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东天山山前洪积平原地区油田土地复垦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于祥春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96-100,共5页
新疆东天山山前洪积倾斜平原油气田能源的开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退化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胁。从研究区自然地理特征的角度出发,采用综合定性分析方法对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吉七井区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 新疆东天山山前洪积倾斜平原油气田能源的开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退化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胁。从研究区自然地理特征的角度出发,采用综合定性分析方法对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吉七井区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类型主要为灰棕漠土,该土壤的砾质化程度很弱,成土母质大多数是黄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天然牧草地,约占土地面积的86.76%;石油天然气项目的土地复垦工作具有用地呈现点多、线长、面广、分散性及不确定性和损毁土地程度较轻的特点;研究区土地复垦方向为天然牧草地,土地复垦责任范围为42.54 hm^2,复垦措施主要包括平整、松土、培肥、植被工程等。研究结果为新疆东天山山前洪积倾斜平原石油天然气类项目开发生态环境的恢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土地复垦 适宜性评价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体系分形特征与油气藏分布 被引量:22
2
作者 陈新 卢华复 +2 位作者 浦世照 陈忠民 李世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7-521,共5页
应用分形理论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区的断裂体系进行研究,发现断裂的平面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对于断裂体系而言,分形维数越大,则断裂分布越不均匀,断裂越发育。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断裂的性质及走向与分形维数的关系。正断裂以NW向为主,... 应用分形理论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区的断裂体系进行研究,发现断裂的平面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对于断裂体系而言,分形维数越大,则断裂分布越不均匀,断裂越发育。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断裂的性质及走向与分形维数的关系。正断裂以NW向为主,自相似性强,其分维数(0.562 3)大于NE向正断裂的分维数(0.561 1)。逆断裂则以NE向断裂为主,自相似性强,其分维数(1.135 6)大于NW向逆断裂的分维数(0.988 0)。在有断裂发育的油气藏中,其分维数(1.964 0)大于无断裂油气藏的分维数(1.763 0)。而在有逆断裂发育的油气藏中,其分维数(1.954 0)更是远远大于有正断裂油气藏的分维数(1.146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断裂体系 油气藏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实用的CO_2溶解气驱岩心洗油方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韩学辉 杨龙 +3 位作者 王洪亮 王雪亮 房涛 张娟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14,共4页
为了提高岩心的洗油效率,开发了一种实用的CO2溶解气驱岩心洗油方法。该方法在Stewart设计的CO2溶解气驱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洗油室抽真空、CO2预清洗、溶剂回收3个步骤。使用自行研制的DGO-1型CO2溶解气驱洗油装置,实验考察了新方法的... 为了提高岩心的洗油效率,开发了一种实用的CO2溶解气驱岩心洗油方法。该方法在Stewart设计的CO2溶解气驱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洗油室抽真空、CO2预清洗、溶剂回收3个步骤。使用自行研制的DGO-1型CO2溶解气驱洗油装置,实验考察了新方法的洗油效果。6块不同孔隙度、渗透率的岩心的洗油结果表明,经过6~10次CO2溶解气驱后,岩心荧光级别均小于3级,孔隙度和渗透率趋于稳定,可满足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336-2006的要求,且洗油时间(2~3天)较常规脂肪抽提洗油(2~3周或更长)有大幅度减少。该方法洗油原理清楚,洗油装置简单,易于操作,洗油效率高,清洁环保,推荐作为一种实用方法在岩石物理实验室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溶解气驱 岩心洗油 CO2预清洗 荧光级别 孔隙度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南缘膏泥岩地层高密度防漏型油基钻井液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路宗羽 徐生江 +3 位作者 叶成 孙晓瑞 马超 苏超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30,共8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层含有大段膏泥岩和泥岩,具有高分散高膨胀的特点,且地层孔隙压力高、钻井液密度高、钻井液当量密度窗口窄,极易发生卡钻、井漏等井下复杂事故。针对这一问题,通过优选油基钻井液的组分和复合防漏材料获得了高密度防漏...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层含有大段膏泥岩和泥岩,具有高分散高膨胀的特点,且地层孔隙压力高、钻井液密度高、钻井液当量密度窗口窄,极易发生卡钻、井漏等井下复杂事故。针对这一问题,通过优选油基钻井液的组分和复合防漏材料获得了高密度防漏型油基钻井液体系。研究了油基钻井液的抗温抗盐性能、抗岩屑污染能力和防漏型油基钻井液的封堵防漏性能。结果表明,油基钻井液抗温抗盐性良好,在温度180℃和密度2.5 g/cm^3的条件下,钻井液流变性和乳化性能稳定(破乳电压大于1000 V),可抗15%的CaSO_4、12%的NaCl和20%的CaCl_2及10%岩屑污染。在油基钻井液中加入复合封堵剂(1%封堵剂FD-L+1%碳酸钙(600目)+0.5%石墨粉)和3%油溶性膨胀堵漏剂(LCM)形成的高密度防漏型油基钻井液具有良好的封堵性能和防漏性能,封堵承压为7.75 MPa,在1~5 mm模拟裂宽下的堵漏承压为7.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膏泥岩 油基钻井液 复合防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东地区油气成因及来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林 陈世加 +3 位作者 杨迪生 路俊刚 赵克斌 徐怀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6-539,共4页
石东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滴水泉凹陷西侧,临近储量达亿吨级的石西油田和千亿立方的克拉美丽气田,目前已获高产油气流,但其规模较小,其成因及油气来源尚不十分清楚。采用全烃地球化学方法确定油气来源,指出石东地区天然气干燥系数较大,甲... 石东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滴水泉凹陷西侧,临近储量达亿吨级的石西油田和千亿立方的克拉美丽气田,目前已获高产油气流,但其规模较小,其成因及油气来源尚不十分清楚。采用全烃地球化学方法确定油气来源,指出石东地区天然气干燥系数较大,甲、乙烷碳同位素均较重,与石西油田不同,与滴水泉凹陷周缘的克拉美丽气田更为相似;石东地区深浅层原油特征基本一致,其原油碳同位素、姥植比、轻烃和饱和烃色质特征与石西油田深浅层原油不完全一致,与滴水泉凹陷周缘陆南1井区侏罗系、克拉美丽气田原油特征相似,说明石东地区油气不是从石西油田运移而来,主要来自滴水泉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因 石东地区 滴水泉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南缘膏泥岩地层井壁失稳机理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生江 刘颖彪 +3 位作者 戎克生 叶成 马超 苏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194-199,共6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安集海河组和紫泥泉子组地层钻井过程中易发生遇阻、卡钻、井漏等井下复杂事故。为研究这两组地层井壁失稳的原因,从岩心的黏土矿物组分、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分散膨胀性能的角度,同时结合典型井的测井等数据,研究... 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安集海河组和紫泥泉子组地层钻井过程中易发生遇阻、卡钻、井漏等井下复杂事故。为研究这两组地层井壁失稳的原因,从岩心的黏土矿物组分、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分散膨胀性能的角度,同时结合典型井的测井等数据,研究地层的坍塌压力和破裂压力的当量密度,综合分析井壁失稳机理。研究认为:安集海河组和紫泥泉子组地层均具有黏土含量高(30%)、伊/蒙混层含量高(57%)且混层比高(55%)的特点,电镜扫描显示岩心表面含有大量伊/蒙混结构,因此,钻井液滤液依靠压差和毛细管作用侵入地层是造成地层非均匀水化膨胀是地层失稳的主要原因;岩屑的回收率和膨胀率结果可见地层具有高分散高膨胀的特点,极易造成井壁坍塌及钻井液性能恶化;岩心实验显示岩心抗压强度较低,经水基钻井液浸泡后破碎或者产生裂纹,油基钻井液浸泡抗压强度下降,说明岩心本身的抗压强度低也是地层不稳定的本质原因;另外,地层孔隙压力高,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窄,钻井液密度控制不当也是导致地层失稳(漏失和坍塌)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黏土矿物 伊蒙混层 电镜扫描 X射线衍射 井壁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弹性反演在Y研究区盐下碳酸盐岩气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龚幸林 牛刚 +1 位作者 白文成 邸永香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5-68,75,共5页
常规叠后反演和传统的AVO技术很难有效预测Y研究区盐下碳酸盐岩气藏,因此,提出了利用叠前弹性参数反演预测该区气藏的思路。通过不同流体弹性参数的交会分析(该区岩性单一),筛选出对碳酸盐岩气层敏感的弹性参数——密度。利用叠前时间... 常规叠后反演和传统的AVO技术很难有效预测Y研究区盐下碳酸盐岩气藏,因此,提出了利用叠前弹性参数反演预测该区气藏的思路。通过不同流体弹性参数的交会分析(该区岩性单一),筛选出对碳酸盐岩气层敏感的弹性参数——密度。利用叠前时间偏移的CRP道集数据、速度数据和井数据,通过叠前弹性反演得到了密度数据体。密度能够有效区分气层和水层,利用密度数据预测了气藏分布范围,共划分出5个气藏分布区。两口检验井和一口后钻井证实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叠前弹性反演是该区碳酸盐岩气藏预测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叠前反演 密度 气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凝固点柴油的高密度油基钻井液体系构建及性能 被引量:6
8
作者 叶成 徐生江 +5 位作者 鲁铁梅 周泽南 谢龙龙 谷文 刘星雨 马超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0,共6页
为了解决准噶尔盆地南缘低温环境钻井液的配制困难的问题,以现场用钻井液材料及配方为基础,采用低凝固点(-38℃)的-35^(#)柴油为基油,通过调整乳化剂、提切剂、润湿剂及有机土等的加量,构建了适应低温环境的高密度油基钻井液体系,并评... 为了解决准噶尔盆地南缘低温环境钻井液的配制困难的问题,以现场用钻井液材料及配方为基础,采用低凝固点(-38℃)的-35^(#)柴油为基油,通过调整乳化剂、提切剂、润湿剂及有机土等的加量,构建了适应低温环境的高密度油基钻井液体系,并评价了体系在低温(-10~-2℃)和高温(180℃)条件下的流变性及体系的抗污染、封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不仅能满足温度低至-10℃条件下的配制且能满足在复杂地层条件下(温度180℃、密度2.5 g/cm^(3))的流变性能要求,乳化性能稳定(破乳电压1000 V以上)且抗污染性能强;同时具有良好的封堵性能,模拟缝宽0.5 mm时的封堵承压为7.0 MPa。该钻井液可在准噶尔南缘低温地面环境下顺利配制且能满足地层条件下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柴油 0^(#)柴油 膏泥岩 油基钻井液 低凝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动态多重光散射法评价高密度油基钻井液稳定性 被引量:3
9
作者 马超 苏超 +4 位作者 周超 潘蕾茗 徐生江 叶成 孙晓瑞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117,共6页
采用多重光散射仪(AGS)持续测试高密度油基钻井液静置不同时间的背散射光强度的变化规律,分析油基钻井液在不同时间内的综合稳定性。研究了密度、NaCl质量分数、CaCl2质量分数及CaSO4污染对油基钻井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 采用多重光散射仪(AGS)持续测试高密度油基钻井液静置不同时间的背散射光强度的变化规律,分析油基钻井液在不同时间内的综合稳定性。研究了密度、NaCl质量分数、CaCl2质量分数及CaSO4污染对油基钻井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下,高密度油基钻井液的不稳定是由于加重剂等固相粒子沉降引起样品池的顶部有清液层析出,底部有一定团聚沉淀形成;随着密度的增加(2. 0~2. 6 g/cm3),钻井液的综合稳定性增强,说明加重剂固相的增加并不是导致钻井液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与钻井液中的乳化润湿体系有很大的关系。NaCl质量分数增加(3%~12%)对钻井液稳定性影响不大; CaCl2质量分数增加(5%~25%),钻井液体系的稳定性增加; CaSO4浓度的增加对油基钻井液的稳定性影响较为复杂,在高浓度(15%)和低浓度(3%~10%)钻井液稳定性均会降低,质量分数为12%时钻井液的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油基钻井液 稳定性 加重剂 多重光散射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钻井液研制及其盐碱地改良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蒲磊 许明标 +2 位作者 王朝飞 陈侃 周姗姗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7-593,共7页
随着我国对西北部勘探开发力度的增加,同时对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而传统处理工艺并不能使废弃钻井液达到低污染、低伤害的目的。针对废弃钻井液的污染问题,结合新疆多盐碱地的实际情况,利用盐碱土壤作为钻井液后期处理的场所,在基... 随着我国对西北部勘探开发力度的增加,同时对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而传统处理工艺并不能使废弃钻井液达到低污染、低伤害的目的。针对废弃钻井液的污染问题,结合新疆多盐碱地的实际情况,利用盐碱土壤作为钻井液后期处理的场所,在基于天然材料的基础上研制了生态处理剂JH1、JH2、JH3,并开发出一套生态钻井液体系JH。并系统地评价了该体系的流变性、抗污染性、润滑性、抑制性和环保性能。实验结果表明,120℃下生态钻井液体系JH具有良好的流变性,API滤失量为3.4 mL,岩屑回收率为72.6%,线性膨胀率为11.54%,润滑系数为0.1058,具有较好的抗污染性能,能满足常规钻井的需要。生态钻井液环保性能较好,EC50为89600 mg/kg,BOD5/CODCr为25.9%,易生物降解,重金属含量低于最低限值,满足排放限制标准。经过有机酸中和后施加在盐碱土壤上,有效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含盐量降幅达54.3%,pH值恢复至6.85,有机质含量增加了49.7%,N、P、K含量增幅59.25%~113.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钻井液 盐碱土壤 环境保护 生物降解性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事故发展与控制的隐患分级方法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东风 申玉琪 +2 位作者 赵志强 张佑明 孟亦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76,共6页
为使隐患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对隐患与事故的关系进行研讨,提出隐患的根本属性是能够促使事故发生或发展。通过预估促使和控制(阻碍)事故发展的因素,来揭示隐患在事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根据发生作用的时间将隐患分为第1类隐患和第2类隐... 为使隐患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对隐患与事故的关系进行研讨,提出隐患的根本属性是能够促使事故发生或发展。通过预估促使和控制(阻碍)事故发展的因素,来揭示隐患在事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根据发生作用的时间将隐患分为第1类隐患和第2类隐患。在风险评估过程中,解决了具体隐患风险分级的问题,提出隐患暴露频率、其他条件的可能性、隐患纠正系数、事故后果初始分值、人员防护修正系数、人员暴露修正系数、应急处理与事故控制修正系数和财产损失修正系数等评价指标。通过隐患致因事故风险的计算,评估隐患的最终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类隐患 隐患分级标准化 隐患致因事故 风险评估 暴露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