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CA-TSO-BPNN模型的海底管道内腐蚀速率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肖荣鸽 刘国庆 +3 位作者 刘博 魏王颖 庄琦 靳帅帅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88,共7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增强,在役的和建设中的海底油气管道越来越多,海底油气管道内腐蚀速率预测对于海底油气管道的日常运行、维护和检修极为重要。为了提高海底油气管道内腐蚀速率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建立了基于主成...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增强,在役的和建设中的海底油气管道越来越多,海底油气管道内腐蚀速率预测对于海底油气管道的日常运行、维护和检修极为重要。为了提高海底油气管道内腐蚀速率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金枪鱼群算法(Tuna Swarm Optimization,T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海底管道内腐蚀速率预测组合模型PCA-TSO-BPNN。运用PCA进行数据降维,筛选出海底管道内腐蚀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海底管道内腐蚀速率BPNN预测模型,并采用TSO算法对BPNN预测模型的权值和阈值参数进行寻优;利用PCA-TSO-BPNN组合模型对海底管道内腐蚀速率进行预测,并与对比模型进行比较,验证PCA-TSO-BPNN组合模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PCA-TSO-BPNN组合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8441%和0.06757,远低于对比模型,组合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可为海底管道内腐蚀防护和流动保障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主成分分析 金枪鱼群算法 海底管道 腐蚀速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务视角的水稻生产效率提升路径研究
2
作者 韩婷婷 汪韩强 《北方水稻》 2025年第4期111-113,共3页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粮食需求的增加,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从财务视角出发,探讨了财务影响水稻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若干提升路径。通过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和标准、科学合理进行成本分类、科...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粮食需求的增加,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从财务视角出发,探讨了财务影响水稻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若干提升路径。通过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和标准、科学合理进行成本分类、科学选择成本核算方式、加强财务人员专业能力培训、完善水稻生产财务信息披露监管制度,本文旨在为提升水稻生产效率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以实现水稻生产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 水稻生产 效率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员工抑郁和焦虑测量与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周费翔 刘婧 +3 位作者 刘泽民 刘霞 常灿燕 颜艳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9-353,共5页
目的评价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和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两种量表在企业员工抑郁和焦虑测量中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某企业各部门(岗位)抽取1117名员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 目的评价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和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两种量表在企业员工抑郁和焦虑测量中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某企业各部门(岗位)抽取1117名员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中的等级反应模型开展条目分析,评估量表单维性和模型拟合度以及各个条目的区分度、难度系数和信息量,并开展项目功能差异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中45岁以下员工661人(59.2%),45岁及以上员工456人(40.8%);男性802人(71.8%),女性315人(28.2%)。PHQ-9和GAD-7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23和0.951,分半信度系数为0.863和0.940。PHQ-9和GAD-7第一特征根与第二特征根比值均>3,符合单维性假设。PHQ-9各条目的区分度为2.362~3.618,难度系数为-0.949~2.639,平均信息量范围为0.772~1.935;GAD-7各条目的区分度为3.631~5.580,难度系数为-0.469~2.044,平均信息量范围为1.880~3.547。结论PHQ-9和GAD-7可以作为评估企业员工抑郁症和广泛性焦虑症的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反应理论 抑郁 焦虑 量表 功能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徐庄组风暴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4
作者 师宇翔 路向伟 +5 位作者 李国斌 方泽鑫 徐凯 杨永祯 张寰萌 郭岭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4-1369,共16页
【目的】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寒武系砾屑灰岩发育,并发育典型的风暴沉积构造。然而,关于其沉积环境、形成过程及地质意义仍缺乏系统研究。【方法】通过对乌海摩尔沟、乌海老石旦、环县阴石峡、同心青龙山四条剖面实地观测以及薄片观察,详... 【目的】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寒武系砾屑灰岩发育,并发育典型的风暴沉积构造。然而,关于其沉积环境、形成过程及地质意义仍缺乏系统研究。【方法】通过对乌海摩尔沟、乌海老石旦、环县阴石峡、同心青龙山四条剖面实地观测以及薄片观察,详细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徐庄组砾屑灰岩发育特征以及典型的风暴沉积特征。【结果】(1)研究区徐庄组发育渠模、底冲刷面、丘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等风暴沉积构造。(2)研究区徐庄组发育四种砾屑灰岩岩相,即颗粒支撑砾屑灰岩相,泥质充填砾屑灰岩相,放射状砾屑灰岩相和基质支撑砾屑灰岩相。(3)研究区徐庄组发育五种典型的风暴沉积序列。(4)综合研究区寒武纪陆表海环境与沉积相带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对砾屑灰岩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其形成过程进行探讨,认为风暴浪与地震作用为砾屑灰岩形成的动力条件,古板块位置处于低纬度的风暴带,是风暴作用频发的原因。(5)研究区风暴沉积的发育揭示了鄂尔多斯盆地在寒武纪徐庄组时期位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与通过古地磁学所恢复的华北板块在同时期所处位置形成相互印证。【结论】研究区风暴沉积的研究及沉积模式的建立,对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时期古环境及古地理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研究区砾屑灰岩成因示意图揭示了砾屑灰岩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屑灰岩 风暴沉积 鄂尔多斯盆地 徐庄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驱替阶段砾岩油藏内油采出规律
5
作者 苗伟 王志刚 +3 位作者 刘昱瑭 刘晶晶 广怡初 张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0-314,共5页
聚合物/表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是在水驱后提高不同模态砾岩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技术,但应用二元复合驱时,对不同砾岩油藏却产生了不同的驱油效果,而对于该方面的研究当前还比较少。基于室内岩心驱油实验结合核磁共振在线监测和CT扫描,对... 聚合物/表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是在水驱后提高不同模态砾岩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技术,但应用二元复合驱时,对不同砾岩油藏却产生了不同的驱油效果,而对于该方面的研究当前还比较少。基于室内岩心驱油实验结合核磁共振在线监测和CT扫描,对单、双和复模态砾岩油藏在不同开采阶段的剩余油分布和不同孔隙内油的采出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驱阶段,复模态岩心的采收率最高,其次是单模态岩心,双模态岩心的采收率最低,3种模态岩心采收率分别为31.4%、25.8%、33.4%。而二元复合驱阶段岩心提高采收率幅度为:双模态>复模态>单模态,分别提高了27.9、26.4、19百分点,且3种模态岩心在二元复合驱时的孔隙动用下限均降低,且复模态岩心的降低幅度高于双模态岩心和单模态岩心。单、双、复模态岩心的非均质性逐渐增强,单模态岩心水驱阶段均匀驱替,采收率高;复模态岩心中的油主要集中在孔径为32.7~52.5μm的优势大孔中,在水驱阶段油也被大量采出,导致剩余油量低;双模态岩心中大孔内油量较复模态低,水驱采收率低,剩余油量高。在二元复合驱阶段,由于调驱作用和水驱后剩余油量影响,双模态岩心提高采收率效果最好,其次是复模态岩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藏 核磁共振 CT扫描 剩余油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驱油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志超 柏明星 +3 位作者 王勇 聂剑峰 刘敬源 邵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0-756,共7页
针对低渗特低渗等非常规油藏注水开发存在水注不进液采不出的难题,系统论述了微乳液驱对低渗油藏降压增注、调剖堵水、储层保护等提高采收率的驱油机理,注入油藏中微乳液黏度高于水,相比水驱能够改善油水流度比,减小驱替液的黏性指进,... 针对低渗特低渗等非常规油藏注水开发存在水注不进液采不出的难题,系统论述了微乳液驱对低渗油藏降压增注、调剖堵水、储层保护等提高采收率的驱油机理,注入油藏中微乳液黏度高于水,相比水驱能够改善油水流度比,减小驱替液的黏性指进,微乳液与油接触也会产生超低界面张力,降低毛管阻力,改变岩石润湿性,扩大油藏宏观波及体积。另外,微乳液在流经油藏的孔吼通道时,也会通过对原油增溶、黏弹性拖拽等协同作用,提高油藏洗油效率。同时,也对几种对低渗油藏驱油适用性较好的微乳液(超临界CO_(2)微乳液、纳米微乳液、原位乳化微乳液和微乳液泡沫)的类型和性质进行了论述。并论述了不同类型微乳液在实际现场低渗透油藏降压增注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效果,微乳液驱能普遍使低渗油藏中注水井注入压力降压35%以上,油井的增油效果也较好。通过该论述旨在为当前低渗透等非常规油藏应用微乳液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驱 驱油机理 非常规油藏 降压增注 提高采收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力隔夹层划分的特低渗储层剩余油挖潜——以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地区延长组储层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靳文奇 杜书恒 +2 位作者 路向伟 吴志宇 师永民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4-1040,共7页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地区延长组长4+5特低渗储层压裂缝分布规律性不强、预测难度大的问题,采用传统工程地质方法与特殊测井、常规测井、沉积微相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油藏三维空间展布的地层岩石力学模型,开展随井间储层和应力...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地区延长组长4+5特低渗储层压裂缝分布规律性不强、预测难度大的问题,采用传统工程地质方法与特殊测井、常规测井、沉积微相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油藏三维空间展布的地层岩石力学模型,开展随井间储层和应力场变化的全缝长压裂数值模拟,得到较精确的压裂缝全缝长几何形态参数,据此认为应力隔夹层将作为一种新的开发地质属性对压裂缝纵向延伸和水驱波及范围起主导控制作用,并提出开发调整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提高低渗储层的开发决策效率、提高剩余油采出程度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隔夹层 压裂缝 地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油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对剩余油挖潜的启示——以鄂尔多斯盆地新安边地区延长组长7_2~2段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路向伟 杜书恒 +3 位作者 郑奎 张换果 孙彤 汪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48,共7页
通过岩芯观察、井间示踪剂测试和水驱前缘测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新安边地区长7致密砂岩油储层的裂缝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新安边地区长7致密砂岩油储层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E60°~80°,裂缝类型以高角度缝或垂直缝为主,裂缝... 通过岩芯观察、井间示踪剂测试和水驱前缘测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新安边地区长7致密砂岩油储层的裂缝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新安边地区长7致密砂岩油储层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E60°~80°,裂缝类型以高角度缝或垂直缝为主,裂缝走向为NE75°~85°,倾角为70°~85°;2)动态监测数据分析显示,研究区致密砂岩油储层广泛发育的微裂缝在增加渗流通道和提高基质渗透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油水易沿裂缝形成窜流,导致生产井见水较快;3)三维地质建模结果显示,研究区致密砂岩油储层含油饱和度与裂缝发育程度匹配度较高,可以有效地佐证裂缝对油气储集和成藏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裂缝 水驱前缘 地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地区延长组储层有效开发的应力判据 被引量:2
9
作者 路向伟 杜书恒 +3 位作者 郑奎 张换果 汪贺 孙彤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3-578,共6页
通过铸体薄片观察、三维地质建模、特殊测井系列和微地震监测分析,研究靖安地区延长组储层的应力特征。结果显示:1)研究区储层微观孔喉的方向性展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应力各向异性;2)长4+52砂岩组各小层砂岩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多期河道侧... 通过铸体薄片观察、三维地质建模、特殊测井系列和微地震监测分析,研究靖安地区延长组储层的应力特征。结果显示:1)研究区储层微观孔喉的方向性展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应力各向异性;2)长4+52砂岩组各小层砂岩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多期河道侧向叠加特点显著,对应力分布产生较重要的影响;3)研究区应力差总体上不大,在3~6 MPa之间,随着注水开发的进行,两水平主应力的变化幅度在油藏中存在分布不均的现象,造成重复压裂过程中裂缝的多向性发展。研究结果可为低渗储层开发中后期提高油田采收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应力 水力压裂缝 原油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6段深水致密砂岩填隙物特征及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陈朝兵 赵振宇 +3 位作者 付玲 高建荣 宋微 陈新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98-1111,共14页
深水重力流成因的致密砂岩油藏是目前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新热点。深水环境水动力复杂,填隙物类型及含量变化大,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强,严重制约了深水沉积储层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进程。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矿物自动识别与分析系统(Q... 深水重力流成因的致密砂岩油藏是目前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新热点。深水环境水动力复杂,填隙物类型及含量变化大,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强,严重制约了深水沉积储层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进程。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矿物自动识别与分析系统(QEMSCAN)、电子探针和纳米CT等实验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6段(长6段)深水致密砂岩不同填隙物的微观特征进行了精细表征,探讨了不同填隙物对储层孔隙结构及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杂基并非完全致密,经过成岩改造后的杂基能够产生一定数量的杂基晶间孔和杂基溶孔,孔径介于20~1000 nm,构成了复杂的杂基次生孔隙网络。当杂基含量≤7%时,杂基次生孔隙发育,对储层产生积极影响。当杂基含量>7%时,杂基次生孔隙发育程度降低,加剧了储层的致密。粘土矿物胶结物的晶间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孔隙度的降低,但不同粘土矿物的形态、产状及对储层造成的敏感性又加剧了粘土矿物与渗透率关系的复杂性。伊利石、伊/蒙混层和绿泥石含量的高值区,储层物性通常较差,优质储层多分布在高岭石的发育区;碳酸盐和硅质胶结物是深水致密砂岩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因素。综合分析认为,杂基含量≤7%,且高岭石胶结物相对发育的地区是深水致密砂岩油藏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基 粘土矿物 填隙物 深水重力流 深水致密砂岩 优质储层 华庆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骨架砂体构型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段砂体为例 被引量:16
11
作者 曹江骏 杨友运 +3 位作者 陈朝兵 卜广平 王茜 杨一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05-1116,I0001,I0002,共14页
合水地区长6油层组深水重力流沉积厚层砂体发育,但砂体较为致密,石油多赋存于其中某一段,连片性差。为更好预测优势砂体分布,基于野外剖面、测井解释成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物性等资料,结合前人对湖盆演化、物源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成... 合水地区长6油层组深水重力流沉积厚层砂体发育,但砂体较为致密,石油多赋存于其中某一段,连片性差。为更好预测优势砂体分布,基于野外剖面、测井解释成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物性等资料,结合前人对湖盆演化、物源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根据不同成因、单砂体在空间上的叠置关系,将长6段骨架砂体组合类型划分为连续叠加型、间隔叠加型、侧向尖灭型、砂泥互层型四类。并在此基础上,定量表征了长6段四类复合砂体的结构特征,确定了优势砂体组合类型,探讨了优势砂体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连续叠加型砂体以砂质碎屑流为主,单砂体平均厚度为8.20 m,以砂体内夹层为主,砂体连通性好,多发育在湖底扇内扇;间隔叠加型砂体以砂质碎屑流为主,浊流次之,单砂体平均厚度为4.10 m,隔夹层均有发育,砂体连通性由隔夹层厚度决定,多发育在湖底扇内扇、中扇;侧向尖灭型砂体以浊流为主,滑塌岩次之,单砂体平均厚度为1.10 m,以砂体间隔层为主,砂体不连通或连而不通,多发育在湖底扇中扇、外扇;砂泥互层型砂体以浊流为主,单砂体平均厚度为0.38 m,以砂体间隔层为主,砂体不连通,多发育在湖底扇外扇。2)从连续叠加型到砂泥互层型,砂体发育规模减小,非均质性增强,物性变差,含油性降低。最终,确定了研究区连续叠加型与间隔叠加型为优势砂体的组合类型。在平面上,大规模优势砂体以片状、条带状在研究区东北部沿东北—西南向展布,而在西南部基本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合水地区 长6油层组 砂体组合类型 优势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