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60年的重大进展 被引量:39
1
作者 戴金星 黄士鹏 +1 位作者 刘岩 廖凤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9-698,共10页
通过对1949年到2009年60年来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和产量增长情况的分析,总结了煤成气理论的意义和勘探成就,梳理了大气田的勘探开发成果和意义。研究认为60年以来,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储量上从贫气国跃为世界前列国。1... 通过对1949年到2009年60年来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和产量增长情况的分析,总结了煤成气理论的意义和勘探成就,梳理了大气田的勘探开发成果和意义。研究认为60年以来,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储量上从贫气国跃为世界前列国。1949年中国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只有3.85×108m3,2009年超过了7×1012m3。2)天然气年产量跃为世界第七。1949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只有1117×104m3,2009年则达852×108m3。3)煤成气理论推进了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快速发展。1979年中国煤成气理论的出现,开辟了天然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使指导天然气勘探理论从"一元论"发展为"二元论"。4)勘探开发大气田是快速发展中国天然气工业的重要途径。至2009年底中国共发现44个大气田,大气田总储量占全国的80.5%,天然气年产量占全国的66.4%。60年间中国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取得了重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气 勘探开发 天然气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火山岩中天然气富集的主控因素 被引量:17
2
作者 吴小奇 刘德良 李振生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8-327,共10页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火山岩中发现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包括克拉美丽和五彩湾两个气田,因此石炭系成为北疆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之一,陆东—五彩湾地区天然气主要位于石炭系顶部的火山岩风化壳内,主要为煤成气,来自...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火山岩中发现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包括克拉美丽和五彩湾两个气田,因此石炭系成为北疆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之一,陆东—五彩湾地区天然气主要位于石炭系顶部的火山岩风化壳内,主要为煤成气,来自石炭系腐殖型烃源岩。本文在对陆东—五彩湾地区典型气藏剖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石炭系火山岩中天然气富集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邻近烃源岩和生烃凹陷有利于形成气藏;风化淋滤和构造作用的改造是火山岩物性得到改善而发育有效储集空间的关键因素;断裂和不整合构成了油气垂向和侧向运移的有利通道;海西期以来的各个构造期,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圈闭和油气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火山岩气藏良好的生储盖配置定型于海西期,而燕山中期则是该区天然气成藏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东-五彩湾 火山岩 天然气 控制因素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保幅的地震资料连片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53
3
作者 王西文 刘全新 +6 位作者 吕焕通 刘楼军 杨午阳 田彦灿 王红旗 张年春 关银录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2期105-120,共16页
目前,岩性勘探已逐渐成为油气勘探的主流,但岩性圈闭的识别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很高。由于很多研究区都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三维勘探区构成,这就出现了资料的拼接,以及拼接资料品质不一致等问题。为此,在准噶尔盆地玛湖斜坡区开展了连... 目前,岩性勘探已逐渐成为油气勘探的主流,但岩性圈闭的识别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很高。由于很多研究区都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三维勘探区构成,这就出现了资料的拼接,以及拼接资料品质不一致等问题。为此,在准噶尔盆地玛湖斜坡区开展了连片处理方法研究。玛湖斜坡区的风城南、艾里克湖和玛2井区等3个三维勘探区,勘探时间、采集参数、处理参数等各不相同,3个探区的地震资料在能量、频率、相位上不一致,信噪比和分辨率存在差异,给岩性解释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地质任务和处理目标要求,提出了相对保幅的地震数据连片处理方法。该方法有3个关键技术,即子波处理、面元均化处理和连片野外静校正处理。对这3 个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分别以实例进行了说明。利用相对保幅地震数据连片处理方法对3个探区原有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资料拼接处的能量、频率、相位一致,拼接后的剖面整体品质提高,符合岩性解释对资料品质的要求。在连片处理的资料上进行了岩性解释,识别出了玛2井区玛4井北的二叠系下乌尔禾砂层组地层岩性圈闭和玛005井北的百口泉砂层组地层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相对保幅 连片处理 子波处理 面元均化处理 综合静校正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地层水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姜林 宋岩 +2 位作者 查明 曲江秀 薄冬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7,共6页
莫索湾地区地层水发育情况十分复杂,存在苏林分类的Na2SO4,NaHCO3,MgCl2和CaCl2型水。在纵向上的两个压力系统中,下部高压层地层水发育为反向水化学沉积序列,上部常压层的水化学沉积序列在不同区域有所差异。结合研究区区域构造特征,通... 莫索湾地区地层水发育情况十分复杂,存在苏林分类的Na2SO4,NaHCO3,MgCl2和CaCl2型水。在纵向上的两个压力系统中,下部高压层地层水发育为反向水化学沉积序列,上部常压层的水化学沉积序列在不同区域有所差异。结合研究区区域构造特征,通过对地层水水型、矿化度特征等的综合分析,认为莫索湾地区地层水处于NaHCO3型水的水文地质体系中;CaCl2型水来自于深部地层,通过断裂构造的沟通运移至目的层;而Na2SO4和MgCl2型水是由较高矿化度CaCl2型水与较低矿化度NaHCO3型水混合而成的;盆5井区与盆参2井区地质条件的差异造成了两井区常压层水化学沉积序列的不同;而成岩作用和生烃作用造成了高压层的反向水化学沉积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度 水化学沉积序列 地层水 莫索湾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根—额济纳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26
5
作者 陈启林 卫平生 杨占龙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1-315,共5页
银根—额济纳盆地基底由多板块组成。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早三叠世热拱隆张、早—中侏罗世初始裂谷、早白垩世裂谷发育、晚白垩世引张坳陷及第三纪挤压坳陷等阶段,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构造圈闭,与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下白垩... 银根—额济纳盆地基底由多板块组成。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早三叠世热拱隆张、早—中侏罗世初始裂谷、早白垩世裂谷发育、晚白垩世引张坳陷及第三纪挤压坳陷等阶段,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构造圈闭,与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下白垩统半深湖相烃源岩形成生储组合。油气勘探方向为单断凹陷多级断阶带的断鼻、断块构造油气藏和缓坡带的地层岩性油气藏以及双断凹陷的滚动背斜构造油气藏。提出了小湖盆围绕“洼槽”烃源岩开展“近源”油气勘探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构造 岩性圈闭 多级断阶带 缓坡带 近源勘探 银根-额济纳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主要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赵孟军 赵陵 +1 位作者 张水昌 刘培初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2-167,共6页
通过对烃源岩发育的沉积环境研究认为,中下泥盆统盆地相沉积的黑色泥质岩类是南盘江盆地最主要的烃源岩,石炭系、二叠系和中下三叠统为次要烃源岩。6个浅井的120个样品表明.南盘江盆地中下泥盆统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为0.37%~3.63%... 通过对烃源岩发育的沉积环境研究认为,中下泥盆统盆地相沉积的黑色泥质岩类是南盘江盆地最主要的烃源岩,石炭系、二叠系和中下三叠统为次要烃源岩。6个浅井的120个样品表明.南盘江盆地中下泥盆统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为0.37%~3.63%.平均值为1.65%;为腐泥型有机质,热演化已经处于过成熟阶段。南盘江盆地中下泥盆统烃源岩的生标分布总体上反映了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特征,但是由于其成熟度很高,使得低碳数的孕甾烷和三环萜烷系列含量很高,且总体生标特征具有很强的趋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发育 烃源岩评价 生标特征 南盘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新思路评价冀中坳陷深县凹陷油气勘探风险 被引量:9
7
作者 武娜 郭秋麟 +2 位作者 梁坤 孔凡志 王少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6-333,341,共9页
在冀中坳陷深县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油气成藏规律和成藏主控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建立了油气勘探风险评价参数体系及油气井和干井空间属性特征库。用马氏距离、模糊数学等数据集成方法以及贝叶斯概率模型,结合钻探成果,分别建立了两种... 在冀中坳陷深县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油气成藏规律和成藏主控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建立了油气勘探风险评价参数体系及油气井和干井空间属性特征库。用马氏距离、模糊数学等数据集成方法以及贝叶斯概率模型,结合钻探成果,分别建立了两种集成方法及二者结合的含油气概率预测模板,对凹陷内各点的含油气风险概率进行了预测,实现了全凹陷含油气风险概率可视化。预测结果揭示出深县凹陷低幅构造、深西断阶、深南及衡水断阶等低风险勘探目标,从而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然而由于方法本身的特点,预测结果存在一些差异。马氏距离和模糊综合预测模板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3.7%和79%,二者相结合法准确率达86%。由于模糊评判法综合利用了所有成藏地质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地质有利性,它指明的低风险范围较大,增加了勘探风险;而马氏距离方法只选取能区分油气井、干井的有效地质因素,指明的有利范围较小,预测目标更具体,但它缩小了有利区范围,可能会遗漏部分勘探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目标 风险可视化 勘探风险 深县凹陷 冀中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油气区精细勘探潜力与方法技术 被引量:10
8
作者 侯连华 邹才能 +1 位作者 匡立春 王京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8-115,共8页
根据富油气凹陷油气分布特征及剩余油气资源量分布规律,提出富油气凹陷中的有利区带是下一步勘探重点,主力勘探层系及上、下层系是精细勘探重点层位。在分析制约老油气区勘探关键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老油气区精细勘探思路,建立了针对... 根据富油气凹陷油气分布特征及剩余油气资源量分布规律,提出富油气凹陷中的有利区带是下一步勘探重点,主力勘探层系及上、下层系是精细勘探重点层位。在分析制约老油气区勘探关键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老油气区精细勘探思路,建立了针对不同储层及油藏类型的精细勘探方法技术(油气层识别、油气层保护、油气藏规模预测、提高油气产能等)。近几年,该方法技术在老油气区精细勘探中得到了推广应用,新增油气储量不断提高,加快了老油气区油气发现速度,与海上或新区相比勘探与开发成本明显降低,投资回收周期缩短,提高了勘探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潜力 富油气凹陷 有利区带 勘探方法技术 精细勘探 老油气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生成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谢增业 李志生 +1 位作者 王春怡 郝翠果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2-195,199,共5页
利用封闭体系的高压釜实验装置进行硫化氢生成的模拟实验已有报道,但硫化氢的生成量很少或很难检测到。因此研制了开放体系的石英管模拟方法,探讨了硫酸钙、硫磺、黄铁矿分别与正己烷反应生成硫化氢以及低成熟泥灰岩生烃模拟过程中硫化... 利用封闭体系的高压釜实验装置进行硫化氢生成的模拟实验已有报道,但硫化氢的生成量很少或很难检测到。因此研制了开放体系的石英管模拟方法,探讨了硫酸钙、硫磺、黄铁矿分别与正己烷反应生成硫化氢以及低成熟泥灰岩生烃模拟过程中硫化氢的生成特征。结果表明,硫酸钙与正己烷在高温下可以发生反应,但反应比较困难,且硫化氢的生成量较少;单质硫与正己烷在较低温度下即可发生反应,并可生成大量的硫化氢;黄铁矿与正己烷可以发生反应并生成大量的硫化氢,主要是黄铁矿高温分解形成的单质硫与烃类反应的结果。低成熟泥灰岩生烃模拟过程中能够生成大量的硫化氢与其含有较多的黄铁矿有关。硫化氢生成的成功模拟为其成因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手段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硫磺 硫酸钙 黄铁矿 泥灰岩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前陆盆地层序结构特征研究-以准噶尔南缘晚期前陆盆地为例 被引量:20
10
作者 纪友亮 安爱琴 朱如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7-243,251,共8页
陆相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是目前层序地层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方向。准噶尔南缘为一两期叠加的复合再生型前陆盆地,综合地震、测井、钻井、露头资料对晚期前陆层序进行了划分,共划分出1个一级层序,3个二级层序,5个三级层序以及15个四... 陆相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是目前层序地层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方向。准噶尔南缘为一两期叠加的复合再生型前陆盆地,综合地震、测井、钻井、露头资料对晚期前陆层序进行了划分,共划分出1个一级层序,3个二级层序,5个三级层序以及15个四级层序。依据前陆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的旋回性及层序的内部发育特征,将各个二级层序划分出4个体系域。建立了准南前陆盆地层序地层模式,探讨了构造活动的层序地层响应。构造活动控制层序界面的形成,一次逆冲末期的回弹隆升和下一次逆冲引起的变形是形成构造层序界面的主要原因。随着造山带前缘推覆的不断向前发展,前陆盆地的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向斜坡带方向迁移。构造层序的发育具有旋回性和阶段性,每一层序始于沉降速率迅速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叠置样式 构造作用的沉积响应 前陆盆地 准噶尔盆地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地区三叠系硫化氢分布及运移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许浩 汤达祯 +1 位作者 魏国齐 张君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8-81,共4页
在深入研究包裹体岩相学特征的基础上,应用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了川西北地区不同层位、不同产状中包裹体的物质组成,探讨了该地区硫化氢的分布及运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中、下三叠统中丰富的膏岩矿物、足够的埋藏深度以及较高的地... 在深入研究包裹体岩相学特征的基础上,应用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了川西北地区不同层位、不同产状中包裹体的物质组成,探讨了该地区硫化氢的分布及运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中、下三叠统中丰富的膏岩矿物、足够的埋藏深度以及较高的地温梯度构成了硫化氢大规模生成的必要条件。高含硫化氢天然气在须二段成岩作用阶段就开始大规模向该地层中运移,其运移通道主要为孔喉和溶蚀孔隙;后期注入的烃类中硫化氢含量相对较低,其运移通道为构造裂隙和流体压力作用形成的裂隙,在运移过程中相对稳定的还原环境是硫化氢不被消耗的关键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硫化氢 激光拉曼光谱 化学组成 运移特征 川西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势分析技术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占龙 陈启林 +2 位作者 郭精义 黄云峰 沙雪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3-627,共5页
以沉积层序油气运移期的古构造形态为边界条件,系统考虑沉积层序内部与流体运移有关的参数(储集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压力等),在划分流体运聚单元的基础上,依据流体从高势区向相对低势区运移的普遍规律,采用PetroCharge系统模拟流... 以沉积层序油气运移期的古构造形态为边界条件,系统考虑沉积层序内部与流体运移有关的参数(储集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压力等),在划分流体运聚单元的基础上,依据流体从高势区向相对低势区运移的普遍规律,采用PetroCharge系统模拟流体运移轨迹,以此来评价处于含油气沉积盆地斜坡带等非有利构造位置的岩性圈闭接受流体的能力,通过分析岩性圈闭在流体势场中的位置来综合评价其含油气性。通过在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和吐哈盆地胜北洼陷的应用,初步证实了该方法在岩性圈闭含油气性综合评价方面的辅助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势分析 运聚单元 岩性圈闭 江汉盆地 吐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围压条件下含气致密砂岩孔裂隙形态演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尹帅 丁文龙 +2 位作者 孙圆辉 单钰铭 王濡岳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6-332,共7页
对4组深层致密砂岩样品进行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声学测试,利用Biot相洽原理及微分等效介质原理对岩石裂隙密度ε及孔隙纵横比α进行了反演。将2种方法相结合探讨了不同围压条件下岩石中孔裂隙形态演化及分布规律,避免了单一方法研究的不足... 对4组深层致密砂岩样品进行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声学测试,利用Biot相洽原理及微分等效介质原理对岩石裂隙密度ε及孔隙纵横比α进行了反演。将2种方法相结合探讨了不同围压条件下岩石中孔裂隙形态演化及分布规律,避免了单一方法研究的不足。研究结果表明,ε随围压增加而减小,α随围压增加而增大。由于不同砂岩内部结构及性质的不同,内部裂隙具有不同的应力敏感性。分选性较差的砂岩应力敏感性强,裂隙维持张开所能承受的应力较低;分选性较好的砂岩应力敏感性较弱,裂隙维持张开所能承受的应力较高。探讨了所定义转折压力与岩石样品物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具有非常好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压 含气致密砂岩 裂隙密度 孔隙纵横比 波速 应力敏感性 转折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向挤压构造与油气分布规律 被引量:28
14
作者 杨庚 王晓波 +3 位作者 李本亮 石昕 李选 管树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32,共7页
根据地面地质调查资料、卫星遥感影像地质解译成果、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最新解释以及地震剖面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向挤压构造是由该区发育的达拉布特左行走滑断裂、西北缘逆冲推覆构造以及北西向右行... 根据地面地质调查资料、卫星遥感影像地质解译成果、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最新解释以及地震剖面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向挤压构造是由该区发育的达拉布特左行走滑断裂、西北缘逆冲推覆构造以及北西向右行横向走滑断裂组成。其中,达拉布特边界断裂左行走滑作用是形成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逆冲推覆构造和北西向右行横向走滑断裂的主要控制因素,西北缘逆冲推覆构造与北西向右行横向走滑断裂的交合部位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油气的主要聚集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行走滑作用 横向走滑断层 斜向挤压构造 达拉布特边界断裂 油气分布规律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储层成因类型及分布预测 被引量:56
15
作者 赵宗举 王招明 +1 位作者 吴兴宁 陈学时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0-46,共7页
将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有效储层分为古潜山岩溶储层、埋藏溶蚀储层及内幕白云岩储层3大类,其中古潜山岩溶储层又可分为志留纪后古潜山储层及中晚奥陶世古潜山储层2类。志留纪后古潜山储层主控因素为志留纪—泥盆纪,特别是泥盆纪期间... 将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有效储层分为古潜山岩溶储层、埋藏溶蚀储层及内幕白云岩储层3大类,其中古潜山岩溶储层又可分为志留纪后古潜山储层及中晚奥陶世古潜山储层2类。志留纪后古潜山储层主控因素为志留纪—泥盆纪,特别是泥盆纪期间的岩溶古地貌及二叠纪岩浆热液(硅化)改造作用;有利勘探领域主要分布于中央断垒带的塔中1—塔中4—塔中403井区、塔中19—塔中9井区及塔中16—塔中15井区。对新发现的中晚奥陶世古潜山储层起主要控制作用的应该是中奥陶世晚期—晚奥陶世早期(兰代洛世—卡拉道克世早期)的岩溶古地貌及多期断裂岩溶作用,该储层主要分布于下奥陶统鹰山组中上部,并在塔中凸起—巴楚凸起区均有分布。以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为主的埋藏溶蚀储层主要受沉积相(滩相)及准同生暴露淡水溶蚀、埋藏(有机—无机)溶蚀作用、断裂沟通淡水溶蚀作用控制,有效储层主要分布于沿塔中I号断裂带南侧发育的良里塔格组陆棚边缘高能礁滩相带中,并具备形成特大型碳酸盐岩非均质岩溶储层成岩圈闭原生岩性油气藏的条件。下奥陶统内幕白云岩储层主控因素应为沉积相(半局限—局限台地相)、埋藏重结晶作用、埋藏岩溶-断裂沟通淡水溶蚀作用,储层总体呈层状大面积分布,在整个塔中—巴楚凸起区甚至更广的范围内均有分布,以小型孔洞型储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潜山岩溶 埋藏溶蚀 储层 碳酸盐岩 奥陶系 塔中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不整合的分布样式及其对地层圈闭的制约-以塔里木盆地中泥盆世末为例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景彦 林畅松 +3 位作者 彭丽 陈清清 张响响 周小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8-275,共8页
中泥盆世末构造不整合是塔里木盆地最重要的不整合之一,是早海西构造变动的产物。这一不整合在盆地内分布十分广泛,从隆起区向洼陷区表现为叠合不整合、高角度不整合、微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至整合。在塔北、塔中等地区对下伏地层削... 中泥盆世末构造不整合是塔里木盆地最重要的不整合之一,是早海西构造变动的产物。这一不整合在盆地内分布十分广泛,从隆起区向洼陷区表现为叠合不整合、高角度不整合、微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至整合。在塔北、塔中等地区对下伏地层削蚀强烈,不整合之后又伴随着晚泥盆世东河砂岩的沉积上超,形成多个削蚀不整合三角带和上超不整合三角带。不整合的分布和结构样式反映了构造运动的结果,同时对有利地层圈闭发育分布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削蚀不整合三角带是寻找志留系岩性地层圈闭的有利区,上超不整合三角带是寻找泥盆系东河砂岩岩性地层圈闭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不整合 削蚀不整合 上超不整合 岩性地层圈闭 中泥盆世末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余油田杨大城子组曲流河相油藏单砂体层次细分及成因 被引量:25
17
作者 李军 宋新民 +2 位作者 薛培华 张海龙 孙景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9-125,共7页
针对陆相曲流河油藏复杂的砂体分布特征及重建地下认识体系关键技术难点,在分析陆相盆地地层建造及曲流河储层形成基础上,通过建立并运用曲流河储集层层次细分方法,将吉林扶余油田白垩系杨大城子组曲流河油藏分为4个砂层组,21个小层。... 针对陆相曲流河油藏复杂的砂体分布特征及重建地下认识体系关键技术难点,在分析陆相盆地地层建造及曲流河储层形成基础上,通过建立并运用曲流河储集层层次细分方法,将吉林扶余油田白垩系杨大城子组曲流河油藏分为4个砂层组,21个小层。在小层划分基础上,以曲流河单砂体内部构型刻画为重点,通过综合运用岩心、密井网测井、开发动态等资料,对研究区点坝单砂体层次界面、岩相组合及空间展布与配置关系进行系统研究,并探讨了剩余油成因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形成于弱水动力环境的杨大城子组曲流河油藏点坝单砂体受两级沉积界面控制,形成的侧积体数多在3~4个,侧积面夹角多在4°~7°,平面规模差异较大。孤立型、搭接型、叠加型和切叠型是储集层单砂体空间配置的主要方式。受点坝侧积泥岩等夹层及注采方式影响,剩余油多分布于点坝、孤立及切叠砂体中,构成了油藏实施二次开发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细分 单砂体构型 空间配置 剩余油 曲流河油藏 扶余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古生界克拉通盆地海相油气富集规律与古隆起控油气论 被引量:36
18
作者 赵靖舟 王清华 +4 位作者 时保宏 秦胜飞 刘洪军 杨斌谊 曹青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3-712,共10页
塔里木古生界克拉通盆地海相油气分布十分复杂,大油气田形成及分布主要受古隆起、有效烃源岩分布以及后期构造变动三大因素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古隆起及其斜坡,原因是古隆起及其斜坡是克拉通盆地各种成藏条件的最佳耦合区。塔里木克拉... 塔里木古生界克拉通盆地海相油气分布十分复杂,大油气田形成及分布主要受古隆起、有效烃源岩分布以及后期构造变动三大因素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古隆起及其斜坡,原因是古隆起及其斜坡是克拉通盆地各种成藏条件的最佳耦合区。塔里木克拉通古隆起可划分为继承型、残余型、叠加型、衰亡型4种类型。长期发育的大型继承性古隆起与残余古隆起及其斜坡是油气最富集的地区。古隆起控油、斜坡富集,隆起高部位油气易发生调整破坏、斜坡部位有利于富集保存,这是塔里木克拉通区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重要规律。多期成藏、多期调整是塔里木克拉通区油气藏形成的重要特点。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是克拉通区原生油藏最主要的成藏时期;晚海西期既是原生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又是早期油气藏发生调整形成次生油气藏的重要时期;燕山期,特别是喜马拉雅期则是早期油气藏发生调整改造、定型定位及破坏的主要时期。据此认为,"晚期成藏论"并不适用于塔里木多旋回古老海相克拉通盆地。因此,古隆起及其斜坡,特别是大型继承性古隆起与残余古隆起及其斜坡是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最有利地区。据此提出了"古隆起控油气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油气 分布规律 古隆起控油气论 克拉通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古隆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复式成藏特征及模式 被引量:40
19
作者 杨海军 韩剑发 +2 位作者 陈利新 邬光辉 吉云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4-790,共7页
以塔中古隆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典型油气藏解剖为基础,充分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明确寒武系是塔中海相碳酸盐岩成藏的主力烃源,塔中下古生界天然气主要为古油藏裂解气。塔中古隆起海相碳酸盐岩具有下生上储、多个储盖组合、多期成藏的... 以塔中古隆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典型油气藏解剖为基础,充分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明确寒武系是塔中海相碳酸盐岩成藏的主力烃源,塔中下古生界天然气主要为古油藏裂解气。塔中古隆起海相碳酸盐岩具有下生上储、多个储盖组合、多期成藏的复式油气成藏特征。并建立了塔中古隆起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复式成藏模式,明确了礁滩复合体、岩溶不整合、内幕白云岩是塔中古隆起下古生界油气勘探的三大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复式成藏 成藏模式 塔中古隆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油气成藏模式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33
20
作者 姜华 王华 +4 位作者 李俊良 陈少平 林正良 方欣欣 蔡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5-281,286,共8页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是一个典型的南断北超的箕状断陷,属于边缘海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受到主干断裂的强烈控制作用,该坳陷可以划分为3个石油系统,分别为文昌A凹、B凹和C凹石油系统。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发育不同的油气藏类型:在缓坡...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是一个典型的南断北超的箕状断陷,属于边缘海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受到主干断裂的强烈控制作用,该坳陷可以划分为3个石油系统,分别为文昌A凹、B凹和C凹石油系统。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发育不同的油气藏类型:在缓坡带和周边隆起带上发育潜山或潜山披覆油气藏,局部发育地层超覆油气藏;在主干断层附近发育岩性-构造油气藏;在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滑塌体隐蔽油气藏;在盆地中心位置,可发育远源浊积扇透镜状油气藏。其中,缓坡带的地层不整合-岩性油气藏和盆地中心远岸浊积砂体形成的透镜体油气藏应该是最为有利的近期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剖面 油气成藏模式 隐蔽油气藏类型 珠三坳陷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