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胶结指数m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12
1
作者 田瀚 沈安江 +7 位作者 张建勇 冯庆付 王慧 辛勇光 李文正 李昌 田明智 张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76-2285,共10页
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使得传统的阿尔奇公式应用效果不佳,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胶结指数m的无法准确确定.基于多孔介质理论,在深入分析不同孔隙空间对储层导电贡献外,进一步考虑了孔隙形态对导电性... 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使得传统的阿尔奇公式应用效果不佳,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胶结指数m的无法准确确定.基于多孔介质理论,在深入分析不同孔隙空间对储层导电贡献外,进一步考虑了孔隙形态对导电性能的影响,尤其是裂缝倾角,进而给出了全新的计算胶结指数m的方法,并深入剖析组成碳酸盐岩复杂孔隙空间的各部分对胶结指数m的影响.认为对于物性较差的缝洞型储层,裂缝倾角对胶结指数m的影响很大,当裂缝角度较小时,裂缝会使胶结指数m变小,而当裂缝角度较大时,裂缝反而会使胶结指数m变大;当储层物性很好时,裂缝倾角的影响则可以忽略.实际应用表明,利用基于裂缝倾角的多孔介质模型得到的胶结指数m所计算的含水饱和度精度相比传统方法有较大提高,且该方法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储层,具有很好的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集层 胶结指数 含水饱和度 多孔介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拉克哈法亚油田Mishrif组MB1-2亚段局限台地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萌 乔占峰 +2 位作者 高计县 朱光亚 孙文举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45,I0003,共12页
伊拉克南部哈法亚油田Mishrif组广泛发育碳酸盐岩局限台地沉积。基于岩心、薄片资料,分析Mishrif组MB1-2亚段碳酸盐岩局限台地沉积微相、岩性与孔隙发育特征,研究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结果表明:储层总体上具有相控性,沉积微相对储层起主... 伊拉克南部哈法亚油田Mishrif组广泛发育碳酸盐岩局限台地沉积。基于岩心、薄片资料,分析Mishrif组MB1-2亚段碳酸盐岩局限台地沉积微相、岩性与孔隙发育特征,研究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结果表明:储层总体上具有相控性,沉积微相对储层起主要控制作用,可分为生屑滩相储层、潮道相储层及潟湖相储层,储集空间主要分为微孔、晶间孔、粒内溶孔、铸模孔、粒间溶孔、溶蚀孔洞、粒间孔、体腔孔和生物格架孔。颗粒灰岩储集性最好,泥晶灰岩储集性最差,储集性同时受孔隙类型与成岩作用类型控制。该结果为哈法亚油田油藏挖潜和开发策略制定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拉克 哈法亚油田 Mishrif组 MB1-2亚段 碳酸盐岩 局限台地 储层特征 储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碳酸盐岩同生-早成岩阶段有机质降解示踪:以四川盆地灯影组四段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游杰 胡广 +4 位作者 张玺华 沈安江 彭瀚霖 田兴旺 赵东方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8-321,共14页
微生物碳酸盐岩中有机质在同生-早成岩阶段的降解既可以产生酸性流体对碳酸盐颗粒进行溶解,扩大后期成储流体通道,有利于储层发育;但也可能导致孔隙水处在碱性环境下,形成碳酸盐矿物胶结,阻碍溶蚀流体对储层的改造.因此,同生-早成岩期... 微生物碳酸盐岩中有机质在同生-早成岩阶段的降解既可以产生酸性流体对碳酸盐颗粒进行溶解,扩大后期成储流体通道,有利于储层发育;但也可能导致孔隙水处在碱性环境下,形成碳酸盐矿物胶结,阻碍溶蚀流体对储层的改造.因此,同生-早成岩期有机质降解对微生物岩储层储集空间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研究薄弱.以四川盆地北部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四段(灯四段)微生物碳酸盐岩为例,综合岩石学和原位微区地球化学分析(LA-ICP-MS),开展了这一降解过程的地球化学示踪研究.结果显示,当微生物碳酸盐岩中的有机质处于有氧降解时,微亮晶和亮晶组构均具有Ce负异常;当亮晶组构Ce元素转变为正异常时,表明有机质进入厌氧降解阶段.此外,微生物岩亮晶组构中Cr含量高于微亮晶组构,可以作为有机质降解经过了硝酸盐还原过程的识别标志.如果有机质被Fe-Mn氧化物氧化降解,则会造成微生物岩微亮晶组构中Fe含量高于亮晶组构.随着成岩环境的还原状态进一步加强,有机质降解进入硫酸盐还原阶段,将导致微生物岩中亮晶组构相对于微亮晶组构富集Cu,Mo元素.因此,Ce,Cr,Fe,Mo,Cu等元素在微生物岩不同岩石组构中的变化可以有效识别微生物岩同生-早成岩阶段有机质降解的成岩环境并示踪有机质降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降解 地化特征 微生物碳酸盐岩 灯四段 川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洗象池组储集层的主控因素与有利区分布 被引量:39
4
作者 李文正 周进高 +5 位作者 张建勇 郝毅 曾乙洋 倪超 王芳 唐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60,共9页
寒武系洗象池组是四川盆地天然气的后备勘探领域和接替层系,目前其整体勘探程度较低,沉积相带展布规律尚不清楚,还有待深入的研究工作。为此,通过典型野外露头剖面、岩心以及岩石薄片观察,结合实验分析数据,研究了该盆地洗象池组的沉积... 寒武系洗象池组是四川盆地天然气的后备勘探领域和接替层系,目前其整体勘探程度较低,沉积相带展布规律尚不清楚,还有待深入的研究工作。为此,通过典型野外露头剖面、岩心以及岩石薄片观察,结合实验分析数据,研究了该盆地洗象池组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和储集层的岩性、储集空间及物性等特征,进而探讨了储集层形成的主控因素,预测了有利储集区带的分布范围。结果认为:①有效储集层多发育在洗象池组中上段,岩性以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为主,次为藻白云岩和膏溶角砾岩;②储集层厚度介于43.75~136 m(平均约为87 m),孔隙度多介于1.27%~11.95%,其主要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洞、粒间孔与晶间孔;③颗粒滩亚相是储集层发育的基础,而准同生溶蚀作用则是形成主要储集空间的关键因素;④该储集层受古地理格局约束,在盆地内具双颗粒滩带特征。结论认为:宜宾—合川—广安、永安—三汇—石柱一带古地貌高部位为有利的洗象池组储集层发育区,可作为该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寒武纪 洗象池期 沉积相 准同生溶蚀 储集层 颗粒滩 颗粒白云岩 古地貌高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地区洗象池组碳氧同位素特征、古海洋环境及其与储集层的关系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文正 张建勇 +7 位作者 郝毅 倪超 田瀚 曾乙洋 姚倩颖 山述娇 曹脊翔 邹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7-500,共14页
本文在野外剖面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薄片观察,对川东南地区三汇剖面寒武系洗象池组237块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δ^(18)O值主要分布在-8‰~-6‰,平均为-7.63‰;δ^(13)C值介于-5.53‰~3.44‰之间。利用... 本文在野外剖面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薄片观察,对川东南地区三汇剖面寒武系洗象池组237块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δ^(18)O值主要分布在-8‰~-6‰,平均为-7.63‰;δ^(13)C值介于-5.53‰~3.44‰之间。利用碳氧同位素数值计算古盐度及古温度结果表明,绝大多数Z值高于120‰,且δ^(13)C值大于-2‰,古海水温度主要集中在19~25℃,说明整体为海水-咸化海水沉积环境与温暖或炎热的亚热带气候。认为洗象池组沉积期海平面变化有五个阶段:早期缓慢上升与下降,中期快速海侵,中后期缓慢海退,后期动荡,末期海退。三汇剖面洗象池组储集层岩性主要为颗粒云岩及晶粒云岩,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粒间孔与晶间孔为主。多期的海平面的下降,对应碳同位素多旋回负漂,从而发育向上变浅的多旋回韵律性地层,形成纵向上的多套储集层,洗象池组储集层的形成与演化受海平面变化控制,主要发育在古地貌较高处与滩体向上变浅旋回的上部。另外,依据δ^(13)C值显著的正漂移,明确了芙蓉统地层的底界,为四川盆地寒武系地层的划分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象池组 寒武系 碳氧同位素 古环境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像测井在灯影组微生物岩岩相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田瀚 张建勇 +2 位作者 李昌 李文正 姚倩颖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85,共11页
岩相识别是沉积储层研究的基础,针对未取芯井开展测井岩相识别工作至关重要。对于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地层而言,由于经历过多期成岩改造作用,使得不同岩相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区分度较低,准确识别难度大。为了建立有效的测井岩... 岩相识别是沉积储层研究的基础,针对未取芯井开展测井岩相识别工作至关重要。对于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地层而言,由于经历过多期成岩改造作用,使得不同岩相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区分度较低,准确识别难度大。为了建立有效的测井岩相识别方法,在前人岩石分类的基础上,通过选取多口岩芯、薄片和测井等资料齐全的代表性钻井作为关键井,在充分发挥成像测井优势基础上,明确不同岩相典型成像特征,建立成像测井相-岩相的转换模型,并采用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开展成像测井全井眼图像处理,提取图像典型特征,结合所建立的岩相转换模型,开展全井段岩相识别,并推广应用于研究区其他未取芯井。通过实际效果验证表明,相比常规测井,基于成像测井所建立的岩相识别方法岩性识别准确率更高,能为后续沉积微相和储层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灯影组 微生物白云岩 成像测井相 岩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