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逆断层作用下埋地管道局部屈曲行为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杰 陈小华 +1 位作者 鲁鑫 彭昀飞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9-176,共8页
为研究断层作用下埋地管道的局部压溃和起皱行为,以黄土地层埋地管道为例,建立了管土耦合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逆断层作用下埋地管道的变形及局部屈曲过程,研究了内压、径厚比及地层位错量对管道局部屈曲模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 为研究断层作用下埋地管道的局部压溃和起皱行为,以黄土地层埋地管道为例,建立了管土耦合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逆断层作用下埋地管道的变形及局部屈曲过程,研究了内压、径厚比及地层位错量对管道局部屈曲模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地层位错量增大,断层面两侧管道出现应力集中,并逐渐演化为局部屈曲,埋地管道变形曲线由S形变为Z形,断层面两侧的管道变形并非呈对称或反对称分布,上盘区的管道屈曲现象较下盘区更为严重;地层位错量大于3倍管径时,管道轴向应变迅速增大;无压管道和低压管道的局部屈曲模式为压溃,而随着内压的增大,管壁屈曲模式由压溃变为起皱,且管道起皱幅度随着内压的增大而增大;上盘区管段屈曲部位与断层面之间距离受内压、径厚比影响较小,而压溃模式下下盘区屈曲部位与断层面之间的距离随着内压的增大而减小,起皱模式下二者之间的距离随着内压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地层位错量作用下,管道最大轴向应变随径厚比的变化呈现出不同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管道 逆断层 压溃 起皱 数值模拟 局部屈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成品油管道安宁高填方边坡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高盛翔 葛华 +3 位作者 蒋斌松 吴圣林 史继彪 吴泽辉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92-900,共9页
随着中国西南部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机场、高速公路和铁路等建设项目高填方地基日益增多,建设期间填方区域的大变形及其工后阶段的长期缓慢变形直接影响到建设场地的正常使用,特别是存在边坡临空面的填方工程,填方土体的坡度、... 随着中国西南部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机场、高速公路和铁路等建设项目高填方地基日益增多,建设期间填方区域的大变形及其工后阶段的长期缓慢变形直接影响到建设场地的正常使用,特别是存在边坡临空面的填方工程,填方土体的坡度、水平向变形关系到坡体的整体稳定性。本文以云南安宁市一高填方边坡为例,通过现场勘察及对填方过程中监测数据的分析,应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填方坡体的变形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坡体总变形以沉降为主,最大值出现在坡体内部,大部分变形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工后沉降很小,坡体垂直位移最大值出现在填筑体与原地基土交界面处,沉降等值线闭合呈椭圆状;坡体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在原地基土内,水平位移等值线图整体呈条带状由坡底斜向延伸至罐区东侧,水平位移变化较大区域与实际地表裂缝位置一致。研究成果对存在边坡临空面的填方工程施工过程及工后变形量预测控制、坡体上部裂缝病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方边坡 坡体变形 工后变形 坡体裂缝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石冲击载荷下埋地油气管道力学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黄文 谢锐 陈小华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8-144,共7页
落石冲击会对埋地油气管道造成巨大损害,严重影响管道安全运营。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落石冲击埋地油气管道的数值计算模型,模拟了落石冲击埋地管道的过程。通过改变落石冲击速度、管道壁厚及管道埋深参数,分析了相关参数变化时管道的力... 落石冲击会对埋地油气管道造成巨大损害,严重影响管道安全运营。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落石冲击埋地油气管道的数值计算模型,模拟了落石冲击埋地管道的过程。通过改变落石冲击速度、管道壁厚及管道埋深参数,分析了相关参数变化时管道的力学变化规律,得到以下结论:埋地管道会在落石的冲击作用下形成凹陷,管壁应力迅速增大,管壁屈曲后应变迅速增大;管道应力、应变以及凹陷顶点的速度极值点会随着落石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管道壁厚、管道埋深的增大而减小;管道屈曲时,其应力会发生波动,同时应变增加更明显,凹陷顶点速度会有二次回升现象。研究结果对管道的安全运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石冲击 油气钢管 数值模拟 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学习的油气管道沿线地物变化检测 被引量:4
4
作者 马剑林 郑宇恒 +4 位作者 李双琴 孙啸 张涛 沈忱 邹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8002-8007,共6页
油气管道在储运过程中,沿线区域地物变化对其安全具有较大影响,特别是道路的修建、沟壑的挖掘、滑坡等。由于油气管道分布范围广、周边环境复杂,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研究了基于卫星遥感的油气管道沿线地物变化检测... 油气管道在储运过程中,沿线区域地物变化对其安全具有较大影响,特别是道路的修建、沟壑的挖掘、滑坡等。由于油气管道分布范围广、周边环境复杂,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研究了基于卫星遥感的油气管道沿线地物变化检测。在综合考虑空间信息和算法自动化程度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多特征融合和主动学习的油气管道沿线地物变化检测算法。首先利用基于自适应阈值算法选择初始训练样本,然后利用梯度提升树、k近邻和极限随机树集成结构进行未标记样本的类别判定,并基于边缘采样的主动学习算法进行未标注样本增选。在样本增选过程中为了减少噪声对训练样本的影响并且减少冗余信息,通过两方面对增选样本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分割对象约束分类器集成变化检测结果,提高增选样本的准确性,然后利用边缘采样方法选择信息量较大的未标记样本进行标注。通过两景融合后的资源三号(ZY-3)影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检测地物变化情况,并且在提高变化检测结果精度的同时,可以有效减少训练样本的标注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储运 特征融合 分类器集成 半监督变化检测 主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ML映射规则的油气管道数据动态迁移系统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高建章 吴志锋 +2 位作者 孙啸 刘昊 李怡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5-158,共4页
针对传统油气管道数据动态迁移系统数据映射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XML映射规则的油气管道数据动态迁移系统。系统硬件配置为调度模块,由FIFO调度器、计算能力调度器、公平调度器、I/O调度器、TaskTracker、JobTracker构成。系统... 针对传统油气管道数据动态迁移系统数据映射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XML映射规则的油气管道数据动态迁移系统。系统硬件配置为调度模块,由FIFO调度器、计算能力调度器、公平调度器、I/O调度器、TaskTracker、JobTracker构成。系统软件包括数据转换模块、数据动态迁移模块,其中,数据转换模块主要利用XML映射规则获取XML映射数据,并将其嫁接在目的数据库与源数据库之间,以实现油气管道数据的数据类型转换与数据备份;数据动态迁移模块主要通过数据迁移程序发出的数据迁移命令来迁移XML配置文件。该系统通过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实现了油气管道数据的动态迁移。为了验证该系统的数据映射性能,将该系统与几种传统油气管道数据动态迁移系统对比,共同进行油气管道数据动态迁移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证明,基于XML映射规则的油气管道数据动态迁移系统的数据映射性能更强并且更稳定,说明该系统更适用于油气管道数据的动态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数据动态迁移 XML映射规则 数据嫁接 数据类型转换 任务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管理架构的油气管道数据监测分析模型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啸 李双琴 +2 位作者 谢锐 连江桥 郝靖仕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02-105,共4页
针对传统油气管道数据监测方法检测准确度低的问题,设计基于大数据管理架构的油气管道数据监测分析模型。首先构建模型的整体架构,通过大数据支持收集和整理管道数据,对其进行预处理,确定关联排列行数和列数;引入布里渊传感技术,基于分... 针对传统油气管道数据监测方法检测准确度低的问题,设计基于大数据管理架构的油气管道数据监测分析模型。首先构建模型的整体架构,通过大数据支持收集和整理管道数据,对其进行预处理,确定关联排列行数和列数;引入布里渊传感技术,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和传感数据,通过光纤取代传统数百个传感点构成的数据生成回馈传感序列;通过计算模板和光纤反馈情况,生成距离数据,依靠散射点射谱关系距离,确定当前油气管道各处距离值,通过比对即可确定当前管道是否有弯曲情况,实现管道数据的监测。实验数据证明,基于大数据管理构架的油气管道监测分析模型在管道弯曲监测实验中,监测准确度更高,具有明显的监测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管理架构 油气管道 数据管理 收集整理 监测数据 监测效果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移模式下挡墙塑性临界深度极限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杰 黄达 +2 位作者 赵飞 杨超 孙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8-434,共7页
土压力的分布及大小与挡墙的位移模式密切相关。挡墙后的填土处于主动土压力状态时,塑性临界深度是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应用极限分析上限原理,将弹性覆盖层以下且与挡墙相邻的三角形土体微元作为研究对象。推导了外力功率和内能耗散... 土压力的分布及大小与挡墙的位移模式密切相关。挡墙后的填土处于主动土压力状态时,塑性临界深度是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应用极限分析上限原理,将弹性覆盖层以下且与挡墙相邻的三角形土体微元作为研究对象。推导了外力功率和内能耗散功率,得到了挡墙在平移模式下塑性临界深度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考虑了挡墙位移方向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朗肯等理论计算结果是推荐方法的一个特例。塑性临界深度随挡墙位移方向与水平面之间夹角、墙-土界面黏聚力和摩擦角以及填土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但当挡墙位移方向水平时,塑性临界深度与墙-土界面摩擦角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墙 临界深度 平移模式 极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式挡土墙地震旋转位移下的屈服加速度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桂林 赵飞 张永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79-1585,共7页
旋转位移假设下,将挡土墙和填土看成一个系统,建立挡土墙在地震作用下的旋转破坏模式,应用极限分析上限法推导了系统外力功率和耗散功率,得到了水平屈服加速度系数的理论计算公式,并采用MATLAB语言进行数值求解,获得了破裂角和水平屈服... 旋转位移假设下,将挡土墙和填土看成一个系统,建立挡土墙在地震作用下的旋转破坏模式,应用极限分析上限法推导了系统外力功率和耗散功率,得到了水平屈服加速度系数的理论计算公式,并采用MATLAB语言进行数值求解,获得了破裂角和水平屈服加速度系数的数值解。计算公式考虑了填土与墙体接触面上的黏聚力、墙和填土的摩擦角、竖向地震加速度系数、填土黏聚力、填土内摩擦角等对水平屈服加速度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填土与墙体接触面上的黏聚力、墙和填土的摩擦角和竖向地震作用对水平屈服加速度系数的影响显著,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需合理取值以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屈服加速度 重力式挡土墙 旋转位移 极限分析上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碱/复配表面活性剂稳定的稠油水包油乳状液的破乳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蒋华义 孙娜娜 +1 位作者 王舰 童金环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8-344,共7页
为解决复配表面活性剂和有机碱稳定的稠油O/W型乳状液破乳脱水困难的问题,获得作用良好的稠油乳液破乳工艺技术,考察了pH、破乳剂、絮凝剂和温度对该类乳状液破乳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H对乳状液的破乳效果影响显著,溶液pH值为7时... 为解决复配表面活性剂和有机碱稳定的稠油O/W型乳状液破乳脱水困难的问题,获得作用良好的稠油乳液破乳工艺技术,考察了pH、破乳剂、絮凝剂和温度对该类乳状液破乳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H对乳状液的破乳效果影响显著,溶液pH值为7时获得的破乳脱水效果最好,分水率达到最大值59.6%;不同种类的破乳剂具有不同的破乳脱水作用,破乳剂类型对乳液分水率的影响程度为:CTAB(阳离子型)>RKP(非离子型)>SDS(阴离子型),其中RKP脱出的水色清、界面清晰,加量0.01%时的分水率达到最高值68.0%;含不同絮凝剂的体系具有不同的破乳脱水效果,乳状液的分水率随絮凝剂质量分数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无机絮凝剂的破乳效果依次为聚合氯化铝PAC>FeCl_3·6H_2O>AlCl_3·6H_2O,有机絮凝剂的破乳效果依次为CPAM(阳离子型)>PAM(非离子型)>HPAM(阴离子型),CPAM可显著提高乳液分水率;升高温度可提高乳状液分水率,温度对HCl一元体系破乳效果的影响较小,对HCl与RKP组成的二元体系及HCl、RKP与CPAM组成的三元体系破乳效果影响较大;塔河稠油适宜的破乳条件为pH=7、RKP质量分数0.01%、CPAM质量分数0.008%、破乳温度70℃,破乳2 h的分水率可达9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破乳剂 絮凝剂 温度 分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机元素的干酪根类型指数计算 被引量:7
10
作者 申家年 杨久莹 +4 位作者 周放 张健 杨贯楠 仇亚平 孙艳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4-31,128,共9页
干酪根有机元素的范氏图法是被广泛采用的划分干酪根类型的方法,在实践中发现范氏图与干酪根类型指数TI法划分的结果有较大出入.利用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143个样品实测的干酪根类型指数TI和有机元素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提出一种较为... 干酪根有机元素的范氏图法是被广泛采用的划分干酪根类型的方法,在实践中发现范氏图与干酪根类型指数TI法划分的结果有较大出入.利用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143个样品实测的干酪根类型指数TI和有机元素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提出一种较为简洁的利用有机元素H/C、O/C直接计算TI的公式,将计算结果称作ETI;利用松辽盆地北部和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51个样品对ETI进行验证.结果表明,ETI确定干酪根类型与TI法的一致性明显优于范氏图法与TI法的一致性.ETI的提出为利用干酪根有机元素测试结果评估干酪根类型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根 类型划分 范氏图 TI指数 有机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倾管内油水两相流流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珊珊 牟星洁 +2 位作者 李旺 宋晓琴 古丽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4-151,共8页
国内多条成品油输送管道在投产和运行过程中,采用“水联运”投产方式所造成的上倾管道低洼处积水现象引起了严重的管道内腐蚀问题。利用上游来油将低洼处积水携出管道能有效缓解内腐蚀。采用0#柴油、去离子水在内径100 mm的上倾管道内... 国内多条成品油输送管道在投产和运行过程中,采用“水联运”投产方式所造成的上倾管道低洼处积水现象引起了严重的管道内腐蚀问题。利用上游来油将低洼处积水携出管道能有效缓解内腐蚀。采用0#柴油、去离子水在内径100 mm的上倾管道内观察油水两相流流型并测量油携水临界流速。结果表明,随油流黏性力增大和管道倾角增大,油水两相流依次呈现波状分层流、有水滴的波状分层流和油相占主导的分散流3种流型;同一流型下,油相能将水相携入上倾段的最低临界流速随倾角增大而增大;倾角从20°增大到25°使流型从波状分层流转化为有液滴的波状分层流时,油相能将水相携入上倾段的临界流速从0.203 m/s减小为0.187 m/s;倾角从30°增大至35°时,使初始流型从有液滴的波状分层流转换为水相在油相中的分散流,油相能将水相携入上倾段的临界流速从0.205 m/s减小为0.194 m/s;油相能将水相完全携出上倾段的临界流速随倾角增大而略有增大;发生流型转化的流速随倾角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流 上倾管道 流型 临界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在山区河流溢油事故溢油寻踪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利琼 杜博文 吴东容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1-166,共6页
针对山区跨越河流输油管道发生原油溢油事故后的不易发现性以及河流溢油事故可能产生的恶劣影响,提出1种通过无人机上装载的高清晰摄像头拍摄识别溢油区域的无人机溢油油头“影迹”寻踪法。该方法对无人机巡线路径进行算法编程,控制无... 针对山区跨越河流输油管道发生原油溢油事故后的不易发现性以及河流溢油事故可能产生的恶劣影响,提出1种通过无人机上装载的高清晰摄像头拍摄识别溢油区域的无人机溢油油头“影迹”寻踪法。该方法对无人机巡线路径进行算法编程,控制无人机的沿河寻油路径,通过无人机识别的溢油区域图片分析溢油油头位置,对溢油量进行大致计算并且能对溢油情况进行初步判断,从而为即将到来的溢油回收环节提供理论数据支撑;能够提高收油效率,大幅度减少山区跨越河流输油管道发生溢油事故后造成污染以及潜在危害的可能性,为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溢油事故 不易发现性 无人机 溢油油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填方对红黏土地基力学性质影响及坡体稳定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盛翔 徐强 +4 位作者 马洪玉 吴圣林 吴康 刘鹏 吴泽辉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1-137,共7页
以云南安宁市一高填方边坡为例,通过勘察、监测等手段,在查明红黏土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对填土前后红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进行分析,应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坡体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填方工程施工前后,红黏土地基物理力学指标呈现出先... 以云南安宁市一高填方边坡为例,通过勘察、监测等手段,在查明红黏土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对填土前后红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进行分析,应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坡体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填方工程施工前后,红黏土地基物理力学指标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强的特征,致使填土边坡的稳定性呈现出先降低后提高的趋势;坡体上部的地裂缝是在地基土、原地形、填土厚度不均的不利组合下,由于填方体、地基土固结引起坡体的不均匀变形所致,坡体整体稳定。研究成果对于红黏土地基的高填方边坡工程设计、红黏土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施工过程中不均匀变形量控制、坡体上部裂缝病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高填方边坡 坡体稳定性 坡体裂缝 数值模拟 云南安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分层采样的时间维度型大数据流整合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双琴 谢锐 +2 位作者 曹文琛 邹妍 刘凤屿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3-136,140,共5页
现有大数据流整合系统采用统一随机采样策略,当整合环境存在干扰时会出现严重的数据丢失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引入多维分层采样策略,分别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实现对时间维度型大数据流整合系统的优化设计。在硬件方面主要改装微处理器... 现有大数据流整合系统采用统一随机采样策略,当整合环境存在干扰时会出现严重的数据丢失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引入多维分层采样策略,分别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实现对时间维度型大数据流整合系统的优化设计。在硬件方面主要改装微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数据分类器等元件,提高硬件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搭建多时间维度数据分层模型,并通过大数据流业务系统数据实现数据探查,并以多维分层的聚类算法为底层逻辑,检测数据质量。最终将质量检测合格的数据流整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系统的数据流整合功能。通过系统测试得出如下结论:在复杂环境下,基于多维分层采样的时间维度型大数据流整合系统的丢失数据量为1.25 MB,与传统整合系统相比减少了15 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流整合 多维分层采样 数据采集 数据质量检测 模型搭建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品罐区多维防控体系的评估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昭雄 张志坚 +3 位作者 梁俊 李毅 古丽 施隋靖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6-19,共4页
油品罐区承担着串联石油行业上下游工序的重要作用,油品本身的可燃性使得罐区存在较大火灾风险,工艺安全管理、消防系统和应急预案组成的多维防控体系可尽量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和最大程度减弱火灾事故引发的后果.以西南管道分公司安宁... 油品罐区承担着串联石油行业上下游工序的重要作用,油品本身的可燃性使得罐区存在较大火灾风险,工艺安全管理、消防系统和应急预案组成的多维防控体系可尽量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和最大程度减弱火灾事故引发的后果.以西南管道分公司安宁站为例,开展多维防控体系评估工作.结果 表明,多维防控体系能够实现可“防”又可“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品罐区 工艺安全管理 消防系统 应急预案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矩阵的动态大数据多维关联性分析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双琴 张涛 +2 位作者 连江桥 曹文琛 白清霞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11-114,共4页
针对当前动态大数据多维关联性分析过程中数据处理时间过长的问题,提出基于粒矩阵设计动态大数据多维关联性分析技术。采用模糊粗糙集粒化动态大数据,以此为基础,采用粒计算理论构建动态大数据粒矩阵,利用PSO算法优化粒矩阵,通过逻辑约... 针对当前动态大数据多维关联性分析过程中数据处理时间过长的问题,提出基于粒矩阵设计动态大数据多维关联性分析技术。采用模糊粗糙集粒化动态大数据,以此为基础,采用粒计算理论构建动态大数据粒矩阵,利用PSO算法优化粒矩阵,通过逻辑约简运算,得到动态大数据关联信息粒,实现基于粒矩阵的动态大数据多维关联性分析。通过实验结果显示,与现有的动态大数据多维关联性分析技术相比较,提出的动态大数据多维关联性分析技术极大地降低了数据处理时间,充分说明提出的动态大数据多维关联性分析技术具备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大数据 多维关联性 粒矩阵 PSO算法 大数据粒化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