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澳大利亚西北陆架油气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白国平
邓超
+4 位作者
陶崇智
王大鹏
刘君兰
仲米虹
邹建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25-1232,共8页
澳大利亚西北陆架油气资源,特别是天然气资源富集,是全球液化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地之一。西北陆架不仅是澳洲油气勘探潜力最大的地区,而且也是中国油公司拓展海外油气业务的重要地区。以多方面收集的数据资料为基础,探讨澳大利亚西北陆架...
澳大利亚西北陆架油气资源,特别是天然气资源富集,是全球液化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地之一。西北陆架不仅是澳洲油气勘探潜力最大的地区,而且也是中国油公司拓展海外油气业务的重要地区。以多方面收集的数据资料为基础,探讨澳大利亚西北陆架油气分布规律,揭示油气分布主控因素,进而优选有利勘探区。区域上,已发现的油气储量主要分布于西北陆架最西南端的北卡那封盆地;层系上,油气主要富集于下白垩统泥页岩区域盖层之下的上三叠统、侏罗系或下白垩统碎屑岩储集层。油气分布整体表现为"内油外气、下气上油、以气为主"的特征,油田多局限于侏罗纪裂谷作用控制的发育有成熟生油岩的次盆地。腐殖型干酪根类型和烃源岩的高成熟度决定了西北陆架的富气特征,侏罗纪发育的裂谷控制了石油的区域分布。基于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和油气发现过程,优选出了埃克斯茅斯高地、埃克斯茅斯次盆、巴科次盆、卡斯韦尔次盆、萨胡尔台地、卡尔德尔地堑和武尔坎次盆7个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陆架
油气分布
主控因素
有利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塔里木盆地库车褶皱冲断带东段依奇克里克背斜的构造特征和形成演化
2
作者
袁瑞
李君
+7 位作者
蒋俊
缪卫东
黄智斌
康晓娟
宋煜
邓晓睿
师斌
汲雷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2-1228,共17页
依奇克里克背斜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褶皱冲断带北部构造带东段。它是一个基底卷入型开阔直立背斜,是在晚海西期古隆起和印支期库车周缘前陆盆地前渊带背景下形成的一个含油气构造。背斜核部出露的最老地层是白垩系下统,向两翼方向...
依奇克里克背斜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褶皱冲断带北部构造带东段。它是一个基底卷入型开阔直立背斜,是在晚海西期古隆起和印支期库车周缘前陆盆地前渊带背景下形成的一个含油气构造。背斜核部出露的最老地层是白垩系下统,向两翼方向依次出露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钻井资料揭示,之下还有三叠系和侏罗系含煤碎屑岩建造,不整合于石炭系灰岩之上。中新统吉迪克组至更新统西域组是背斜的生长地层,古近系及以下地层是前生长地层。背斜位于库车褶皱冲断带根带,发育厚皮构造;向前锋方向,逐渐演变为薄皮构造。褶皱冲断带的两个主滑脱断层分别发育于侏罗系煤层和吉迪克组膏盐层。作为印度—亚洲碰撞的远程效应,背斜的变形起始于古近纪末—新近纪初,经多个变形加速期,脉式冲断,直至第四纪晚期才最终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新生代构造
基底卷入型背斜
印度—亚洲碰撞远程效应
依奇克里克背斜
库车褶皱冲断带
塔里
木盆地
南天山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沁水盆地樊庄区块构造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29
3
作者
梁宏斌
张璐
+2 位作者
刘建军
张鹏豹
刘莉薇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1-9,共9页
在对樊庄区块褶皱形成力学机制研究基础上,从煤层气藏构造演化史的角度,结合樊庄区块煤层气排采实际资料,建立了沁水盆地樊庄区块三种类型煤层气成藏模式,即原生型、调整型和改造型,其中改造型又可分为原生改造型和调整改造型,旨在研究...
在对樊庄区块褶皱形成力学机制研究基础上,从煤层气藏构造演化史的角度,结合樊庄区块煤层气排采实际资料,建立了沁水盆地樊庄区块三种类型煤层气成藏模式,即原生型、调整型和改造型,其中改造型又可分为原生改造型和调整改造型,旨在研究沁水盆地樊庄区块构造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作用,为认识局部微小构造对煤层气藏的控制作用提供参考。本区煤层气开发实践表明,不同成因的气藏宜采用相应的勘探开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樊庄区块
煤层气田
构造特征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澳大利亚西北陆架油气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白国平
邓超
陶崇智
王大鹏
刘君兰
仲米虹
邹建红
机构
中国石油
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
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
研究
中心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海
石油
气电集团
有限
责任
公司
技术研发中心
中国石油
冀东
油田
公司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25-1232,共8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1ZX05031-001-007HZ)
文摘
澳大利亚西北陆架油气资源,特别是天然气资源富集,是全球液化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地之一。西北陆架不仅是澳洲油气勘探潜力最大的地区,而且也是中国油公司拓展海外油气业务的重要地区。以多方面收集的数据资料为基础,探讨澳大利亚西北陆架油气分布规律,揭示油气分布主控因素,进而优选有利勘探区。区域上,已发现的油气储量主要分布于西北陆架最西南端的北卡那封盆地;层系上,油气主要富集于下白垩统泥页岩区域盖层之下的上三叠统、侏罗系或下白垩统碎屑岩储集层。油气分布整体表现为"内油外气、下气上油、以气为主"的特征,油田多局限于侏罗纪裂谷作用控制的发育有成熟生油岩的次盆地。腐殖型干酪根类型和烃源岩的高成熟度决定了西北陆架的富气特征,侏罗纪发育的裂谷控制了石油的区域分布。基于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和油气发现过程,优选出了埃克斯茅斯高地、埃克斯茅斯次盆、巴科次盆、卡斯韦尔次盆、萨胡尔台地、卡尔德尔地堑和武尔坎次盆7个有利勘探区。
关键词
西北陆架
油气分布
主控因素
有利勘探区
Keywords
North West Shelf
oil and gas distribution
main control factor
favorable exploration area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里木盆地库车褶皱冲断带东段依奇克里克背斜的构造特征和形成演化
2
作者
袁瑞
李君
蒋俊
缪卫东
黄智斌
康晓娟
宋煜
邓晓睿
师斌
汲雷昌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塔里木
油田
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科新
石油
技术服务
有限
责任
公司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2-1228,共17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前瞻性与基础性重大科技项目“不同类型大气田(区)成藏主控因素与领域评价”(编号:2021DJ0605)资助。
文摘
依奇克里克背斜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褶皱冲断带北部构造带东段。它是一个基底卷入型开阔直立背斜,是在晚海西期古隆起和印支期库车周缘前陆盆地前渊带背景下形成的一个含油气构造。背斜核部出露的最老地层是白垩系下统,向两翼方向依次出露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钻井资料揭示,之下还有三叠系和侏罗系含煤碎屑岩建造,不整合于石炭系灰岩之上。中新统吉迪克组至更新统西域组是背斜的生长地层,古近系及以下地层是前生长地层。背斜位于库车褶皱冲断带根带,发育厚皮构造;向前锋方向,逐渐演变为薄皮构造。褶皱冲断带的两个主滑脱断层分别发育于侏罗系煤层和吉迪克组膏盐层。作为印度—亚洲碰撞的远程效应,背斜的变形起始于古近纪末—新近纪初,经多个变形加速期,脉式冲断,直至第四纪晚期才最终定型。
关键词
晚新生代构造
基底卷入型背斜
印度—亚洲碰撞远程效应
依奇克里克背斜
库车褶皱冲断带
塔里
木盆地
南天山造山带
Keywords
Late Cenozoic structure
Basement-involved anticline
Far-field effect of India-Asia collision
Yiqikelik anticline
Kuqa fold-thrust belt
Tarim Basin
South Tianshan Mountains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沁水盆地樊庄区块构造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29
3
作者
梁宏斌
张璐
刘建军
张鹏豹
刘莉薇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1-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2108)
国家油气专项"十二五"课题(2011ZX05033-04)
文摘
在对樊庄区块褶皱形成力学机制研究基础上,从煤层气藏构造演化史的角度,结合樊庄区块煤层气排采实际资料,建立了沁水盆地樊庄区块三种类型煤层气成藏模式,即原生型、调整型和改造型,其中改造型又可分为原生改造型和调整改造型,旨在研究沁水盆地樊庄区块构造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作用,为认识局部微小构造对煤层气藏的控制作用提供参考。本区煤层气开发实践表明,不同成因的气藏宜采用相应的勘探开发策略。
关键词
沁水盆地
樊庄区块
煤层气田
构造特征
成藏模式
Keywords
Qinshui basin
Fanzhuang block
coal-bed gas field
structural feature
oil enrichment mode
分类号
P618.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澳大利亚西北陆架油气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研究
白国平
邓超
陶崇智
王大鹏
刘君兰
仲米虹
邹建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塔里木盆地库车褶皱冲断带东段依奇克里克背斜的构造特征和形成演化
袁瑞
李君
蒋俊
缪卫东
黄智斌
康晓娟
宋煜
邓晓睿
师斌
汲雷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沁水盆地樊庄区块构造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梁宏斌
张璐
刘建军
张鹏豹
刘莉薇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