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营凹陷营11北地区沙三中亚段重力流触发机制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剑萍 黄雅睿 +7 位作者 卢惠东 李宇志 欧浩文 张文博 黄志佳 党鹏生 高丽萍 鲁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共11页
以东营凹陷营11北地区沙三中亚段重力流沉积砂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测井、录井、地震及地化分析资料,对研究区滑动、滑塌、砂质碎屑流和浊流4种沉积类型重力流的触发机制和沉积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建立2种地震岩序列,阐明震级与软沉积... 以东营凹陷营11北地区沙三中亚段重力流沉积砂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测井、录井、地震及地化分析资料,对研究区滑动、滑塌、砂质碎屑流和浊流4种沉积类型重力流的触发机制和沉积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建立2种地震岩序列,阐明震级与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类型及垂向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构造运动为研究区重力流砂体主要的触发机制,沙三中亚段3砂组沉积时期构造运动最为强烈;沙三中亚段的6砂组至4砂组沉积时期,水体较深,湖平面缓慢下降,研究区整体上发育较深水的重力流沉积;3砂组沉积时期,构造抬升,湖平面下降剧烈;3砂组至1砂组沉积时期,研究区东部发育滨浅湖三角洲砂体,中部和西部发育重力流沉积;3砂组沉积时期为湖平面下降最剧烈的时期,这一结论与研究不同构造强度下地震岩中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所得出的结论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触发机制 地震岩 沉积演化 沙三中亚段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坳陷蠡县斜坡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滩坝沉积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剑萍 李亚 +3 位作者 陈瑶 邓爱居 李凤群 黄志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28,7,共8页
冀中坳陷蠡县斜坡沙一下亚段发育薄层碳酸盐岩沉积,在岩心观察描述、镜下分析鉴定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系统探讨了蠡县斜坡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研究表明:蠡县斜坡古近系沙一下亚段发育碳酸盐岩滩坝沉... 冀中坳陷蠡县斜坡沙一下亚段发育薄层碳酸盐岩沉积,在岩心观察描述、镜下分析鉴定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系统探讨了蠡县斜坡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研究表明:蠡县斜坡古近系沙一下亚段发育碳酸盐岩滩坝沉积,可以划分为颗粒滩和灰泥坪2种沉积微相,鲕粒灰岩、生物碎屑灰岩、藻砂屑灰岩和泥晶灰岩是主要的岩石类型。研究区碳酸盐岩的发育,主要受相对湖平面升降、陆源碎屑供应程度和古地貌等因素的影响,高部位的高能环境主要发育颗粒滩沉积,低部位的低能环境发育灰泥坪沉积。在沉积特征和控制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碳酸盐岩滩坝沉积模式,为类似陆相含油气盆地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提供可借鉴的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碳酸盐岩滩坝 沙一段 蠡县斜坡 冀中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饶阳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古地震记录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剑萍 李亚 +5 位作者 李凤群 李运娥 韩娟 安光亮 杨鹏辉 尹俊霞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共10页
综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岩心观察,对饶阳凹陷东部陡坡带、中央隆起带及北部任丘潜山上覆的古近系沙河街组地震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类型、沉积特征、成因机制及地质意义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多种原地形成的拉伸—挤压作用及液化... 综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岩心观察,对饶阳凹陷东部陡坡带、中央隆起带及北部任丘潜山上覆的古近系沙河街组地震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类型、沉积特征、成因机制及地质意义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多种原地形成的拉伸—挤压作用及液化作用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由下至上依次为同沉积断裂层段、地震角砾岩层段、液化砂岩脉层段、软沉积变形层段和液化均一层段;沙三段沉积时期是控盆边界断层以及控制潜山活动的控山断层活动强烈时期,频繁引发震级高于5级的地震,且越靠近凹陷东部断裂带,地震构造发育的类型越多;微断层、微裂缝等的形成能极大地改善储层渗透率,使之成为潜在的油气储层或油气运移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岩 控盆断层 沙河街组 饶阳凹陷 古近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缔合非交联压裂液储层伤害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彝 刘京 +2 位作者 颜菲 王政国 姚丹丹 《海洋石油》 CAS 2018年第4期57-61,共5页
高尚堡深层为低渗透油藏,以大孔细喉以主,微结构杂基含量高,易造成微粒运移损害。笔者开展了缔合非交联压裂液伤害特征分析,稠化剂粘均分子量为380×10~4,是具有长链疏水基团的聚丙烯酰胺类高分子化合物。破胶液粘度对基质渗透率伤... 高尚堡深层为低渗透油藏,以大孔细喉以主,微结构杂基含量高,易造成微粒运移损害。笔者开展了缔合非交联压裂液伤害特征分析,稠化剂粘均分子量为380×10~4,是具有长链疏水基团的聚丙烯酰胺类高分子化合物。破胶液粘度对基质渗透率伤害影响较大,破胶液表观粘度为2.71 mPa·s时,基质伤害率为28.75%;破胶液表观粘度为29.6 mPa·s时,对基质伤害率为51.9%。返排12 h后,基质渗透率下降15%~20%,说明该储层易造成颗粒运移伤害。核磁共振、压汞实验表明高分子聚合物主要堵塞对渗透率贡献值较大的孔喉(半径为2~9μm)。扫描电镜实验表明残胶中的聚合物呈粒状、絮状,吸附滞留在岩石、粘土颗粒表面造成大吼喉数量减少,并且残渣及残胶相互缠结集中在岩芯入口端,远端逐渐减少,说明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主要集中在近井地带。综合研究认为,该体系不是完全清洁压裂液,宜在压裂液配方中关注彻底破胶性能和降低稠化剂的分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缔合压裂液 微观分析 基质渗透率伤害率 聚合物 储层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