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化工催化裂化工艺技术的优化措施
1
作者 马文杰 金帅 +4 位作者 郑鑫 刘胜昔 孟宗鹏 郭生亮 黄风林 《石化技术》 2025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石油化工催化裂化工艺是提升重质原油转化率和生产轻质油产品的关键技术,对全球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保护标准的提升,优化催化裂化工艺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探讨了几种催化裂化工艺的优化措施,包括催化剂的... 石油化工催化裂化工艺是提升重质原油转化率和生产轻质油产品的关键技术,对全球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保护标准的提升,优化催化裂化工艺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探讨了几种催化裂化工艺的优化措施,包括催化剂的改进、反应条件的优化、技术设备的更新等,旨在提高裂化效率,降低能耗及环境影响,从而增强石油化工行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工 催化裂化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断陷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25
2
作者 甘贵元 严晓兰 +1 位作者 赵东升 熊德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9-503,共5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德令哈断陷是一个勘探程度很低的地区。通过野外露头石油地质考察,结合目前钻井、地震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区内广泛发育中生界侏罗系和古生界石炭系泥岩、碳酸盐岩和煤系烃源岩,奥陶系泥岩和碳酸盐岩也是较好—好烃源... 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德令哈断陷是一个勘探程度很低的地区。通过野外露头石油地质考察,结合目前钻井、地震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区内广泛发育中生界侏罗系和古生界石炭系泥岩、碳酸盐岩和煤系烃源岩,奥陶系泥岩和碳酸盐岩也是较好—好烃源岩;储层发育,中新生界油气储层都为砂岩。德令哈断陷为两凹夹一隆的构造格局,区内构造发育,圈闭类型多样,数量多,面积大,埋藏深度多小于4 000 m,有利于钻探。预测油气总资源量在10×108t以上,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格局 沉积地层 烃源岩 油气储层 德令哈断陷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个泄压源的集输站场安全仪表系统定级与分析
3
作者 李秉军 姜海艳 +4 位作者 张昕 陈宏超 杜昌雄 王磊 陈秀琼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5年第1期9-14,26,共7页
集输站场在发生停电此类公用工程失效的场景时,多个泄压源可能同时向火炬管网泄压,造成管网存在重大风险,目前的LOPA分析只针对单一泄压源实现了SIL定级,未考虑多个泄压源作用下的风险叠加。针对以上问题,在事故树模型的基础上,实现了... 集输站场在发生停电此类公用工程失效的场景时,多个泄压源可能同时向火炬管网泄压,造成管网存在重大风险,目前的LOPA分析只针对单一泄压源实现了SIL定级,未考虑多个泄压源作用下的风险叠加。针对以上问题,在事故树模型的基础上,实现了同一初始事件下泄压组合、泄压路由和泄压路由发生概率的求解,基于现场案例进行安全阀背压和马赫数的核算,实现了高风险路由的筛选,并由此确定了不同泄压源对应安全仪表回路的SIL定级。结果表明,随着泄压组合数的增加,泄压路由的发生概率逐渐降低;常规LOPA分析中设备A、B、C的SIL等级分别为1、1、1,基于多个泄压源的LOPA分析中设备A、B、C的SIL等级分别为2、1、1,SIL定级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可靠性,实现了LOPA分析的修正。此研究结果可为站场完整性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压源 集输站场 安全仪表系统 SIL定级 泄压路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油田的网络技术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建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年第25期38-39,共2页
数字化油田的管理离不开网络技术的进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油田生产的数字化进程,实现油田生产的智能化,减轻岗位员工的劳动强度,最大限度地提高油田生产的经济效益。为了实现数字化油田的智能化、可视化和自动化的管理模式... 数字化油田的管理离不开网络技术的进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油田生产的数字化进程,实现油田生产的智能化,减轻岗位员工的劳动强度,最大限度地提高油田生产的经济效益。为了实现数字化油田的智能化、可视化和自动化的管理模式,必须大力发展网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油田 网络技术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英雄岭构造中部地区安全钻井技术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孙澜江 张抒夏 +2 位作者 邢星 戴勇 丁兆奇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0年第4期27-32,I0002,共7页
柴达木盆地柴西南英雄岭构造中部地区是青海油田分公司近年来的重点石油预探区域。英中地区油气藏埋藏深、地温梯度高、地层压力复杂多变、部分井区高含H2S,是青海油田最具典型的高温高压深井钻探区域,探勘开发难度很高。针对英中地区... 柴达木盆地柴西南英雄岭构造中部地区是青海油田分公司近年来的重点石油预探区域。英中地区油气藏埋藏深、地温梯度高、地层压力复杂多变、部分井区高含H2S,是青海油田最具典型的高温高压深井钻探区域,探勘开发难度很高。针对英中地区钻井难题,青海油田公司和各钻探公司不断开展安全钻井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着重分析了英中地区钻井难点,根据钻井难点进行了针对性的井身结构优化、精细控压推广应用等安全钻井技术研究,并对安全钻井技术在现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中地区 三压力剖面 井身结构优化 精细控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钻井中安全影响因素与控制途径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唐正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11期184-186,共3页
石油钻井工艺较为复杂,安全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加强安全管理,是石油钻井作业安全、有序开展的保障。因此,在石油钻井作业现场,需要加强安全监督及管理措施,确保石油作业的可持续发展。石油企业应积极制定全面的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石油钻井工艺较为复杂,安全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加强安全管理,是石油钻井作业安全、有序开展的保障。因此,在石油钻井作业现场,需要加强安全监督及管理措施,确保石油作业的可持续发展。石油企业应积极制定全面的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深化石油钻井的安全管理工作,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基于此,本文针对石油钻井中安全影响因素与控制途径进行重点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钻井 安全影响因素 控制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长油田芽坪区长6储层物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刘誉 薛雨见君 张婷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11期122-122,共1页
本文就子长油田芽坪区长6储层物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目的层长6油层组储层属于特低孔-特低渗、特低孔-超低渗储层。储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但是整个数据点的裙带相对分散,体现出该区物性受多种... 本文就子长油田芽坪区长6储层物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目的层长6油层组储层属于特低孔-特低渗、特低孔-超低渗储层。储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但是整个数据点的裙带相对分散,体现出该区物性受多种因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孔隙度 渗透率 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企业实施EVA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8
作者 李丽娜 吴春峰 高海梅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3年第6期167-169,共3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颁布了配套国资委对央企实施经济增加值考核的实施办法,在对油田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增加值计算产生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 油田企业 EVA 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西阿尔金山前中、下侏罗统展布及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14
9
作者 段宏亮 钟建华 +2 位作者 马锋 张跃中 李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18,共6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中、下侏罗统暗色含煤地层发育,对其沉积及展布特征认识不够是导致该区侏罗系油气勘探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以古水流分析为主要手段,结合地表露头、地层残留厚度及钻井资料对该区中、下侏罗统的展布特征及其对... 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中、下侏罗统暗色含煤地层发育,对其沉积及展布特征认识不够是导致该区侏罗系油气勘探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以古水流分析为主要手段,结合地表露头、地层残留厚度及钻井资料对该区中、下侏罗统的展布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中侏罗世在古阿拉巴斯套山与古昆仑山之间发育一个大的近东西向展布的沉积坳陷(古泛茫崖坳陷)。坳陷的沉积中心在古阿尔金山区,西北部边界越过古阿尔金山区与塔东南中、下侏罗统沉积连为一体,东北部边界位于阿拉巴斯套地区,南部边界在红柳泉—煤沟—黑石山—月牙山一线。山前斜坡带分布多为冲积扇、沼泽化冲积平原等边缘相粗碎屑沉积,烃源岩不发育;而山前带清水沟—月牙山北一线湖相暗色泥页岩发育,为中等烃源岩,具备一定的生烃能力。该区油气勘探应以山前带为主,适当靠近阿尔金山的清水沟和月牙山西是两个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西部 阿尔金山 中、下侏罗统 古水流 沉积展布 油气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差异性成岩演化对孔隙度演化定量表征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_3储层为例 被引量:28
10
作者 张茜 孙卫 +1 位作者 杨晓菁 李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6-133,共8页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3致密砂岩储层三角洲前缘及半深湖的稳定沉积特征,按照碎屑岩成岩演化特征或地质综合效应,建立与孔隙度对应的模拟方程。采用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描述岩石的矿物组分及孔隙类型;图像粒度获取碎屑颗粒的结构...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3致密砂岩储层三角洲前缘及半深湖的稳定沉积特征,按照碎屑岩成岩演化特征或地质综合效应,建立与孔隙度对应的模拟方程。采用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描述岩石的矿物组分及孔隙类型;图像粒度获取碎屑颗粒的结构特征及分选性;沉积微相、测井、样品取样点常规物性及深度分析获取沉积环境、埋藏深度、物性;同时测试古温度、镜质组反射率、最高热解温度、黏土矿物等数据,开展成岩作用、孔隙演化、相对高渗成因的研究;结合研究区埋藏史研究,为致密砂岩储层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参考。4类典型样品分析结果表明,目的层主要属于压实型成岩改造类型,差异性成岩演化过程是导致储层物性不同和孔隙结构差异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成岩作用 孔隙度 定量演化 地质响应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被引量:35
11
作者 包建平 朱翠山 汪立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3-359,共7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各油田所产原油在成因上大多属咸水湖相,因而具有咸水湖相成因原油某些共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如低的姥植比和正构烷烃的偶碳优势等。对比后发现,柴西南区所产原油在正构烷烃系列分布特征上基本都具有nC37优势、姥植...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各油田所产原油在成因上大多属咸水湖相,因而具有咸水湖相成因原油某些共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如低的姥植比和正构烷烃的偶碳优势等。对比后发现,柴西南区所产原油在正构烷烃系列分布特征上基本都具有nC37优势、姥植比相对较低且伽马蜡烷含量丰富,而柴西北区所产原油则在正构烷烃系列分布特征上大多没有nC37优势、姥植比相对偏高且伽马蜡烷含量明显偏低,这表明柴西南区与北区的原油其烃源岩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依据原油中的nC37优势与姥植比之间负相关、与伽马蜡烷指数之间正相关这一现象,推测原油中正构烷烃系列的nC37优势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的性质,高盐度和强还原的沉积环境是导致原油中出现nC37优势的主要地球化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构烷烃 伽马蜡烷 姥植比 沉积环境 原油 柴达木盆地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褶皱构造样式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兰斌 孙家振 +2 位作者 夏晓燕 蒋武明 吴光大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5,共6页
依据构造剖面特征和变形历史,按成因可将柴达木盆地西南区构造分为:冲断褶皱、断展褶皱、滑脱褶皱、底辟(泥拱)和复合型褶皱5种主要构造类型。冲断褶皱构造以基底卷入强烈隆升的单向挤压不对称褶皱构造为主要特征,主要分布于昆北断隆带... 依据构造剖面特征和变形历史,按成因可将柴达木盆地西南区构造分为:冲断褶皱、断展褶皱、滑脱褶皱、底辟(泥拱)和复合型褶皱5种主要构造类型。冲断褶皱构造以基底卷入强烈隆升的单向挤压不对称褶皱构造为主要特征,主要分布于昆北断隆带;断展褶皱构造以基底卷入单向挤压断层扩展不对称褶皱构造为主要特征,主要分布于尕斯—扎哈泉断褶带;滑脱褶皱构造以中浅层滑脱型近于对称褶皱构造为主要特征,主要分布于英雄岭滑脱断褶带和中央坳陷带以及尕斯—扎哈泉断褶带浅部;底辟构造(泥拱构造)以塑性泥岩上拱为主要特征,主要分布于中央坳陷带和英雄岭滑脱断褶带东部;复合褶皱构造由断展和滑脱型共同作用形成,主要分布于尕斯—扎哈泉断褶带、英雄岭滑脱断褶带的西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拱构造 褶皱 构造样式 柴达木盆地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南部新生代构造样式及其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13
13
作者 倪金龙 王鹏 +3 位作者 杜小亮 胡勇 李增学 林玉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2,111,共5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南部构造样式类型与展布的研究,阐述了盆地新生代的动力学特征。研究认为:①柴达木盆地西南部新生代的构造样式总体可划分为挤压—走滑构造样式和伸展—走滑构造样式2种一级类型。其中前者可进一步划分为逆冲叠瓦构...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南部构造样式类型与展布的研究,阐述了盆地新生代的动力学特征。研究认为:①柴达木盆地西南部新生代的构造样式总体可划分为挤压—走滑构造样式和伸展—走滑构造样式2种一级类型。其中前者可进一步划分为逆冲叠瓦构造、走滑对冲构造、走滑背冲构造、同沉积背斜、断展背斜、断滑背斜、正花状构造和双重构造等8种二级构造样式类型;后者可划分为走滑—伸展构造样式和同沉积—走滑构造样式2种二级类型。②新生代期间,盆地动力学特征不仅具有时间上的差异性,而且在区域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中,古新世—始新世沉积期间,盆地总体处于伸展—走滑的动力学环境;渐新世—全新世沉积期间,则总体处于挤压—走滑的动力学环境,且这一环境在盆地中的表现很不均匀,以英北断裂为界,研究区南部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东昆仑山的挤压作用,从南西向北东方向,推覆作用逐渐减弱,走滑作用逐渐增强;北部则主要受控于阿尔金山的挤压作用,总体表现为中推覆—中走滑作用的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特征 构造样式 类型 展布 新生代 柴达木盆地西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序生物地层学在柴达木盆地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平 邓奎 +3 位作者 刘学会 秦恩朋 余水生 刘桂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1-566,575,共7页
在单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基础上,应用层序生物地层学原理,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咸东1井和咸8井为例,在新近系上油砂山组划分了一个层序生物地层单元,作为与下油砂山组分界的标志。以红柳泉-跃进地区为例,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划分了两... 在单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基础上,应用层序生物地层学原理,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咸东1井和咸8井为例,在新近系上油砂山组划分了一个层序生物地层单元,作为与下油砂山组分界的标志。以红柳泉-跃进地区为例,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划分了两个层序生物地层单元。连井等时对比发现,下干柴沟组下段标志性的"红层"顶界由西向东时代变新,反映了在基准面旋回的波动过程中湖泊范围随时间由西向东的扩大。在乌南地区,进一步将层序生物地层单元与地震地层相结合,在标准化石的约束下建立了该区层序生物地层格架,为柴西南地层划分对比建立了标准。研究认为,古生物、地震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结合是层序生物地层学研究并建立区域等时地层格架的良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油砂山组 下油砂山组 下干柴沟组 基准面旋回 层序生物地层单元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七个泉组和第四系-新近系的分界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镇城 乔子真 +4 位作者 景明昌 张海泉 孙乃达 路艳丽 王洪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2-432,共11页
柴达木盆地东南部三湖坳陷,已发现3个上新统-第四系七个泉组气源岩的气田。把三湖坳陷七个泉组底界当成第四系与新近系的分界是一个误解。基于测井、地震地层和磁性生物地层的研究,三湖坳陷七个泉组底的年龄为2.80M a,位于涩北新深1井1 ... 柴达木盆地东南部三湖坳陷,已发现3个上新统-第四系七个泉组气源岩的气田。把三湖坳陷七个泉组底界当成第四系与新近系的分界是一个误解。基于测井、地震地层和磁性生物地层的研究,三湖坳陷七个泉组底的年龄为2.80M a,位于涩北新深1井1 747 m。柴达木盆地第四系与新近系分界,在许多论文中,有3种不同观点:①奥杜威末,1.67M a(1.80 M a),位于涩中6井710 m,即测井标准层K3以上19 m;②松山与高斯分界,2.48 M a(2.60 M a),位于涩深1井1 460 m,即K10以下37 m;③马默思末,3.05 M a,位于达参1井2 779 m。上述3个分界数据中无一与七个泉组底界对应。距今约1.80 M a的第四系与新近系分界定义已被国际地层委员会1998年投票通过,并于1999年经国际地科联批准。因此,依此定义来看,三湖坳陷大部分气源岩是晚新近纪-早第四纪的沉积,尤其是晚新近纪上新世。在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中,作者建议最好使用地层单位名称七个泉组,而不用符号Q1+2。连接地震反射T0界面(测井标准层K13)和盆地边缘有局部不整合的七个泉组底界的对比,对于研究构造运动、成气和成藏是很有用的。作为七个泉组底界,地震反射界面T0的对比,在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中央具有实用性、等时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生物地层 地震反射界面 不整合 第四纪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西地区古流体势场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鹤永 刘震 +3 位作者 马达德 李潍莲 张延华 张永庶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16,共6页
古流体势分析是油气成藏研究和盆地、区带含油气评价的基础。综合考虑时间和埋深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采用孔隙度双元函数模型计算了柴西地区的地层古埋深,应用改进的Phillipone法对地层古压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恢复了研究区的古流体势... 古流体势分析是油气成藏研究和盆地、区带含油气评价的基础。综合考虑时间和埋深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采用孔隙度双元函数模型计算了柴西地区的地层古埋深,应用改进的Phillipone法对地层古压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恢复了研究区的古流体势,分析成藏期古流体势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探讨柴西地区油气成藏的特点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柴西地区古流体势场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明显,在主要成藏期(上油砂山组沉积末期、狮子沟组沉积末期)油气藏基本位于流体势相对较低的区域内,高势区也有油气藏分布,但都是封闭及保存条件好的岩性等原生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地区 古流体势场 油气成藏 油气评价 孔隙 地层古埋深 地层古压力 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确定性和随机模型的薄储层岩性预测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军 熊利平 +1 位作者 赵为永 刘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0-244,共5页
三角洲前缘地区一直是油气勘探的重点,但大多数情况下砂泥岩波阻抗值重叠,而且薄砂层较多,地震数据反演结果达不到分辨薄层的精度,致使无法准确预测砂体分布规律。从综合利用不同储层建模技术各自优势识别薄砂层的思路出发,针对三角洲... 三角洲前缘地区一直是油气勘探的重点,但大多数情况下砂泥岩波阻抗值重叠,而且薄砂层较多,地震数据反演结果达不到分辨薄层的精度,致使无法准确预测砂体分布规律。从综合利用不同储层建模技术各自优势识别薄砂层的思路出发,针对三角洲前缘地区的特点提出了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联合的方法,即首先用确定性建模得到声波波阻抗,在此基础上用随机模拟方法得到薄砂层的展布。采用的具体方法为地震与测井联合反演方法及马尔可夫链随机模拟方法,随后按照此方法对松辽盆地北部Y地区进行了试验,最终得到更为准确的薄砂体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预测 薄砂层 确定性建模 随机建模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地球物理场及其深部地质特征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光大 葛肖虹 +1 位作者 刘永江 任收麦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6,共4页
分析了盆地重力场、磁场和温度场特征,根据地球物理场信息探讨了盆地沉积构造、区域构造格架和深部地质特征,并与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的地球物理场进行了对比,为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拓宽了非地震地球物理信息的应用领域,而... 分析了盆地重力场、磁场和温度场特征,根据地球物理场信息探讨了盆地沉积构造、区域构造格架和深部地质特征,并与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的地球物理场进行了对比,为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拓宽了非地震地球物理信息的应用领域,而且对其它含油气盆地的综合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和油气勘探部署也有借鉴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区域大地构造和盆地对比研究。因此,本项研究既有构造地质与地球物理理论意义,而且对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评价也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地质 地球物理场 盆地 油气勘探 构造地质 沉积构造 大地构造 特征 信息 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陆相生物气形成机理与控制因素 被引量:7
19
作者 魏水建 王金鹏 +2 位作者 管志强 徐子远 姜桂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0-315,323,共7页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是研究生物气的理想地点。通过对该盆地生物气形成环境及生物气产生过程模拟试验成果进行综合分析,认为陆相生物气的形成主要受温度、菌群类型、地层水性质、沉积速率等条件的控制。甲烷菌的生存温度为0~80℃,最有利...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是研究生物气的理想地点。通过对该盆地生物气形成环境及生物气产生过程模拟试验成果进行综合分析,认为陆相生物气的形成主要受温度、菌群类型、地层水性质、沉积速率等条件的控制。甲烷菌的生存温度为0~80℃,最有利的产甲烷菌代谢温度为30~55℃,大致在35℃左右开始出现产气高峰,折算埋深在500m以下。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地层水具有高矿化度和高盐度特征,并且由浅往深逐渐降低,再加上浅层硫酸盐还原带的分布,使得产甲烷菌群的活动在浅表受到抑制,有利于在较深部位生气成藏。快速的沉积作用,使有机质得以迅速埋藏,为后期微生物作用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甲烷菌群 陆相生物气 第四系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疏松砂岩地层生物气含气检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8
20
作者 田继先 曾旭 +3 位作者 王文卓 张绍胜 郭泽清 孔骅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8-413,共6页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具有疏松及砂泥岩薄互层等特点,如何利用地震信息开展生物气含气检测一直是该地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梳理研究区含气检测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生物气含气检测的两大主要因素,即地层特征和地震反射特征...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具有疏松及砂泥岩薄互层等特点,如何利用地震信息开展生物气含气检测一直是该地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梳理研究区含气检测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生物气含气检测的两大主要因素,即地层特征和地震反射特征,指出疏松砂岩地层含气之后,地震频率变化最明显,利用频率信息可更好地预测生物气藏,地震资料需要做好保护低频处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瞬时频率包络加权法预测生物气藏的新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系 生物气 含气检测 疏松砂岩 低频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