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及干预随访 被引量:6
1
作者 苏微微 饶世俊 +3 位作者 肖丽萍 孙志华 丁俊丽 易兴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797-3799,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抵抗情况,观察阿司匹林抵抗者抗血小板药物调整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方法:265例脑梗死患者入院当天服用拜阿司匹林,7~10 d后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阿司匹林抵抗、半反应及敏感者。将阿司匹林... 目的:探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抵抗情况,观察阿司匹林抵抗者抗血小板药物调整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方法:265例脑梗死患者入院当天服用拜阿司匹林,7~10 d后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阿司匹林抵抗、半反应及敏感者。将阿司匹林抵抗、半反应者随机分为3组,A组改用氯吡格雷,B组加用氯吡格雷,C组及阿司匹林敏感组(D组)继续服用阿司匹林,随访3~6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结果:A 组患者A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与换药前相比增高,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B组患者AA 诱导及ADP 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P<0.05);A 组、C组缺血性事件发生率均高于 B 组、D 组(P<0.05);而4组患者出血性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改善阿司匹林抵抗,减少缺血性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抵抗 阿司匹林半反应 血小板聚集率 心血管事件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不同时机介入治疗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徐正虎 黄淮 +3 位作者 王君 黄万刚 刘炜 高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6-579,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不同时机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符合入选标准的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破裂并接受介入栓塞术的患者115例,根据介入治疗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发病后<72h进行栓塞治疗)60... 目的探讨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不同时机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符合入选标准的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破裂并接受介入栓塞术的患者115例,根据介入治疗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发病后<72h进行栓塞治疗)60例和延期治疗组(发病≥72h后进行栓塞治疗)55例,术后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巴塞尔指数(BI)评分、生活质量指标调查表(DLQI)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断患者预后和疗效。结果早期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延期治疗组(20.0%vs 36.4%,P <0.01);早期治疗组术后3个月BI评分明显高于延期治疗组[(25.4±1.7)分vs (6.5±1.9)分,P<0.05],早期治疗组治疗后DLQI评分总分明显低于延期治疗组[(8.5±0.5)分vs (13.6±1.3)分,P<0.05],术后GCS和出院时GOS高于延期治疗组[(6.5±1.5)分vs (5.8±1.4)分,(3.1±0.2)分vs (2.3±0.1)分,P<0.05]。结论在8h内对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动脉导管 高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