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纳米材料对清洁压裂液黏度影响的现状与思考
1
作者
刘尚豪
刘鹏
+6 位作者
张源
王家钦
李向红
李骅
暴丹
王文哲
张鹏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52-1558,共7页
综述了纳米ZnO、纳米TiO_(2)、碳纳米管、纳米纤维素、纳米SiO_(2)等颗粒的尺寸、加量以及表活剂浓度、助剂浓度等对清洁压裂液黏度的影响,大部分文献数据表明,添加少量纳米材料(0.02%~1%)可有效提高清洁压裂液的黏度,但也有少量反常现...
综述了纳米ZnO、纳米TiO_(2)、碳纳米管、纳米纤维素、纳米SiO_(2)等颗粒的尺寸、加量以及表活剂浓度、助剂浓度等对清洁压裂液黏度的影响,大部分文献数据表明,添加少量纳米材料(0.02%~1%)可有效提高清洁压裂液的黏度,但也有少量反常现象,如纳米碳管添加在非离子表活剂中,在高剪切速率下,体系黏度反而会降低,又如纳米纤维素颗粒添加在油酸钠中,在高剪切速率下,对体系黏度无影响。提出了纳米材料提升清洁压裂液黏度现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纳米材料提升清洁压裂液黏度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改性
清洁压裂液
表活剂
表观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薄砂体重叠带与小断层的地震多属性联合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尹成
彭浩
+2 位作者
赵虎
刘艺璇
王长江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5-634,共10页
中国东部油田普遍存在断裂复杂、砂泥岩互层严重以及河道砂体间错落重叠等地质特征。由于地震纵向分辨率的限制,因而无法可靠识别低序级小断层和砂体重叠带,这对于油田开发方案的部署与调整影响很大。针对这一难题,设计了一个包含不同...
中国东部油田普遍存在断裂复杂、砂泥岩互层严重以及河道砂体间错落重叠等地质特征。由于地震纵向分辨率的限制,因而无法可靠识别低序级小断层和砂体重叠带,这对于油田开发方案的部署与调整影响很大。针对这一难题,设计了一个包含不同断距的断层和不同叠置范围及落差的重叠河道砂体模型,正演结果表明:小于调谐厚度的砂体重叠带在地震剖面上会形成“伪断层”响应,即与小断层类似的地震同相轴的扭曲或错断。但通过地震多属性的综合分析,发现了地震振幅类属性和地震波形结构类属性对小断层与砂体重叠带有不同的响应特征,结合常规的均方根振幅属性和波形变异系数属性,建立了两条识别准则:①均方根振幅与波形变异系数同时为低值突变可以识别断层存在;②均方根振幅为低值突变而波形变异系数为高值突变则可以识别砂体重叠带。胜利探区W102断块S23储层的地震资料应用结果表明,小断层发育区和薄砂体重叠带的均方根振幅和波形变异系数属性的异常特征与这两条识别准则基本一致,可用于识别与区分薄互层砂岩储层中的小断层与砂体重叠带,为该探区开发方案的调整部署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砂体重叠带
小断层
地震属性
均方根振幅
波形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平井多封隔器管柱力学分析及安全评价
被引量:
3
3
作者
乔雨
张智
+2 位作者
张家振
向世林
何小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507-5514,共8页
针对水平井多封隔器管柱在井下多种载荷的共同作用下易引起管柱失效的安全问题,基于力学研究中的多杆件的多次超静定结构,引入力法对多封隔器之间管柱进行受力分析,同时考虑温度效应、活塞效应、鼓胀效应和螺旋屈曲效应的影响,建立考虑...
针对水平井多封隔器管柱在井下多种载荷的共同作用下易引起管柱失效的安全问题,基于力学研究中的多杆件的多次超静定结构,引入力法对多封隔器之间管柱进行受力分析,同时考虑温度效应、活塞效应、鼓胀效应和螺旋屈曲效应的影响,建立考虑多封隔器影响的轴向力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封隔器管柱力学安全强度评价准则和封隔器控制信封失效判断方法,对现场水平井多封隔器管柱进行力学分析和安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考虑多封隔器影响的轴向力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大于常规不考虑多封隔器影响时轴向力,若不考虑多封隔器的影响将低估多封隔器管柱的轴向力,而造成管柱受力危险;同时对管柱危险位置和封隔器进行安全评价,得到了酸化作业时油压和套压的综合控制参数,以期为水平井多封隔器管柱安全工作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封隔器管柱
力法
轴向力
安全评价
综合控制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斜坡区筇竹寺组沉积环境及其页岩气勘探潜力:以四川盆地威远地区威207井为例
被引量:
10
4
作者
梁霄
马韶光
+7 位作者
李郭琴
夏国勇
刘若林
倪根生
张梦琳
寇一龙
袁翠平
陈佳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82,共15页
为深入分析早寒武世(541~509 Ma)海洋化学状态、有机质富集机制,积极评价四川盆地西南部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基于四川盆地威远地区威207井筇竹寺组岩石学、地球化学、主微量元素、孔隙结构与吸附特征,对寒武纪早期上斜坡区...
为深入分析早寒武世(541~509 Ma)海洋化学状态、有机质富集机制,积极评价四川盆地西南部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基于四川盆地威远地区威207井筇竹寺组岩石学、地球化学、主微量元素、孔隙结构与吸附特征,对寒武纪早期上斜坡区古海洋环境、有机质富集控制因素及页岩含气潜力进行了探讨。沉积旋回显示筇竹寺组细粒沉积期发育多个海平面升降控制下深水-浅水陆棚交互转换旋回,但以浅水陆棚相为主,发育典型斜坡浊积体(扇)、重力流沉积。以威远地区为代表的上斜坡区未长期处于深水区,富有机质黑色泥页岩沉积厚度受限。有机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威207井筇竹寺组有机质以Ⅰ型干酪根为主,热演化程度高,残余烃较少,生烃能力偏低。氧化还原参数指示地处上斜坡的威远地区寒武纪初期海洋环境处于中等限制程度,仅存在一定程度的上升流,海水经历了“缺氧-氧化-缺氧-次氧化-氧化”的转变过程,致使上斜坡区古海洋生产力水平整体较低,由下至上呈明显下降趋势。微观孔隙结构与氮气吸附曲线指示筇竹寺组储层以复杂的、无规则狭缝型孔为主,甲烷吸附量和w(TOC)呈正相关性,但与温度呈负相关性,表明筇竹寺组现今普遍面临的高压高温条件不适于甲烷吸附。上述证据指示上斜坡区筇竹寺组页岩气地质条件较复杂,勘探风险较高,建议资源评价方向应往以深水陆棚相沉积为主的拉张槽区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寒武世
筇竹寺组
页岩气
古海洋环境
古生产力
吸附能力
上斜坡区
威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纳米材料对清洁压裂液黏度影响的现状与思考
1
作者
刘尚豪
刘鹏
张源
王家钦
李向红
李骅
暴丹
王文哲
张鹏
机构
重庆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开发事业部
长宁联合项目部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安全管理科
出处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52-155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274032,52304006,51774062)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CSTB2022NSCQ-MSX0349,CSTB2022NSCQ-MSX1554)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YS23748)。
文摘
综述了纳米ZnO、纳米TiO_(2)、碳纳米管、纳米纤维素、纳米SiO_(2)等颗粒的尺寸、加量以及表活剂浓度、助剂浓度等对清洁压裂液黏度的影响,大部分文献数据表明,添加少量纳米材料(0.02%~1%)可有效提高清洁压裂液的黏度,但也有少量反常现象,如纳米碳管添加在非离子表活剂中,在高剪切速率下,体系黏度反而会降低,又如纳米纤维素颗粒添加在油酸钠中,在高剪切速率下,对体系黏度无影响。提出了纳米材料提升清洁压裂液黏度现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纳米材料提升清洁压裂液黏度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改性
清洁压裂液
表活剂
表观黏度
Keywords
nanometer materials
modified
clean fracturing fluid
surfactant
colloidal viscosity
分类号
TQ047.5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薄砂体重叠带与小断层的地震多属性联合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尹成
彭浩
赵虎
刘艺璇
王长江
机构
西南
石油
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开发事业部
中国石油
化工
股份有限公司
胜利油田
分公司
勘探
开发
研究院
出处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5-634,共10页
基金
国家油气重大专项(2016ZX05011002-001)资助。
文摘
中国东部油田普遍存在断裂复杂、砂泥岩互层严重以及河道砂体间错落重叠等地质特征。由于地震纵向分辨率的限制,因而无法可靠识别低序级小断层和砂体重叠带,这对于油田开发方案的部署与调整影响很大。针对这一难题,设计了一个包含不同断距的断层和不同叠置范围及落差的重叠河道砂体模型,正演结果表明:小于调谐厚度的砂体重叠带在地震剖面上会形成“伪断层”响应,即与小断层类似的地震同相轴的扭曲或错断。但通过地震多属性的综合分析,发现了地震振幅类属性和地震波形结构类属性对小断层与砂体重叠带有不同的响应特征,结合常规的均方根振幅属性和波形变异系数属性,建立了两条识别准则:①均方根振幅与波形变异系数同时为低值突变可以识别断层存在;②均方根振幅为低值突变而波形变异系数为高值突变则可以识别砂体重叠带。胜利探区W102断块S23储层的地震资料应用结果表明,小断层发育区和薄砂体重叠带的均方根振幅和波形变异系数属性的异常特征与这两条识别准则基本一致,可用于识别与区分薄互层砂岩储层中的小断层与砂体重叠带,为该探区开发方案的调整部署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薄砂体重叠带
小断层
地震属性
均方根振幅
波形变异系数
Keywords
overlap strip of thin sand body
small fault
seismic attribute
RMS amplitude
waveform variation coefficient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平井多封隔器管柱力学分析及安全评价
被引量:
3
3
作者
乔雨
张智
张家振
向世林
何小平
机构
中国石油
集团川庆钻探工程
有限公司
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
国家能源高含硫气藏开采研发中心
“
油气
藏地质及
开发
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
石油
大学)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开发事业部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507-551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22A20164,52074234)
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专项计划(2020JDTD0016)
中国石油-西南石油大学创新联合体科技合作项目(2020CX040100)。
文摘
针对水平井多封隔器管柱在井下多种载荷的共同作用下易引起管柱失效的安全问题,基于力学研究中的多杆件的多次超静定结构,引入力法对多封隔器之间管柱进行受力分析,同时考虑温度效应、活塞效应、鼓胀效应和螺旋屈曲效应的影响,建立考虑多封隔器影响的轴向力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封隔器管柱力学安全强度评价准则和封隔器控制信封失效判断方法,对现场水平井多封隔器管柱进行力学分析和安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考虑多封隔器影响的轴向力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大于常规不考虑多封隔器影响时轴向力,若不考虑多封隔器的影响将低估多封隔器管柱的轴向力,而造成管柱受力危险;同时对管柱危险位置和封隔器进行安全评价,得到了酸化作业时油压和套压的综合控制参数,以期为水平井多封隔器管柱安全工作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多封隔器管柱
力法
轴向力
安全评价
综合控制参数
Keywords
multi packer string
force method
axial force
safety evaluation
integrated control parameters
分类号
TE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斜坡区筇竹寺组沉积环境及其页岩气勘探潜力:以四川盆地威远地区威207井为例
被引量:
10
4
作者
梁霄
马韶光
李郭琴
夏国勇
刘若林
倪根生
张梦琳
寇一龙
袁翠平
陈佳
机构
中国石油
集团川庆钻探工程
有限公司
地质勘探
开发
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开发事业部
出处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82,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2119)。
文摘
为深入分析早寒武世(541~509 Ma)海洋化学状态、有机质富集机制,积极评价四川盆地西南部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基于四川盆地威远地区威207井筇竹寺组岩石学、地球化学、主微量元素、孔隙结构与吸附特征,对寒武纪早期上斜坡区古海洋环境、有机质富集控制因素及页岩含气潜力进行了探讨。沉积旋回显示筇竹寺组细粒沉积期发育多个海平面升降控制下深水-浅水陆棚交互转换旋回,但以浅水陆棚相为主,发育典型斜坡浊积体(扇)、重力流沉积。以威远地区为代表的上斜坡区未长期处于深水区,富有机质黑色泥页岩沉积厚度受限。有机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威207井筇竹寺组有机质以Ⅰ型干酪根为主,热演化程度高,残余烃较少,生烃能力偏低。氧化还原参数指示地处上斜坡的威远地区寒武纪初期海洋环境处于中等限制程度,仅存在一定程度的上升流,海水经历了“缺氧-氧化-缺氧-次氧化-氧化”的转变过程,致使上斜坡区古海洋生产力水平整体较低,由下至上呈明显下降趋势。微观孔隙结构与氮气吸附曲线指示筇竹寺组储层以复杂的、无规则狭缝型孔为主,甲烷吸附量和w(TOC)呈正相关性,但与温度呈负相关性,表明筇竹寺组现今普遍面临的高压高温条件不适于甲烷吸附。上述证据指示上斜坡区筇竹寺组页岩气地质条件较复杂,勘探风险较高,建议资源评价方向应往以深水陆棚相沉积为主的拉张槽区转变。
关键词
早寒武世
筇竹寺组
页岩气
古海洋环境
古生产力
吸附能力
上斜坡区
威远地区
Keywords
Early Cambrian
Qiongzhusi Formation
shale gas
paleo-ocean environment
paleo-productivity
adsorption capacity
upslope area
Weiyuan area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纳米材料对清洁压裂液黏度影响的现状与思考
刘尚豪
刘鹏
张源
王家钦
李向红
李骅
暴丹
王文哲
张鹏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薄砂体重叠带与小断层的地震多属性联合识别方法研究
尹成
彭浩
赵虎
刘艺璇
王长江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水平井多封隔器管柱力学分析及安全评价
乔雨
张智
张家振
向世林
何小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上斜坡区筇竹寺组沉积环境及其页岩气勘探潜力:以四川盆地威远地区威207井为例
梁霄
马韶光
李郭琴
夏国勇
刘若林
倪根生
张梦琳
寇一龙
袁翠平
陈佳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