较差、对环境有污染;在高温、高浓度前提下防腐剂性能不强;杀菌剂稳定性较差... 针对用于缓蚀剂、杀菌剂、驱油剂、压裂液和防腐剂这5个方面对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使用条件、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发现存在的问题有:缓蚀剂溶解性较差、对环境有污染;在高温、高浓度前提下防腐剂性能不强;杀菌剂稳定性较差、易产生抗药性;驱油剂的吸附量不够低、在地层介质中没有较大的扩散速度;压裂液的耐温性能较差、破胶不够快速、彻底。针对上述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对于驱油剂应加强其对于超高温、高盐地层的适应性;提高压裂液的降滤失能力;发展有利于环境生产、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缓蚀剂;提高防腐剂在高浓度条件下的防腐效果;制备稳定性强的杀菌剂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石油 溶解性 压裂液 驱油剂 防腐剂 缓蚀剂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中——新生代沉积构造演化 被引量:54
4
作者 曹国强 陈世悦 +2 位作者 徐凤银 彭德华 袁文芳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3-40,共8页
通过柴达木盆地西部茫崖—赛什腾山地表地质、航磁、重力、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夹持在昆北地块与赛什腾构造带之间,其中包括柴达木地块与祁连地块南缘2个一级构造单元和昆北地体北缘,柴达木盆地,赛什腾构... 通过柴达木盆地西部茫崖—赛什腾山地表地质、航磁、重力、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夹持在昆北地块与赛什腾构造带之间,其中包括柴达木地块与祁连地块南缘2个一级构造单元和昆北地体北缘,柴达木盆地,赛什腾构造带和祁连地块南部的苏干湖盆地等4个二级构造单元。盆地的总体结构表现为东昆仑山和祁连山相向向盆地挤压对冲,盆地中部沉降的构造格局。盆地内部的构造样式以自盆地边缘至中心以此形成背斜构造为显著特征,背斜两翼多发育逆断层,构成“两断夹一隆”的构造格局。挤压应力主要来自南西方向、北东方向起阻挡作用。在两侧造山带的强烈挤压作用下,侏罗纪时期在祁连造山带南缘形成并不典型的前陆盆地,古近纪至新近纪时期则在祁连造山带与昆仑造山带之间形成双侧前陆盆地,第四纪属挤压坳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造山带 构造格局 沉积构造 构造单元 构造带 前陆盆地 西部 内部 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构造带油气藏地质特征 被引量:13
5
作者 伍坤宇 廖春 +5 位作者 李翔 张成娟 张强 李贵梅 张静 谭秀成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8-389,共12页
为总结柴英雄岭构造带油气藏地质特征和主控因素,以该区深层和浅层油气藏为研究对象,对油气藏的构造、储层、油气源和成藏演化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英雄岭构造带构造样式自西向东变化显著,英西—英中纵向上表现为“... 为总结柴英雄岭构造带油气藏地质特征和主控因素,以该区深层和浅层油气藏为研究对象,对油气藏的构造、储层、油气源和成藏演化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英雄岭构造带构造样式自西向东变化显著,英西—英中纵向上表现为“双层结构”,而英东构造样式相对简单;(2)英西—英中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储集空间为白云岩晶间孔,局部发育溶蚀孔和裂缝集中区,英东碎屑岩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少量粒间溶孔和裂缝;(3)油源对比表明,下干柴沟组上段为区内主力烃源岩;(4)天然气组分及同位素指标表明英西和英中的CH4主要来源于原油伴生气,而英东为凝析油伴生气;(5)由于岩盐层封盖作用,英西—英中深层形成自生自储的异常高压油气藏,而英东虽缺乏盐岩盖层,由深至浅地表现为幕式充注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储层 油气源 油气藏地质特征 英雄岭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倍半萜类分布和组成与低熟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汪立群 包建平 +4 位作者 马达德 党玉琪 朱翠山 朱俊章 陈琰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3-179,共7页
通过对低成熟烃源岩中8α(H)-升补身烷和8β(H)-升补身烷以及2-乙基甲基四氢化萘和1-乙基甲基四氢化萘分布和组成特征的剖析,研究了8α(H)-升补身烷/8β(H)-升补身烷比值和1-乙基甲基四氢化萘/2-乙基甲基四氢化萘比值与镜质组反射率Ro... 通过对低成熟烃源岩中8α(H)-升补身烷和8β(H)-升补身烷以及2-乙基甲基四氢化萘和1-乙基甲基四氢化萘分布和组成特征的剖析,研究了8α(H)-升补身烷/8β(H)-升补身烷比值和1-乙基甲基四氢化萘/2-乙基甲基四氢化萘比值与镜质组反射率Ro之间的关系,发现在Ro<0.60%时,这两个比值变化幅度很大,表明这两个比值在低成熟阶段是衡量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半萜烷 升补身烷 乙基甲基四氢化萘 镜质组反射率 烃源岩 有机质热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烃源岩分布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海林 邓南涛 +4 位作者 李强 张枝焕 柳益群 赵双丰 梁卫卫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6,43,共7页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烃源岩尤其是主力烃源岩的分布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系统采集了研究区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对其开展各项地球化学实验,并结合相关测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烃源岩厚度及有机质丰度分布受沉积环境的影响较...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烃源岩尤其是主力烃源岩的分布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系统采集了研究区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对其开展各项地球化学实验,并结合相关测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烃源岩厚度及有机质丰度分布受沉积环境的影响较大,靠近盆地中央的深湖—半深湖相的泥页岩发育、有机质丰度较高,盆地的边缘相带泥页岩发育程度低、有机质丰度低.长7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I-Ⅱ_1型为主,生油潜力大,为研究区主力烃源岩;长8,长9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_1型为了主,生油潜力中等,为次要烃源岩;长4+5和长6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_2-Ⅲ型为主,生油潜力相对较小,为较差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烃潜力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水基压裂液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8
作者 潘一 夏晨 +3 位作者 杨双春 马欣 MUAVMMAD Abubakar Rona 苏占全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13-1920,共8页
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油气勘探向纵深发展,而越往深井发展地层温度越高,国内外对高温油藏的开发愈加重视。水基压裂液由于其施工方便、价格低廉以及性能优异等优点,一直是应用最为普遍的压裂液。但早期压裂液的耐温性能较差,无法满足高... 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油气勘探向纵深发展,而越往深井发展地层温度越高,国内外对高温油藏的开发愈加重视。水基压裂液由于其施工方便、价格低廉以及性能优异等优点,一直是应用最为普遍的压裂液。但早期压裂液的耐温性能较差,无法满足高温油藏的压裂施工需求。因此开发可用于耐高温油气藏的水基压裂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耐高温水基压裂液的研究进展,对于胍胶压裂液,通过提高稠化剂用量,进行稠化剂、交联剂的改性,以提高其耐温性能;耐温清洁压裂液稠化剂类型由早期的阳离子、阴离子型向双子及复合型发展,近年还有学者将纳米体系用于改性表面活性剂;耐温合成聚合物压裂液发展较快,多是通过设计多元共聚物提升耐温能力。对于胍胶压裂液体系,研发满足特高温油藏压裂施工需求的低浓度胍胶压裂液还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文中指出清洁压裂液体系成本过高,无法大规模使用;合成聚合物压裂液耐温性能好,研究含有支链聚合单体或磺酸基团等的多元共聚物,引入合适的疏水基团作为稠化剂,是合成聚合物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 水基压裂液 胍胶压裂液 VES压裂液 合成聚合物压裂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丙基瓜尔胶超声降解参数优化及降解机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富华 孙泽壮 +5 位作者 廖丽 时贤 陈君 冯大强 赵玉 姜琪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9-136,共8页
针对压裂返排液有机污染物降解难度大、处理工艺复杂等问题,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研究了压裂返排液关键污染物羟丙基瓜尔胶的超声降解规律,并探讨了其降解机理。结果表明:羟丙基瓜尔胶超声降解机理主要以物理剪切断链为主,超声模式... 针对压裂返排液有机污染物降解难度大、处理工艺复杂等问题,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研究了压裂返排液关键污染物羟丙基瓜尔胶的超声降解规律,并探讨了其降解机理。结果表明:羟丙基瓜尔胶超声降解机理主要以物理剪切断链为主,超声模式和超声功率为羟丙基瓜尔胶降解反应的主控参数,其次是浓度,超声时间、温度、pH值等因素影响较小。对于一定质量浓度(600 mg/L)的羟丙基瓜尔胶溶液,最优降解参数为:占空比为40%、超声功率为360 W、超声时间为60 min、温度为25℃。鉴于温度和pH值影响较小,超声降解技术可以应用于较宽的温度范围(5~50℃)和酸碱度范围(pH 5~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压裂返排废液 羟丙基瓜尔胶 降解机理 特性黏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中新世叠层石沉积特征及其环境和构造意义
10
作者 温志峰 钟建华 +4 位作者 刘云田 柳祖汉 吴孔友 王冠民 李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7-557,i0003-i0004,共13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发育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湖相叠层石,主要集中在中新世早中期下油砂山组的地层中。根据野外考察并参考国内外的叠层石研究,柴西地区叠层石主要包括丘状、指状、柱状和多边形叠层石4种类型,每一种叠层石的宏观形态、内...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发育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湖相叠层石,主要集中在中新世早中期下油砂山组的地层中。根据野外考察并参考国内外的叠层石研究,柴西地区叠层石主要包括丘状、指状、柱状和多边形叠层石4种类型,每一种叠层石的宏观形态、内部成份和构造都具有独特的特征,且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中。据地球化学元素、孢粉和生物化石等分析可以确定,叠层石形成于气候温暖、水体盐度较高和陆源碎屑流入较少的环境中。与现代叠层石的对比进一步明确了新生代柴达木盆地湖相叠层石的沉积特点和属性特征。结合柴达木盆地中新世的沉积特征、湖相叠层石的属性以及柴达木盆地与青藏高原的关系,进一步讨论了中新世期间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情况以及隆起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石 类型 沉积环境 中新世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