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1篇文章
< 1 2 1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企业电子文件系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电子文件系统建设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尚真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35,共2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成立于1999年,从成立之初就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办公方式。各地区公司在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主要是基于Domino环境下的系统。由于没有采用统一的技术和标准...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成立于1999年,从成立之初就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办公方式。各地区公司在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主要是基于Domino环境下的系统。由于没有采用统一的技术和标准,系统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文件处理整体效率很低,重复建设浪费大量人力、财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系统建设 电子文件 大型企业 实践 DOMINO 信息技术 办公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十四五”天然气产业发展回顾与“十五五”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淑慧 沈鑫 +2 位作者 李广 昝光杰 梁严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39,共16页
“十四五”期间,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各环节发展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面对机遇与挑战,“十五五”天然气产业应该怎样高质量发展?为了解答上述疑问,系统总结、评估了“十四五”期间中国天然气产业在国产资源增储上产、境外资源利用、基础... “十四五”期间,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各环节发展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面对机遇与挑战,“十五五”天然气产业应该怎样高质量发展?为了解答上述疑问,系统总结、评估了“十四五”期间中国天然气产业在国产资源增储上产、境外资源利用、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国内市场消费、全产业链法规制度体系等方面取得的系列成就,深入剖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判“十五五”期间中国天然气产业在能源转型中的战略定位和发展前景,最后,提出天然气产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十四五”期间,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取得消费规模年均增加245×10^(8)m^(3)、国内产气量年均增加约140×10^(8)m^(3)、资源保障能力和储气调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链韧性持续增强、法规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新突破等系列重要成就;②天然气产业既有“经济平稳发展、产业升级转型、能源碳排放双控政策转变”带来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进口资源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国内资源品位差增储上产难度加大、天然气清洁低碳灵活调节优势没有充分体现、价格市场化纵深改革难”等挑战;③“十五五”期间,天然气产业将保持快发展势头,市场需求继续稳步增长,预计2030年天然气消费量将达约5500×10^(8)m^(3),资源供应能力总体充足,具备保障市场发展的良好条件。结论认为,为实现天然气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十五五”应重点从“接续实施增储上产行动、积极布局海外资源筹备、持续完善储气能力建设、开拓市场优化利用方向、推动构建新型油气体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6个方面开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产业 “十四五” “十五五” 国产气量 进口量 基础设施 展望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地下储气库重大理论、关键技术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完颜祺琪 李国欣 +7 位作者 朱华银 胥洪成 苏云河 李春 李康 邱小松 魏欢 宋丽娜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3,共11页
2019年中国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进入高速发展期,气藏储气库面临着部分在役库达产率低、低渗泛连通气藏建库设计难度大等难题;盐穴储气库面临造腔速度慢和储气空间利用率低等挑战;油藏储气库建库机理与相关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亟... 2019年中国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进入高速发展期,气藏储气库面临着部分在役库达产率低、低渗泛连通气藏建库设计难度大等难题;盐穴储气库面临造腔速度慢和储气空间利用率低等挑战;油藏储气库建库机理与相关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亟需攻关研究。为此,以破解气藏、盐穴、油藏不同类型储气库建库机理、储气空间优化设计等难题为目标,开展了系列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研究结果表明:(1)形成的在役库提高上限压力优化、大型低渗泛连通气藏建库、储气库群协同调峰优化等技术,助力气藏储气库高效建设与扩容增产;(2)建立的大井眼与水平井造腔、残渣空隙空间利用预测技术,指导了盐穴储气库高效造腔与储气空间利用最大化;(3)创建了气液高速交互滚动排驱仿真模拟与周期注采油气体系相行为模拟实验技术和油藏,形成了油藏建库驱替—传质耦合库容量预测方法,形成了油藏建库协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新模式;(4)复杂地质条件储气库高效建设运行和地下空间多元综合利用是未来增强储气保供能力和实现“3060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结论认为,研究成果有力支撑了中国储气库快速发展,近5年来气藏、盐穴、油藏储气库建库能力全面提升,保障了储气库工作气量由100×10^(8) m^(3)向200×10^(8) m^(3)翻番增长,对我国地下储气库建设和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提压扩容 滚动排驱 造腔设计 优化运行 地下空间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全油气系统中天然气类型与煤岩气分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君峰 李国欣 +1 位作者 贾承造 赵群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2-803,共12页
煤系是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天然气资源类型多样。针对煤系全油气系统和煤岩中天然气成藏演化的特殊性,通过系统梳理煤系全油气系统中的天然气主要类型和地质特征,揭示煤岩气的形成、富集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 煤系是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天然气资源类型多样。针对煤系全油气系统和煤岩中天然气成藏演化的特殊性,通过系统梳理煤系全油气系统中的天然气主要类型和地质特征,揭示煤岩气的形成、富集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1)将煤系全油气系统中天然气按赋存特征和成藏机理划分为2种基本类型(常规气和非常规气),再按天然气的源储关系和储层岩性划分为6种类型(远源碎屑岩气、特殊岩性类气,远源/近源致密砂岩气,源内致密砂岩气、泥页岩气和煤岩气等),将煤岩储层中赋存的天然气统一称为煤岩气。现有资料表明,同一地区煤岩气在勘探开发地质特征上存在浅层、深层显著差异性,转换深度界限一般在1 500~2 000 m。基于当前煤岩气认识并充分尊重煤层气术语的应用历史习惯,煤岩气按照埋藏深度可以划分为深层煤岩气和浅层煤层气。(2)按照煤系全油气系统理论“全过程成藏”的研究思想,基于典型煤岩气成藏演化剖析,煤岩气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原生型煤岩气、再生型煤岩气、残留型煤岩气和生物型煤岩气4种主要类型,前两种主要属于深层煤岩气,后两种主要属于浅层煤层气。(3)煤岩气成藏演化研究表明,浅层煤层气主要是原生型煤岩气经地质改造后形成的残留型煤岩气或生物型煤岩气,埋藏较浅,具有“低地层压力、低含气饱和度、吸附气为主、排水降压采气”等主要特征;深层煤岩气主要为原生型煤岩气和再生型煤岩气,埋藏较深,具有“高地层压力、高含气饱和度、富含游离气、气藏不含水或少水”等特征;原生型煤岩气分布广,资源量大,气藏品质好,是煤岩气中最为有利的勘探开发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全油气系统 煤系气 煤层气 煤岩气 煤岩气成藏演化 煤岩气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的2110安全管理模式 被引量:6
5
作者 贺荣芳 吴庆善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05年第1期48-50,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110安全管理模式的内涵、发展历程、效果和发展前景。通过2110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中国石油安全管理工作基础得到夯实,安全业绩不断得到改进。
关键词 安全管理模式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管理工作 发展历程 发展前景 安全业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区域生产中的关联工艺参数协同预测与预警
6
作者 赵勇 尹爱军 +3 位作者 成浩 李骞 纪林呈 吴倩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0-566,共7页
为提前发现天然气区域生产过程中管线、装置可能发生的超压、泄露等异常工况,现有工业控制报警系统不能准确反映设备真实状态,而采用单参数的预警误判率较高,实用性不足。提出了一种天然气区域生产各上、下游场站关联工艺参数的协同预... 为提前发现天然气区域生产过程中管线、装置可能发生的超压、泄露等异常工况,现有工业控制报警系统不能准确反映设备真实状态,而采用单参数的预警误判率较高,实用性不足。提出了一种天然气区域生产各上、下游场站关联工艺参数的协同预测与预警方法。针对天然气区域内场站多、生产过程复杂、监测数据多样的特点,首先对每个场站的参数进行降维,提取各场站的关键工艺参数;再对关键参数进行关联度评估及分组,以同组的高关联参数为自变量,建立多元非线性套索回归预测模型;同时,建立关键参数的长短期记忆预测模型;结合两种模型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确定动态阈值,对区域生产进行协同预警。通过重庆气矿某井区开展的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有效减少单值异常出现的预警误判,又可提前定位异常场站和异常点位,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区域生产 报警 工艺参数 关联度 协同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与中国石油财务管理
7
作者 王国樑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47-48,共2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11月5日正式成立,2000年4月6日和7日分别在纽约和香港两地成功挂牌上市。中国石油主要从事石油核心业务,分为勘探与生产、炼油与销售、化工与销售和天然气与管道四大业务板块,包括大庆油田。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财务管理 石油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重点勘探领域——地质认识、核心技术、勘探成效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109
8
作者 贾承造 赵政璋 +3 位作者 杜金虎 赵文智 邹才能 胡素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5-396,共12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成果和剩余油气资源领域分布评价基础上,提出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前陆盆地冲断带、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和成熟探区富油气凹陷(区带)四大勘探领域。指出岩性-地层油气藏已成为油气储量增...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成果和剩余油气资源领域分布评价基础上,提出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前陆盆地冲断带、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和成熟探区富油气凹陷(区带)四大勘探领域。指出岩性-地层油气藏已成为油气储量增长的主体,前陆盆地冲断带是寻找大发现的重要领域,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增储地位日趋重要,富油气凹陷(区带)精细勘探潜力仍然很大。分析认为未来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岩性-地层油气藏、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前陆盆地、富油气凹陷(区带)、陆上新区新盆地、南海南部海域和非常规资源等七大领域,其中前四大领域勘探潜力仍然很大,是未来油气增储上产的重点领域;陆上新区新盆地、南海南部海域及非常规资源将是未来实现中国石油资源战略接替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 勘探领域 地质认识 核心技术 勘探思路 重大发现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油气勘探进展与上游业务发展战略 被引量:80
9
作者 李鹭光 何海清 +5 位作者 范土芝 刘合年 杨涛 万仑坤 黄福喜 李志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共10页
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立足国内、拓展海外,树立高效勘探理念,国内外油气勘探取得13项重大突破和战略新发现,形成10个超亿吨级规模储量区。在总结“十三五”以来国内外重要勘探进展的基础上,立足当前国... 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立足国内、拓展海外,树立高效勘探理念,国内外油气勘探取得13项重大突破和战略新发现,形成10个超亿吨级规模储量区。在总结“十三五”以来国内外重要勘探进展的基础上,立足当前国内外新形势、新要求,对中国石油矿权区油气资源状况、剩余油气资源发展潜力和上游业务发展面临的挑战等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未来中国石油上游业务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坚持稳健发展方针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实施资源战略,国内油气并重、常非并举,立足七大盆地,加大勘探开发力度,2019—2025年年均新增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1×108t油当量以上,至2025年实现油气产量2.2×108t油当量;海外立足常规、油气并举,优化发展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美洲、亚太五大合作区,扩大“一带一路”合作规模。提出打好国内勘探开发进攻战、做好海外优质高效发展大文章、推进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管理创新、加强高素质勘探开发人才队伍建设5条保障措施确保战略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 勘探进展 勘探潜力 勘探战略 中国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近期油气勘探新进展及未来主要勘探对象与潜力 被引量:26
10
作者 赵政璋 赵贤正 何海清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4年第1期1-7,共7页
分析了中国石油近期在油气勘探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和新进展:岩性-地层油气藏精细勘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西部地区前陆盆地冲断带油气勘探不断有重大发现;低渗透探区不断发现整装规模效益储量;天然气勘探进入储量的快速发现阶段;大盆地内... 分析了中国石油近期在油气勘探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和新进展:岩性-地层油气藏精细勘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西部地区前陆盆地冲断带油气勘探不断有重大发现;低渗透探区不断发现整装规模效益储量;天然气勘探进入储量的快速发现阶段;大盆地内新区带、新层系不断有新的重要发现;新盆地、新凹陷的勘探有重要进展。并系统总结了中国石油在五个方面行之有效的勘探经验和做法,提出了未来油气勘探的领域和主要对象及其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石油勘探工作 前陆盆地 冲断带 石油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油气勘探面临的形势与陆上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的五大领域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国干 门相勇 +1 位作者 李小地 曾少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17-1021,共5页
从油气公司的角度阐述了开展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分析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勘探面临的形势,指出未来陆上油气资源战略选区主要有五大领域:前陆盆地、叠合盆地中下组合、青藏高原、中小... 从油气公司的角度阐述了开展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分析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勘探面临的形势,指出未来陆上油气资源战略选区主要有五大领域:前陆盆地、叠合盆地中下组合、青藏高原、中小型盆地和非常规油气。这几个勘探领域都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具有多个战略目标及较好的勘探前景。建议战略选区项目工作要遵循四大原则: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和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形势 战略选区 前陆盆地 叠合盆地 青藏高原 非常规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氢天然气取样技术适应性研究
12
作者 张佩颖 宋柯静 +4 位作者 张建 林青瑾 涂振权 毕颂雅 毛勇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156,164,共6页
目的为了确认现有天然气取样方法是否满足掺氢天然气的取样,开展了掺氢天然气取样技术适应性研究。方法采用不同材质取样瓶、不同取样方法对掺氢天然气进行取样分析,开展长期稳定性实验,并将取样技术运用到实际掺氢天然气管道。结果充... 目的为了确认现有天然气取样方法是否满足掺氢天然气的取样,开展了掺氢天然气取样技术适应性研究。方法采用不同材质取样瓶、不同取样方法对掺氢天然气进行取样分析,开展长期稳定性实验,并将取样技术运用到实际掺氢天然气管道。结果充气排空法、控制流量法两种取样方法均适用于多种氢气含量的掺氢天然气,取样具有代表性;不锈钢和铝合金两种材质取样瓶气密性良好,样品储存稳定,适用于掺氢天然气的取样。结论研究为掺氢天然气的取样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氢天然气 取样方法 取样瓶 气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态激励下往复式天然气压缩机橇座的振动能量传递特性
13
作者 王逢德 马云腾 +3 位作者 葛新灿 吕莉莉 刘冰 肖文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5-213,共9页
为探究振动能量在压缩机橇座中的传递特性,降低振动控制成本,将结构声强法应用于橇装往复式压缩机振动控制研究领域。综合运用自编程序与有限元工具建立压缩机橇座结构声强场分析模型,结合数据可视化技术,提出橇座结构声强分析及可视化... 为探究振动能量在压缩机橇座中的传递特性,降低振动控制成本,将结构声强法应用于橇装往复式压缩机振动控制研究领域。综合运用自编程序与有限元工具建立压缩机橇座结构声强场分析模型,结合数据可视化技术,提出橇座结构声强分析及可视化方法;应用该方法求解并可视化橇座的结构声强场,研究橇座中振动能量的传递特性以及机械能与结构声强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压缩机振动能量主要转化为橇座的应变能,振动能量主要通过型钢的腹板沿着压缩机轴向传递,振源间的耦合作用会降低振动能量的传递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式天然气压缩机 稳态激励 橇座 结构声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近几年新区油气勘探成果及下步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措施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政璋 何海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1-7,共7页
自1998年随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海石油三家大型国家石油公司的相继成立,中国的油气勘探的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三大石油公司将面临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目前,从油气资源、探明储量、产量和探矿权上看,中国石油在国内仍均处于主导... 自1998年随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海石油三家大型国家石油公司的相继成立,中国的油气勘探的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三大石油公司将面临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目前,从油气资源、探明储量、产量和探矿权上看,中国石油在国内仍均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在国际上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作为以上游为主体的石油公司,中国石油所辖探区经过近40多年的油气勘探工作,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勘探程度日益提高,勘探难度日趋加大,面临日益复杂的地下、地面条件的挑战,勘探工作任重道远。近几年,针对中国石油的实际和现状,通过苦练内功、加强分层次的综合地质研究工作、加强地震技术攻关和地震准备工作、加大先进适用新技术的应用力度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新区勘探取得了一大批重要发现和成果,为近几年中国石油原油产量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下步新区勘探准备了一批潜在的目标和重点工作地区。下一步新区勘探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但通过继续坚持近几年探索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坚定信念、精细研究、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地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新区勘探将会不断获得新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储量 产量 探矿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二次开发技术综述 被引量:47
15
作者 胡文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4,16,共5页
通过对中国石油所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指出目前中国石油产量的70%仍然来自老油田,其剩余可采储量仍相当可观。面对油田日益老化、潜力巨大、三次采油适用范围有限且成本相对较高的现实,老油田"二次开发"成了必然选择。明确了... 通过对中国石油所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指出目前中国石油产量的70%仍然来自老油田,其剩余可采储量仍相当可观。面对油田日益老化、潜力巨大、三次采油适用范围有限且成本相对较高的现实,老油田"二次开发"成了必然选择。明确了老油田二次开发的涵义与界定条件,论证了老油田二次开发的目标和技术路线,提出了老油田二次开发的初步规划与部署。老油田二次开发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按照"整体部署,分步实施,试点先行"的原则高效、有序进行,以降低经济技术风险和提高油田开发的效果与效益。中国石油老油田二次开发前景广阔,意义重大,将从根本上改变地下自然资源的利用和获取程度,最大限度地实现中国石油资源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 老油田 二次开发 涵义与界定 技术路线 目标 规划 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非常规油气业务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28
16
作者 胡文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7,共3页
作为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按照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定位,积极有效地推进非常规油气业务发展,其非常规油气业务主要包括煤层气、油页岩、油砂、页岩气等。为此,介绍了该公司非常规油气业务发展的现状:... 作为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按照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定位,积极有效地推进非常规油气业务发展,其非常规油气业务主要包括煤层气、油页岩、油砂、页岩气等。为此,介绍了该公司非常规油气业务发展的现状:①在煤层气产能建设方面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建成了年产3×108m3的气田;②开展了油砂资源评价和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砂资源勘查,先导试验基地正在稳步建设;③开展了大庆柳树河盆地油页岩精查,启动3×104t/a中试厂建设;④跟踪进行了其他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研究。分析了该公司非常规油气业务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指出了该公司非常规油气资源业务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10年,投资100亿元,形成新能源年生产能力300×104t油当量,其中煤层气占全国总产量的40%,页岩油和油砂油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非常规油气业务 现状 机遇 思路 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地质学的创新之路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李德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共11页
建国以来,经过几代石油人的艰苦探索与努力,中国已建设成为一个石油生产大国。中国油气勘探开发不断提出石油地质的新问题。通过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不断丰富了中国的石油地质新理论。这些理论主要涉及:1)陆相油气的形成与富聚规律;2)... 建国以来,经过几代石油人的艰苦探索与努力,中国已建设成为一个石油生产大国。中国油气勘探开发不断提出石油地质的新问题。通过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不断丰富了中国的石油地质新理论。这些理论主要涉及:1)陆相油气的形成与富聚规律;2)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成矿规律;3)低-特低渗透储层的勘探开发;4)古潜山油气藏;5)煤成烃的研究与实践;6)海相古生界油气勘探的突破;和7)前陆盆地逆掩推覆带油气勘探的新进展。在当前能源供需矛盾的形势下,中国石油地球科学工作者将作出新努力,在陆地和海洋勘探开发更多的新油气田,特别是大油气田,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和石油地质理论的创新作出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生油 复式油气带 特低渗透储层 古潜山 煤成烃 海相古生界 逆掩推覆带 石油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油气战略通道建设与管理创新实践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维和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24,共6页
油气管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能源大动脉。随着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的逐年提高,打通油气战略通道、保障能源供给成为当务之急。在陆上油气战略通道建设过程中,通过"1+N"协同式自主创新,形成了管道设计、施工、装备国产化及易凝高... 油气管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能源大动脉。随着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的逐年提高,打通油气战略通道、保障能源供给成为当务之急。在陆上油气战略通道建设过程中,通过"1+N"协同式自主创新,形成了管道设计、施工、装备国产化及易凝高粘原油输送等关键技术,建成了目前总长6×104km、输送油品1.7×108t、输送天然气1.4×1011m3的大型油气管网。在大型管网运行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e-SAME安全一致性系统,形成了运行管理组织机构、资产完整性管理、市场保障和应急维护等子系统,确保了企业安全目标地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战略通道 建设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天然气冷能和核工业余热利用的联合动力循环
19
作者 董颖 赵春立 +3 位作者 王国付 王华强 赵鹏越 高绅淇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2-699,共8页
为了研究液化天然气冷能和核工业余热相结合的高效利用方式,构建双级串联联合循环(TTC)和双级并联联合循环(TPC)系统。分析了工质冷凝温度和液化天然气(LNG)汽化压力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将6种工质作为备选,以净输出功最大为目标函数,采... 为了研究液化天然气冷能和核工业余热相结合的高效利用方式,构建双级串联联合循环(TTC)和双级并联联合循环(TPC)系统。分析了工质冷凝温度和液化天然气(LNG)汽化压力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将6种工质作为备选,以净输出功最大为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对系统的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系统均存在最优冷凝温度,使系统净输出功达到峰值。TTC和TPC系统的最优工质组合分别为C_(2)H_(6)+C_(2)H_(4)F_(2)和C_(2)H_(4)F_(2)+i-C_(4)H_(10)。在最优工况下,TTC系统展现出了更高的净输出功、热效率和火用效率。与此同时,TPC系统所需换热面积显著增加,这可能对其经济性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冷能发电 核工业余热 遗传算法 有机朗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炼化业务发展的技术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5
20
作者 沈殿成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99-1805,共7页
分析了世界炼油化工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炼油化工业务的技术现状,指出了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特别是资源获取难度和自主创新能力对业务、技术发展的挑战,并从产品结构与产业链调整、统筹优化资源配置... 分析了世界炼油化工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炼油化工业务的技术现状,指出了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特别是资源获取难度和自主创新能力对业务、技术发展的挑战,并从产品结构与产业链调整、统筹优化资源配置、重视海外油气资源开发与下游产业的有机结合、打造更为有效的市场营销及技术配套体系、持续增强炼化自主创新能力等5个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化工 业务发展 技术挑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