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震波阻抗反演的小层砂体预测技术——在大庆油田州57水平井区块的应用 被引量:25
1
作者 单敬福 王峰 +2 位作者 孙海雷 孙继刚 韩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2-218,共7页
在油气勘探与开发的整个历程中,无论是勘探阶段还是进入开发后的任何时期,尤其在对水平井区目的层的砂体预测时,始终离不开对储层沉积特征的分析,州57井研究区主力油层为葡萄花油层,其沉积时期处在松辽盆地北部大型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 在油气勘探与开发的整个历程中,无论是勘探阶段还是进入开发后的任何时期,尤其在对水平井区目的层的砂体预测时,始终离不开对储层沉积特征的分析,州57井研究区主力油层为葡萄花油层,其沉积时期处在松辽盆地北部大型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前缘相带到湖相的过度带之上,沉积地层较薄,沉积单砂体一般不超过2 m。因为砂体的三维展布特征受控于地质历史时期沉积体系的时空变迁及演化,每一次的湖进湖退严格控制砂体的分布与走向,因此,在精细刻画小层砂体过程中,首先要精细的地质研究,然后利用储层地震波阻抗反演对油田小层砂体进行预测,为后期调整注采关系、提高采收率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地震波阻抗反演 小层砂体 采收率 大庆油田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姚家组一段层序地层格架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侯艳平 任建业 +2 位作者 任延广 庄新国 王雅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6-470,共5页
应用地震、测井、岩心及古生物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系姚家组一段层序地层格架进行了详细研究解剖。将姚一段地层分为3个四级层序,这3个四级层序呈退积式发育,底部与青山口组呈大型不整合接触,由此表明在姚一段沉积初期松辽盆地曾... 应用地震、测井、岩心及古生物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系姚家组一段层序地层格架进行了详细研究解剖。将姚一段地层分为3个四级层序,这3个四级层序呈退积式发育,底部与青山口组呈大型不整合接触,由此表明在姚一段沉积初期松辽盆地曾经经历了短暂的抬升作用,而后盆地又开始沉降、重新接受沉积,并且湖盆范围逐渐扩大。姚家组一段形成于87~88 Ma,这一时期太平洋板块发生了一系列重组事件。通过对姚一段层序地层格架内部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分析,认为姚一段沉积时期,盆地已经开始了挤压作用。姚一段层序地层格架的形成是对这一板块重组事件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板块重组 层序地层格架 姚家组一段 松辽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东岳庙段沉积环境演化及其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何江林 陈正辉 +2 位作者 董大忠 孙莎莎 王志国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5-397,共13页
川东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且在局部地区已获工业页岩油气流,但尚未实现规模开发,其页岩油气富集机理研究滞后于生产实践。本文在野外调查和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沉积环境演化及页岩油气地质条件进行分析,... 川东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且在局部地区已获工业页岩油气流,但尚未实现规模开发,其页岩油气富集机理研究滞后于生产实践。本文在野外调查和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沉积环境演化及页岩油气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以期为实现东岳庙段页岩油气突破提供有益借鉴。结果显示:川东地区东岳庙段发育一个完整的水进水退沉积旋回,富有机质泥页岩主要发育于中部半深湖相,厚约15~30m,TOC平均为1.79%,以II型有机质为主,热演化程度较高,达凝析油—湿气阶段。以黏土矿物粒间孔和有机质孔为主,脆性矿物含量中等,脆性指数平均为62.1%。平均孔隙度为8.85%,而渗透率极低,均值仅0.239mD,呈现出“高孔低渗”特征,层内油气以侧向运移为主。其页岩油气的富集主要受富有机质泥页岩分布、热演化程度和裂缝发育条件的控制。推论垂向富有机质泥页岩连续发育的现今油气低势区是川东地区东岳庙段潜在的页岩油气高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页岩油 下侏罗统 湖相页岩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PE管式反应器内超温分解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5
4
作者 黄起中 祝宝东 孟静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57,共4页
为解决造成低密度聚乙烯反应器自增强应力减弱、系统乙烯浪费和大量不合格产品产生的超高压反应热分解问题,分析了反应压力、引发剂浓度、原料组成等因素,并结合装置生产实际从冷、热流注入量配比、反应物料流速等方面进行研究,找出了... 为解决造成低密度聚乙烯反应器自增强应力减弱、系统乙烯浪费和大量不合格产品产生的超高压反应热分解问题,分析了反应压力、引发剂浓度、原料组成等因素,并结合装置生产实际从冷、热流注入量配比、反应物料流速等方面进行研究,找出了导致反应系统发生热分解反应的原因——反应一峰黏壁,采取了一系列防范和处理措施后,有效地解决了反应一峰存在的黏壁问题,从而也彻底解决了反应器内热分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热分解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