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克拉托天然气来源分析及聚气特征 被引量:12
1
作者 钱玲 卢玉红 +4 位作者 黄龙藏 胡文革 张秋茶 汪海 何芬贤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3-266,共14页
塔里木西南喀什凹陷的克拉托天然气主要表现为原油的溶解气或者湿气,甲烷含量为74.59%~85.58%,克4井和克30井天然气则为较干的湿气。克拉托天然气的δ13C1值为-41.2‰^-40.6‰,δ13C2值为-30.0‰^-27.4‰。气源对比表明克拉托天然气主... 塔里木西南喀什凹陷的克拉托天然气主要表现为原油的溶解气或者湿气,甲烷含量为74.59%~85.58%,克4井和克30井天然气则为较干的湿气。克拉托天然气的δ13C1值为-41.2‰^-40.6‰,δ13C2值为-30.0‰^-27.4‰。气源对比表明克拉托天然气主要源自具有混源母质特征的中侏罗统湖相烃源岩,不同于源自石炭系烃源岩的阿克莫木天然气。喀什凹陷的中-下侏罗统烃源岩主要是由于新近系的巨厚沉积才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生成的油气在克拉托背斜圈闭中聚集,虽也属晚期成藏,却具有连续聚气的特征。上新世末期,喀什凹陷的周缘开始抬升,早期油气藏受到破坏,形成了现今的地表油气苗或油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组份 天然气碳同位素 天然气来源 连续聚气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力学层定量划分方法及其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鞠玮 张辉 +2 位作者 徐珂 宁卫科 相如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0-888,共9页
超深层油气高效勘探开发是当前全球能源地质研究关注的焦点,“地质力学层与油气勘探开发”是国际前沿研究领域,形成地质力学层的有效划分方法,对超深油气高效勘探和效益开发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现今地应力状态影响天然裂缝有效性,裂缝... 超深层油气高效勘探开发是当前全球能源地质研究关注的焦点,“地质力学层与油气勘探开发”是国际前沿研究领域,形成地质力学层的有效划分方法,对超深油气高效勘探和效益开发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现今地应力状态影响天然裂缝有效性,裂缝发育分布影响岩石力学性质,而岩石力学性质又控制着现今地应力的分布,但当前“岩石力学层理论”不能完整涵盖三者之间耦合联系。为此,基于水平最小主应力、水平主应力差、弹性模量、现今地应力优势方位与天然裂缝走向的夹角、天然裂缝密度和应力集中系数等6种参数,构建储层地质力学层指标,形成一种地质力学层定量划分方法。基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大北区块W井的实例分析,表明该井目的层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垂向呈现强地质力学非均质性,储层地质力学层与气层发育段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因此,借助地质力学层划分结果,可指导超深层油气甜点层段的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力学层 超深层 地应力 裂缝 岩石力学 油气勘探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构造特征及天然气勘探 被引量:71
3
作者 雷刚林 谢会文 +4 位作者 张敬洲 王月然 黄少英 叶茂林 张国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6-820,835,共6页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成藏地质条件优越,构造的发育与演化主要受区域逆冲断裂的控制,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纵向分层的构造特点。依据区域断裂、构造样式的不同,从北向南可划分为4个带,从西向东可划分为5个段。断裂控制构造的...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成藏地质条件优越,构造的发育与演化主要受区域逆冲断裂的控制,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纵向分层的构造特点。依据区域断裂、构造样式的不同,从北向南可划分为4个带,从西向东可划分为5个段。断裂控制构造的发育和差异性,而断裂特征受古构造背景、滑脱层及挤压应力强度的影响,造成成藏和保存条件的不同。克拉苏构造带优质储层发育、盐层相对较厚、远离断裂多期活动区,是理想的前景区,而大北、克深地区是天然气勘探的现实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带性和分段性 盐层流动变形 走滑断层 成藏地质条件 勘探领域 克拉苏构造带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部巴什托普断裂的主要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23
4
作者 孟庆龙 李曰俊 +2 位作者 敬兵 师骏 冯晓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9-575,共7页
巴什托普断裂经历了两期变形。早期变形发生在中生代(或中生代末),沿中寒武统膏盐层发生的顺层滑动在上盘形成断层转折褶皱,之后发生冲断并伴有断层传播褶皱发育。由于南天山冲断带向南扩展(始自始新世晚期在中新世达到高潮)时该断裂带... 巴什托普断裂经历了两期变形。早期变形发生在中生代(或中生代末),沿中寒武统膏盐层发生的顺层滑动在上盘形成断层转折褶皱,之后发生冲断并伴有断层传播褶皱发育。由于南天山冲断带向南扩展(始自始新世晚期在中新世达到高潮)时该断裂带不活动,巴楚断隆南界的西段由中生代的巴什托普断裂北移至色力布亚断裂带。晚期变形发生在更新世,向南冲断,属西昆仑前陆褶皱冲断带中低级别的背冲断层。该地的生储盖条件较好,是相对的低应变区,因而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什托普断裂 两期变形 油气远景 塔里木盆地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哈得4油田东河砂岩层序地层界面类型及测井识别方法 被引量:20
5
作者 焦翠华 王海更 +4 位作者 牛玉杰 昌伦杰 徐怀民 刘太勋 刘晓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76,共8页
通过对露头、岩心资料的详细分析,在塔里木盆地哈得4油田东河砂岩三级层序内部识别出了5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即三级层序界面、准层序组界面、准层序界面、岩层组界面和岩层界面。以常规及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的层序界面响应特征研究为基础,... 通过对露头、岩心资料的详细分析,在塔里木盆地哈得4油田东河砂岩三级层序内部识别出了5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即三级层序界面、准层序组界面、准层序界面、岩层组界面和岩层界面。以常规及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的层序界面响应特征研究为基础,提出了各级层序地层界面的测井资料识别标准和方法,包括常规测井曲线识别模式、长窗长处理倾角资料识别模式、倾角测井原始电导率曲线识别模式和精细倾角处理资料识别模式等。应用上述各类测井资料识别层序界面的模式和方法,对全区各井进行了多级层序界面的识别和对比,识别出了5级界面,划分出1个三级层序、1个准层序组、2个准层序(砂层组)、12个岩层组(小层)和50个岩层(单砂体),建立了东河砂岩的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界面 测井响应 东河砂岩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震旦寒武系白云岩储层构造裂缝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鹏 侯贵廷 +4 位作者 潘文庆 齐英敏 陈永权 张庆莲 孟庆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93-1001,共9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震旦寒武系白云岩储层构造裂缝的测量、统计和研究,结合岩芯观察和测井数据分析,认为构造裂缝对白云岩的原生孔洞和部分次生孔洞起一定的连通作用,对白云岩储层起一定的改造作用。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牙哈地区、英...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震旦寒武系白云岩储层构造裂缝的测量、统计和研究,结合岩芯观察和测井数据分析,认为构造裂缝对白云岩的原生孔洞和部分次生孔洞起一定的连通作用,对白云岩储层起一定的改造作用。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牙哈地区、英买力地区和巴楚地区4个区块构造裂缝有效性与开度和倾角的关系研究后认为,塔里木盆地震旦寒武系白云岩开度较窄的裂缝和高角度裂缝的有效性较高,该类构造裂缝对白云岩储层起良好的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白云岩 有效裂缝 开度 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跃南地区二叠系火山岩储层成因机理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潘文庆 张巍 +4 位作者 于红枫 于红娇 张正红 关平 简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3-613,共11页
通过普通薄片及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阴极发光、能谱分析及主量元素分析等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手段,对塔里木盆地跃南地区二叠系火山岩储层成因机理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二叠系火山岩储层中以次生储集空间为主,孔隙... 通过普通薄片及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阴极发光、能谱分析及主量元素分析等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手段,对塔里木盆地跃南地区二叠系火山岩储层成因机理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二叠系火山岩储层中以次生储集空间为主,孔隙度可高达14%,渗透率最高可达13.1×10 3μm2,可以作为有利的储层。风化作用是次生孔隙和裂缝的主要成因,风化作用强度由深到浅逐渐增大,储层物理性能与之呈正相关关系,风化作用在跃南1井中影响范围达220 m左右。风化过程中,火山岩在冷却阶段产生的大量原生孔隙、冷凝收缩缝、隐爆裂缝及矿物本身具有的解理缝、双晶缝等薄弱面是优先发生溶蚀、淋滤的部位。在流纹岩中发现长石斑晶及基质的风化序列,确定风化产物以伊利石为主,含少量蒙脱石,并且保存了黏土矿物整个序列的生长过程。风化作用能在原生孔隙和裂缝的基础上改善火山岩的孔隙结构,使储集空间类型复杂多样,大大提高了储层物理性能,是塔里木盆地跃南地区二叠系火山岩储层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 二叠系 火山岩储层 风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西部地区古生代断裂活动的方式和机制 被引量:40
8
作者 李曰俊 吴根耀 +3 位作者 孟庆龙 师骏 冯晓军 郑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27-745,共19页
基于系统的地震剖面解释及其与塔中地区的对比,本文探讨了塔里木西部地区古生代断裂活动的方式和机制。玛东断裂带是一条宽阔的北东向盖层滑脱型褶皱冲断带,前展式向东南扩展,冲断作用发生在奥陶纪末。巴东断裂(吐土休克Ⅱ号断裂)为北... 基于系统的地震剖面解释及其与塔中地区的对比,本文探讨了塔里木西部地区古生代断裂活动的方式和机制。玛东断裂带是一条宽阔的北东向盖层滑脱型褶皱冲断带,前展式向东南扩展,冲断作用发生在奥陶纪末。巴东断裂(吐土休克Ⅱ号断裂)为北西向基底卷入型冲断带,奥陶纪末和中二叠世末发生冲断。巴西断裂和塔参2井南断裂是海西期的正断层。塔里木古板块古生代的发育受邻侧的造山带演化制约,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奥陶纪末的冲断是继承基底构造发育的。塔中地区的近北西向断裂是晚寒武世的新生断裂,加里东运动可分为两幕:奥陶纪末的冲断(艾比湖运动)和晚志留-中泥盆世的冲断—走滑,后者向西明显减弱。塔里木西部的部分北西向断裂(如康西断裂)可归入塔中北西向断裂系。北东向的玛东断裂带是其西的向北(东)冲断的吐木休克断裂带与其东的向南偏东冲断的塔中8-1井—塔中5井断裂带之间的调节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东断裂带 巴东断裂 早加里东期冲断 海西期正断 “盆”“山”耦合 古生代 塔里木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早古生代原盆地古隆起地貌和古地理格局与地层圈闭发育分布 被引量:43
9
作者 林畅松 杨海军 +4 位作者 刘景彦 蔡振中 彭莉 阳孝法 杨永恒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9-197,共9页
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的古构造格局以发育一系列横跨盆地的大型北西西或北东东向展布的古隆起带为特征。盆地不同的演化阶段隆坳格局发生过重要变化,导致了盆内构造古地理格局的不断变迁。盆地中部的古隆起带是在中奥陶世盆地从离散背景... 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的古构造格局以发育一系列横跨盆地的大型北西西或北东东向展布的古隆起带为特征。盆地不同的演化阶段隆坳格局发生过重要变化,导致了盆内构造古地理格局的不断变迁。盆地中部的古隆起带是在中奥陶世盆地从离散背景转向挤压背景时形成的,由和田河东和塔中等古隆起组成,具有复杂的构造古地貌。早古生代的古隆起地貌可划分出高隆带、隆起边缘斜坡和坡折带、陆棚斜坡和低凸起平台、陆架坡折带以及深海盆地或平原等构造古地貌单元。塔北古隆起南斜坡、中央古隆起南、北两侧的斜坡边缘坡折带均对礁、滩等高能相带的发育分布起重要的控制作用。从古隆起到古坳陷带,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的斜坡坡折带、削蚀不整合和上超不整合三角带等是形成重要岩性地层圈闭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隆起地貌 构造古地理 不整合分布 早古生代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部断裂系统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38
10
作者 卢华复 王胜利 +5 位作者 罗俊成 舒良树 桑洪 朱文斌 李毓丰 金英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3-441,共9页
通过逾3 000 km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构建了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断裂系统,它们分别是孔雀河断裂系统、东南断裂系统和伸展断裂系统。NW走向的孔雀河断裂系统包括古生代和早三叠世活动的孔雀河斜坡构造楔、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活动的英吉苏右... 通过逾3 000 km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构建了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断裂系统,它们分别是孔雀河断裂系统、东南断裂系统和伸展断裂系统。NW走向的孔雀河断裂系统包括古生代和早三叠世活动的孔雀河斜坡构造楔、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活动的英吉苏右行剪切挤压断裂系和新生代活动的孔雀河断裂。孔雀河断裂系统在晚古生代与塔里木地块和准噶尔地块的碰撞相关,中生代受阿莫尔海关闭构造事件的影响,新生代与印-藏碰撞相关。东南断裂系统包括志留纪的走向NE向NW逆冲的车尔臣断裂,它在白垩纪再次活动,还有新近纪和第四纪活动的NEE走向的阿尔金左行剪切挤压断裂。东南断裂系统志留纪与塔里木地块和中昆仑地体的碰撞相关,中、新生代与拉萨地体-羌塘地体碰撞和印-藏碰撞相关。伸展断裂系统发育于寒武纪、奥陶纪、早志留世、中-晚侏罗世和古近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吉苏走滑断裂系 孔雀河断裂系统 东南断裂系统 伸展断裂系统 塔里木盆地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部色力布亚断裂和康西断裂的主要特征及活动时代 被引量:30
11
作者 孟庆龙 李曰俊 +3 位作者 师骏 敬兵 冯晓军 赵岩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2-293,共12页
塔里木盆地西部麦盖提斜坡和巴楚断隆两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的西段,原称色力布亚断裂带,呈北北西—南南东向展布,长约120km。本文基于系统的地震剖面解释,认为该断裂带内包括了切割深度、倾向和活动时代等均有不同的两条断裂,西部仍称色... 塔里木盆地西部麦盖提斜坡和巴楚断隆两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的西段,原称色力布亚断裂带,呈北北西—南南东向展布,长约120km。本文基于系统的地震剖面解释,认为该断裂带内包括了切割深度、倾向和活动时代等均有不同的两条断裂,西部仍称色力布亚断裂,东部由本文新命名为康西断裂。前者是基底卷入型冲断层,由不同级别的背冲构造与主干断裂构成复杂的断裂带,向南东变窄;主干断裂向北东倾,中新世活动,背冲断层在上新世仍有活动。康西断裂是盖层滑脱型冲断层,向南西倾,加里东期活动,之后长期稳定,更新世复活。区域上,色力布亚断裂属巴楚北北西向断裂系,康西断裂属塔中北西向断裂系。这些新认识可能成为麦盖提斜坡区油气勘探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力布亚断裂 康西断裂 巴楚北北西向断裂系 塔中北西向断裂系 油气勘探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冲断带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30
12
作者 王国林 李曰俊 +3 位作者 孙建华 黄智斌 赵岩 刘亚雷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62,共13页
柯坪冲断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是新生代南天山褶皱冲断系的一部分。本文根据野外实际考察和地震剖面解释,总结了该冲断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它是发育于古生界中且以中寒武统膏盐层为主滑脱面的薄皮构造,是内部结构相对简单的叠瓦状... 柯坪冲断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是新生代南天山褶皱冲断系的一部分。本文根据野外实际考察和地震剖面解释,总结了该冲断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它是发育于古生界中且以中寒武统膏盐层为主滑脱面的薄皮构造,是内部结构相对简单的叠瓦状冲断,因更新世才定型而具暴露式冲断前锋,有断层传播褶皱发育但已遭强烈剥蚀,前展式冲断。上新世晚期的冲断曾控制了磨拉石盆地发育(西域组砾岩),但该盆地已遭更新世的冲断推覆作用破坏。根据平衡剖面恢复,柯坪冲断带南部3排冲断层的总构造缩短量为29.1%~4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坪冲断带 南天山褶皱冲断系 变形特征 更新世 塔里木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代盆地性状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勇 漆家福 +5 位作者 师俊 孙统 徐振平 余海波 张玮 杨向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9-842,共14页
库车坳陷充填有厚约4000~5000 m(局部最大厚度可达6000 m)的中生界陆相地层。地面特征和地震资料表明,库车坳陷北部地区中生界与下伏强烈变形、变质的古生界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南部地区中生界与下伏寒武系-奥陶系呈平行不整合或微角度不... 库车坳陷充填有厚约4000~5000 m(局部最大厚度可达6000 m)的中生界陆相地层。地面特征和地震资料表明,库车坳陷北部地区中生界与下伏强烈变形、变质的古生界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南部地区中生界与下伏寒武系-奥陶系呈平行不整合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触。按照地层厚度趋势推测的中生界在山前地带有强烈的剥蚀,沉积厚度轴线位于南天山晚古生代造山楔之上,显示库车坳陷中生代盆地是上叠在塔里木克拉通北部边缘隆起和南天山晚古生代造山楔过渡带上的拗陷盆地。三叠纪-侏罗纪沉降-沉积中心向后陆(造山带)迁移,早白垩世向前陆迁移,且盆地同沉积期区域规模的断裂活动不明显,据此推测晚古生代造山作用后的岩石圈热作用及地壳均衡作用是中生代盆地沉降的主控动力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界 盆地性状 挠曲拗陷 地壳均衡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部鸟山地区断裂的主要特征和活动时代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杨海军 李曰俊 +4 位作者 吴根耀 李勇 曾昌民 赵岩 谭泽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基于一系列地震剖面解释,发现塔里木盆地西部东西向的鸟山深部断裂(及其北的罗斯塔格深部断裂)白垩纪发生向北的冲断,向下收敛于中—下寒武统膏盐层;鸟山浅部断裂更新世向北冲断,可延至全新世。鸟山东断裂主要在白垩纪发生右行剪切,与... 基于一系列地震剖面解释,发现塔里木盆地西部东西向的鸟山深部断裂(及其北的罗斯塔格深部断裂)白垩纪发生向北的冲断,向下收敛于中—下寒武统膏盐层;鸟山浅部断裂更新世向北冲断,可延至全新世。鸟山东断裂主要在白垩纪发生右行剪切,与北西向的海米塔格深部断裂共同构成东西向冲断带中的变换构造带。鸟山北断裂中新世发生右行走滑,在北西向断裂的冲断活动中起了剪切变换作用。鸟山及邻区晚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样式,可总结为2套不同方向的冲断系及与之配套的2套剪切变换系。据此认为该地区的油气前景不容乐观,并对断裂发育区的油气勘探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山断裂带 鸟山北走滑断层 鸟山东断裂带 构造样式 活动时代 油气勘探 塔里木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南部车尔臣断裂的分段特征及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步清 王清华 +2 位作者 韩利军 韩杰 王利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5-761,共7页
塔里木盆地东南部的车尔臣断裂是早古生代末以来长期活动的深大断裂带。直到中生代末期,阿尔金断裂系、西昆仑断裂系和车尔臣断裂系才成为统一的断裂系统。车尔臣断裂由西至东可划分为两段:西段早古生代末以来多次强烈活动,分支断裂发育... 塔里木盆地东南部的车尔臣断裂是早古生代末以来长期活动的深大断裂带。直到中生代末期,阿尔金断裂系、西昆仑断裂系和车尔臣断裂系才成为统一的断裂系统。车尔臣断裂由西至东可划分为两段:西段早古生代末以来多次强烈活动,分支断裂发育;东段主要在中生代以前活动,中生代以后微弱活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应力控制了车尔臣断裂中生代末以来的构造变形。中、新生代时,车尔臣断裂西段不但受阿尔金构造带的作用力,还受西昆仑构造带的作用力,因此断裂活动强度大;车尔臣断裂东段由于阿尔金构造带的挤压应力被阿尔金山的隆升及阿尔金山前的构造变形所消减,断裂活动强度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特征 动力学 阿尔金断裂 车尔臣断裂 塔里木盆地东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哈拉哈塘流纹岩的离子探针锆石U-Pb年代学:对塔里木溢流玄武岩主期喷发时代的约束 被引量:12
16
作者 上官时迈 田伟 +4 位作者 李献华 关平 潘懋 陈咪咪 潘文庆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1-564,共4页
塔里木北部哈拉哈塘地区存在流纹岩覆盖于玄武岩之上的迭置关系。对上层流纹岩采用SIMS锆石U-Pb法精确测定其年龄为287.3±2.0 Ma。该年龄限定该区玄武岩的喷发时代不晚于287 Ma,证明塔里木溢流玄武岩的主喷发期应不晚于287 Ma,而... 塔里木北部哈拉哈塘地区存在流纹岩覆盖于玄武岩之上的迭置关系。对上层流纹岩采用SIMS锆石U-Pb法精确测定其年龄为287.3±2.0 Ma。该年龄限定该区玄武岩的喷发时代不晚于287 Ma,证明塔里木溢流玄武岩的主喷发期应不晚于287 Ma,而非前人提出的大约275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 溢流玄武岩 大火成岩省 流纹岩 锆石U-PB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大安油田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特低渗—超低渗储集层成岩作用定量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史超群 王云龙 +11 位作者 秦智 林艳波 潘兆光 陈国辉 刘小芹 鲍志东 陶醉 方松 窦鲁星 姚婷婷 杨尚锋 杨益春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1-264,共14页
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测井解释和粒度分析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大安油田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特低渗—超低渗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成岩作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压实作用是导致大安油田泉... 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测井解释和粒度分析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大安油田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特低渗—超低渗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成岩作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压实作用是导致大安油田泉四段特低渗—超低渗储集层物性变差最主要的成岩作用。研究区储集层压实程度为中等,压实破坏程度与储集层复合砂体厚度、分选系数、泥质含量等参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2)胶结作用是研究区储集层物性变差的又一重要因素。区内胶结作用强度较弱,胶结作用减孔率与相对构型界面的位置、石英绝对含量、碎屑组分含量和杂基含量等因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3)溶蚀作用对区内储集层物性的改善程度相对较小。溶蚀作用增孔率与复合砂体厚度、杂基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压实、胶结、溶蚀作用对储集层物性改造程度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反映砂体的垂向叠置关系、河道厚度规模、水动力强度等沉积特征对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强度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泉头组 泉四段 成岩作用 特低渗—超低渗 储集层 孔隙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白垩系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郭群英 李越 +3 位作者 张亮 曾昌民 郭峰 王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9-178,共10页
塔西南白垩系发育,可分为上、下两统。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可分4段,多以陆相沉积为主,富含棕红色砂砾岩夹少许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砾岩。上白垩统英吉沙群为海陆相并存,库克拜组可分2段,常见泥岩、膏岩和海相化石;乌依塔格组多为红色泥... 塔西南白垩系发育,可分为上、下两统。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可分4段,多以陆相沉积为主,富含棕红色砂砾岩夹少许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砾岩。上白垩统英吉沙群为海陆相并存,库克拜组可分2段,常见泥岩、膏岩和海相化石;乌依塔格组多为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砂岩;依格孜牙组多见灰岩、白云质灰岩,富含海相化石;吐依洛克组为棕红色泥岩、石膏和砂、砾岩,含海相化石。通过勾勒9个岩性单元的沉积相展布,分析昆仑山前白垩纪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克孜勒苏群西区多为陆相快速堆积,东区远离陆源为三角洲和滨岸沉积,具有宽泛的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相分布。库克拜组总体显示为辫状河三角洲—潮坪相变的过程;乌依塔格组以潮坪为主;依格孜牙组表现为碳酸盐岩台地—台地边缘的演化;吐依洛克组为宽广潮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白垩系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4石炭系油藏成藏过程再认识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楚鹏 张宝民 +5 位作者 王飞宇 卢玉红 肖七林 张海祖 廖泽文 耿安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1-188,共8页
在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中,塔中4石炭系油藏成藏过程具有代表性。对该油藏原油的分子以及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解剖,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和烃类成藏过程中储集层沥青、包裹体的记录,对其成藏过程重新进行了评价。研... 在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中,塔中4石炭系油藏成藏过程具有代表性。对该油藏原油的分子以及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解剖,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和烃类成藏过程中储集层沥青、包裹体的记录,对其成藏过程重新进行了评价。研究揭示塔中地区存在两类烃源灶的分布,分别为中、上奥陶统烃源灶和中、下寒武统烃源灶,它们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复合供烃造就了塔中4石炭系油藏;其中CⅠ油组属于原生性一次充注成藏,油源单一,后期几乎没有遭受任何地球化学作用的改造;CⅢ属于典型多源、多期充注、后期改造型油气藏,经历了较多的地球化学改造作用;CⅡ油藏与CⅢ油藏关系密切,部分油气为CⅢ油藏调整、改造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过程 石炭系 塔中4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露头区奥陶系古溶洞地质建模 被引量:5
20
作者 石书缘 刘伟 +3 位作者 黄擎宇 乔辉 张艳秋 李伯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2-815,共14页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奥陶系大型古溶洞广泛出露,为古溶洞露头地质建模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综合野外资料和 Google Earth 影像分析,将大型古溶洞以形态结构特征为依据划分成管道—厅堂连通型溶洞、单一管道孤立型溶洞、流线型溶洞3种类型...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奥陶系大型古溶洞广泛出露,为古溶洞露头地质建模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综合野外资料和 Google Earth 影像分析,将大型古溶洞以形态结构特征为依据划分成管道—厅堂连通型溶洞、单一管道孤立型溶洞、流线型溶洞3种类型;以存在形式划分成单一溶洞和溶洞群。其中,管道—厅堂连通型溶洞以潜流带型为主,在平面上沿主方位通过岩溶管道连接厅堂分布,厅堂大小不等,在50~50000m 3之间变化;单一管道孤立型溶洞以渗流带型为主,平面上呈现单一管道线条状;流线型溶洞分布在潜流带中,从剖面上看呈近圆形、椭圆形和豆荚状等多种形状,包括顺层和斜交地层2种类型。结合各露头剖面中构造、地层条件及发育溶洞类型,明确管道—厅堂联通型溶洞受不整合面控制,分布在三间房、五道班和西克尔剖面中;单一管道孤立型溶洞受断裂系统控制,分布在一间房和硫磺沟剖面中;流线型溶洞主要分布在西克尔剖面,沿溶蚀沟道两侧分布;多种不同因素的耦合控制了溶洞群的分布。以此建立了综合大型古溶洞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古溶洞发育概念地质模型,以溶洞群为主要体积计算单元,通过与塔北奥陶系串珠进行体积对比,明确了地质模型的油气勘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奥陶系 岩溶储集层 古溶洞 控制因素 地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