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庆油田长7段黏土矿物X衍射分析K因子的求取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林思达 关平 +2 位作者 牛小兵 付玲 梁小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1-788,共8页
过去一直被认为是烃源岩的长7段泥页岩,目前被证实可以作为页岩油储层,这就使得定量分析长7段岩石中各类黏土矿物含量变得十分重要。由于不同地区黏土矿物结晶程度存在差异,导致传统X衍射定量分析的行业标准并不具有普适性,因此要精确... 过去一直被认为是烃源岩的长7段泥页岩,目前被证实可以作为页岩油储层,这就使得定量分析长7段岩石中各类黏土矿物含量变得十分重要。由于不同地区黏土矿物结晶程度存在差异,导致传统X衍射定量分析的行业标准并不具有普适性,因此要精确测量长7段黏土矿物含量,就需要针对研究区具体情况,实测一套符合该区情况的K因子。利用X衍射定量分析中的K因子法,以石英为内标物,求取长7段岩石中各类黏土矿物的K因子,进而计算出了各矿物的含量。此外,通过X荧光光谱矿物化学配平以及热重分析两种方法对相应样品进行了黏土矿物的定量和半定量分析,进一步验证了K因子的正确性,分析结果与利用K因子法获得的矿物含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所求取的K因子,对今后该区域利用X射线衍射法定量分析黏土矿物含量提供了基础参数,从而可以促进判断页岩的岩性、对比不同岩性岩石中单矿物含量及变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K因子 X衍射分析 长7段泥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源与沉积相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优质储层的控制 被引量:65
2
作者 罗静兰 魏新善 +2 位作者 姚泾利 刘新社 刘小洪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1-820,共10页
利用LA-ICP-MS锆石微区原位U-Pb定年方法,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盒8段与山西组山1段砂岩碎屑锆石的年龄谱系,结合砂岩重矿物分析、显微镜下碎屑矿物的定量统计与阴极发光鉴定,通过与源区地层同位素年代学的对比,分... 利用LA-ICP-MS锆石微区原位U-Pb定年方法,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盒8段与山西组山1段砂岩碎屑锆石的年龄谱系,结合砂岩重矿物分析、显微镜下碎屑矿物的定量统计与阴极发光鉴定,通过与源区地层同位素年代学的对比,分析了研究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储层的物源区和母岩的时代、性质。在大量岩心观察与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镜下对砂岩薄片中碎屑矿物、填隙物、孔隙类型及其含量的观察与定量统计,结合砂岩图像粒度、孔隙度、渗透率、毛细管压力测试,研究了各砂岩类型及其骨架矿物与胶结物的特征、孔隙类型、储集物性及平面分布规律。讨论了源区母岩的性质、沉积相及空间展布、沉积作用与水动力条件等对形成天然气优质储层及储层储集性能演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碎屑锆石微区U—Pb定年 源区与母岩的性质 源控与相控 优质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岩性的成岩演化对致密砂岩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盒8段天然气储层为例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杪 罗静兰 +3 位作者 赵会涛 王少飞 付晓燕 康锐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6,共10页
通过各类薄片显微镜下的定量统计与研究,利用图像孔喉、毛细管压力、扫描电镜、阴极发光、荧光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盒8段致密砂岩的类型、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成岩-烃类充注演化历史及孔隙结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各类薄片显微镜下的定量统计与研究,利用图像孔喉、毛细管压力、扫描电镜、阴极发光、荧光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盒8段致密砂岩的类型、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成岩-烃类充注演化历史及孔隙结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各砂岩的成岩演化过程及其对砂岩孔隙结构与储集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盒8段不同砂岩类型的岩石学特征、孔隙发育状况及其成岩演化过程存在一定的差异。石英砂岩与岩屑石英砂岩经历了3期明显的烃类充注过程和多期复杂的成岩作用,应是边充注边致密,二者各类孔隙均较发育,含气性和储集性能均较好。高塑性岩屑砂岩与钙质胶结砂岩的成岩-烃类充注演化过程相对简单,前者经历早成岩阶段压实作用后部分成为致密储层,含气性和储集性能较差;后者在中成岩阶段A期后成为致密储层,各类孔隙均不发育,基本为非储层。该研究成果对深入理解砂岩类型,岩石学组分的成岩-烃类充注演化过程及其对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预测有利储集地带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特征 砂岩类型 成岩演化 孔隙结构 储集性能 盒8段致密砂岩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火山岩的层位归属、火山岩岩石学与岩相学特征 被引量:39
4
作者 罗静兰 翟晓先 +4 位作者 蒲仁海 何发歧 赵会涛 俞任连 周家驹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8-391,共14页
火山岩顶、底地层中的微古化石组合研究表明:塔河油田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二叠纪。岩石学、岩相学、地球物理测井与地震学综合研究结果显示,火山岩主要为英安岩和玄武岩。存在两次火山喷发旋回,形成下部玄武岩、上部英安岩或单一英安岩... 火山岩顶、底地层中的微古化石组合研究表明:塔河油田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二叠纪。岩石学、岩相学、地球物理测井与地震学综合研究结果显示,火山岩主要为英安岩和玄武岩。存在两次火山喷发旋回,形成下部玄武岩、上部英安岩或单一英安岩的垂向火山喷发序列。玄武岩呈带状分布于研究区西部和南部古地貌低洼区,以上平下凸的透镜状河谷充填式地震反射为特点;英安岩分布于北部及东北部地区,以下平上凸的丘形反射形态为特征。可划分出火山爆发相、火山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3个岩相带。火山爆发相位于火山喷发中心地带,研究区以火山熔岩溢流相为主,火山沉积相布范围局限,位于岩体边缘。火山活动具有喷发频率低、间隔时间短、以宁静的溢流式喷发为主间或伴随较强烈的爆发式喷发为特点。火山活动喷发中心可能是由西南逐渐向东北方向迁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火山岩 岩石学 岩相学 塔河油田 塔里木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条山陶家窑剖面长城系混合沉积特征与发育模式
5
作者 陈亮 任军峰 +3 位作者 李涵 潘星 季汉成 陈发清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0-852,共13页
山西永济中条山地区长城系沉积了一套以碎屑岩为主的海相地层,是鄂尔多斯地区最早的沉积地层,完整记录了长城纪的裂陷活动。自下而上发育了白草坪组、北大尖组、崔庄组和洛峪口组。其中,白草坪组与北大尖组被认为以石英砂岩为主,崔庄组... 山西永济中条山地区长城系沉积了一套以碎屑岩为主的海相地层,是鄂尔多斯地区最早的沉积地层,完整记录了长城纪的裂陷活动。自下而上发育了白草坪组、北大尖组、崔庄组和洛峪口组。其中,白草坪组与北大尖组被认为以石英砂岩为主,崔庄组为页岩,洛峪口组为白云岩。本次研究在中条山陶家窑剖面中发现大量混合沉积,类型多样,在以往关于鄂尔多斯地区长城系的研究中鲜有报道,对于混合沉积成因与沉积模式缺乏系统认识。通过宏观的野外沉积物结构和沉积构造分析,结合微观的室内显微镜观察,以明确中条山地区长城系混合沉积特征与类型,进而揭示混合沉积的成因与模式。研究表明,白草坪组为具有块状构造的相混合沉积;北大尖组发育原地混合、相混合与间断混合沉积,呈中—薄层夹于发育交错层理的石英砂岩中;崔庄组发育少量相混合沉积;洛峪口组主要发育母源混合沉积。混合沉积的过程受裂谷作用控制:早期受裂谷活动影响,为陡坡地貌,缺少原地混合条件,以相混合为主;北大尖组沉积时期,裂谷作用减弱,形成缓坡地貌,发育了相混合、原地混合以及间断混合。洛峪口组沉积时期,裂陷作用结束,海平面大幅下降,早期沉积的碳酸盐岩出露被剥蚀,以内碎屑的形式搬运至盆地内部与石英共同沉积形成母源混合。整体上,混合沉积均出现在各组顶部的海平面开始加速上升时期,因此海平面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混合沉积的基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沉积 混积类型 沉积模式 长城系 中条山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SB/BABS复配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性能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文宏 李彩云 +2 位作者 吕思思 范伟 张永强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1-386,共6页
本文通过研究支链烷基苯磺酸钠(BABS)和椰油酰胺丙基羟磺甜菜碱(CHSB)按不同质量比复配所得表面活性剂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_(cmc))和平衡表面张力(γ),得到该复配体系最佳质量比为3:7,该配比下复合表面活性剂的c_(cmc)为0.0513g/L、γ_... 本文通过研究支链烷基苯磺酸钠(BABS)和椰油酰胺丙基羟磺甜菜碱(CHSB)按不同质量比复配所得表面活性剂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_(cmc))和平衡表面张力(γ),得到该复配体系最佳质量比为3:7,该配比下复合表面活性剂的c_(cmc)为0.0513g/L、γ_(cmc)为26.4mN/m。进而以该复配体系为表面活性剂、不同链长的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氯化钠为盐组分以及原油含量2%的模拟油为油相进行拟三元相行为研究,利用winsor相图和电导率扫描法探究了氯化钠、正丁醇与表面活性剂浓度对体系相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增加,体系经历了WinsotⅠ经WinsorⅢ到winsorⅡ型微乳液的转变;正丁醇浓度增加会导致体系从WinsorⅢ到winsorⅡ型微乳液的转变;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则会导致体系从WinsorⅢ到WinsorⅠ型微乳液的转变。中相微乳液形成的最佳条件为:氯化钠浓度0.5~1.5 mol/L、正丁醇加量介于0~2.2%、表面活性剂加量介于0.5%~8%。在该条件下,原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在短时间内可以达到10^(-3)mN/m数量级,满足驱油剂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行为 中相微乳液 驱油剂 表面活性剂 支链烷基苯磺酸钠 椰油酰胺丙基羟磺甜菜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渗透油藏油井流入动态及合理流压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万涛 何小娟 +1 位作者 王选茹 刘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4-237,257,共5页
对于超低渗透砂岩油藏,合理的井底流压是保证油井稳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启动压力和应力敏感性的存在,使得超低渗透油藏油井合理流压的确定更加困难,开发难度加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性的影响,对已有的油井... 对于超低渗透砂岩油藏,合理的井底流压是保证油井稳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启动压力和应力敏感性的存在,使得超低渗透油藏油井合理流压的确定更加困难,开发难度加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性的影响,对已有的油井产能方程进行修正;与油相的相对流动能力相结合,建立了新的油井流入动态方程。以鄂尔多斯盆地L1区长8油藏为例,对新的油井流入动态方程的可靠性进行分析验证,探讨了超低渗透油藏油井合理流动压力确定方法,为矿场实际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 井底流压 启动压力 应力敏感性 流入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优质烃源岩的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发育环境 被引量:259
8
作者 张文正 杨华 +2 位作者 杨奕华 孔庆芬 吴凯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64,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优质烃源岩(油页岩)井下岩芯外观呈黑色、质硬、手感较轻,露头风化后呈纸片状。岩石薄片镜下观测和电镜-能谱测试显示,长7优质烃源岩呈纹层状有机质十分发育、莓状黄铁矿丰富-极丰富和胶磷矿丰富的特征,常见晶屑...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优质烃源岩(油页岩)井下岩芯外观呈黑色、质硬、手感较轻,露头风化后呈纸片状。岩石薄片镜下观测和电镜-能谱测试显示,长7优质烃源岩呈纹层状有机质十分发育、莓状黄铁矿丰富-极丰富和胶磷矿丰富的特征,常见晶屑、凝灰质纹层。测试结果显示,长7优质烃源岩岩石化学组成以高二价硫、高Fe、高P2O5和相对较低的Al2O3、SiO2、CaO和MgO为特征,微量元素表现出Mo、Cu、U显著正异常,V、Pb呈正异常,其他微量元素为正常和亏损,总稀土含量(∑REE)较低的特征。较低的Sr/Ba比值和较低的B含量反映了含盐度不高的陆相湖盆沉积特征。高的V/(V+Ni)比值、很高的U/Th比值等指示了沉积环境缺氧的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特征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优质烃源岩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烃源岩在鄂尔多斯低渗透富油盆地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被引量:23
9
作者 杨华 张文正 +2 位作者 刘显阳 李善鹏 邵创国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1-9,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低渗透油藏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延长组各油层组,其中长6、长8、长4+5为主力油层组。储集岩热解资料显示,湖盆中部长7、长6油层组广泛分布的致密深水砂岩普遍具有良好的含油性,普遍成藏特征明显,呈现出"满凹含油&...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低渗透油藏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延长组各油层组,其中长6、长8、长4+5为主力油层组。储集岩热解资料显示,湖盆中部长7、长6油层组广泛分布的致密深水砂岩普遍具有良好的含油性,普遍成藏特征明显,呈现出"满凹含油"的低渗透富油盆地特征。恒速压汞、启动压力梯度和石油充注成藏试验结果显示,延长组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的喉道细小,毛细管阻力大,加之地层平缓,使得储层中油-水重力分异困难。石油运聚表现为"被动"的动力学属性,石油充注与大规模运聚成藏不仅需要较强的动力,而且富烃流体要更有利于成藏富集。大范围分布的长7优质烃源岩具有生排烃规模大、生烃增压作用十分强烈(提供石油运聚的主要动力)、高效排烃(提供大规模的富烃流体)等特征,因而可满足低渗透—致密砂岩大规模成藏富集所需的动力和油源条件,在中生界低渗透富油储层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低渗透 成藏动力 富烃流体 延长组 中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藏期次 被引量:50
10
作者 时保宏 张艳 +2 位作者 张雷 杨亚娟 李慧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9-603,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储层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包括盐水包裹体、含烃盐水包裹体、液烃包裹体、气液烃包裹体和气烃包裹体。根据油气包裹体宿主矿物成岩的形成时间序列和均一温度分析认为,长7储层主要有2期包裹体。第一期主要赋存于石...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储层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包括盐水包裹体、含烃盐水包裹体、液烃包裹体、气液烃包裹体和气烃包裹体。根据油气包裹体宿主矿物成岩的形成时间序列和均一温度分析认为,长7储层主要有2期包裹体。第一期主要赋存于石英颗粒次生加大边内侧及未切及加大边的裂隙中,与其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20~140℃;第二期包裹体均沿切穿石英(或长石颗粒)的晚期微裂隙成线/带状分布,与其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90~110℃。结合盆地埋藏史和热史分析认为,长7致密油藏主要经历了2次流体充注,主成藏期为早白垩世晚期,即在早白垩世末盆地开始大范围抬升以前油藏就已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成藏期次 长7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6油层组储层综合评价 被引量:38
11
作者 程启贵 郭少斌 +2 位作者 王海红 王成玉 梁晓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5-419,共5页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首先采用谱系聚类分析方法,选择相对独立的评价参数,从9个参数中选择6个用于储层综合评价,分别是:砂岩厚度、砂地比、泥质含量、变异系数、孔隙度、渗透率。并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分析法,确定各参...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首先采用谱系聚类分析方法,选择相对独立的评价参数,从9个参数中选择6个用于储层综合评价,分别是:砂岩厚度、砂地比、泥质含量、变异系数、孔隙度、渗透率。并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分析法,确定各参数的权系数。在计算储层综合评价指标值的基础上,采用拐点法确定储层综合评价的分类阈值,进而对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地区长6油层组进行储层综合定量评价,取得较好效果。其中,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主体以Ⅰ类、Ⅱ类储层为主,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侧翼以Ⅲ类储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 权系数 长6油层组 储层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湖相页岩油地质特征评价 被引量:80
12
作者 张文正 杨华 +2 位作者 杨伟伟 吴凯 刘飞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515,共11页
页岩油是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之一。利用地球化学、测井、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页岩油的地质特征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湖相页岩层十分发育,根据岩性组合、地球化学等特征可以将... 页岩油是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之一。利用地球化学、测井、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页岩油的地质特征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湖相页岩层十分发育,根据岩性组合、地球化学等特征可以将长7页岩划分为"砂岩-页岩互层"、"厚层状Ⅰ类页岩"与"厚层状Ⅱ类页岩"等三种类型。长7湖相页岩层分布范围广且厚度较大,提供了页岩油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岩石中脆性矿物含量高,为页岩油勘探开发的必要条件;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且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适中,奠定了页岩油聚集成藏的物质基础;虽然长7页岩十分致密,但在扫描电镜下可见微米级裂隙,并且湖盆中部等地区发育物性相对较好的薄砂岩夹层,提供了页岩油的储集空间。分析测试资料显示,长7页岩含油性较好,并具有一定的含气量;薄砂岩夹层油源充足,紫外光下具有较强的荧光显示。综合地质条件及含油气性研究,"砂岩-页岩互层"分布区被评价为最有利的页岩油勘探目标区,"Ⅰ类页岩"较"Ⅱ类页岩"生烃条件更好,脆性更强,微米级裂缝更为发育,含油气性较好,为第二类有利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薄砂岩夹层 地质条件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异常高压特征分析 被引量:33
13
作者 许晓明 刘震 +3 位作者 谢启超 张善文 赵阳 蔡进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5-349,358,共6页
压力的形成和演化受控于地质条件,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与沾化凹陷在凹陷形成演化与异常高压纵向分布特征、主体分布层位和形成机制等4个方面具有相似性,其压力形成和演化也应具有相似特征。渤南洼陷是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中的一个... 压力的形成和演化受控于地质条件,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与沾化凹陷在凹陷形成演化与异常高压纵向分布特征、主体分布层位和形成机制等4个方面具有相似性,其压力形成和演化也应具有相似特征。渤南洼陷是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中的一个典型异常高压洼陷,压力场演化定量研究分析表明,渤南洼陷超压形成时代较晚,异常高压主体层段(沙四上段和沙三段)的超压在东营期末开始形成。综合分析认为整个济阳坳陷异常高压具有晚期形成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形成 压力场演化 异常高压 渤南洼陷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储层致密史与油藏成藏史 被引量:119
14
作者 邓秀芹 刘新社 李士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6-161,共6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岩性油藏形成机理,在包裹体宿主矿物成岩序列和均一温度分析基础上,明确了钠长石中的烃类包裹体形成于晚侏罗世早期的早期充注过程中,石英加大边中包裹体形成于早白垩世生排烃高峰期,含铁...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岩性油藏形成机理,在包裹体宿主矿物成岩序列和均一温度分析基础上,明确了钠长石中的烃类包裹体形成于晚侏罗世早期的早期充注过程中,石英加大边中包裹体形成于早白垩世生排烃高峰期,含铁碳酸盐中的烃类包裹体形成于早白垩世末抬升降温过程中的早期阶段,为晚期充注的产物。同时结合现今储层孔隙发育特征,探讨生排烃高峰期储层古孔隙度和古渗透率,提出生排烃高峰期延长组超低渗透储层尚未形成,含铁碳酸盐胶结是造成储层致密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包裹体 成岩序列 古物性 超低渗透油藏 致密史 成藏史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长2段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 被引量:16
15
作者 赵卫卫 杨兆林 +1 位作者 王乃军 王克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0-35,共6页
长2油层组为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主要的含油气层段之一,为确定长2油层组油气的成藏时期,采用流体包裹体测试技术和分析方法,利用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对该地区长2油层组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特征的分析,... 长2油层组为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主要的含油气层段之一,为确定长2油层组油气的成藏时期,采用流体包裹体测试技术和分析方法,利用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对该地区长2油层组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特征的分析,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资料,结合相应沉积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探讨了下寺湾地区油气的运聚成藏历史.下寺湾地区长2油层组砂岩储层中发育三类流体包裹体:盐水包裹体、含液态烃包裹体和液态烃包裹体.与烃类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具有明显的单峰特征,主要分布在105~115℃.根据埋藏史和热演化史分析结果,最终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长2油层组油藏为一期成藏,其成藏时间距今110~125 Ma,为早白垩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长2油层组 下寺湾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部优质储层分布规律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杨斌虎 刘小洪 +5 位作者 罗静兰 魏新善 姚泾利 刘新社 侯云东 王怀厂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3-339,共7页
分析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对于加快天然气的勘探开发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扫描电镜、毛管压力分析以及包裹体测温等分析测试手段,根据成岩作用和成岩相特征,探讨鄂尔多斯盆... 分析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对于加快天然气的勘探开发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扫描电镜、毛管压力分析以及包裹体测温等分析测试手段,根据成岩作用和成岩相特征,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部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碎屑颗粒粒度、砂岩类型以及成岩作用的差异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研究区目的层可划分出9种成岩相带,主要以优质储层与非优质储层的组合形式出现。位于致密相之间的石英加大胶结混合孔隙相、自生高岭石胶结晶间孔相以及粘土杂基混合充填溶蚀相,是发育优质储层的良好成岩相带。微裂缝的发育以及溶解作用的发生,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成岩相 优质储层 苏里格气田东部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二叠系山1-盒8段物源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兴志 林刚 +2 位作者 姚泾利 刘新社 谢林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97-1006,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已发现多个大型油气田,其勘探潜力巨大。但盆地西部盐池地区山西组、石盒子组的勘探程度较低,因而弄清其物源对该区进一步油气勘探十分重要。以研究区钻测井、岩心及盆地周边露头实测等资... 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已发现多个大型油气田,其勘探潜力巨大。但盆地西部盐池地区山西组、石盒子组的勘探程度较低,因而弄清其物源对该区进一步油气勘探十分重要。以研究区钻测井、岩心及盆地周边露头实测等资料为基础,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区内山1、盒8段石英颗粒成因类型、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古流向及沉积相等特征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山1-盒8期沉积物受到北部及西北部物源的共同影响,且二者物源具有较强的继承性。盐池地区物源主要受北西向的桌子山、贺兰山地区的影响;而苏里格西部地区陆源碎屑沉积物则来自北部阿拉善-阴山古陆。区内山1、盒8段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受物源及沉积相的影响,环县区域具有汇水区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盐池 二叠系 物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储层预测 被引量:6
18
作者 贾亚妮 李振宏 +1 位作者 郑聪斌 王欣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5期472-475,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的膏盐岩沉积面积达5×104km2,天然气的勘探程度很低。为此,利用测井技术和地震反演技术对盐下储层进行了预测。首先,通过对盐下沉积特征的综合分析,对盐下储集层段的发育层位和主要储集岩类型进行了描述;然后,采...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的膏盐岩沉积面积达5×104km2,天然气的勘探程度很低。为此,利用测井技术和地震反演技术对盐下储层进行了预测。首先,通过对盐下沉积特征的综合分析,对盐下储集层段的发育层位和主要储集岩类型进行了描述;然后,采用ELAN测井技术对盐下储层的物性进行了分析,认为盐下储层的物性在普遍较差的背景上存在相对发育的层段和区带;最后,利用全局优化多道地震反演技术,对岩下储层进行了预测,认为盐下存在的局部隆起是圈闭和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盐下储层 测井 地震反演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奥陶系古岩溶储层成岩作用 被引量:41
19
作者 王宝清 章贵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8-522,528,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奥陶纪主要沉积环境为水下凸起一隆间洼地和(内)陆棚盆地。奥陶系由原始沉积的碳酸盐岩和岩溶角砾岩组成。溶蚀孔是最主要的孔隙类型,裂缝是重要的储集空间;孔隙度为0.02%~16.70%,平均为2.19%;渗透...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奥陶纪主要沉积环境为水下凸起一隆间洼地和(内)陆棚盆地。奥陶系由原始沉积的碳酸盐岩和岩溶角砾岩组成。溶蚀孔是最主要的孔隙类型,裂缝是重要的储集空间;孔隙度为0.02%~16.70%,平均为2.19%;渗透率为(0.0014~706.35)×10^-3μm^2,平均为1.90×10^-3μm^2。奥陶系碳酸盐沉积物(岩)经历的成岩作用有压实、白云石化、胶结、交代、溶蚀和去白云石化作用。全岩白云石样品较低的δ^18O值和较高的Mn,Fe含量以及明显低的Sr含量说明白云石受到淡水淋滤和埋藏作用的影响,不低的δ^13C值说明碳来自原始沉积物中的CaCO3。白云石胶结物较全岩白云石具有较低的δ^18O和δ^13C值,说明白云石胶结物形成于裸露期的风化壳岩溶作用阶段。岩石经历了早期成岩作用、表生成岩作用和晚期成岩作用。低孔、低渗是该储层的特点,原因是岩溶作用强度不够和埋藏较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古岩溶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华字井阶地泉头组四段短期基准面旋回与储层成因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自亮 沈芳 段文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35,共8页
以松辽盆地华字井阶地白垩系泉头组第四段为例,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分析了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为主导的三角洲前缘储集砂体的成因。研究表明各种成因砂体的发育受沉积基准面升降、可容纳空间增加与沉积... 以松辽盆地华字井阶地白垩系泉头组第四段为例,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分析了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为主导的三角洲前缘储集砂体的成因。研究表明各种成因砂体的发育受沉积基准面升降、可容纳空间增加与沉积物补给通量比值变化的控制。在基准面上升过程中,A/S<1时,多期叠加型和废弃型河道砂体为主,A/S>1时,则为完整型河道砂体;在基准面下降过程中,A/S<1时,以完整型河口坝砂体为主,A/S>1时,则以叠加型河口坝为主。讨论了各种成因砂体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格架内的时空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 层序地层 分流河道 泉头组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