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东部满东1井志留系天然气成因与成藏期初步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肖中尧 卢玉红 +3 位作者 吴懿 赵福元 钱玲 金英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2-273,283,共13页
满东1气藏的发现是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油气勘探获得新突破的重要标志。本文充分利用目前所获得的大量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从天然气的组份特征、成因类型、成熟度和气源对比等方面对该井天然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满东1井天然气属于海... 满东1气藏的发现是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油气勘探获得新突破的重要标志。本文充分利用目前所获得的大量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从天然气的组份特征、成因类型、成熟度和气源对比等方面对该井天然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满东1井天然气属于海相腐泥型天然气,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海相过成熟烃源岩,烃类气体组成具有油裂解气的特征。海相泥质烃源岩中氨基粘土矿物在过成熟阶段分解并氧化,形成大量的氮气,导致满东1气藏高含氮气。包裹体和埋藏史研究结果表明满东1气藏成藏过程复杂,主要成藏期为燕山喜马拉雅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天然气 志留系 成藏条件 组份特征 成因类型 成熟度 气源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克拉托天然气来源分析及聚气特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钱玲 卢玉红 +4 位作者 黄龙藏 胡文革 张秋茶 汪海 何芬贤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3-266,共14页
塔里木西南喀什凹陷的克拉托天然气主要表现为原油的溶解气或者湿气,甲烷含量为74.59%~85.58%,克4井和克30井天然气则为较干的湿气。克拉托天然气的δ13C1值为-41.2‰^-40.6‰,δ13C2值为-30.0‰^-27.4‰。气源对比表明克拉托天然气主... 塔里木西南喀什凹陷的克拉托天然气主要表现为原油的溶解气或者湿气,甲烷含量为74.59%~85.58%,克4井和克30井天然气则为较干的湿气。克拉托天然气的δ13C1值为-41.2‰^-40.6‰,δ13C2值为-30.0‰^-27.4‰。气源对比表明克拉托天然气主要源自具有混源母质特征的中侏罗统湖相烃源岩,不同于源自石炭系烃源岩的阿克莫木天然气。喀什凹陷的中-下侏罗统烃源岩主要是由于新近系的巨厚沉积才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生成的油气在克拉托背斜圈闭中聚集,虽也属晚期成藏,却具有连续聚气的特征。上新世末期,喀什凹陷的周缘开始抬升,早期油气藏受到破坏,形成了现今的地表油气苗或油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组份 天然气碳同位素 天然气来源 连续聚气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东北部英南2气藏天然气运移和聚集 被引量:16
3
作者 聂采军 郑威 李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9-598,共10页
基于大量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证据 ,本文详细论述了塔里木盆地塔东北地区英吉苏凹陷英南 2气藏的天然气运移和聚集。研究指出 :英南 2气藏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寒武系烃源岩 ,为早期聚集的寒武系来源油的裂解气。该气藏的成藏期主要为燕山末期 ... 基于大量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证据 ,本文详细论述了塔里木盆地塔东北地区英吉苏凹陷英南 2气藏的天然气运移和聚集。研究指出 :英南 2气藏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寒武系烃源岩 ,为早期聚集的寒武系来源油的裂解气。该气藏的成藏期主要为燕山末期 ,天然气的运移通道主要为沟通寒武系古油藏与上覆侏罗系圈闭的断裂。英南 2气藏的聚集过程导致了其与邻近构造油气聚集的差异 ,也导致了其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藏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尾管回接压裂工艺在塔里木盆地应用研究
4
作者 李振 张昌铎 +3 位作者 张瑞 衡宣亦 郑杜建 谷磊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138,共6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志留系砂岩油藏存在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低孔低渗或特低孔特低渗的特点,为油田的开发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分析该区块水平井分段压裂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提出了超高压尾管回接压裂固完井一体化管柱施工工艺;开展了超... 塔里木盆地塔中志留系砂岩油藏存在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低孔低渗或特低孔特低渗的特点,为油田的开发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分析该区块水平井分段压裂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提出了超高压尾管回接压裂固完井一体化管柱施工工艺;开展了超高压尾管回接压裂固完井工具的结构设计,并对其承载能力、锚定能力、密封能力进行了仿真分析及地面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尾管悬挂器承载能力达1200 kN,回接锚定能力1100 kN,回接后整机密封能力105 MPa,可以满足塔中区块水平井采用连续管带底部封隔器或桥塞分段压裂工艺等储层改造技术、实施分段压裂改造的需求。在塔中16井区试验2口井,固完井作业顺利,压裂最高施工压力90 MPa。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尾管回接压裂固完井一体化技术满足低孔低渗储层改造的需求,可为低孔低渗储层油气的高效勘探和效益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压裂 尾管固井 回接锚定 储层改造 致密油气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西段成藏演化与有利勘探区域:以巴什托普油田为例
5
作者 陈秀艳 孙崇浩 +5 位作者 陶小晚 李洪辉 杜德道 王珊 闫磊 王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1002,共12页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寒武系盐上、盐下是目前研究和勘探的热点区域。本文从二维地震资料解释入手,进行断裂详细刻画,对断裂性质及其作用进行分析,结合构造、沉积、埋藏热演化史研究,以巴什托普油田为例,进行成藏演化研究,借以有机地球...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寒武系盐上、盐下是目前研究和勘探的热点区域。本文从二维地震资料解释入手,进行断裂详细刻画,对断裂性质及其作用进行分析,结合构造、沉积、埋藏热演化史研究,以巴什托普油田为例,进行成藏演化研究,借以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数据佐证,探讨油气成藏过程。研究表明,麦盖提斜坡西段加里东期油气运聚主要发生在寒武系盐下,自北向南运移聚集;海西期油气经过巴什托普油田南北两侧的北西向走滑断裂垂直向上运移,然后经过不整合界面和砂岩层向巴什托普背斜运聚,形成古油藏;喜山期油气除了自西向东调整外,还有少量侧向油气充注,形成了现今的巴什托普残余油藏。因此,巴什托普油田南北两侧的走滑断裂带和巴什托普滑脱断裂之下的圈闭是麦盖提斜坡西段寒武系盐上和盐下有利勘探区域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上 盐下 断裂作用 储层沥青 流体包裹体 成藏演化 勘探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井原位采集技术的塔里木油田内源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6
作者 孟祥娟 欧阳国强 +2 位作者 曾有信 杨忠武 徐海霞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82-87,共6页
为深入了解塔里木油田高温高压环境中内源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及潜在功能,利用原油高压物性仪在轮南和塔中区块分别选择LN-A井和TZ-B井进行深井原位采样和井口采样,比较油水样品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差异。环境基因组技术分析结果显示:在... 为深入了解塔里木油田高温高压环境中内源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及潜在功能,利用原油高压物性仪在轮南和塔中区块分别选择LN-A井和TZ-B井进行深井原位采样和井口采样,比较油水样品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差异。环境基因组技术分析结果显示:在深井原位采集样品中,LN-A井优势菌群为Bacillus(芽孢杆菌属,56%),TZB井为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50%);井口样品中优势菌群与原位样品一致,但比例偏高。原位采集组的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更为丰富(LN-A井原位和井口采集样品中分别为14种和3种;TZ-B井分别为12种和3种),优势菌群分散,同时还发现多种新型功能微生物。深井原位采集技术、环境基因组技术和微生物群落分析技术的有机结合,对于充分认识并深度挖掘高温高压油藏中功能微生物资源,并应用于微生物采油技术中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油田 深井原位采集技术 环境基因组学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微生物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库车山前超高压盐水层精细控压钻井技术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伟 周英操 +3 位作者 石希天 王瑛 雷万能 李牧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28,共6页
塔里木油田库车山前巨厚盐膏层普遍发育超高压盐水,且盐膏层中夹杂破裂压力低的泥岩层,导致安全钻井密度窗口窄,易发生井涌、井漏、井塌和卡钻等井下故障。通过精细描述钻井液循环系统流量变化特征,定量化钻井液出入口流量差与溢流量、... 塔里木油田库车山前巨厚盐膏层普遍发育超高压盐水,且盐膏层中夹杂破裂压力低的泥岩层,导致安全钻井密度窗口窄,易发生井涌、井漏、井塌和卡钻等井下故障。通过精细描述钻井液循环系统流量变化特征,定量化钻井液出入口流量差与溢流量、漏失量及高密度钻井液弹性变形量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实时快速判断溢流和漏失,计算求取地层压力,并将自动控压排水与控压压回相结合,精确控制地层与井底的压力差,有效控制合适的盐水返出量,大幅降低溢流、井漏等井下风险,形成了超高压盐水层微流量精细控压钻井技术。该技术在克深A井和克深B井进行了现场试验,均安全快速钻穿超高压盐水层,大幅提高了机械钻速,缩短了钻井周期,降低了钻井成本。研究与应用表明,超高压盐水层微流量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可快速发现溢流和漏失,精确控制地层盐水返出或者钻井液漏入地层,实现可控微溢流或漏失,大幅减少了盐水排放时间,确保了井眼稳定,实现了安全快速钻穿超高压盐水层的目的,为超深井复杂地层高效钻进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盐水层 控压钻井 微流量控制 溢流 井漏 库车山前 塔里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59
8
作者 曾溅辉 吴琼 +3 位作者 杨海军 钱诗友 孔旭 马中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3-229,共7页
塔中地区主要含油层系奥陶系、志留系和石炭系地层水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奥陶系、志留系和石炭系地层水矿化度很高,是阴、阳离子分别以Cl-和K+Na+为主的氯化钙型水,钠氯系数平均值在0.73-0.87,脱硫酸系数平均值在1.54-9.29,变... 塔中地区主要含油层系奥陶系、志留系和石炭系地层水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奥陶系、志留系和石炭系地层水矿化度很高,是阴、阳离子分别以Cl-和K+Na+为主的氯化钙型水,钠氯系数平均值在0.73-0.87,脱硫酸系数平均值在1.54-9.29,变质系数平均值在5.54-12.80。剖面上,奥陶系、志留系和石炭系地层水化学成分和离子比值随深度表现为反向型、正向型和稳定型3种变化类型;平面上,石炭系地层水化学相对变化不大,而奥陶系地层水化学变化比较复杂。奥陶系、志留系和石炭系现今地层水总体处于封闭的流体动力环境,但奥陶系、志留系和石炭系CⅢ油组内部的流体动力环境相差较大,油气的聚集和保存条件也相差较大;而石炭系CI和CⅡ油组内部的流体动力环境相差较小,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平面上,在古隆起和沟通浅部地层的断层附近,地层水的矿化度比较低,封闭性相对较差。奥陶系和志留系地层水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遭受过比较强烈的大气降水的入渗,为开放的流体动力环境。其中,志留系地层水曾经处于明显的开放流体动力环境,对油气的聚集和保存极为不利;而石炭系地层水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的流体动力环境,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度 封闭性 流体动力环境 地层水化学 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研究新进展和油气勘探主攻方向 被引量:73
9
作者 孙龙德 周新源 王国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7-178,共12页
“十五”以来,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攻关研究取得了多项新进展,主要表现在: 1)发现库车前陆盆地既富气也富油; 2)克拉通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富集受储层控制,斜坡带富油; 3)哈得逊周缘东河砂岩具有形成大型地层油气藏的地质条件; 4 )塔... “十五”以来,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攻关研究取得了多项新进展,主要表现在: 1)发现库车前陆盆地既富气也富油; 2)克拉通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富集受储层控制,斜坡带富油; 3)哈得逊周缘东河砂岩具有形成大型地层油气藏的地质条件; 4 )塔中地区志留系发育岩性油气藏; 5)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是塔西南喀什凹陷北缘的主要目的层; 6 )塔东地区原油裂解气勘探潜力颇大。近期的勘探思路是:以温宿凸起及周缘为重点,加强预探;积极评价轮南奥陶系潜山、塔中多目的层和哈得逊周缘石炭系3个有利区;准备塔西南西部、塔北西部英买力和塔东及塔东南地区3个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石油 油气勘探 地质条件 温宿凸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哈得4油田东河砂岩层序地层界面类型及测井识别方法 被引量:20
10
作者 焦翠华 王海更 +4 位作者 牛玉杰 昌伦杰 徐怀民 刘太勋 刘晓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76,共8页
通过对露头、岩心资料的详细分析,在塔里木盆地哈得4油田东河砂岩三级层序内部识别出了5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即三级层序界面、准层序组界面、准层序界面、岩层组界面和岩层界面。以常规及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的层序界面响应特征研究为基础,... 通过对露头、岩心资料的详细分析,在塔里木盆地哈得4油田东河砂岩三级层序内部识别出了5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即三级层序界面、准层序组界面、准层序界面、岩层组界面和岩层界面。以常规及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的层序界面响应特征研究为基础,提出了各级层序地层界面的测井资料识别标准和方法,包括常规测井曲线识别模式、长窗长处理倾角资料识别模式、倾角测井原始电导率曲线识别模式和精细倾角处理资料识别模式等。应用上述各类测井资料识别层序界面的模式和方法,对全区各井进行了多级层序界面的识别和对比,识别出了5级界面,划分出1个三级层序、1个准层序组、2个准层序(砂层组)、12个岩层组(小层)和50个岩层(单砂体),建立了东河砂岩的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界面 测井响应 东河砂岩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油藏原油特征和倾斜油-水界面成因初探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汉林 江同文 +2 位作者 顾乔元 牛玉杰 张秋茶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8-346,共9页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油藏内部存在着由北向南原油密度等物性呈现规律变化的特征。西北部的"重质油"(密度〉0.934g/cm3)与中-南部的"轻质油"(密度〈0.934g/cm3)来源于同一套烃源岩,但原油族组成、原油成份等方面的特...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油藏内部存在着由北向南原油密度等物性呈现规律变化的特征。西北部的"重质油"(密度〉0.934g/cm3)与中-南部的"轻质油"(密度〈0.934g/cm3)来源于同一套烃源岩,但原油族组成、原油成份等方面的特征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东河砂岩油藏的原油可能不是直接来自于烃源岩,而是来源于古油藏,原油物性的差异是晚喜马拉雅运动导致晚海西期形成的古油藏发生调整并在运移过程中造成的成份分异等原因所致。哈得逊鼻隆构造高点至今仍在迁移,东河砂岩油藏正处于充注、调整之中,导致了其油-气-水界面的大幅度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物性 古油藏 晚期调整 东河砂岩 哈得逊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合法和生物量法分析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带碳汇估算差异性
12
作者 李汝勇 任久明 +3 位作者 雷霆 王克林 刘鹏程 李江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14-2022,共9页
【目的】研究基于光合法和生物量法分析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带碳汇估算差异性,为干旱荒漠区人工林管护和碳储量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人工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光合速率模型和生物量模型,估算防... 【目的】研究基于光合法和生物量法分析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带碳汇估算差异性,为干旱荒漠区人工林管护和碳储量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人工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光合速率模型和生物量模型,估算防护林带3种主要建林植物各自光合速率及筛选最优生物量模型,进而估算其固碳能力及碳储量。【结果】3种植物在光合固碳模型中,单位叶面积固碳量差异显著,表现为梭梭>沙拐枣>柽柳;3种植物生物量最优模型均为幂函数,预测值与实测值回归决定系数在90%以上。光合固碳法估算得到的沙漠公路防护林带总固碳量为567431.68 t,生物量法估算的值为565083.75 t,2种方法估算得到的固碳量相当。【结论】3种植物固氮量差异显著(梭梭>沙拐枣>柽柳),模型效果精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固碳法 生物量固碳法 碳汇估算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北部地区北北西向构造变换带特征及对石油勘探的启示 被引量:24
13
作者 邬光辉 郑多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1-560,共10页
库车油气系统发育近东西方向的线性构造 ,同时在横向上存在起调节作用的构造变换带 ,如塔拉克—喀拉玉尔衮一线即为一复杂的大型构造变换带。该构造带总体上为北北西向 ,由多个斜列的北西向背斜带组成 ,对盆地的构造样式沿构造线走向发... 库车油气系统发育近东西方向的线性构造 ,同时在横向上存在起调节作用的构造变换带 ,如塔拉克—喀拉玉尔衮一线即为一复杂的大型构造变换带。该构造带总体上为北北西向 ,由多个斜列的北西向背斜带组成 ,对盆地的构造样式沿构造线走向发生的变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分析认为西秋里塔格构造带是在早期北西向构造基础之上 ,受晚第三纪时期前陆地区由北向南的挤压作用形成的构造变换带 ,盐岩层及其相应的构造变形对该变换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西秋里塔格构造变换带有利于石油运聚成藏 ,其南部有古构造背景、晚期无大规模气侵的圈闭是寻找石油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换带 石油勘探 石油运聚 构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什西次凹的地层系统和构造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清华 杨威 +1 位作者 周慧 缪卫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87,共17页
乌什西次凹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隶属于库车坳陷的乌什凹陷。它位于南天山主山脉(哈尔克山)和塔里木盆地柯坪—温宿凸起之间。区域构造格局上,这里是塔里木克拉通向西北自然延伸的部分。次凹北缘的阿合奇断裂是南天山造山带和塔里木克... 乌什西次凹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隶属于库车坳陷的乌什凹陷。它位于南天山主山脉(哈尔克山)和塔里木盆地柯坪—温宿凸起之间。区域构造格局上,这里是塔里木克拉通向西北自然延伸的部分。次凹北缘的阿合奇断裂是南天山造山带和塔里木克拉通的分界。乌什西次凹内发育与柯坪—温宿凸起相似的晚前寒武纪—古生代地层系统,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和石炭系的烃源岩。新近系—第四系碎屑岩建造直接不整合于变形的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之上;剖面上,向南天山方向加厚,向塔里木克拉通方向减薄,呈现典型的前陆盆地剖面结构特征。这是一个晚新生代陆内前陆盆地,叠加在晚海西期—燕山期古隆起之上。这里的构造变形主要有3期,分别是中海西期、晚海西期—印支期和晚喜山期。变形以厚皮冲断构造及其相关褶皱为主,薄皮构造不发育。平面上,主构造线走向NE-SW。剖面上,以南天山向塔里木冲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前寒武纪—古生代地层系统 被动大陆边缘 二叠纪末—三叠纪冲断和褶皱 晚新生代陆内前陆盆地 基底卷入型构造 乌什西次凹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南天山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构造特征及天然气勘探 被引量:71
15
作者 雷刚林 谢会文 +4 位作者 张敬洲 王月然 黄少英 叶茂林 张国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6-820,835,共6页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成藏地质条件优越,构造的发育与演化主要受区域逆冲断裂的控制,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纵向分层的构造特点。依据区域断裂、构造样式的不同,从北向南可划分为4个带,从西向东可划分为5个段。断裂控制构造的...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成藏地质条件优越,构造的发育与演化主要受区域逆冲断裂的控制,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纵向分层的构造特点。依据区域断裂、构造样式的不同,从北向南可划分为4个带,从西向东可划分为5个段。断裂控制构造的发育和差异性,而断裂特征受古构造背景、滑脱层及挤压应力强度的影响,造成成藏和保存条件的不同。克拉苏构造带优质储层发育、盐层相对较厚、远离断裂多期活动区,是理想的前景区,而大北、克深地区是天然气勘探的现实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带性和分段性 盐层流动变形 走滑断层 成藏地质条件 勘探领域 克拉苏构造带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央地区的断裂系统: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93
16
作者 李曰俊 吴根耀 +4 位作者 孟庆龙 杨海军 韩剑发 李新生 董立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118,共37页
塔中低凸起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的中段,发育4组不同方向的断裂,以北西向的塔中Ⅰ号断裂带为主干断裂,其南的近北西向断裂和近东西向断裂与之组成"入"字形构造,向西撒开;剖面上则因塔中Ⅰ号断裂带活动强度自东向西减弱而出... 塔中低凸起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的中段,发育4组不同方向的断裂,以北西向的塔中Ⅰ号断裂带为主干断裂,其南的近北西向断裂和近东西向断裂与之组成"入"字形构造,向西撒开;剖面上则因塔中Ⅰ号断裂带活动强度自东向西减弱而出现不同的断裂组合样式。基于地层记录和区域演化分析了该区断裂系统的活动时期和活动方式,两次重大的挤压—剪切事件分别发生在奥陶纪末和晚志留-中泥盆世,因而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可能是晋宁期山体在后期重新活动形成的加里东期陆内造山带。北西向断裂是二叠纪岩浆侵入或玄武岩喷溢的通道,之后全区断裂基本处于平静状态。结合塔里木周边造山带的演化,认为古生代—三叠纪时塔中地区的盆地发育主要受西昆仑造山带演化制约,同时叠加有古阿尔金剪切造山带的影响,这是为塔中地区特殊的构造位置决定的。侏罗纪—新近纪,该地的盆地主要与阿尔金断裂的剪切造山作用耦合发育,仅早白垩世时与塔北—库车地区同属南天山的"盆""山"系统。断裂的运动学特征取决于其动力学背景,实际上受制于邻侧的造山带发育。断裂系统的发育是塔中地区能形成复式油气田的关键条件之一,本文的研究对推进复式油气成藏的机理研究、明确近期的重点勘探靶区等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系统 组合方式 活动时期 加里东运动 “盆”“山”耦合 动力学背景 塔中低凸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断裂系统主要形成时代的新认识 被引量:79
17
作者 肖安成 杨树锋 +3 位作者 李曰俊 王清华 陈汉林 程晓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1-302,共12页
巴楚隆起是塔里木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内部断裂走向以北北西向为主,北侧与之相邻的柯坪冲断带走向近东西向,属于南天山构造体系。两个断裂系统在平面上呈近于正交的关系。巴楚隆起大面积缺失中新生界,其内部断裂体系起始活动时间的... 巴楚隆起是塔里木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内部断裂走向以北北西向为主,北侧与之相邻的柯坪冲断带走向近东西向,属于南天山构造体系。两个断裂系统在平面上呈近于正交的关系。巴楚隆起大面积缺失中新生界,其内部断裂体系起始活动时间的确定较为困难。本文通过对于巴楚和柯坪地区新生代地层序列特征对比研究及其接触关系分析,指出中新世巴楚隆起南北向断裂体系开始形成,向北一直延伸到柯坪构造带之中。同时对两个构造单元的南北向断裂的对应性进行了研究,指出柯坪东西向断裂系统的主要活动期是上新世(N2 )以后,现今柯坪构造带南北向和东西向断裂体系是不同时期构造的叠加。以此给出了巴楚和柯坪断裂体系形成的构造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巴楚隆起断裂系统 形成时代 地层序列特征 叠加方式 构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层序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103
18
作者 赵宗举 吴兴宁 +4 位作者 潘文庆 张兴阳 张丽娟 马培领 王振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39-955,共17页
通过大量钻井取芯及露头沉积相观察、地震层序解释及地震相分析,结合蛇绿混杂岩带及板块构造演化等区域地质资料,首次编制了层序地层格架下的8张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岩相古地理图,发现了塔里木板块内部存在5个孤立碳酸盐台地(塔北台地、巴... 通过大量钻井取芯及露头沉积相观察、地震层序解释及地震相分析,结合蛇绿混杂岩带及板块构造演化等区域地质资料,首次编制了层序地层格架下的8张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岩相古地理图,发现了塔里木板块内部存在5个孤立碳酸盐台地(塔北台地、巴楚—塔中台地、罗西台地、塘南台地及库鲁克塔格台地)及其"台—盆"相间的古地理格局,对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最初发生于早震旦世及早寒武世的塔里木板块北缘大陆裂谷运动及震旦纪—中奥陶世的张裂构造环境控制了塔里木板块内部多个孤立碳酸盐台地及其间深水沉积区的形成,而晚奥陶世发生于板块南缘的阿尔金岛弧及库地岛弧与塔里木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及其产生的大量陆源碎屑物源,则导致了板块内部多个孤立碳酸盐台地的逐步消亡及板块南部浊流盆地群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层序地层 板块构造 海相 碳酸盐岩 岩相古地理 奥陶纪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玛扎塔格构造带断裂构造分析 被引量:70
19
作者 杨海军 李曰俊 +3 位作者 冯晓军 郑民 张春莲 赵岩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6-517,共12页
玛扎塔格构造带是麦盖提斜坡与巴楚断隆之间的一条边界断裂带,其中已发现和田河气田。断裂构造对于圈闭的形成和油气运聚成藏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通过系统的地震剖面解释,在玛扎塔格构造带识别出3期断裂构造:第1期构造活动以中寒武... 玛扎塔格构造带是麦盖提斜坡与巴楚断隆之间的一条边界断裂带,其中已发现和田河气田。断裂构造对于圈闭的形成和油气运聚成藏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通过系统的地震剖面解释,在玛扎塔格构造带识别出3期断裂构造:第1期构造活动以中寒武统的膏盐层为主滑脱面,由麦盖提斜坡向巴楚断隆冲断,伴生有断层传播褶皱发育,形成于新生界沉积之前,玛扎塔格背斜形成;这期冲断构造是本次研究的一个新发现。第2期活动为基底卷入型挤压走滑断裂,由相互背冲、近于平行的玛南断层和玛北断层组成,形成于中新世末,玛扎塔格背冲断块背斜形成。第3期活动以古近系底部的膏盐层为主滑脱面,由麦盖提斜坡向巴楚断隆冲断,也伴有断层传播褶皱发育,形成于更新世—全新世。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区域构造演化对玛扎塔格构造带3期断裂活动的形成和发育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扎塔格构造带 3期冲断活动 基底卷入断层 盖层滑脱冲断层 巴楚断隆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断裂系统与复式油气聚集 被引量:59
20
作者 杨海军 郝芳 +2 位作者 韩剑发 蔡忠贤 顾乔元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95-811,共17页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复式油气聚集区的提出对高效指导轮南地区的油气勘探起了促进作用。基于区域石油地质研究成果,充分利用成像测井、高分辨三维地震断裂精细描述和有机地球化学等新技术新方法,本文系统研究了轮南低凸起复式油气聚集...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复式油气聚集区的提出对高效指导轮南地区的油气勘探起了促进作用。基于区域石油地质研究成果,充分利用成像测井、高分辨三维地震断裂精细描述和有机地球化学等新技术新方法,本文系统研究了轮南低凸起复式油气聚集成藏的关键地质条件,全面刻画了轮南断裂系统的复杂特征,明确了轮南多含油层系具有相同的寒武系海相烃源,证实了在多期次成藏过程中,断裂系统既是早期成藏的油气充注通道,又是晚期调整气侵的输导体系。对轮南海相碳酸盐岩大型油气田的成藏,断裂系统既是有效的储集空间,又是储集性能改善和连通性增强的重要条件,提出复杂断裂系统多期活动下油气渐进幕式成藏和跨越动态成藏模式。从前提(古隆起)、基础(多套储盖组合)和关键(断裂系统)3方面探讨了复式油气聚集成藏的机理,并指出轮古东走滑断裂带是近期扩大轮南复式油气聚集区规模、实施天然气勘探的现实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式油气聚集 断裂系统 走滑断裂带 输导体系 轮南低凸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