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合高含硫天然气的脱硫脱碳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燚芳 刘元昊 +2 位作者 曹红强 李俊楠 张海建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3年第7期65-68,共4页
在分析了目标高含硫天然气组分及含量的基础上,采用MDEA/DEA混合胺溶液对高含硫天然气进行脱硫脱碳处理,并对MDEA/DEA法脱硫脱碳工艺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MDEA/DEA混合胺溶液中MDEA和DEA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1.0%和5... 在分析了目标高含硫天然气组分及含量的基础上,采用MDEA/DEA混合胺溶液对高含硫天然气进行脱硫脱碳处理,并对MDEA/DEA法脱硫脱碳工艺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MDEA/DEA混合胺溶液中MDEA和DEA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1.0%和5.0%、MDEA/DEA混合胺溶液循环量为105 m^(3)·h^(-1)、吸收塔压力为4 MPa、吸收塔塔板数为20块、MDEA/DEA混合胺溶液温度为40℃,在此条件下,净化气中H_(2)S和CO_(2)的含量分别为10.69 mg·m^(-3)和2.74%,能够达到GB 17820-2018中二类天然气的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天然气 脱硫脱碳 工艺参数优化 MDEA/DEA法 净化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铁矿和黄铁矿的热电阻特征及找矿启示:以白云鄂博铁矿区和安徽黄屯铜金矿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竞元 申俊峰 +10 位作者 赵永健 杨永强 王昭静 陈强 卿敏 胡凯 陈满 王浩阳 林浩 唐赧钰 郑新栋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0-587,共18页
磁铁矿和黄铁矿是金属矿床广泛存在的典型矿物,其电阻属性特别是恒定活化温度下的电阻值目前在找矿方面的应用少有研究。采用BHMR-08型变温热电阻仪,在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区和安徽黄屯铜金矿区分别针对磁铁矿和黄铁矿开展了电阻率测试... 磁铁矿和黄铁矿是金属矿床广泛存在的典型矿物,其电阻属性特别是恒定活化温度下的电阻值目前在找矿方面的应用少有研究。采用BHMR-08型变温热电阻仪,在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区和安徽黄屯铜金矿区分别针对磁铁矿和黄铁矿开展了电阻率测试。结果表明:在白云鄂博铁矿区的东部深部,存在与金属硫化物相关的磁铁矿电阻率低值区,该区磁铁矿电阻率多数小于9×10^(-4)Ω·m,且主要为岩浆成因磁铁矿,结合前人研究,认为该区可能存在岩浆通道,是岩浆型磁铁矿富集区,深部具有较大找矿潜力。安徽黄屯铜金矿区的角砾岩筒内黄铁矿与角砾岩筒外黄铁矿电阻率差异明显。其中,角砾岩筒内黄铁矿的电阻率值相对较大且分布范围宽泛,最高值可达20~40Ω·m;而角砾岩筒外的黄铁矿电阻率值相对较小且分布范围较窄,多小于10Ω·m。因此,黄铁矿电阻率值是有效区分角砾岩筒内部和外部黄铁矿的重要物性标型特征,可为进一步找寻金矿起到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阻特征 磁铁矿 黄铁矿 白云鄂博矿区 安徽黄屯铜金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地堑南北源汇特征及其对沉积体系与储层特征的影响
3
作者 柏立广 王维 +3 位作者 刘子玉 杨香华 刘志峰 刘慧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0-284,共15页
物源性质对于我国近海盆地古近系沉积与储层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然而受限于取心成本与地震资料多解性,相关认识缺少直观证据支撑。渭河地堑为新生代断陷盆地,区域地质研究揭示其南北物源体系差异显著,其构造背景、物源配置与近海盆... 物源性质对于我国近海盆地古近系沉积与储层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然而受限于取心成本与地震资料多解性,相关认识缺少直观证据支撑。渭河地堑为新生代断陷盆地,区域地质研究揭示其南北物源体系差异显著,其构造背景、物源配置与近海盆地具有较强的可类比性。基于渭河地堑野外露头与系统采样进行锆石UPb年代学、铸体薄片、背散射以及X衍射分析,对渭河地堑南北砂体物源体系、沉积及储层特征进行了精细解剖。研究表明,北部花城剖面碎屑锆石具有华北克拉通2个典型古老峰值以及对应加里东与海西运动的年轻峰值,层序底部砾岩砾石类型以碳酸盐岩、钙质碎屑岩以及变质岩为主,具备鲜明的渭北隆起物源特征;南部骊山周缘剖面碎屑锆石以加里东晚期与印支晚期峰值为主,砾石类型以花岗岩与变质岩为主,具备鲜明的南部秦岭物源区特征。渭北隆起碳酸盐岩物源区对应沉积体规模小且富泥,储层中泥质与钙质含量高。南部秦岭造山带对应沉积体展布规模大,多旋回富砂沉积,储层以砂砾岩、净砂岩为主,储层钙质含量低。不同类型物源体系为储层及后续成岩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与先决条件。渭河地堑野外露头的系统分析可以为我国近海盆地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地堑 源汇特征 沉积体系 储层特征 新生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驱后油田采出液地面增殖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任付平 余吉良 +4 位作者 陈京生 霍然 邵忠华 刘倩 吴应德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1-254,共4页
利用微生物驱后油田采出液中的有益菌群,在室内开展了微生物驱采出液地面增殖技术研究。该方法可使回注的采出液菌数由6.4×105个/m L增至3.6×108个/m L;采出液中的有益菌群烃氧化菌、发酵菌、反硝化菌菌数增加3率4个数量级,... 利用微生物驱后油田采出液中的有益菌群,在室内开展了微生物驱采出液地面增殖技术研究。该方法可使回注的采出液菌数由6.4×105个/m L增至3.6×108个/m L;采出液中的有益菌群烃氧化菌、发酵菌、反硝化菌菌数增加3率4个数量级,有害菌硫酸盐还原菌菌数降低1个数量级;向微生物驱采出液中添加营养剂和油田混合油,乳化液表面张力降低35.4%,原油黏度降低43.0%。通过整体提高注入液菌数,可使采出液菌数增至107个/m L,采收率在原微生物驱的基础上增加10.67百分点。利用现场污水处理流程中的处理容器开展了现场试验,措施后回注采出液菌数提高到5.8×108个/m L,采出液菌数达到3.0×106个/m L,阶段累计增油2.005万吨,投入产出比为1∶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液 微生物驱 地面增殖技术 宝力格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蜡及表面活性剂环戊烷水合物浆液生成及黏度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柳扬 陈杰 +5 位作者 李娜 孟嘉伟 吕晓方 周诗岽 马千里 王传硕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23,共11页
随着油气资源开采不断向深水领域发展,在深水管道多相混输过程中,低温高压的输送环境极易导致水合物和蜡等固相沉积堵塞管道的问题产生,尤其当蜡和水合物同时存在时,集输管道将面临更高的堵管风险。为此,使用流变仪研究了含蜡和表面活性... 随着油气资源开采不断向深水领域发展,在深水管道多相混输过程中,低温高压的输送环境极易导致水合物和蜡等固相沉积堵塞管道的问题产生,尤其当蜡和水合物同时存在时,集输管道将面临更高的堵管风险。为此,使用流变仪研究了含蜡和表面活性剂(Span 80)的油水体系中环戊烷水合物的生成规律及水合物浆液流变性,明确了含蜡量(质量分数,下同)、Span 80浓度(质量分数,下同)等因素对蜡-水合物共存体系临界时间及浆液剪切稀释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pan 80浓度为1.0%时,含蜡量由0.00%增大至1.00%,水合物生成临界时间由25.8 min延长至49.8 min,增幅约93%。在Span 80浓度为1.5%、2.0%及3.0%时,水合物生成临界时间同样随含蜡量增大而延长,增幅分别为113%、93%及241%。对中低含蜡量体系(≤0.75%),水合物生成临界时间随Span 80浓度的增大而缩短;对高含蜡量体系(≥1.00%),水合物生成临界时间则随着Span 80浓度的增大呈现波动变化。此外,随着水合物的生成,含蜡与不含蜡体系水合物浆液的黏度均先快速增大再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含蜡体系水合物浆液的黏度峰值与最终平衡黏度均显著大于不含蜡体系的对应值。通过比较稠度系数和流动特性指数,发现含蜡体系水合物浆液的流动特性指数随着含蜡量、Span 80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含蜡油水乳状液、水合物浆液及含蜡水合物浆液均具有剪切稀释性,含蜡水合物浆液则具有更强的剪切稀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晶 表面活性剂 水合物浆液 临界时间 剪切稀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咸水层CO_(2)封存潜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梁涛 杨婧晖 +1 位作者 郝清源 户建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01-204,共4页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起着关键作用。继2015年《巴黎协定》之后,2020年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和气候雄心峰会等重要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争取2030年前碳达峰、...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起着关键作用。继2015年《巴黎协定》之后,2020年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和气候雄心峰会等重要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争取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然而作为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封存 碳中和 封存潜力评价 中国近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潜山油气藏勘探潜力与方向 被引量:59
7
作者 李欣 闫伟鹏 +3 位作者 崔周旗 郭彬程 梁坤 张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0-144,152,共6页
渤海湾盆地潜山勘探历经40余年,通过勘探历程与发现规律分析认为,以10年为一个阶段,潜山勘探经历了规模发现阶段、勘探低迷阶段、缓慢发现阶段,目前正处于新的勘探阶段。深层资源研究证实油气资源丰富,潜山勘探具有坚实的资源基础。潜... 渤海湾盆地潜山勘探历经40余年,通过勘探历程与发现规律分析认为,以10年为一个阶段,潜山勘探经历了规模发现阶段、勘探低迷阶段、缓慢发现阶段,目前正处于新的勘探阶段。深层资源研究证实油气资源丰富,潜山勘探具有坚实的资源基础。潜山勘探现状分析表明,潜山类型、潜山勘探层系、勘探深度、不同勘探区域勘探程度等方面存在不均衡现象,并在不均衡中孕育着巨大的勘探潜力。辽河坳陷兴隆台潜山与冀中坳陷牛东深潜山的勘探表明,深层变质岩和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未来潜山勘探深度将不断加深,4 000 m以下将成为勘探的热点;潜山类型将由以风化壳型为主向潜山内幕型转变,凹中、凹边隆起(凸起)是内幕潜山勘探的重点;潜山勘探发现具有明显的坳陷接替式,黄骅坳陷、辽河坳陷的滩海以及以往受认识局限制约的低勘探程度区将成为勘探重点。通过勘探程度等条件分析,大兴—固安、曙北—牛心坨、长芦、王官屯—乌马营、燕南、笔架岭、海月等26个潜山带勘探潜力较大。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与成藏认识的提升,潜山勘探必将形成一轮新的规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油气藏 勘探阶段 勘探潜力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蚂蚁追踪技术在任丘潜山油藏的应用 被引量:30
8
作者 程超 杨洪伟 +1 位作者 周大勇 翟卫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8-52,共5页
在勘探阶段,准确地识别贯穿盆地的断裂系统并分析它们对有利区带的影响是研究的焦点。在评价、开发和生产阶段,随着对油藏的不断认识,需要对局部范围内的断裂系统进一步加深认识,不同的是这时需要关注的是由完全不同方向的构造应力形成... 在勘探阶段,准确地识别贯穿盆地的断裂系统并分析它们对有利区带的影响是研究的焦点。在评价、开发和生产阶段,随着对油藏的不断认识,需要对局部范围内的断裂系统进一步加深认识,不同的是这时需要关注的是由完全不同方向的构造应力形成的断层和断层系列,因为它们影响或将要影响最终的采收率。常规的断裂系统解释一般根据断裂系统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进行人工观察、识别,经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得到。通过一种先进的优化算法——蚂蚁追踪技术,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断层、裂缝系统的空间分布。相对于肉眼只能识别出少量十分明显的断层和裂缝,蚂蚁追踪断裂的自动解释结果不仅是地震剖面上断层、裂缝系统的客观反映,而且较人工的解释结果更加清晰、直观和准确。基于Petrel软件该技术在任丘潜山雾迷山组油藏断裂系统分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认为该技术可以用在本区剩余油预测中,并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蚁追踪技术 断层 裂缝 地震解释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砂岩体形成和分布的多元控制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震 郝琦 +2 位作者 赵贤正 张以明 杨德相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9-334,共16页
二连盆地砂体形成和分布受多种因素控制,主要包括构造带类型、同沉积断层、沉积体系域、坡折带类型和沉积相类型。不同构造带类型发育不同沉积体系的砂体,同一构造带不同类型构造上发育的砂体类型也不同。陡坡带与缓坡带边界断层的断层... 二连盆地砂体形成和分布受多种因素控制,主要包括构造带类型、同沉积断层、沉积体系域、坡折带类型和沉积相类型。不同构造带类型发育不同沉积体系的砂体,同一构造带不同类型构造上发育的砂体类型也不同。陡坡带与缓坡带边界断层的断层面产状和断层组合控制着物源注入方向。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分别发育不同沉积体系的砂体。二连盆地不同类型的坡折带上发育不同沉积相类型和不同形态的砂体;不同类型沉积相对砂体的特征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据此,本文提出了“多元控砂”概念,并认为“多元控砂”可以概括二连盆地岩性圈闭形成和分布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控砂” 控制因素 砂体类型 岩性圈闭 二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北部石炭—二叠系煤成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贤正 金强 +2 位作者 张亮 梁宏斌 金凤鸣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9-464,共6页
苏桥—文安是渤海湾盆地最早发现石炭—二叠系煤成油气的地方,近期仍有新的发现。为查明研究区源于石炭—二叠系的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煤系烃源岩二次生烃等成藏背景分析,发现该区存在3种成藏模式:石炭—二叠系自生自储、上古生下古储... 苏桥—文安是渤海湾盆地最早发现石炭—二叠系煤成油气的地方,近期仍有新的发现。为查明研究区源于石炭—二叠系的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煤系烃源岩二次生烃等成藏背景分析,发现该区存在3种成藏模式:石炭—二叠系自生自储、上古生下古储潜山以及古生新储第三系混源。3 500~5 000 m的石炭—二叠系生油窗是自生自储型油气成藏的控制要素;断距超过300 m,造成奥陶系与石炭—二叠系烃源灶对接,是潜山油气成藏的控制要素;活动性断层沟通煤系源灶,是第三系混源成藏的条件。还指出了3个有利前景区,明确了进一步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生烃灶 油气成藏模式 控制因素 勘探方向 石炭-二叠系 冀中坳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古近系沙三段上部碳酸盐岩沉积模式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剑萍 杨君 +2 位作者 邓爱居 郭永军 李运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2-687,共6页
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及测井解释等手段,以揭示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大王庄油田沙三段上部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为目的开展工作,得到以下认识: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古近系沙三段上部发育碳酸盐岩滩坝沉积,藻砂屑云岩、鲕粒云岩、泥晶云... 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及测井解释等手段,以揭示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大王庄油田沙三段上部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为目的开展工作,得到以下认识: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古近系沙三段上部发育碳酸盐岩滩坝沉积,藻砂屑云岩、鲕粒云岩、泥晶云岩及含陆源碎屑的藻屑—鲕粒云岩是本区主要的岩石类型。滩坝发育四种沉积微相,包括藻屑碳酸盐岩滩微相、鲕粒碳酸盐岩滩微相、泥晶碳酸盐岩湖湾微相及含陆源碎屑的颗粒碳酸盐岩滩微相。研究区碳酸盐岩的分布主要受到湖平面变化、古地形、构造活动强度及陆源碎屑物质供应程度的影响,中央隆起带古地貌微环境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岩石类型和沉积微相的差异,高部位形成藻屑碳酸盐岩和鲕粒碳酸盐岩,低部位的低能环境形成泥晶碳酸盐岩湖湾。藻屑碳酸盐岩滩和鲕粒碳酸盐岩滩微相是本区碳酸盐岩滩坝最有利的油气储集相带。该区沉积微相的研究及相模式的建立有助于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大王庄油田下一步精细的储层预测,也为类似地区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提供了可借鉴的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相模式 湖相碳酸盐岩 滩坝 沙三段 饶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生排烃能力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秦建中 刘宝泉 +1 位作者 郑伦举 张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8-355,共8页
在5000余块海相不同类型烃源岩样品的精细筛选和比较的基础上,选取了青藏高原侏罗系、冀北上元古界、云南禄劝泥盆系等34个样品进行了人工加水热压模拟实验。综合研究认为,海相烃源岩中碳酸盐岩相对泥页岩对干酪根生排烃具有较强的催... 在5000余块海相不同类型烃源岩样品的精细筛选和比较的基础上,选取了青藏高原侏罗系、冀北上元古界、云南禄劝泥盆系等34个样品进行了人工加水热压模拟实验。综合研究认为,海相烃源岩中碳酸盐岩相对泥页岩对干酪根生排烃具有较强的催化作用,可使生排总油高峰温度前移,更容易形成未熟-低熟稠油,排油效率增大,总产气、CO2和H2产率增高,总油、气携油、残留油、烃气及总烃产率也相对有所增加。这与α-碳原子形成自由基的催化反应、碳酸盐岩干酪根中浮游藻类含量相对较高以及碳酸盐对有机质及烃类的吸附作用弱有关。但是,含钙泥页岩(碳酸盐含量为5%~25%)总油等烃类产率相对最高。它主要多为封闭强还原环境下形成的富烃含钙页岩,干酪根类型好,有机质丰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排烃能力 模拟实验 海相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应分析技术的煤体结构判别:以沁水盆地安泽区块为例 被引量:18
13
作者 侯月华 姚艳斌 +2 位作者 杨延辉 蔡益栋 陈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41-2049,共9页
准确预测煤体结构平面与纵向分布规律对煤层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安泽区块13口探井88个煤样的6种测井数据进行对应分析结果表明,由煤芯获得的不同煤体结构的样品点在对应分析获得的因子载荷图中聚类分布(对应分析划分结果... 准确预测煤体结构平面与纵向分布规律对煤层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安泽区块13口探井88个煤样的6种测井数据进行对应分析结果表明,由煤芯获得的不同煤体结构的样品点在对应分析获得的因子载荷图中聚类分布(对应分析划分结果与岩芯获得的煤体结构类型吻合度高达97.7%),可据此划分区内其他井的煤体结构类型并预测全区煤体结构分布。预测结果表明:纵向上,原生结构煤发育于煤层的顶底两端,碎粒结构煤发育于煤层中部,碎裂结构煤多发育于原生、碎粒结构煤之间;平面上,北部及南部An12井附近原生煤和碎裂结构煤发育(Ⅰ区),南部An28井与An22井附近和中南部断层F1与F2附近发育碎粒结构煤(Ⅱ区);安泽区块Ⅰ区较南部和中南部Ⅱ区储层条件相对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体结构 对应分析 测井 安泽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洪浩尔舒特凹陷中生界火山岩特征及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季汉成 杨德相 +2 位作者 高先志 房晓东 王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27-1240,共14页
为了明确二连盆地洪浩尔舒特凹陷中生界火山岩的分布规律,本文通过对火山岩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资料、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洪浩尔舒特凹陷中生界火山岩主要发育于阿尔善组下段、阿尔善组上段和腾格尔组一段,以安山岩、凝灰... 为了明确二连盆地洪浩尔舒特凹陷中生界火山岩的分布规律,本文通过对火山岩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资料、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洪浩尔舒特凹陷中生界火山岩主要发育于阿尔善组下段、阿尔善组上段和腾格尔组一段,以安山岩、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为主;发育爆发相、喷溢相和喷发沉积相,以喷溢相发育程度高、喷发沉积相分布广为特点;洪浩尔舒特凹陷中生代火山岩主要沿断裂分布,在垂向上表现为多期次喷发序列的叠置,共经历了3个火山喷发旋回、14个火山喷发期次。储层孔隙类型多样,以气孔和构造缝最发育。储层储集性受到火山岩岩性岩相类型、成岩后期的构造活动和成岩作用等因素的制约,以岩相因素影响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浩尔舒特凹陷 中生界 火山岩 岩相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新思路评价冀中坳陷深县凹陷油气勘探风险 被引量:9
15
作者 武娜 郭秋麟 +2 位作者 梁坤 孔凡志 王少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6-333,341,共9页
在冀中坳陷深县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油气成藏规律和成藏主控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建立了油气勘探风险评价参数体系及油气井和干井空间属性特征库。用马氏距离、模糊数学等数据集成方法以及贝叶斯概率模型,结合钻探成果,分别建立了两种... 在冀中坳陷深县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油气成藏规律和成藏主控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建立了油气勘探风险评价参数体系及油气井和干井空间属性特征库。用马氏距离、模糊数学等数据集成方法以及贝叶斯概率模型,结合钻探成果,分别建立了两种集成方法及二者结合的含油气概率预测模板,对凹陷内各点的含油气风险概率进行了预测,实现了全凹陷含油气风险概率可视化。预测结果揭示出深县凹陷低幅构造、深西断阶、深南及衡水断阶等低风险勘探目标,从而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然而由于方法本身的特点,预测结果存在一些差异。马氏距离和模糊综合预测模板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3.7%和79%,二者相结合法准确率达86%。由于模糊评判法综合利用了所有成藏地质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地质有利性,它指明的低风险范围较大,增加了勘探风险;而马氏距离方法只选取能区分油气井、干井的有效地质因素,指明的有利范围较小,预测目标更具体,但它缩小了有利区范围,可能会遗漏部分勘探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目标 风险可视化 勘探风险 深县凹陷 冀中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蚂蚁体的“相”控地质建模 被引量:9
16
作者 程超 吴东昊 +3 位作者 桑琴 宋世民 王亚洲 张淑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25,7,共5页
任丘潜山雾迷山组碳酸盐岩油藏具有构造断裂系统复杂、油藏纵横向各向异性强的特点,其储集空间复杂,由孔隙、裂缝及溶洞组成,储层的发育程度主要受裂缝控制.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建立该油藏的三维地质模型,即从测井解释的物性参数出发应... 任丘潜山雾迷山组碳酸盐岩油藏具有构造断裂系统复杂、油藏纵横向各向异性强的特点,其储集空间复杂,由孔隙、裂缝及溶洞组成,储层的发育程度主要受裂缝控制.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建立该油藏的三维地质模型,即从测井解释的物性参数出发应用随机建模方法进行模拟,无法反映出油藏复杂缝洞系统的几何特性,所建模型不能很好地体现储层的展布特征.已有研究表明基于地震资料的蚂蚁属性体可以全面地展现油藏断裂系统的空间分布.因此,基于蚂蚁属性体与成像测井资料建立该油藏的"裂缝发育相",进而进行裂缝发育相控建模.储量及储层参数检验表明该方法建立的地质模型与实际更为吻合,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相控建模方法,对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三维地质建模具有良好的推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系统 蚂蚁属性体 成像测井 随机建模 相控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西洼陷西北陡坡沙三下亚段地震相控反演砂砾岩储层预测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生 黄捍东 +2 位作者 王星星 张金伟 李金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0-220,共11页
胜利油田的油气勘探方向逐渐由构造油藏向隐蔽油藏转变,砂砾岩油气藏成为非常重要的勘探目标,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断陷湖盆的陡坡带成为重要的关注目标。地震相控反演充分利用了地震相界面对宏观地质体或岩性体... 胜利油田的油气勘探方向逐渐由构造油藏向隐蔽油藏转变,砂砾岩油气藏成为非常重要的勘探目标,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断陷湖盆的陡坡带成为重要的关注目标。地震相控反演充分利用了地震相界面对宏观地质体或岩性体的控制作用,将目标地层分成具有不同沉积特征的沉积单元,根据低频背景约束地震道外推反演中每个采样点的初值范围,同时控制反演时窗的大小,使反演结果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针对车西洼陷陡坡带砂砾岩储层成因多、储层相变快、砂体描述困难等问题,在沉积相精细划分、储层物性分析、测井信息约束下,应用地震相控反演,预测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沙三下)亚段陡坡带低孔低渗砂砾岩储层"甜点"分布,在扇辫状水道中、远端最有利的优质储层发育相带划分出4个"甜点区"。预测结果表明:砂砾岩体识别在垂向上达砂组级别,局部可达小层级别;横向上,不同成因类型砂体区分明显,可较好地识别出近岸水下扇、滑塌扇等砂砾岩储层,明显提高了断陷盆地陡坡带砂砾岩储层"甜点区"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点预测 砂砾岩储层 断陷湖盆陡坡带 地震相控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统计模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插值方法 被引量:14
18
作者 姚雪玲 傅伯杰 +2 位作者 吕一河 孙飞翔 郭秀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3-96,102,共5页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羊圈沟小流域的土壤水分插值为例,介绍了基于ArcGIS和统计学软件的回归克里格模型插值方法,其中详细介绍了基于虚拟变量技术将分类变量引入模型的过程;同时,将回归克里格模型、线性回归模型和普通克里格模型的插值精度...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羊圈沟小流域的土壤水分插值为例,介绍了基于ArcGIS和统计学软件的回归克里格模型插值方法,其中详细介绍了基于虚拟变量技术将分类变量引入模型的过程;同时,将回归克里格模型、线性回归模型和普通克里格模型的插值精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环境条件较为复杂,通过采样点难以反映目标变量的整体空间特征,而目标变量与环境因子有显著相关性的情况下,回归克里格具有较高的插值精度,是更为理想的插值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克里格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土壤水分 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作用下输气管道受力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吴锐 梅永贵 +2 位作者 邓清禄 庞成立 照冬野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5-111,共7页
以川气东送管道铺设中的管道横穿罗针田滑坡工程为背景,建立管道横穿滑坡情况下的力学模型,并采用静力学解析计算的方法对管道变形、受力状态进行分析研究,获得了滑坡位移、推力与管体的响应特征,如应变或应力的关系,从而为地质灾害安... 以川气东送管道铺设中的管道横穿罗针田滑坡工程为背景,建立管道横穿滑坡情况下的力学模型,并采用静力学解析计算的方法对管道变形、受力状态进行分析研究,获得了滑坡位移、推力与管体的响应特征,如应变或应力的关系,从而为地质灾害安全风险评价及预警提供定量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该管道横穿滑坡段暂时处于安全状态;管道变形分布曲线呈现正态分布规律,滑坡体正中管道部位变形最大,向两端变形逐渐减小;管道弯矩分布符合两端固定简支梁承受均布荷载弯矩形态,两端应力最大,呈现中部正弯两端负弯态势,管道两端最易发生破坏;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输油气管道穿越滑坡地质灾害的破坏预警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输气管道 受力分析 静力学模型 强度校核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南–夏店区块煤储层等温吸附特征及含气量预测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庆忠 孟召平 +3 位作者 黄平 何旭龙 杨延辉 张永平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72,共4页
煤的吸附能力是决定煤层含气量大小和煤层气开发潜力的重要储层参数。通过对沁南–夏店区块二叠系山西组3 号煤层72 个煤样进行等温吸附实验,剖析了3 号煤层煤的吸附性能,建立了基于Langmuir方程的煤层含气量预测方法,揭示了研究区3... 煤的吸附能力是决定煤层含气量大小和煤层气开发潜力的重要储层参数。通过对沁南–夏店区块二叠系山西组3 号煤层72 个煤样进行等温吸附实验,剖析了3 号煤层煤的吸附性能,建立了基于Langmuir方程的煤层含气量预测方法,揭示了研究区3 号煤层煤的吸附性能及含气量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沁南–夏店区块3 号煤层主要为贫煤和无烟煤,煤的空气干燥基Langmuir 体积为18.15~34.75 m3/t,平均29.36 m3/t;Langmuir 压力为1.47~2.71 MPa,平均2.03 MPa;煤储层压力梯度0.11~1.06 MPa/hm,平均0.49 MPa/hm,煤储层压力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煤层含气饱和度整体呈欠饱和状态。通过预测模型预测研究区3 号煤层含气量2.87~24.63 m3/t,平均13.78 m3/t,且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其含气量相对沁水盆地南部偏低。煤储层含气量分布主要受控于本区煤层生气、储气和保存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LANGMUIR 体积 LANGMUIR 压力 含气量 沁南–夏店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