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气区域生产中的关联工艺参数协同预测与预警
1
作者 赵勇 尹爱军 +3 位作者 成浩 李骞 纪林呈 吴倩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0-566,共7页
为提前发现天然气区域生产过程中管线、装置可能发生的超压、泄露等异常工况,现有工业控制报警系统不能准确反映设备真实状态,而采用单参数的预警误判率较高,实用性不足。提出了一种天然气区域生产各上、下游场站关联工艺参数的协同预... 为提前发现天然气区域生产过程中管线、装置可能发生的超压、泄露等异常工况,现有工业控制报警系统不能准确反映设备真实状态,而采用单参数的预警误判率较高,实用性不足。提出了一种天然气区域生产各上、下游场站关联工艺参数的协同预测与预警方法。针对天然气区域内场站多、生产过程复杂、监测数据多样的特点,首先对每个场站的参数进行降维,提取各场站的关键工艺参数;再对关键参数进行关联度评估及分组,以同组的高关联参数为自变量,建立多元非线性套索回归预测模型;同时,建立关键参数的长短期记忆预测模型;结合两种模型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确定动态阈值,对区域生产进行协同预警。通过重庆气矿某井区开展的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有效减少单值异常出现的预警误判,又可提前定位异常场站和异常点位,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区域生产 报警 工艺参数 关联度 协同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时空图神经网络的储气库井筒温度预测
2
作者 何志强 陈界学 +2 位作者 谭健 尹爱军 何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304-6309,共6页
在天然气储气站点,异常井筒温度将严重影响储气作业过程,准确地预测井筒温度对于提升作业过程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作业过程关联参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advanced spatiotemporal graph convolutional neura... 在天然气储气站点,异常井筒温度将严重影响储气作业过程,准确地预测井筒温度对于提升作业过程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作业过程关联参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advanced spatiotemporal grap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A-SGCN)的储气库井筒温度预测方法。A-SGCN分别通过GC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LSTM)进行空间依赖性建模和时间依赖性建模,结合自适应残差注意力机制有效捕捉时空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最终实现对温度的准确预测。方法的有效性通过黄草峡储气库2号注采站进行了验证,通过草储1井与草储6井的关联监测参数实现了对草储1井井口温度的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储气库 井筒 温度预测 图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开采返排废水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8
3
作者 卢培利 邱哲 +4 位作者 张代钧 程伟 陈翱翔 雷彬 叶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61-1166,共6页
伴随着页岩气的开发,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其中返排废水由于水量大、高盐、成分复杂及潜在的环境风险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国外报道的页岩气开采返排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组成、生物降解性及有机污染水平和生态环境风... 伴随着页岩气的开发,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其中返排废水由于水量大、高盐、成分复杂及潜在的环境风险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国外报道的页岩气开采返排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组成、生物降解性及有机污染水平和生态环境风险进行了总结,表明其环境风险值得关注。指出由于返排废水水质易受压裂液配方和页岩层性质等因素影响而差异明显,我国需要加快对页岩气开采返排废水有机污染物的全面调查和评估,科学认识其潜在生态环境风险。基于对返排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可生物降解组分及其生物转化、对微生物的潜在抑制作用等的调查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研究开发针对返排废水有机污染物去除的强化生物处理技术具有现实需求和技术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返排废水 有机物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陶瓷膜催化臭氧氧化处理页岩气压裂废水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德敏 张烨 +3 位作者 袁建梅 廖新睿 陈颖馨 王益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2-125,140,共5页
采用功能陶瓷膜催化臭氧氧化处理页岩气压裂废水,考察了不同功能陶瓷膜、初始pH、臭氧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压裂废水处理效果和膜污染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锰陶瓷膜、氧化钛陶瓷膜和氧化铝陶瓷膜具有良好的臭氧催化功能,... 采用功能陶瓷膜催化臭氧氧化处理页岩气压裂废水,考察了不同功能陶瓷膜、初始pH、臭氧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压裂废水处理效果和膜污染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锰陶瓷膜、氧化钛陶瓷膜和氧化铝陶瓷膜具有良好的臭氧催化功能,与臭氧组合促进了氧化反应系统中羟基自由基(·OH)的产生,明显增强了废水处理效果,相比单独臭氧氧化COD去除率最高提升了21.65%。在初始pH为7.5、臭氧投加量为80 mg/L、反应时间为60 min时,氧化锰陶瓷膜与臭氧组合处理压裂废水COD去除率为79.17%;臭氧可有效控制氧化锰陶瓷膜污染,随着臭氧浓度的增加,ΔTMP明显下降,当臭氧投加量为80 mg/L时,ΔTMP达到最大下降比率72.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压裂废水 功能陶瓷膜 臭氧氧化 羟基自由基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爱 钟大康 +4 位作者 党录瑞 彭平 毛亚昆 任影 杨强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98-1408,共11页
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手段,分析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钻井、岩心和露头剖面样品的镜下岩石学特征,研究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储层的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灯影组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灯二... 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手段,分析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钻井、岩心和露头剖面样品的镜下岩石学特征,研究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储层的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灯影组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灯二段和灯四段,主要储集岩类型为微生物白云岩、颗粒白云岩和距两期风化壳0~200 m范围内的角砾白云岩和溶孔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次生的孔、缝、洞为主,主要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次生晶间孔、构造裂缝、溶洞等。沉积环境是影响灯二段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其有利储集相带主要是位于水动力能量较强的或有利于造礁生物繁殖的高能颗粒滩和微生物云坪沉积环境;溶蚀作用,特别是古岩溶作用是灯四段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早期的桐湾运动形成了灯影组的大规模孔洞,而其后的构造运动则建立了研究区内特别复杂的孔隙-洞穴-裂缝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影组 白云岩 储层 控制因素 川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变换域K-L变换及其去噪效果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彭才 朱仕军 +3 位作者 孙建库 汤淼 夏凌 黄东山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2期112-114,共3页
K-L变换利用相邻地震道的相关性来去除随机噪声,但对于倾斜和弯曲同相轴反射去噪效果不佳。采用改进的时变倾角扫描叠加K-L变换能够较好地去除随机噪声,但由于在时间域进行,没有考虑有效信号和随机噪声在频率域的特点,高频有效信号易受... K-L变换利用相邻地震道的相关性来去除随机噪声,但对于倾斜和弯曲同相轴反射去噪效果不佳。采用改进的时变倾角扫描叠加K-L变换能够较好地去除随机噪声,但由于在时间域进行,没有考虑有效信号和随机噪声在频率域的特点,高频有效信号易受压制。小波变换具有较强的时频分析能力,在小波变换域进行K-L变换,可以实现分时分频K-L变换去噪。介绍了小波变换域K-L变换压制随机噪声的基本原理,即先将地震信号进行小波分解形成分时分频的小波包剖面,然后用K-L变换对小波包剖面进行去噪,再将去噪后的小波包剖面重构回地震剖面,从而达到消除随机噪声的目的。理论模型计算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小波变换域K-L变换去噪方法在有效去除随机噪声的同时能够保护高频有效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变换 小波变换 随机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能发生器叶型优化及性能
7
作者 莫丽 刘芸宏 马筝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71-876,共6页
为了提高热能发生器的水力性能,将热能发生器的工作轮叶片结构由等厚直叶片改造为NACA翼型叶片.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具有不同叶型的叶片在不同转速、不同叶片倾角、不同叶片数下的湍动能耗散率和力矩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建立了不同叶片形... 为了提高热能发生器的水力性能,将热能发生器的工作轮叶片结构由等厚直叶片改造为NACA翼型叶片.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具有不同叶型的叶片在不同转速、不同叶片倾角、不同叶片数下的湍动能耗散率和力矩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建立了不同叶片形式、叶片数、叶片倾角的多个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NACA翼型叶片在不同转速、不同叶片倾角、不同叶片数下的湍动能耗散率和力矩均大于等厚直叶片,能减轻热能发生器工作腔内液体流动产生的液流角偏离程度;随着转速增大,NACA翼型叶片与等厚直叶片的力矩差值逐渐扩大,液流偏离损失进一步减小,相对弯度较大的NACA6412翼型产生的湍动能耗散率最大,液体流动更剧烈,在3000 r/min的高转速下产生的力矩比等厚直叶片的大39.2%;当叶片倾角从35°增大到65°时,NACA0012和NACA2412翼型叶片力矩逐渐减小,NACA4412和NACA6412翼型叶片力矩值先增大后减小;不同叶型的工作轮叶片最优叶片数组合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发生器 液氮泵车 余热回收 NACA翼型 叶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体积封闭椭球算法的多段水力压裂改造体积估算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旭林 桂志先 +1 位作者 王鹏 易娟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8-53,共6页
压裂改造体积(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SRV)是页岩油气开发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解决在多段水力压裂作业过程中,不同压裂井段间压裂改造体积彼此重叠、单段压裂可能会形成复杂裂缝网络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最小体积封闭椭球算法(mini... 压裂改造体积(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SRV)是页岩油气开发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解决在多段水力压裂作业过程中,不同压裂井段间压裂改造体积彼此重叠、单段压裂可能会形成复杂裂缝网络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最小体积封闭椭球算法(minimum volume enclosing ellipsoid,MVEE)的SRV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使用DBSCAN(density 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算法消除微震事件的异常定位结果并将复杂微震事件展布进行分组处理,转化为多组分布特征相对简单的微震事件,然后使用最小体积封闭椭球算法(minimum volume enclosing ellipsoid,MVEE)估算单段压裂改造体积,最后基于椭球体参数,利用仿射变换消除多段压裂改造体积的重叠区域和单段压裂的不同分组间的重叠区域,并最终估算出整体压裂改造体积。使用两组实测水力压裂微震监测数据对本文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对于多段压裂裂缝网络重叠和单段压裂可能形成复杂裂缝网络两类情况下的压裂改造体积的估算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微震监测 压裂改造体积 最小体积封闭椭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