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庆油田含硫化氢区块中J55钢套管的腐蚀机理 被引量:7
1
作者 朱广社 张晓博 +7 位作者 杨学峰 刘洋 张立原 赵春雨 游家庆 江丰 刘曼 刘思佳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5-59,共5页
采用能谱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长庆油田含硫化氢区块中J55钢套管表面的腐蚀产物,及不同腐蚀环境(纯CO_(2)、纯H_(2)S、不同分压CO_(2)+H_(2)S环境)中J55钢试样表面腐蚀产物的组成及形貌进行了分析,计算了腐蚀速率,... 采用能谱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长庆油田含硫化氢区块中J55钢套管表面的腐蚀产物,及不同腐蚀环境(纯CO_(2)、纯H_(2)S、不同分压CO_(2)+H_(2)S环境)中J55钢试样表面腐蚀产物的组成及形貌进行了分析,计算了腐蚀速率,并研究了含硫化氢区块J55钢套管的腐蚀机理。结果表明:J55钢在纯CO_(2)环境中会形成粗粒径且致密性较差的FeCO_(3)腐蚀产物膜,其腐蚀速率较高;H_(2)S的加入使得J55钢在CO_(2)+H_(2)S环境中形成了细粒径致密性高的FeS腐蚀产物膜,对基体金属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显著降低了腐蚀速率;J55钢在长庆油田含硫区块的腐蚀机理为以H_(2)S腐蚀占主导的CO_(2)+H_(2)S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 CO_(2) H_(2)S 腐蚀机理 腐蚀速率 腐蚀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垢剂和CO_(2)对J55钢在油田模拟采出水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2
作者 张立原 宋洋 +8 位作者 胡天宝 袁梦瑶 王映超 王锴 刘黎明 王叙乔 李斌 丁恺 魏巍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5-102,共8页
通过浸泡腐蚀和电化学腐蚀测试,研究了J55钢在不含阻垢剂和CO_(2)、只含CO_(2)、只含阻垢剂和同时含阻垢剂和CO_(2)条件下的油田模拟采出水中的均匀腐蚀和点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不含阻垢剂和CO_(2)条件下,J55钢的均匀腐蚀速率较低,最... 通过浸泡腐蚀和电化学腐蚀测试,研究了J55钢在不含阻垢剂和CO_(2)、只含CO_(2)、只含阻垢剂和同时含阻垢剂和CO_(2)条件下的油田模拟采出水中的均匀腐蚀和点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不含阻垢剂和CO_(2)条件下,J55钢的均匀腐蚀速率较低,最大点蚀速率最高;相较于不含阻垢剂和CO_(2)条件,只含CO_(2)条件下该钢的均匀腐蚀速率升高,但最大点蚀速率降低,只含阻垢剂条件下该钢的均匀腐蚀速率和最大点蚀速率均降低;在同时含CO_(2)和阻垢剂条件下,该钢的均匀腐蚀速率最高,最大点蚀速率较不含阻垢剂和CO_(2)条件有所降低。当体系中存在CO_(2)时,该钢表面主要生成CaCO3或CaMg(CO3)2结垢物。同时含CO_(2)和阻垢剂条件下,阻垢剂能抑制结垢过程,改变腐蚀产物膜和结垢物的结构,失去对基体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55钢 阻垢剂 二氧化碳腐蚀 均匀腐蚀 点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质炭对陇东黄土高原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金成 井明博 +4 位作者 张绍鹏 刘光琇 陈拓 周天林 吴胜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65-2576,共12页
为了分析比较不同生物质炭对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以玉米秸秆(JYB),小麦秸秆(JXB)和苹果树枝条(JGB)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以适生植物金盏菊(Calendulaofficinalis)为供试植物(J),在甘肃省庆阳市长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 为了分析比较不同生物质炭对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以玉米秸秆(JYB),小麦秸秆(JXB)和苹果树枝条(JGB)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以适生植物金盏菊(Calendulaofficinalis)为供试植物(J),在甘肃省庆阳市长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实施了为期4个月的油污土壤场地修复试验.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土壤总石油烃(TPH)降解率、植物生长指标、土壤理化和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外源施用不同生物质炭的响应情况.结果显示:JYB和JGB处理组土壤TPH降解率相对较高(P<0.05),分别为(59.89±2.23)%和(58.17±1.89)%;外源施用3种生物质炭均可显著增加金盏菊株高、地上和地下部干重、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以及土壤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但与JXB处理组相比,JYB和JGB处理组的根长、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则分别增加了23.81%、18.89%,153.12%、80.13%和188.66%、117.45%(P<0.05);此外,JYB和JGB处理组的鞘氨醇单胞菌属、油螺旋菌属、志津氏菌属、Salinimicrobium属、不动杆菌属、红球菌属、食烷菌属和诺卡氏菌属等具备石油污染物降解功能的优势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综上,JYB和JGB处理组通过增加金盏菊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R^2=0.9786,P=0.001)和脱氢酶活性(R^2=0.9713,P=0.005)、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R^2=0.7311,P=0.036)、Chao1指数(R2=0.6361,P=0.041)和碱解氮含量(R^2=0.6112,P=0.046)的方式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进而提升了土壤TPH降解率.因此,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油污土壤植物生态修复时宜选用玉米秸秆(JYB)和苹果树枝条(JGB)生物质炭作为土壤调理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污土壤 土壤环境因子 植物修复 生物质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配合间隙下阀芯偏斜对水嘴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徐宁 张仕民 +3 位作者 陈强 何传健 贾德利 姚本春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2-1001,共10页
水嘴作为配水器的核心组件,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注水油田。然而,水嘴在实际应用中会遭遇卡阻,导致阀芯无法正常调节,影响注水的效果。并且在测试过程中,很难观察到阀芯卡阻的细节,并重现这种现象。为了揭示水嘴卡阻机理,对不同开度下大... 水嘴作为配水器的核心组件,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注水油田。然而,水嘴在实际应用中会遭遇卡阻,导致阀芯无法正常调节,影响注水的效果。并且在测试过程中,很难观察到阀芯卡阻的细节,并重现这种现象。为了揭示水嘴卡阻机理,对不同开度下大配合间隙、阀芯偏心及倾斜对水嘴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了仿真计算方法,建立了水嘴流体域有限元模型,构建了水嘴理论流量特性计算模型,通过实验获得了流量特性,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分析了不同配合间隙下水嘴的流量特性及阀芯表面压力特征,获得了水嘴关闭时的泄漏量、阀芯受到的轴向力和径向力以及表面流动特征;最后,利用了遗传算法,优化了配合间隙。研究结果表明:大配合间隙使流量调节率曲线明显偏离标准曲线,流量调节率明显降低;水嘴在零开度时的径向力与轴向力最大;当配合间隙为0.05 mm时,泄漏量比间隙为0.25 mm时减少了84.56%;配合间隙对泄漏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径向力和轴向力;优化配合间隙能够降低泄漏量和径向力,增大偏心与倾斜角能够降低卡阻风险,提高水嘴运行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油田 配水器 水嘴卡阻 配合间隙 流量特性 阀芯表面压力特征 径向力 轴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污胁迫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外源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的响应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金成 井明博 +4 位作者 张绍鹏 周天林 刘光琇 陈拓 吴胜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74,共11页
[目的]分析外源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对石油污染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式,旨在为黄土高原陇东地区油污土壤生态修复提供新的土壤调理剂。[方法]对轻度(5%)和重度(20%)油污土壤分别实施了玉米秸秆生物炭(B)、金盏菊(J)和金... [目的]分析外源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对石油污染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式,旨在为黄土高原陇东地区油污土壤生态修复提供新的土壤调理剂。[方法]对轻度(5%)和重度(20%)油污土壤分别实施了玉米秸秆生物炭(B)、金盏菊(J)和金盏菊+玉米秸秆生物炭(JB)3种处理方式,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不同处理组间土壤总石油烃(TPH)去除率、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①轻度污染时土壤总石油烃(TPH)去除率为JB5(61.95±1.39%)最高,重度污染时为JB20(56.44±1.89%)最高(p<0.05);②外源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能有效增加轻重两种油污浓度的土壤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③油污浓度由5%增至20%,两种生物质炭参与的处理组(JB20和B20)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差异相对较小(p<0.05);④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结果显示,土壤脱氢酶、多酚氧化酶、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是驱动J5,B5,B20,JB5和JB20处理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异于CK5,CK20和J20处理组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轻重两种油污浓度胁迫时外源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可显著增加土壤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驱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从而提高了土壤TPH去除率,因此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油污土壤场地生态修复时可选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作为土壤调理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污土壤 金盏菊 油污浓度 生物质炭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_(1)亚油层组沉积相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茜 魏凡 +2 位作者 张妍 范琳 方一钢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99,共12页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1亚油层组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的关系,通过岩心相、测井相及物性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盆内合水地区长8_(1)亚油层组进行分析。认为:(1)长8_(1)亚油层组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1亚油层组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的关系,通过岩心相、测井相及物性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盆内合水地区长8_(1)亚油层组进行分析。认为:(1)长8_(1)亚油层组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分流间湾4种沉积微相。多期叠置的水下分流河道是控制砂体发育的主要微相类型,根据砂地比又可分为河道核部、河道中部及河道侧翼;(2)长8_(1)^(2)小层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频率较高、沉积期次较多、连通性较强,其次为长88_(1)^(2)小层与长8_(1)^(3)小层;(3)由沉积微相决定的岩石结构成熟度控制了储层的初始孔隙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储层现今孔隙度。水下分流河道核部储层物性最好,是有利微相类型。研究区长8_(1)^(2)小层有利微相发育规模最大,为后期勘探开发首要目的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合水地区 长8_(1)亚油层 沉积微相 储层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岩相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长7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曹江骏 王茜 +2 位作者 范琳 袁晓琪 魏凡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0-94,共15页
基于铸体薄片、岩心相、测井相、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物性等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研究长7储层特征,对其成岩相进行分析,旨在找出有利成岩相类型,并以此为依据,预测优质储层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西峰地区长7油层组为湖底扇重... 基于铸体薄片、岩心相、测井相、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物性等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研究长7储层特征,对其成岩相进行分析,旨在找出有利成岩相类型,并以此为依据,预测优质储层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西峰地区长7油层组为湖底扇重力流沉积,沉积类型为砂质碎屑流、浊流、滑塌体、泥质碎屑流,储集砂体以砂质碎屑流与浊流为主,滑塌体次之,具有成熟度低、孔喉结构差、物性低的特点;②受成岩作用影响,长7油层组可划分出黏土矿物弱胶结相(发育在砂质碎屑砂体中)、黏土矿物胶结溶蚀相(发育在砂质碎屑流与浊流砂体中)、黏土矿物强胶结相(发育在浊流砂体中)、碳酸盐强胶结相(发育在砂质碎屑流与浊流砂体中)及泥质压实充填相(发育在滑塌体与浊流砂体中)5种成岩相类型;③以孔隙演化及现今物性为划分标准,黏土矿物弱胶结相、黏土矿物胶结溶蚀相为有利成岩相类型。研究认为,在平面上,有利成岩相带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的庆城—板桥—合水—盘客—九岘一带,是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西峰地区 长7油层组 储层特征 成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