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压作动器的复合控制设计及其稳定性研究
1
作者 祁天军 李富荣 +2 位作者 黄绪山 王飞 赵钰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5-123,共9页
针对液压作动器(HA)位置跟踪,设计一种基于奇异扰动理论的复合控制方法。从时间尺度分离的角度,将HA分解为慢速机械子系统和快速液压子系统,并采用奇异扰动理论进行复合控制。设计了一种基于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的带观测器反推控制器,提... 针对液压作动器(HA)位置跟踪,设计一种基于奇异扰动理论的复合控制方法。从时间尺度分离的角度,将HA分解为慢速机械子系统和快速液压子系统,并采用奇异扰动理论进行复合控制。设计了一种基于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的带观测器反推控制器,提出一种类似滑模面的误差变量,将二阶机械子系统转化为一阶误差子系统,由此将HA的位置跟踪误差约束分解为一阶误差子系统的输出约束和一阶液压子系统的稳定性问题。通过奇异扰动理论的稳定性分析,证明通过合理选择控制参数,所提方法能够实现位置跟踪误差约束和所需的稳定性能。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复合控制器能够有效抑制液压作动器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影响,确保位置跟踪误差在规定范围内;与传统的降阶模型非线性控制器(RNC)和反步设计控制器(BDC)相比,所提方法在位置跟踪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作动器 复合控制设计 奇异扰动理论 稳定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微生物法修复石油和镍污染土壤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马永松 李琋 +3 位作者 罗廷 王雅璇 王兵 来进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01-208,共8页
针对石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日益严峻的现象及各种土壤修复技术存在的不足,采用快速、高效、对环境干扰较小的电动微生物法,对石油烃含量为16 000 mg/kg,镍含量为400 mg/kg的共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在不同电压梯度下对土壤pH值、电导率和... 针对石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日益严峻的现象及各种土壤修复技术存在的不足,采用快速、高效、对环境干扰较小的电动微生物法,对石油烃含量为16 000 mg/kg,镍含量为400 mg/kg的共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在不同电压梯度下对土壤pH值、电导率和石油烃的降解和镍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同时采用石油烃组分分析法和BCR法分步提取不同形态的镍,对不同组分的石油烃组分的降解和不同形态镍的迁移转化情况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增加,土壤中不同形态的镍去除效果明显,不同组分的石油烃的去除最佳电压值为1 V/cm。阴阳离子交换膜的使用和电解质的定期更换表明,阴阳离子交换膜的作用可以维持土壤pH值的稳定,从而增强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和电场对重金属Ni不同形态的迁移转化。在最佳修复电压值1 V/cm下,15 d后,石油烃的降解率达到了46.85%,镍的去除率达到了38.52%。因此,采用阴阳离子交换膜的电动微生物法,是修复混合污染土壤的理想的修复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微生物 石油烃 电场强度 形态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燃易爆环境撬装清洗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巴胜富 韦志超 +5 位作者 曲玉栋 李云云 李欣 陈正文 王永强 庞雷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79,共6页
针对石化领域易燃易爆环境下撬装清洗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要求,从撬装清洗设备易燃易爆环境JSA作业风险评估及控制出发,分析危害程度大的燃烧爆炸安全风险及发生概率较高的运输安全风险,提出易燃易爆和运输安全性设计方法和判定依据;基于... 针对石化领域易燃易爆环境下撬装清洗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要求,从撬装清洗设备易燃易爆环境JSA作业风险评估及控制出发,分析危害程度大的燃烧爆炸安全风险及发生概率较高的运输安全风险,提出易燃易爆和运输安全性设计方法和判定依据;基于故障模式及危害性分析(FMECA),建立水射流清洗系统可靠性通用模型,进行可靠性分配及可靠性设计,用于水射流清洗设备生产设计、检验验收及质量评定等。最终完成具有燃烧爆炸风险防护,上坡、下坡及横向运输安全稳定,平均故障间隔时间tMTBF≥1000 h的水射流清洗设备研制。水射流清洗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分析与应用研究,可为今后易燃易爆环境撬装清洗设备的工程设计和施工作业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射流清洗 易燃易爆 运输安全 安全特性 可靠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泉盆地南缘新生代冲断带的变形特征和变形时间 被引量:24
4
作者 陈汉林 杨树锋 +5 位作者 肖安成 潘正中 程晓敢 陈建军 范铭涛 田多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8-494,共7页
酒泉盆地南缘冲断带具有多层次的逆冲结构,包括浅层的远距离冲断系统、中层的近距离冲断系统和深层的原地冲断系统。远距离冲断系统由奥陶系和志留系构成,局部地区表现为飞来峰;近距离冲断系统由古生界和中生界构成,大部分隐伏在远距离... 酒泉盆地南缘冲断带具有多层次的逆冲结构,包括浅层的远距离冲断系统、中层的近距离冲断系统和深层的原地冲断系统。远距离冲断系统由奥陶系和志留系构成,局部地区表现为飞来峰;近距离冲断系统由古生界和中生界构成,大部分隐伏在远距离冲断系统之下,局部地带以构造窗的形式出露地表,其变形样式主要为叠瓦状的冲断变形;原地冲断系统隐伏在近距离冲断系统和第四系之下,其南部的变形主要表现为双冲构造或堆垛构造,往NE方向变形逐渐简单,主要表现为断层传播褶皱和断层弯曲褶皱,前锋地带表现为三角带的突起构造。酒泉盆地南缘冲断带的变形是一个具有大缩短量的薄皮冲断系统,旱峡剖面的构造缩短量为52.7 km,缩短率为55.1%。酒泉盆地南缘冲断带的变形时期大致开始于9.0 M a,并以“前展式”向北扩张,变形时间向北变新,前锋断层开始活动时间约为8.3 M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短量 缩短率 变形时间 变形结构 冲断带 新生代 酒泉盆地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掩推覆构造的地震波照明与观测系统优化 被引量:53
5
作者 董良国 吴晓丰 +3 位作者 唐海忠 陈生昌 杨锴 刘守伟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1期40-47,共8页
在中国的西部和西南部地区,地表条件复杂,逆掩推覆构造广泛分布。在这些地区进行野外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应该基于 CRP 点而不是 CMP 点。为此,对基于 CRP 点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根据波动方程地震波照明结果,利用照明... 在中国的西部和西南部地区,地表条件复杂,逆掩推覆构造广泛分布。在这些地区进行野外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应该基于 CRP 点而不是 CMP 点。为此,对基于 CRP 点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根据波动方程地震波照明结果,利用照明统计、双程波照明或单程波照明方法,确定针对某勘探目的层的地面最优炮点分布范围;利用射线追踪和波动方程模拟,分析特定目的层各 CRP 点的覆盖次数以及照射能量的分布情况;综合地下各目的层不同炮检距地震道对各 CRP 点的覆盖次数和能量贡献分布曲线,确定这些目的层的最优检波器排列方式和排列长度。以玉门油田 JX01逆掩推覆构造模型为例,对面向目标的地震波照明和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对勘探目标更好地进行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掩推覆构造 地震波照明 观测系统 共反射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祁连盆地三叠系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9
6
作者 谢其锋 周立发 +5 位作者 马国福 谭修中 万延周 梁士伟 张凯 赵俊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4-1040,共7页
通过系统的野外剖面测量和样品采集,并运用岩石热解、有机碳测试、干酪根分析、镜质体反射率、饱和烃气相色谱、透射光照射等技术进行室内样品测试,综合评价了南祁连盆地三叠系碳酸盐岩和泥岩露头样品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探... 通过系统的野外剖面测量和样品采集,并运用岩石热解、有机碳测试、干酪根分析、镜质体反射率、饱和烃气相色谱、透射光照射等技术进行室内样品测试,综合评价了南祁连盆地三叠系碳酸盐岩和泥岩露头样品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探讨了有机质的原始沉积环境和生源特征。结果表明:尕勒得寺组(T3g)属于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Ⅰ~Ⅱ型,大加连组(T_2d)为Ⅱ~Ⅲ型;有机质演化程度高,处于高一过成熟阶段;碳酸盐岩和泥质岩沉积环境分别为海陆过渡相和陆源为主;碳酸盐岩与泥岩有机质生源分别为生物降解的水毕毕物和陆堆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地球化学 烃源岩 南祁连盆地 三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及利亚438b区块三叠系Serie Inferiere段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魏钦廉 郑荣才 +3 位作者 肖玲 马国富 窦世杰 田宝忠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2期24-28,共5页
通过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综合研究,分析了阿尔及利亚438b区块三叠系SerieInferiere段的辫状河沉积特征。采用熵权法,综合考虑孔隙度、砂岩密度、渗透率突进系数、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级差和夹层频率等6种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因素,... 通过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综合研究,分析了阿尔及利亚438b区块三叠系SerieInferiere段的辫状河沉积特征。采用熵权法,综合考虑孔隙度、砂岩密度、渗透率突进系数、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级差和夹层频率等6种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因素,计算了研究区三叠系SerieInferiere段储层平面非均质综合指数,并在沉积相约束下,绘制了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展布图。该方法充分利用熵权法的弱化和强化,即去同存异的特点,较准确地表征了研究区储层的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非均质性 三叠系 综合指数 Oued Mya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盆地石炭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儒峰 柳广弟 +3 位作者 马国富 高岗 方晶 刘玉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8-1056,共9页
首次对武威盆地13条石炭系露头剖面进行了层序地层研究,识别出2个Ⅰ类层序界面和4个Ⅱ类层序界面、5个层序和11个体系域,其中,Ⅰ型层序界面具有由区域性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不整合和由局部升降运动导致的剥蚀或地层缺失2种成因类型,Ⅱ型... 首次对武威盆地13条石炭系露头剖面进行了层序地层研究,识别出2个Ⅰ类层序界面和4个Ⅱ类层序界面、5个层序和11个体系域,其中,Ⅰ型层序界面具有由区域性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不整合和由局部升降运动导致的剥蚀或地层缺失2种成因类型,Ⅱ型层序界面主要为沉积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的结构类型的转换界面。层序Ⅰ、层序Ⅱ、层序Ⅲ、层序Ⅳ、层序Ⅴ基本与前黑山组、臭牛沟组、靖远组、羊虎沟组、太原组相吻合。首次在早石炭世前黑山组底部判识出了由下切河道相进积复合体构成的低水位体系域,揭示不同层序内各体系域发育特征,并以体系域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进行追踪对比,建立了武威盆地石炭系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层序和体系域演化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层序 体系域 层序地层格架 武威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花海段新生代变形特征及时间 被引量:9
9
作者 何光玉 韩永科 +5 位作者 李建立 陈建军 魏军 马国富 岳焕忠 刘永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4-90,共7页
在地表地质调查并结合钻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地震剖面的精细地质解释,对阿尔金断裂东段的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阿尔金断裂经阿克塞至肃北向北东东方向延伸,既没有止于玉门市西北的宽台山,也没有延伸至金塔盆地,而... 在地表地质调查并结合钻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地震剖面的精细地质解释,对阿尔金断裂东段的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阿尔金断裂经阿克塞至肃北向北东东方向延伸,既没有止于玉门市西北的宽台山,也没有延伸至金塔盆地,而是止于其间的花海盆地花探7井东侧。阿尔金断裂花海段的变形时间主要为渐新世晚期、上新世末期和晚更新世末,以后者最为强烈。与红柳峡段的对比说明变形强度自西向东逐渐减弱,变形方式主要为走滑兼逆冲,主要构造样式为半花状构造,并派生有一系列向南西西方向收敛的弧形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 构造变形 变形时间 花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及利亚韦德迈阿次盆地三叠系河流相沉积模式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忠贵 郑荣才 +3 位作者 周刚 马国福 窦世杰 田宝忠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3-260,共8页
韦德迈阿次盆地是阿尔及利亚的主要产油区之一,主产层为三叠系Serie inf组,T1组和T2组,前人对其沉积相的划分存在一定分歧。作者根据钻井、测井及岩心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该区Serie inf期为辫状河沉积,随后的Eruptive期陆相火山... 韦德迈阿次盆地是阿尔及利亚的主要产油区之一,主产层为三叠系Serie inf组,T1组和T2组,前人对其沉积相的划分存在一定分歧。作者根据钻井、测井及岩心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该区Serie inf期为辫状河沉积,随后的Eruptive期陆相火山喷发影响了研究区的古地理面貌,在T1,T2和Argileux期转变为曲流河沉积,晚期的S4期为一套盐湖沉积。区域上广泛分布的Eruptive组火山岩和S4组盐湖相沉积分别为下伏河流相储集体提供了稳定的盖层条件。在深入细致的沉积微相分析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缓坡型辫状河与高弯度曲流河两种沉积相模式,其中Serieinf组具有Wallker提出的经典辫状河沉积模式,而T1和T2组的曲流河模式与现代密西西比河具有很强的类比性。此二模式对该盆地FTEB区块的储层预测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及利亚 韦德迈阿次盆地 三叠系 河流相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磺回收装置优化运行技术策略 被引量:7
11
作者 肖生科 廖忠陶 刘强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2-26,共5页
介绍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玉门油田分公司炼油化工总厂硫磺回收的工艺原理,从原料控制、工艺操作条件优化、催化剂活性控制、设备的腐蚀与防护等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影响装置安全、平稳、高效运行的关键技术因素,并有针对性地... 介绍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玉门油田分公司炼油化工总厂硫磺回收的工艺原理,从原料控制、工艺操作条件优化、催化剂活性控制、设备的腐蚀与防护等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影响装置安全、平稳、高效运行的关键技术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实、有效的优化运行技术策略。通过实施优化运行方案,总硫回收率、产品质量、操作平稳率、催化剂性能等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为装置安全、平稳、经济、长周期运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回收装置 技术改造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有机废水处理研究现状及应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兵 施斌 +2 位作者 来进和 熊明洋 汪佳敏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0,共6页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高盐有机废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大,高盐分和高有机含量可能会造成土壤的盐渍化、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增加了人们安全生活造成了隐患。根据文献资料,从高盐有机废水的处理技术着手,介绍了膜分离技术、热法技术及...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高盐有机废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大,高盐分和高有机含量可能会造成土壤的盐渍化、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增加了人们安全生活造成了隐患。根据文献资料,从高盐有机废水的处理技术着手,介绍了膜分离技术、热法技术及其耦合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针对膜分离技术中膜材料、膜表面改性进行,解决热法过程有机物溢出的问题,缩短热法技术的工艺流程及降低能源的消耗,简化耦合技术的操作及维护,最后针对前端研究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有机废水 膜分离技术 热法技术 耦合技术 工业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陆上“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及发展 被引量:48
13
作者 宁宏晓 唐东磊 +3 位作者 皮红梅 唐传章 唐海忠 张艳红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5-653,共9页
“两宽一高”是指宽方位、宽频带和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从地震勘探高密度空间采样理念出发,系统地介绍了无假频检波、基于波动照明分析的观测系统优化、基于原始单炮信噪比的覆盖密度设计、基于叠前偏移子波均匀性的观测系统评价方法... “两宽一高”是指宽方位、宽频带和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从地震勘探高密度空间采样理念出发,系统地介绍了无假频检波、基于波动照明分析的观测系统优化、基于原始单炮信噪比的覆盖密度设计、基于叠前偏移子波均匀性的观测系统评价方法等新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与评价方法;介绍了基于硬件改进的宽频激发和宽频接收技术,可以实现1.5 Hz的低频和超过120 Hz的宽频带激发技术;描述了可控震源滑动扫描方法、井炮高效激发技术、自动实时质量控制等高效采集作业技术,为“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的有效实施实现了技术配套。“两宽一高”地震资料与基于炮检距向量片(OVT)的五维处理技术的结合,发挥了“两宽一高”地震资料的优势,提高了地震勘探资料的成像精度。统计分析了近年该项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并给出了该项技术在我国西部复杂山地和东部复杂城区的两个典型三维地震勘探应用实例。最后分析讨论了节点仪器采集、超高效混叠采集技术、智能化信息化控制管理技术和压缩感知技术,认为这些技术会成为今后地震勘探特别是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宽一高 高效采集 宽频激发 宽频检波器 动态扫描 实时监控 数字化管理 谐波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孔隙划分的致密油藏自发渗吸原油可动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腾 高辉 +3 位作者 王美强 冯永兵 王琛 程志林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3-655,共13页
自发渗吸驱油是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但不同的孔隙划分方法会导致原油可动性精细定量表征存在差异性.基于此,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四种典型致密岩心的自发渗吸驱油实验,利用基于核磁共振分形理论的... 自发渗吸驱油是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但不同的孔隙划分方法会导致原油可动性精细定量表征存在差异性.基于此,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四种典型致密岩心的自发渗吸驱油实验,利用基于核磁共振分形理论的流体分布孔隙精细划分方法,区分了致密砂岩岩心孔隙类型,明确了不同类型岩心孔隙结构对原油可动性和自发渗吸驱油速率的控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岩心自发渗吸模拟油动用程度介于22.07%~33.26%,核磁共振T_(2)谱双峰型岩心自发渗吸模拟油动用程度高于单峰型岩心;不同类型致密砂岩岩心中流体分布孔隙可初步划分出P1和P2两种类型, P1类型孔隙则可进一步划分出P1-1, P1-2和P1-3三种亚类型孔隙;致密砂岩岩心中P1和P2类孔隙中模拟油均有不同程度的动用, P1类孔隙作为致密岩心中主要孔隙,尤其是P1类孔隙中P1-2和P1-3类孔隙的数量决定了自发渗吸模拟油动用程度;P1-1, P1-2和P1-3类孔隙结构差异性对自发渗吸模拟油动用程度起决定性作用,较小尺寸孔径孔隙较大的孔隙结构差异性不仅提升了自发渗吸模拟油动用程度,而且提升了自发渗吸驱油速率;流体可动性指数较高的P1-2和P1-3类孔隙的致密砂岩岩心表现出较高的模拟油动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自发渗吸 孔隙划分 原油动用程度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装置烟机机组故障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家峰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06年第3期49-51,共3页
对玉炼重油催化烟机机组的常见故障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今后提高机组的运行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催化裂化 烟机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102井HP-RTTS封隔器打捞工艺技术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琪 易斌 +4 位作者 刘欣 莫倩雯 王涵宇 唐锐峰 陆林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4-168,共5页
HP-RTTS封隔器广泛应用于川西北地区试油作业中,随着地层的复杂程度增加,试油难度也急剧增大,导致试油封隔器遇卡事故时有发生。文章以ST102井为例,该井在压井起测试管柱过程中出现测试管柱遇卡情况,将井下HP-RTTS封隔器成功捞出后,首... HP-RTTS封隔器广泛应用于川西北地区试油作业中,随着地层的复杂程度增加,试油难度也急剧增大,导致试油封隔器遇卡事故时有发生。文章以ST102井为例,该井在压井起测试管柱过程中出现测试管柱遇卡情况,将井下HP-RTTS封隔器成功捞出后,首先分析了井下测试管柱遇卡原因,并对该封隔器的打捞难点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先采用正扣钻具对扣打捞,再使用反扣钻具套铣打捞的方法,打捞期间优选打捞工具以及施工参数,逐步排除井下遇卡点,效果明显。最终成功将封隔器捞出,并验证了复杂原因为测试管柱底部被钻井液沉淀沉埋,为以后类似的打捞作业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油 封隔器 套铣 打捞 水力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f)-ZrW_(2)O_(8)/9621复合材料制备及碳纤维和ZrW2O8含量对其热膨胀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鞠录岩 宁银磊 +3 位作者 申易 林浩瀚 李伟 郭婧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32,共8页
热膨胀是影响复合材料性能和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研究具有低/负热膨胀的复合材料,本文以碳纤维粉、Zr_(2)WO_(8)颗粒和环氧树脂为原料,采用模压法制备了C_(f)-ZrW_(2)O_(8)/9621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了碳纤维粉和Zr_(2)WO_(8... 热膨胀是影响复合材料性能和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研究具有低/负热膨胀的复合材料,本文以碳纤维粉、Zr_(2)WO_(8)颗粒和环氧树脂为原料,采用模压法制备了C_(f)-ZrW_(2)O_(8)/9621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了碳纤维粉和Zr_(2)WO_(8)颗粒含量对复合材料热膨胀行为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不同温度区间内C_(f)-ZrW_(2)O_(8)/9621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热膨胀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30~200℃范围内,当Zr_(2)WO_(8)颗粒含量不变时,随着碳纤维粉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平均热膨胀系数逐渐降低,其中碳纤维粉含量增加到12%时,复合材料的平均热膨胀系数最低,为29.9×10^(-6)/℃,降低了约60%;当碳纤维粉含量不变时,Zr_(2)WO_(8)颗粒含量逐渐增加到12%时,复合材料的平均热膨胀系数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当Zr_(2)WO_(8)颗粒含量为9%时,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最低,为40.8×10^(-6)/℃,降低了约28%。在30~200℃范围内,C_(f)-ZrW_(2)O_(8)/9621复合材料在热膨胀过程中,温度升高后试样长度的变化量d_(_L)与试样原始长度L_(0)的比值出现增加、减小和增加3个阶段。碳纤维粉和Zr_(2)WO_(8)颗粒均能够降低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但碳纤维粉降低复合材料热膨胀的效果比Zr_(2)WO_(8)颗粒更好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粉 钨酸锆颗粒 热膨胀系数 膨胀量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河西地区戈壁环境下日光温室保温被保温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耀宗 《绿色科技》 2019年第4期135-136,共2页
基于甘肃河西地区的戈壁环境,针对日光温室保温被保温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了导热系数变化及水分这两个因素对日光温室保温被保温性能产生的影响,并围绕保温被的抗老化性进行了探讨,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戈壁环境 日光温室 保温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同轴换热系统最佳流量设计方法
19
作者 肖东 蔡纯 +2 位作者 杨瑞涛 杨凯杰 高若禹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73-480,共8页
利用井下同轴换热系统(DCHES)取热是一种开发岩层地热能的有效手段,但目前缺乏针对其流量优化的设计方法。依据流动与传热基本原理,建立DCHES取热数学模型,并通过现场测试数据进行验证。耦合取热功率的可用性,形成DCHES最佳流量的设计方... 利用井下同轴换热系统(DCHES)取热是一种开发岩层地热能的有效手段,但目前缺乏针对其流量优化的设计方法。依据流动与传热基本原理,建立DCHES取热数学模型,并通过现场测试数据进行验证。耦合取热功率的可用性,形成DCHES最佳流量的设计方法,并以西安地区为例开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取热功率的可用性随流量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取热功率可用性最大时所对应的流量即为DCHES的最佳流量。在DCHES的实际运行中,可利用本方法不断调整运行流量以获得最大[火用]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换热器 火用 最佳流量 井筒传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酒泉花海地区棚地葡萄高产栽培模式及防冻措施
20
作者 朱耀宗 《现代园艺》 2019年第11期59-61,共3页
在甘肃酒泉花海地区,冬季较为寒冷,葡萄植株极易发生冻害现象。主要分析了甘肃酒泉地区葡萄栽培模式,探讨了其防冻措施,对葡萄进行嫁接、埋土、沟栽、灌溉与烟熏、提高果树抗冻能力、选择抗寒品种等措施,可减少葡萄冻害现象。
关键词 棚地葡萄 葡萄栽培 防冻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