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S树脂热氧分解历程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徐永田 毛海林 +2 位作者 陈仁辉 宋振彪 陆书来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17,共3页
应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在空气气氛、2℃/min升温速率条件下的热分解特点,并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各阶段热解产物的官能团特征。结果表明:ABS树脂在热解初期主要为聚丁二烯单元双键结构的分解... 应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在空气气氛、2℃/min升温速率条件下的热分解特点,并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各阶段热解产物的官能团特征。结果表明:ABS树脂在热解初期主要为聚丁二烯单元双键结构的分解;大部分苯基、脂肪烃、腈基在300.0~430.0℃发生复杂的反应,快速分解并生成大量黑烟,质量损失达到77%左右;剩余的结构相对稳定的苯环与饱和烃在430.0~600.0℃基本完全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热解 热重分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主流ABS树脂微观结构与产品性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屈松 宋振彪 +2 位作者 王菊琳 赵丙倩 陆书来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7-92,共6页
主要选取市场上用量比较大的5种主流丁二烯-丙烯腈-苯乙烯(ABS)树脂,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测样品微观结构等微观性质,测试样品冲击性能及流变性能等宏观性能,对比5种产品不同参数之间的差异,总结出主流ABS树脂微观结构与产品宏观... 主要选取市场上用量比较大的5种主流丁二烯-丙烯腈-苯乙烯(ABS)树脂,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测样品微观结构等微观性质,测试样品冲击性能及流变性能等宏观性能,对比5种产品不同参数之间的差异,总结出主流ABS树脂微观结构与产品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树脂牌号范围内,凝胶含量和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对ABS树脂的冲击强度有显著影响;总体而言,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越低,ABS树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越大,产品的加工流动性越好;TEM结果显示不同样品间橡胶相的分散程度、橡胶相与SAN相的相容性、橡胶粒子大小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烯-丙烯腈-苯乙烯树脂 冲击强度 流变性能 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树脂DSC表征技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孔新越 牛志峰 +2 位作者 赵雪悠 宋振彪 胡慧林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9-43,共5页
研究了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过程中热处理条件、试样形状、试样质量、封装形式等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简称ABS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BS树脂中含有残余应力,需要进行热处理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最佳热处理... 研究了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过程中热处理条件、试样形状、试样质量、封装形式等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简称ABS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BS树脂中含有残余应力,需要进行热处理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最佳热处理条件是250℃恒温20 min;试样与坩埚接触面积大、导热效果好的试样热处理效果好;坩埚加盖封装会减缓助剂的挥发;试样用量为4.0~9.0 mg对测试结果影响不大;ABS树脂属于非晶无规共聚物,热处理后的冷却速率对DSC测试结果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差示扫描量热法 冷却速率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BS胶乳连续凝聚过程及工艺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姜 王亮 +4 位作者 张辉 刘文辉 闫柏郁 宋振彪 陆书来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69,共5页
利用胶体分散体系稳定性基本原理,阐述了在凝聚和熟化的不同阶段,聚丁二烯与丙烯腈和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G-ABS)胶乳的凝聚颗粒结构和形态变化过程。在凝聚阶段,凝聚剂能快速破坏胶乳粒子的双电子层结构,使其瞬间形成聚集体,进而互相交... 利用胶体分散体系稳定性基本原理,阐述了在凝聚和熟化的不同阶段,聚丁二烯与丙烯腈和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G-ABS)胶乳的凝聚颗粒结构和形态变化过程。在凝聚阶段,凝聚剂能快速破坏胶乳粒子的双电子层结构,使其瞬间形成聚集体,进而互相交联形成中间包含介质的三维网络结构,并逐渐形成了絮凝结构体—"凝胶"。在熟化阶段,被破碎成小块的"凝胶"收缩脱水,形成"初级"凝聚颗粒,"初级"凝聚颗粒开始互相碰撞、黏结,最终形成具有微孔结构的凝聚颗粒。对比不同生产装置的工艺可看出,使用不同连续凝聚工艺所得凝聚颗粒的结构和形态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分批次加入凝聚剂和梯度升温熟化可改善G-ABS高胶粉流动性和致密度,减少储存和输送过程中的堆积和堵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烯 丙烯腈 苯乙烯 接枝共聚物 胶乳 破乳 凝聚 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胶粉中残留凝聚剂对ABS白度和色度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姜 岳胜伟 +2 位作者 杨超 于万权 陆书来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7-40,131,共5页
在采用乳液接枝-本体SAN掺混法工艺生产ABS时,需要采用凝聚的方法将接枝聚合物从乳液中分离,获得G-ABS高胶粉。在以硫酸作为凝聚剂生产G-ABS高胶粉时,残留在高胶粉中的硫酸会对ABS的白度和储存应用过程中的色度稳定性造成不利的影响。... 在采用乳液接枝-本体SAN掺混法工艺生产ABS时,需要采用凝聚的方法将接枝聚合物从乳液中分离,获得G-ABS高胶粉。在以硫酸作为凝聚剂生产G-ABS高胶粉时,残留在高胶粉中的硫酸会对ABS的白度和储存应用过程中的色度稳定性造成不利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方法下残留酸性凝聚物的去除效果,发现通过优化凝聚过程、改变升温和碱液加入的方式,能够使凝聚颗粒中的凝聚剂残留最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凝聚剂 硫酸 氧化镁 凝聚过程 白度 色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单体中AN/St对ABS高胶粉粒度和接枝率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姜 鲍长坤 +1 位作者 高冠华 陆书来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1-45,共5页
采用乳液聚合工艺生产ABS高胶粉过程中,两种单体的比例对粉料的粒径和接枝率有一定影响。一次反应阶段增加AN/St比例能够提高粉料的接枝率,提高增韧效率;而增量反应阶段降低AN/St能够改善凝聚粉料粒度分布,减少微粉对洗涤脱水和干燥系... 采用乳液聚合工艺生产ABS高胶粉过程中,两种单体的比例对粉料的粒径和接枝率有一定影响。一次反应阶段增加AN/St比例能够提高粉料的接枝率,提高增韧效率;而增量反应阶段降低AN/St能够改善凝聚粉料粒度分布,减少微粉对洗涤脱水和干燥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为了能够实现高品质高胶粉的连续稳定生产,可以在提高一次反应AN/St比例的同时,适当降低增量反应混合单体中AN/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单体 AN/St 粉料粒度 接枝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品质瓷白ABS树脂的制备
7
作者 赵雪悠 姬云飞 +3 位作者 李恺祺 胡慧林 康宁 兰苗宇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25年第5期28-32,共5页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瓷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简称ABS树脂),考察了钛白粉种类、用量及分散剂种类对瓷白ABS树脂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4种分散剂对钛白粉在ABS树脂中分散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氯化法钛白粉制备的瓷白AB...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瓷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简称ABS树脂),考察了钛白粉种类、用量及分散剂种类对瓷白ABS树脂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4种分散剂对钛白粉在ABS树脂中分散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氯化法钛白粉制备的瓷白ABS树脂综合性能最佳,随着钛白粉用量的增加,瓷白ABS树脂的白度增加,冲击强度下降;4种分散剂对瓷白ABS树脂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其中,聚乙烯蜡和乙撑双硬脂酰胺能够提高瓷白ABS树脂的流动性,同时提高钛白粉在连续相中的分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白粉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复合材料 分散性能 加工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化工艺对G-ABS凝聚颗粒粒径和致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姜 王亮 +5 位作者 张辉 梁皓月 李睿 单崇杰 宋振彪 陆书来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3-76,共4页
被破碎的聚丁二烯与丙烯腈和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破乳凝聚物在熟化温度条件下收缩,形成粒径小、结构松散的"初级"凝聚颗粒,这些"初级"凝聚颗粒经过不断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形成粒径较大、致密度较高的"... 被破碎的聚丁二烯与丙烯腈和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破乳凝聚物在熟化温度条件下收缩,形成粒径小、结构松散的"初级"凝聚颗粒,这些"初级"凝聚颗粒经过不断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形成粒径较大、致密度较高的"高级"凝聚颗粒,在此过程中,凝聚颗粒超声处理前后的累计粒径分布达50%时所对应的粒径(D_(50))的变化值(ΔD_(50))随熟化时间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二阶段,因凝聚浆液表观黏度降低,颗粒间发生非弹性碰撞概率增大,使凝聚颗粒的ΔD_(50)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升高熟化温度可加快凝聚颗粒收缩的速率,增大凝聚颗粒碰撞时的形变量,使D_(50)增大;提高搅拌速率,可同时增加碰撞时的动能和碰撞频率,显著降低ΔD_(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烯 丙烯腈 苯乙烯 接枝共聚物 凝聚 破乳 熟化致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