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嵌段共聚物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罗婕 义建军 +2 位作者 胡杰 陈商涛 金君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2,19,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聚烯烃嵌段共聚物多种合成方法,包括:活性聚合方法(阴离子、阳离子活性聚合,基团转移聚合,自由基活性聚合,配位活性聚合)、正离子聚合转化法、力化学方法、缩聚法和特殊引发剂法等。同时讨论了各种合成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 综述了近年来聚烯烃嵌段共聚物多种合成方法,包括:活性聚合方法(阴离子、阳离子活性聚合,基团转移聚合,自由基活性聚合,配位活性聚合)、正离子聚合转化法、力化学方法、缩聚法和特殊引发剂法等。同时讨论了各种合成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探讨了其在工业应用上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聚合 嵌段共聚物 链转移 自由基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材专用高密度聚乙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姜凯 王莉 +2 位作者 卢晓英 祖凤华 义建军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6-79,共4页
综述了国内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生产装置及工艺。采用双峰聚合工艺使短支链更多地分布在高相对分子质量部分是HDPE管材从PE80级升至PE100级的主要原因。管材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随HDPE相对分子质量减小而下降,提高短支链含量可提高管... 综述了国内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生产装置及工艺。采用双峰聚合工艺使短支链更多地分布在高相对分子质量部分是HDPE管材从PE80级升至PE100级的主要原因。管材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随HDPE相对分子质量减小而下降,提高短支链含量可提高管材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HDPE的相对分子质量越高,管材抗裂纹扩展性能越好,将短支链分布在高相对分子质量端可提高抗裂纹扩展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管材专用树脂 系带分子 环境应力开裂 快速裂纹扩展 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l_4/NiCl_2/SiO_2催化剂制备宽峰分布PE的研究
3
作者 豆秀丽 刘伟娇 +4 位作者 义建军 张明革 黄启谷 杨万泰 高克京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共5页
以SiO_2为载体,依次加入NiCl_2或Ni(NO_3)_2、给电子体,然后负载TiCl_4,制备多相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以三乙基铝为助催化剂,催化乙烯均聚合及乙烯-1-己烯共聚合,均可得到宽峰分布聚乙烯(PE)。考察了NiCl_2或Ni(NO_3)_2加入量、给电子体... 以SiO_2为载体,依次加入NiCl_2或Ni(NO_3)_2、给电子体,然后负载TiCl_4,制备多相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以三乙基铝为助催化剂,催化乙烯均聚合及乙烯-1-己烯共聚合,均可得到宽峰分布聚乙烯(PE)。考察了NiCl_2或Ni(NO_3)_2加入量、给电子体结构与加入量、聚合温度及1-己烯加入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结果表明:m(NiCl_2)/m(SiO_2)为1:10,2-氯吡啶与SiO_2的摩尔比为为1:10时,80℃下陔催化剂体系可高效催化乙烯聚合,催化效率达3.5 kg/g,PE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M_w/M_n)为15.8;在相同条件下催化乙烯-1-己烯共聚合时,1-己烯加入量为15 mL,其催化效率可达3.7 kg/g,共聚物的M_w/M_n为1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乙烯-1-己烯共聚物 多相齐格勒-纳塔催化剂 宽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连双(酮亚胺)和双(二酮亚胺)及其铝配合物的合成与催化活性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庆东 李春兰 +5 位作者 张宇 崔立山 朱百春 义建军 刘林 郝海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4-530,共7页
通过桥连双β-二酮类化合物与取代苯胺反应,合成了5个新的桥连双(β-单酮亚胺)化合物(1-5)和2个新的桥连双(β-二酮亚胺)化合物(6,7),它们与三甲基铝反应,得到了相应的3个双(β-酮亚胺基)二铝配合物(8-10)和2个双(β-二酮... 通过桥连双β-二酮类化合物与取代苯胺反应,合成了5个新的桥连双(β-单酮亚胺)化合物(1-5)和2个新的桥连双(β-二酮亚胺)化合物(6,7),它们与三甲基铝反应,得到了相应的3个双(β-酮亚胺基)二铝配合物(8-10)和2个双(β-二酮亚胺基)二铝配合物(11,12)。采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质谱等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证实了铝配合物的结构,并考察了这些铝配合物在ε-己内酯开环聚合反应中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连双(β-酮亚胺) 桥连双(β-二酮亚胺) 晶体结构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聚合用Z-N催化剂磺酰基亚胺内给电子体的吸附机理
5
作者 李晓玮 崔亮 +2 位作者 义建军 程瑞华 刘柏平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共9页
针对4种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类新型高效内给电子体,通过Tinker软件进行构象分析,研究了N-(3-氯苯基)-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NCPFS)优势结构在MgCl_2的(110)晶面双Cl缺陷模型表面的Ti活性中心上吸附。结果表明:O与Mg的相互作用较F... 针对4种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类新型高效内给电子体,通过Tinker软件进行构象分析,研究了N-(3-氯苯基)-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NCPFS)优势结构在MgCl_2的(110)晶面双Cl缺陷模型表面的Ti活性中心上吸附。结果表明:O与Mg的相互作用较F与Cl强;筛选出的9种稳定共吸附模型的吸附能为-98.3~-147.3 kJ/mol,其中,NCPFS在Mg的1位点上单齿吸附模型最稳定,其次为NCPFS在Mg的2位点上螯合吸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聚合 齐格勒-纳塔催化剂 磺酰亚胺类内给电子体 构象分析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