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气二次运移组分变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姜林 薄冬梅 +3 位作者 柳少波 洪峰 郑永平 蔡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8-582,共5页
天然气的烃类组成并不单一,但成藏天然气一般以甲烷为主,除了与烃源岩母质类型及其演化有关以外,二次运移也是一个重要的作用因素。通过天然气二次运移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天然气二次运移特征,注意到天然气二次运移是一种断续流运移,主... 天然气的烃类组成并不单一,但成藏天然气一般以甲烷为主,除了与烃源岩母质类型及其演化有关以外,二次运移也是一个重要的作用因素。通过天然气二次运移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天然气二次运移特征,注意到天然气二次运移是一种断续流运移,主要包括2种基本运移方式——活塞流和优势流,两者交替就形成了天然气的断续流运移;结合有机质热演化生烃过程以及气、水、岩的相互关系分析,探讨了天然气二次运移过程中组分变化的机理,认为二次运移会导致成藏天然气组分中甲烷含量增高,其主要原因包括二次运移过程中的组分分异作用,断续流运移导致重组分在岩石孔隙中的封闭滞留作用,以及二次运移路径上残留原油的溶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流 优势流 断续流 天然气 二次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奥陶系内幕不整合 被引量:15
2
作者 邓胜徽 杜品德 +6 位作者 卢远征 黄智斌 景秀春 张师本 樊茹 杨芝林 李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4-332,共9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奥陶系内部存在一期重要的不整合.通过对数十口钻井的地层、古生物研究及与露头剖面的对比,发现该不整合的顶、底层位变化较大,地层缺失量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可大致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 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奥陶系内部存在一期重要的不整合.通过对数十口钻井的地层、古生物研究及与露头剖面的对比,发现该不整合的顶、底层位变化较大,地层缺失量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可大致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覆于鹰山组第三段(下奥陶统上部)之上,且有部分钻井良里塔格组下部也发育不全,缺失了至少11个牙形石带,相当于有17~20Ma的地层缺失;其二是巴楚地区,良里塔格组覆于鹰山组第二段或鹰山组第一段(中奥陶统下部)之上,缺失了至少8个牙形石带,相当于有约14Ma的地层缺失.上述地层缺失主要是由于中奥陶世以后塔里—巴楚地区出水成陆,碳酸盐岩地层受大气淡水溶蚀的结果.在不整合之下碳酸盐岩地层中形成的岩溶是十分重要的油气储层.因此,对该不整合的研究对于塔中、巴楚地区奥陶系,特别是鹰山组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不整合面 地层缺失量 油气勘探意义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低温拉曼光谱技术在储层流体包裹体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勇 林承焰 +2 位作者 于雯泉 郑洁 王爱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5-97,共3页
准确获取流体包裹体中盐的类型一直是包裹体研究的重要问题。采用原位低温拉曼光谱技术对民丰洼陷深部天然气储层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分析。常温拉曼光谱综合分析表明,包裹体中流体为含甲烷的盐水溶液。在—180℃下对包裹体进行了原位低温... 准确获取流体包裹体中盐的类型一直是包裹体研究的重要问题。采用原位低温拉曼光谱技术对民丰洼陷深部天然气储层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分析。常温拉曼光谱综合分析表明,包裹体中流体为含甲烷的盐水溶液。在—180℃下对包裹体进行了原位低温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包裹体中含有NaCl,CaCl_2,MgCl_2等盐类,其中以NaCl为主,CaCl_2含量很少,MgCl_2含量极少。根据沉积成岩过程分析了包裹体中流体的成因,解释了储层成岩作用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原位低温拉曼光谱是获取储层包裹体中流体性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包裹体原位低温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基础上,结合沉积成岩过程,可以给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和成岩反应机理给出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低温拉曼光谱 流体包裹体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输导下储集层排驱压力对油气成藏影响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刚 张义杰 姜林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8-122,共5页
利用油气成藏物理模拟方法,从排驱压力角度研究了断层输导下的油气藏形成过程。研究表明,储集层排驱压力控制与断层侧向配置不同储盖组合的成藏次序,即排驱压力小的储盖组合优先成藏,排驱压力较大的储盖组合次之,这种控制作用与储盖组... 利用油气成藏物理模拟方法,从排驱压力角度研究了断层输导下的油气藏形成过程。研究表明,储集层排驱压力控制与断层侧向配置不同储盖组合的成藏次序,即排驱压力小的储盖组合优先成藏,排驱压力较大的储盖组合次之,这种控制作用与储盖组合的空间相对位置无关;排驱压力影响不同储盖组合的含油或含气饱和度,排驱压力越小,含油或含气饱和度越高,这种影响作用会因储集层空间相对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断层与储集层的对接与否是储盖组合成藏的先决条件,与断层对接具备成藏的可能性,而未与断层对接则难以成藏。研究结论可用于勘探实践中对断层输导下多套储盖组合试油层位进行评价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驱压力 断层输导 物理模拟 成藏次序 含油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陆梁油田侏罗系—白垩系成藏模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刚 张义杰 姜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14-1326,共13页
为明确陆梁油田储集层排驱压力对油气成藏及分布的影响作用,基于油田地质条件及成藏模式,设计实验模型,运用成藏物理模拟方法,模拟断层输导下的油气成藏过程,观察现象、分析结果,揭示了陆梁油田不同储盖组合成藏性能受排驱压力控制,即... 为明确陆梁油田储集层排驱压力对油气成藏及分布的影响作用,基于油田地质条件及成藏模式,设计实验模型,运用成藏物理模拟方法,模拟断层输导下的油气成藏过程,观察现象、分析结果,揭示了陆梁油田不同储盖组合成藏性能受排驱压力控制,即在注入一定压力下,与断层对接储集层排驱压力较小的储盖组合优先成藏,且含油饱和度较高;与断层对接排驱压力较大的储盖组合成藏较晚难度较大,含油饱和度较低。未与断层对接的储集层,无论其排驱压力大小,均难以成藏。物理模拟实验再现了陆梁油田侏罗系—白垩系成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驱压力 物理模拟 断层输导 成藏次序 成藏过程 陆梁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