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密油储层压裂后渗透率预测模型 被引量:9
1
作者 闫国峰 姜琪 +3 位作者 乔国满 尚涛 孙未国 侯欢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3,共5页
致密油储层渗透率、自然产能双低的特点决定了开发致密油时,多采用大型水力压裂改造提高储层渗透率、初始产量以及最终采收率,其中压裂后储层渗透率是评价水力压裂效果和单井产能的重要参数。目前对于考虑多因素影响的致密油储层压裂后... 致密油储层渗透率、自然产能双低的特点决定了开发致密油时,多采用大型水力压裂改造提高储层渗透率、初始产量以及最终采收率,其中压裂后储层渗透率是评价水力压裂效果和单井产能的重要参数。目前对于考虑多因素影响的致密油储层压裂后渗透率理论计算模型的研究尚有不足,大多利用实验测定或者试井测定,这类方法成本较高且操作较复杂,为此文章基于压降试井测试原理,以压裂施工曲线为基础,考虑压裂液漏失和裂缝扩展综合影响,建立了致密油储层压裂后渗透率预测数学模型,可以直接利用压裂施工数据计算出压裂后的渗透率。由于数学模型较复杂,可利用MATLAB软件通过差分离散迭代进行求解。以陆上某地区实际压裂数据为依据,经过计算分析表明,模型计算压裂后渗透率与试井解释渗透率较接近,而试井渗透率为储层有效渗透率,说明文章模型计算结果可信。进一步分析可知,模型的原理和试井原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试井解释软件无法计算考虑压裂液漏失和裂缝扩展综合影响的致密油储层压裂后渗透率,而且试井解释软件需要的参数是要进行试井测试录取资料得到,而文章计算模型只需要在压裂过程中录取压裂施工数据即可,可以节约试井作业时间和成本,在实际矿场具有实用性。计算结果为致密油储层在压裂后的压裂效果评价、产能预测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 致密油 漏失 PKN 裂缝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