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加强DSM技术推广开创电力工作新局面——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电力系统需求方用电管理技术交流会上的总结讲话
被引量:
1
1
作者
曲广玲
《石油规划设计》
1999年第1期4-6,共3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重组,实现了上下游、产销一体化。一体化的意义绝不在于简单地解决制止重建、乱建及结构重复等问题,一体化的最大优势是能够适应国内外成品油和原油市场的变化。虽然重组以后集团公司在市...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重组,实现了上下游、产销一体化。一体化的意义绝不在于简单地解决制止重建、乱建及结构重复等问题,一体化的最大优势是能够适应国内外成品油和原油市场的变化。虽然重组以后集团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资源优势,原油产量占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M
电力系统
炼油厂
电力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石油储采比、储采平衡率的研究
被引量:
16
2
作者
张正卿
曲海潮
倪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3-54,共2页
油田开发过程中,石油储采比和储采平衡率是两个极其重要的开发指标,根据经验,油田储采比的高低与油田产量变化趋势有密切关系。从预测原油产量数学模型出发,推导出了保持油田稳产最低极限储采取值公式。为使产量不致于快速递减,油...
油田开发过程中,石油储采比和储采平衡率是两个极其重要的开发指标,根据经验,油田储采比的高低与油田产量变化趋势有密切关系。从预测原油产量数学模型出发,推导出了保持油田稳产最低极限储采取值公式。为使产量不致于快速递减,油田储采比应大于(1+0.746B-1)(B为常数),同时,油田储采比与产量的增长率及递减率存在定量关系。根据合理储采比制定原则,可规划出油田合理储采比,在给定合理储来比及产油量增长速度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出合理储采平衡率,从而为制定合理油田开发技术指标提供依据。表1参3(张正卿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储采比
储采平衡率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动态监测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
1
3
作者
何江川
赵培华
《油气井测试》
1999年第3期60-65,共6页
关键词
动态监测
油田开发
油气田开发
面临的挑战
动态监测资料
三次采油
系统优化
油气藏
动态监测技术
油田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田地面生产系统应创新和发展的几项关键技术
被引量:
1
4
作者
黄新生
《石油规划设计》
2000年第2期5-7,共3页
介绍国内外油田高效分离技术、多功能处理装置、油井不分离计量工艺、油气混相长距离输送工艺、液-液水力旋流分离技术、含油污水双向过滤技术、含油污水精细过滤技术的现状。论述这些技术的机理,在油田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及采用这些...
介绍国内外油田高效分离技术、多功能处理装置、油井不分离计量工艺、油气混相长距离输送工艺、液-液水力旋流分离技术、含油污水双向过滤技术、含油污水精细过滤技术的现状。论述这些技术的机理,在油田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及采用这些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分离
计量装置
混输
污水处理
过滤
旋流分离器
油田地面生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类型油田地面生产系统工艺模式
5
作者
黄新生
《石油规划设计》
1999年第5期6-9,共4页
综合介绍各油田针对不同油藏地质特点、不同地理环境创造和发展的不同地面生产系统的7 种模式: ①整装油田注水开发地面工艺模式; ②复杂断块油田和分散小油田地面工艺模式; ③低渗透油田地面工艺模式; ④稠油热力开采地面工艺模式...
综合介绍各油田针对不同油藏地质特点、不同地理环境创造和发展的不同地面生产系统的7 种模式: ①整装油田注水开发地面工艺模式; ②复杂断块油田和分散小油田地面工艺模式; ③低渗透油田地面工艺模式; ④稠油热力开采地面工艺模式; ⑤滩海油田地面工艺模式; ⑥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开采地面工艺模式; ⑦聚合物驱油田地面工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油气藏
油田开发
地面生产系统
工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提高认识做好DSM的推广应用工作
6
作者
王泰富
《石油规划设计》
1999年第1期6-7,共2页
介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过去几年实施DSM技术取得的巨大经济效益;分析了现在进一步实施DSM的有利条件:①领导重视;②技术成熟;③内部条件趋好;④新体制的保障;并对今后工作进行了布署,提出电力管理的中心工作就是实...
介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过去几年实施DSM技术取得的巨大经济效益;分析了现在进一步实施DSM的有利条件:①领导重视;②技术成熟;③内部条件趋好;④新体制的保障;并对今后工作进行了布署,提出电力管理的中心工作就是实施DSM,根本目标就是把电力系统增效工作做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工业
电力系统
炼油厂
D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加强DSM技术推广开创电力工作新局面——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电力系统需求方用电管理技术交流会上的总结讲话
被引量:
1
1
作者
曲广玲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开发部
出处
《石油规划设计》
1999年第1期4-6,共3页
文摘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重组,实现了上下游、产销一体化。一体化的意义绝不在于简单地解决制止重建、乱建及结构重复等问题,一体化的最大优势是能够适应国内外成品油和原油市场的变化。虽然重组以后集团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资源优势,原油产量占全...
关键词
DSM
电力系统
炼油厂
电力管理
分类号
TE68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加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石油储采比、储采平衡率的研究
被引量:
16
2
作者
张正卿
曲海潮
倪红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开发部
中国石油
化工
集团公司
信息中心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3-54,共2页
文摘
油田开发过程中,石油储采比和储采平衡率是两个极其重要的开发指标,根据经验,油田储采比的高低与油田产量变化趋势有密切关系。从预测原油产量数学模型出发,推导出了保持油田稳产最低极限储采取值公式。为使产量不致于快速递减,油田储采比应大于(1+0.746B-1)(B为常数),同时,油田储采比与产量的增长率及递减率存在定量关系。根据合理储采比制定原则,可规划出油田合理储采比,在给定合理储来比及产油量增长速度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出合理储采平衡率,从而为制定合理油田开发技术指标提供依据。表1参3(张正卿摘)
关键词
石油储采比
储采平衡率
油田开发
Keywords
Oilfield development, Reserve-production ratio, Reserve-production balance rate
分类号
TE32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动态监测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
1
3
作者
何江川
赵培华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开发部
出处
《油气井测试》
1999年第3期60-65,共6页
关键词
动态监测
油田开发
油气田开发
面临的挑战
动态监测资料
三次采油
系统优化
油气藏
动态监测技术
油田测试
分类号
TE3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田地面生产系统应创新和发展的几项关键技术
被引量:
1
4
作者
黄新生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开发部
出处
《石油规划设计》
2000年第2期5-7,共3页
文摘
介绍国内外油田高效分离技术、多功能处理装置、油井不分离计量工艺、油气混相长距离输送工艺、液-液水力旋流分离技术、含油污水双向过滤技术、含油污水精细过滤技术的现状。论述这些技术的机理,在油田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及采用这些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油气分离
计量装置
混输
污水处理
过滤
旋流分离器
油田地面生产系统
分类号
TE93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类型油田地面生产系统工艺模式
5
作者
黄新生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开发部
出处
《石油规划设计》
1999年第5期6-9,共4页
文摘
综合介绍各油田针对不同油藏地质特点、不同地理环境创造和发展的不同地面生产系统的7 种模式: ①整装油田注水开发地面工艺模式; ②复杂断块油田和分散小油田地面工艺模式; ③低渗透油田地面工艺模式; ④稠油热力开采地面工艺模式; ⑤滩海油田地面工艺模式; ⑥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开采地面工艺模式; ⑦聚合物驱油田地面工艺模式。
关键词
断块油气藏
油田开发
地面生产系统
工艺模式
分类号
TE3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3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提高认识做好DSM的推广应用工作
6
作者
王泰富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开发部
出处
《石油规划设计》
1999年第1期6-7,共2页
文摘
介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过去几年实施DSM技术取得的巨大经济效益;分析了现在进一步实施DSM的有利条件:①领导重视;②技术成熟;③内部条件趋好;④新体制的保障;并对今后工作进行了布署,提出电力管理的中心工作就是实施DSM,根本目标就是把电力系统增效工作做好。
关键词
石油工业
电力系统
炼油厂
DSM
分类号
TE68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加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加强DSM技术推广开创电力工作新局面——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电力系统需求方用电管理技术交流会上的总结讲话
曲广玲
《石油规划设计》
199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关于石油储采比、储采平衡率的研究
张正卿
曲海潮
倪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动态监测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何江川
赵培华
《油气井测试》
199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油田地面生产系统应创新和发展的几项关键技术
黄新生
《石油规划设计》
200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不同类型油田地面生产系统工艺模式
黄新生
《石油规划设计》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提高认识做好DSM的推广应用工作
王泰富
《石油规划设计》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