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田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模式探讨——以吐哈油田实验数据中心建设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锋 王义才 魏萍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5-408,共4页
油田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管理革命,因此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发建设模式来引领和保证。在认真回顾和总结吐哈油田实验数据中心建设历程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详细论述了4种油田实验室... 油田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管理革命,因此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发建设模式来引领和保证。在认真回顾和总结吐哈油田实验数据中心建设历程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详细论述了4种油田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模式:战略管理模式、系统开发模式、组织管理模式和创新发展模式。这4种模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但各有其内涵和特点,其中,战略管理模式是纲领,系统开发模式是基础,组织管理模式是保证,创新发展模式是灵魂,均是决定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只有它们共同协调运行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有效推进油田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模式 信息化建设 实验室 吐哈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天然气采油对深层稠油油藏出砂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仪 李治平 蒋伟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68,共2页
吐哈LKQ深层稠油油藏埋藏深,常规热采难以取得较好效果,注天然气吞吐采油可以有效降低地层原油黏度,补充地层能量,从而提高单井产量。由于储层胶结较弱,易出砂,天然气注入改变了近井地带流体特性和压力分布,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证实,天... 吐哈LKQ深层稠油油藏埋藏深,常规热采难以取得较好效果,注天然气吞吐采油可以有效降低地层原油黏度,补充地层能量,从而提高单井产量。由于储层胶结较弱,易出砂,天然气注入改变了近井地带流体特性和压力分布,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证实,天然气注入将会加剧砂岩剪切与拉伸破坏,降低临界出砂压力,加剧地层出砂,需要及早研究防砂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稠油 天然气吞吐 出砂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鄯勒油田西山窑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松 汤达祯 +4 位作者 王炜 许浩 杨紫 陈晓智 崔立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83-991,共9页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建立鄯勒油田西山窑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沉积相,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层序地层格架内砂体的展布特征和油气的聚集规律,预测研究区岩性油气藏的类型及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西山窑组整体经历了一个先进积...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建立鄯勒油田西山窑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沉积相,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层序地层格架内砂体的展布特征和油气的聚集规律,预测研究区岩性油气藏的类型及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西山窑组整体经历了一个先进积、后退积的过程;西山窑组为一个三级层序,其中包含2个四级层序,该组由低位域(LST)的三角洲前缘沉积、湖侵域(TST)的三角洲平原沉积和高位域(HST)的湖相沉积组成。研究区基准面上升期可以寻找砂体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基准面下降期可以寻找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西一、二段沉积的三角洲河道砂体受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可以形成砂体上倾尖灭型岩性油气藏;而西三、四段的湖相浊积砂体,可以形成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格架 油气 鄯勒油田 西山窑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射流除垢作用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钟银 陈述 +2 位作者 赵玉红 薛永志 姚麟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121,148,共11页
为进一步探明旋转射流的作用机理,建立了旋转射流除垢的数值模型,并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其有效性。比较了旋转射流与常规直射流在流场特性上的差异,揭示了旋转射流除垢过程中的漫流和冲蚀机制,分析了泵压、靶距和喷射角度等参数对... 为进一步探明旋转射流的作用机理,建立了旋转射流除垢的数值模型,并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其有效性。比较了旋转射流与常规直射流在流场特性上的差异,揭示了旋转射流除垢过程中的漫流和冲蚀机制,分析了泵压、靶距和喷射角度等参数对其除垢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特殊的喷嘴结构决定了旋转射流具有三维速度分布特性;旋转射流具有与常规直射流相近的冲击破碎能力和更大的冲击面积;泵压增加能够显著增强旋转射流的除垢性能,靶距对其除垢性能的影响存在一个最优值,适度增大喷射角度能够进一步促进其除垢效果。研究结果可为旋转射流在除垢作业中的优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射流除垢 喷嘴结构 流场特性 工作参数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流动单元储层特征及其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以丘陵油田三间房组储层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董凤娟 孙卫 +1 位作者 贾自力 杨军朝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77,共5页
针对丘陵油田三间房组油藏的特点,选取能反映储层物性、沉积特征及流体性质的主要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砂体厚度和含油饱和度)对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以研究区7口取心井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流动单元的储层特征,同时结合油... 针对丘陵油田三间房组油藏的特点,选取能反映储层物性、沉积特征及流体性质的主要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砂体厚度和含油饱和度)对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以研究区7口取心井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流动单元的储层特征,同时结合油田生产动态资料对流动单元划分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流动单元可以分为E、G、M、P 4类,不同流动单元所处相带位置不同,物性和含油性依次变差;②不同流动单元的岩性、黏土含量、填隙物的相对含量、孔隙类型及连通情况等储层特征不同;③不同流动单元的生产动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M类流动单元目前动用程度较低,剩余油富集。因此,要加强M类流动单元的改造措施,从而改善油田整体的注水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油田 三间房组油藏 流动单元 注水开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石油钻井作业现场火灾危险性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4
6
作者 吕有为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79-882,共4页
由于石油固有的易燃易爆性,决定了石油钻井作业现场存在很大的火灾危险性。通过对陆地石油钻井作业现场火灾危险性分析,结合现场生产实际和消防特点,提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 陆地 石油钻井 火灾危险性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油田密井网水下分流河道储层构型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郭秀娟 魏荷花 +1 位作者 金振奎 于靖之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3-98,共6页
渭北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最近两年新发现的含油区块,本文以其密井网区延长组四段33油组为例,应用岩心、测井、地震及动态等资料,对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内部构型开展了系统研究。在分析单河道基本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剖面上井... 渭北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最近两年新发现的含油区块,本文以其密井网区延长组四段33油组为例,应用岩心、测井、地震及动态等资料,对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内部构型开展了系统研究。在分析单河道基本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剖面上井震结合识别单河道,平面上采用最大单层厚度与砂体层数交绘的方法,在密井网区长33油组识别出八个单河道发育期,单河道宽度一般在500~800m之间,宽厚比介于100~130之间;在平面复合河道中识别出单河道发育条数及分布范围;同时提出长33油组河道内部发育下切叠加式、不完全下切式、孤立式及薄层叠加式四种砂体叠置方式,明确了不同叠置模式在密井网区分布范围,为渭北油田密井网区注水开发和外围有利区带选取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单河道 砂体构型 延长组 渭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滴灌对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建国 徐新文 +9 位作者 雷加强 靳正忠 李生宇 谷峰 邱永志 许波 刘尚 杜文意 闫增辉 王永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4-39,共6页
为了研究高矿化度水滴灌对极端干旱区防护林土壤环境的影响,为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利用和维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4.0~4.8 g/L的高矿化度地下水滴灌下的防护林为例,分析了咸水滴灌前后0~30 c... 为了研究高矿化度水滴灌对极端干旱区防护林土壤环境的影响,为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利用和维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4.0~4.8 g/L的高矿化度地下水滴灌下的防护林为例,分析了咸水滴灌前后0~30 cm各层风沙土全N、全P、有机质、全盐、离子组成和微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高矿化度咸水滴灌下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的土壤环境逐渐得到改善。防护林0~5 cm、5~15 cm和1~30 cm 3个层次的含水量、全N、全P、全K、全盐含量、离子组成和微生物数量与流沙地存在很大差异,且与灌溉年限有直接关系;其中0~5 cm层次变化最为明显,5~15 cm次之,15~30 cm变化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矿化度咸水 滴灌 沙漠腹地 防护林 土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镁铝水滑石催化酯交换合成生物柴油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豪 吴雁 +2 位作者 贾艳秋 唐晓东 钟婷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5期406-410,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镁铝水滑石,以其为载体负载K2CO3制备了负载型镁铝水滑石催化剂,用于菜籽油酯交换合成生物柴油。研究了未负载活性组分时,镁铝水滑石和焙烧后得到的镁铝复合氧化物对酯交换反应的催化活性,以及负载K2CO3后,活性组分...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镁铝水滑石,以其为载体负载K2CO3制备了负载型镁铝水滑石催化剂,用于菜籽油酯交换合成生物柴油。研究了未负载活性组分时,镁铝水滑石和焙烧后得到的镁铝复合氧化物对酯交换反应的催化活性,以及负载K2CO3后,活性组分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表征了焙烧前后以及负载K2CO3前后催化剂物相结构的变化。实验发现,水滑石载体和K2CO3在高温焙烧后形成的钾铝和镁钾氧化物是催化剂碱性和活性提高的重要原因。进一步优化了活性组分负载量和酯交换反应条件,以镁铝水滑石为载体,负载25%的K2CO3作为催化剂,在催化剂用量2%,醇油摩尔比12∶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5h时,油脂转化率高达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水滑石 负载型 催化剂 酯交换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馏柴油选择催化氧化脱硫催化剂的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18
10
作者 唐晓东 崔盈贤 +1 位作者 于志鹏 刘亮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22-926,共5页
制备了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催化剂苯甲酸锌、B2O3和复合催化剂FTS-1。以O2为氧化剂,考察了3种催化剂催化氧化直馏柴油中的硫化物的脱硫效果。研究结果发现,苯甲酸锌催化剂脱硫效果明显,脱硫后直馏柴油中的硫含量达到小于300μg/g的欧... 制备了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催化剂苯甲酸锌、B2O3和复合催化剂FTS-1。以O2为氧化剂,考察了3种催化剂催化氧化直馏柴油中的硫化物的脱硫效果。研究结果发现,苯甲酸锌催化剂脱硫效果明显,脱硫后直馏柴油中的硫含量达到小于300μg/g的欧洲Ⅱ类排放标准;B2O3催化剂脱硫效果差,但萃取柴油的收率较高;复合催化剂FTS-1可选择催化氧化直馏柴油,抑制烃类化合物的深度氧化,降低氧化柴油的酸值,极大地改善了脱硫柴油的质量,提高脱硫柴油的收率。在搅拌转速700r/m in、苯甲酸锌质量分数0.15%、B2O3质量分数2%、反应温度150℃、氧气压力1.3M Pa、反应时间60m in的条件下,复合催化剂FTS-1脱硫后直馏柴油中硫含量可降到271μg/g,脱硫率达到8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馏柴油 选择氧化 催化 脱硫 苯甲酸锌 氧化硼 复合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序生物地层学在柴达木盆地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平 邓奎 +3 位作者 刘学会 秦恩朋 余水生 刘桂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1-566,575,共7页
在单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基础上,应用层序生物地层学原理,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咸东1井和咸8井为例,在新近系上油砂山组划分了一个层序生物地层单元,作为与下油砂山组分界的标志。以红柳泉-跃进地区为例,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划分了两... 在单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基础上,应用层序生物地层学原理,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咸东1井和咸8井为例,在新近系上油砂山组划分了一个层序生物地层单元,作为与下油砂山组分界的标志。以红柳泉-跃进地区为例,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划分了两个层序生物地层单元。连井等时对比发现,下干柴沟组下段标志性的"红层"顶界由西向东时代变新,反映了在基准面旋回的波动过程中湖泊范围随时间由西向东的扩大。在乌南地区,进一步将层序生物地层单元与地震地层相结合,在标准化石的约束下建立了该区层序生物地层格架,为柴西南地层划分对比建立了标准。研究认为,古生物、地震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结合是层序生物地层学研究并建立区域等时地层格架的良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油砂山组 下油砂山组 下干柴沟组 基准面旋回 层序生物地层单元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压井作业封堵用高强度冻胶体系的室内性能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程立 李振 +2 位作者 廖锐全 张慢来 刘德基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8-411,共4页
为满足不压井作业对冻胶新材料的性能要求,以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钠、耐高温胺类单体、过硫酸铵、聚合物LAH、交联剂MEN&PLE和增韧剂CAL等为原料制备了一种黏弹性冻胶,研究了引发剂和模拟油加量、无机盐、温度对胶液成胶时间和冻... 为满足不压井作业对冻胶新材料的性能要求,以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钠、耐高温胺类单体、过硫酸铵、聚合物LAH、交联剂MEN&PLE和增韧剂CAL等为原料制备了一种黏弹性冻胶,研究了引发剂和模拟油加量、无机盐、温度对胶液成胶时间和冻胶强度的影响,用高温高压稠化仪模拟地层条件对冻胶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pH为7~13、反应温度为40~130℃的条件下可形成强度高达30 N的黏弹性聚合物冻胶体,承压能力达2 MPa/8 m;通过改变引发剂的加量可以调节胶液的成胶时间和冻胶强度;该冻胶稳定性好,具有较强的抗浸污能力,在模拟油加量高达20%或二价金属离子(Ca^(2+)或Mg^(2+))为15×10~4mg/L的条件下,依然具有良好的成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平衡钻完井 冻胶 高强度 封堵 成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吐—哈盆地三叠系和侏罗系含油砂体的形成条件 被引量:4
13
作者 柳益群 袁明生 +1 位作者 李华明 魏建晶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99-404,共6页
吐—哈盆地是位于天山造山带内的具复杂演化历史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 ,是典型的煤成烃陆相含油气盆地。盆地南带的前侏罗系 (三叠系 )油气藏其含油砂体的形成明显受沉积相、高地温和印支运动的影响 ,分布于盆地南部的扇三角洲砂体裙在印... 吐—哈盆地是位于天山造山带内的具复杂演化历史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 ,是典型的煤成烃陆相含油气盆地。盆地南带的前侏罗系 (三叠系 )油气藏其含油砂体的形成明显受沉积相、高地温和印支运动的影响 ,分布于盆地南部的扇三角洲砂体裙在印支运动中由于地层抬升而处于与盆地北部生烃中心接触良好的位置 ,并且具备了产生次生孔隙的动力学基础 ,从而及时接受了由于岩浆体热和印支构造热事件提供的热所形成的早成熟油 ,形成了该盆地第一套优质储油砂体。盆地北带的侏罗系油气藏其含油砂体以南物源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 ,次为北物源扇三角洲相 ,具有砂体层数多、上下叠置性强、原始物性好、与多层煤系烃源岩互层、烃类向南运移距离短的特点 ,形成以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三间房组和七克台组为基础的第二、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砂体 沉积相 沉积层序 吐-哈盆地 新疆 侏罗系 形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与直井联合开采井网产能预测新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庆岩 于靖之 +2 位作者 蒋文文 杨正明 吴向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30-34,共5页
压裂水平井与直井联合开采是有效开发特低渗透油藏的主要手段。压裂水平井产能是决定特低渗油藏开发成败的关键技术指标;但目前能够准确快速获得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与直井联合开采的压裂水平井产能的方法很少。基于此,采用当量井径模型... 压裂水平井与直井联合开采是有效开发特低渗透油藏的主要手段。压裂水平井产能是决定特低渗油藏开发成败的关键技术指标;但目前能够准确快速获得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与直井联合开采的压裂水平井产能的方法很少。基于此,采用当量井径模型与叠加原理结合,联合经典面积井网的产能计算公式;并考虑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对渗透率进行修正,最终得到压裂直井与压裂水平井联合井网的产能计算公式。最后通过实例验证,该公式具有计算简单、结果可靠的特点,适合现场产能快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 压裂水平井 联合井网 产能预测 当量井径 非线性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垂向封闭演化史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喜 王贵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54,共4页
在断裂垂向封闭机理及评价标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断裂垂向封闭性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一套断裂垂向封闭性演化史研究方法。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苏仁诺尔断裂为例,对其在大一段盖层内垂向封闭史进行了研究,得到苏仁诺尔断裂... 在断裂垂向封闭机理及评价标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断裂垂向封闭性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一套断裂垂向封闭性演化史研究方法。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苏仁诺尔断裂为例,对其在大一段盖层内垂向封闭史进行了研究,得到苏仁诺尔断裂西南部在大一段盖层内垂向封闭于伊敏组沉积末期形成,之后垂向封闭性逐渐增强至今。东北部在大一段盖层内垂向封闭于大二段沉积末期形成,但在伊敏组沉积时期因断裂活动开启,伊敏组沉积末期又开始形成垂向封闭,逐渐增强至今。苏仁诺尔断裂在大一段盖层内垂向封闭性形成时期略晚于南一段源岩大量排烃期,仍可封闭住南一段源岩生成排出的大量油气,有利于油气聚集与保存。这可能是造成该区油气主要沿苏仁诺尔断裂附近分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垂向封闭性 演化史 苏仁诺尔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16
16
作者 井焕茹 井秀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93-97,共5页
日本政府于1992年首次提出了"环境保全型农业"新目标:灵活运用农业所具有的物质循环机能,发展环境负荷量小的可持续型农业。在日本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制定并实施了有关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基本措施;在技术方面大力推进了... 日本政府于1992年首次提出了"环境保全型农业"新目标:灵活运用农业所具有的物质循环机能,发展环境负荷量小的可持续型农业。在日本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制定并实施了有关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基本措施;在技术方面大力推进了土壤改良技术和化肥、化学农药减量技术的发展以及微生物、诱虫灯等物理技术的研发,有效地推进了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发展。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改变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的投入,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扭转我国目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实现我国农业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全型农业 农业环境 可持续发展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井增产措施增油量计算通用模型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仪 李治平 蒋伟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4-105,共2页
油井增产措施增油量的准确计算,是客观真实地评价油井增产措施效果和措施经济效益的基础。针对当前矿场计算增产措施增油量算法的不足,从增产措施增油量基本概念出发,考虑矿场应用中存在的各种可能性,推演出了油井增产措施增油量统计计... 油井增产措施增油量的准确计算,是客观真实地评价油井增产措施效果和措施经济效益的基础。针对当前矿场计算增产措施增油量算法的不足,从增产措施增油量基本概念出发,考虑矿场应用中存在的各种可能性,推演出了油井增产措施增油量统计计算通用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措施前产量递减、同井前后多次措施效果叠加、措施未失效效果预测等情况,可以较为准地计算增产措施增油量,客观地评价措施效果,从而为油田增产措施优化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措施 增油量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坳陷侏罗系地下水动力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1
18
作者 楼章华 金爱民 +1 位作者 李华明 张慧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1-478,501,共9页
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演化和地下水成因控制了地下水化学场的分布规律,盆地边缘大气水下渗淡化,凹陷中心泥岩压实排水淡化,越流泄水区浓缩。在离心流和向心流的流动过程中,地下水浓缩、盐化,在越流泄水区形成矿化度的相对高值区。泥岩... 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演化和地下水成因控制了地下水化学场的分布规律,盆地边缘大气水下渗淡化,凹陷中心泥岩压实排水淡化,越流泄水区浓缩。在离心流和向心流的流动过程中,地下水浓缩、盐化,在越流泄水区形成矿化度的相对高值区。泥岩压实离心流是沉积盆地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在地下水的越流泄水过程中有利于大量的油气聚集;在泥岩压实离心流过程中,由于岩性、地层、断层等圈闭也使得部分油气在运移过程中聚集;在向心流的推进过程中,先前聚集的油气可能部分被破坏,另外也可能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水动力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油田水 水化学 水动力 油气成藏动力学 吐鲁番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公路运输装车作业中火灾危险性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2
19
作者 吕有为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7-349,共3页
根据原油公路运输装车作业的特点,对原油公路运输装车作业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现场实际,提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 原油 公路运输 装车作业 火灾危险性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沉积环境下火山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王盛鹏 林潼 +3 位作者 孙平 梁浩 王东良 苟红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5-152,共8页
基于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特征研究,识别出该区存在陆上喷发沉积和水下沉积2种环境。并通过岩心描述、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微观显示以及元素分析等手段,重点从成岩作用的角度对这2种环境下火山岩储层的发育特... 基于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特征研究,识别出该区存在陆上喷发沉积和水下沉积2种环境。并通过岩心描述、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微观显示以及元素分析等手段,重点从成岩作用的角度对这2种环境下火山岩储层的发育特征及影响作用开展研究。研究认为,各种成岩作用对火山岩储层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该区陆上喷发沉积的火山岩受沸石和绿泥石填充较强烈,后期又遭受风化淋滤作用,使得储层发生明显的改善;风化强度与储层改善有着密切关系。水下沉积的火山岩储层改善主要受有机酸溶蚀作用影响,其原生孔隙不发育,但发育大量的基质溶孔。对水下沉积火山岩储层发育机理的认识,为今后火山岩油气藏勘探指出了新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储层 成岩作用 风化淋滤作用 水下沉积 三塘湖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