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田吉兹、尤罗勃钦碳酸盐岩油气田石油地质考察及对塔里木盆地寻找大油气田的启示和建议 被引量:46
1
作者 邱中建 张一伟 +4 位作者 李国玉 梁狄刚 吴奇之 王招明 刘军 《海相油气地质》 1998年第1期49-56,共8页
概略介绍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生产近况,详细考察了哈萨克斯坦田吉兹油田和俄罗斯尤罗勃钦油气田的石油地质条件,包括油气田基本面貌、地质构造背景、烃源岩、储层、盖层、成藏等特点。两油气田均处于海相克拉通盆地长期发育... 概略介绍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生产近况,详细考察了哈萨克斯坦田吉兹油田和俄罗斯尤罗勃钦油气田的石油地质条件,包括油气田基本面貌、地质构造背景、烃源岩、储层、盖层、成藏等特点。两油气田均处于海相克拉通盆地长期发育的古隆起上,年代古老(8亿年前),具有大面积分布和一定厚度的有机碳含量为1%~2%的泥质岩、泥质碳酸盐岩作为生油层;碳酸盐岩储层特性因受潜山风化作用而变好;均有巨厚盐层作优质盖层;两油气田均多期成藏,早期油藏因遭破坏而形成大量固体沥青,但后期油气仍得以大量保存。最新观点认为,不含泥质的纯碳酸盐岩有机质含量很低,不能作为有效生油层。针对塔里木盆地寻找大油气田的目标和勘探实际,论及石油地质考察后九方面的启发,提出三方面的建议和塔里木碳酸盐岩地质研究要攻关的五个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学 油气藏 碳酸盐岩 油气田 找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克拉通盆地中央古隆起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64
2
作者 何登发 谢晓安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1997年第2期11-19,共9页
中央古隆起是因裂谷(或坳陷)急剧沉降、均衡翘升形成的,后期常受到前缘隆起的叠加。中央古隆起有叠加、塌陷、残存三种基本类型,有整体升降与差异构造变形两种运动形式,古隆起对岩相具有控制作用。中央古隆起有利于油气聚集,隆起轴部及... 中央古隆起是因裂谷(或坳陷)急剧沉降、均衡翘升形成的,后期常受到前缘隆起的叠加。中央古隆起有叠加、塌陷、残存三种基本类型,有整体升降与差异构造变形两种运动形式,古隆起对岩相具有控制作用。中央古隆起有利于油气聚集,隆起轴部及上斜坡带是油气聚集的最佳部位,油气田常围绕主要不整合面分布。中央古隆起以古风化壳及其下伏碳酸盐岩、上覆砂岩体为主要勘探目的层,地层—岩性油气藏及披覆背斜油气藏为主要勘探目标。本文根据我国中央古隆起的勘探现状,提出了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隆起区 地质构造 油气勘探 克拉通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南方海相地层区石油物探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孟尔盛 《海相油气地质》 1996年第4期1-4,共4页
阐述了下扬子地区应用大地电磁(MT)方法和西南地区电磁方法找礁试验的勘探思路以及 MT 概查在苏皖南部的应用效果,说明电磁方法在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区油气勘探中发挥了作用,同时针对灰岩山区地震方法的困难,提出了试用长排列高次覆盖... 阐述了下扬子地区应用大地电磁(MT)方法和西南地区电磁方法找礁试验的勘探思路以及 MT 概查在苏皖南部的应用效果,说明电磁方法在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区油气勘探中发挥了作用,同时针对灰岩山区地震方法的困难,提出了试用长排列高次覆盖、互换位置放炮、利用震电效应三种方法。建议将南方油气勘探中的物探技术方法作为战略问题来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矿床 地球物理勘探 海相地层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区地震勘探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
4
作者 钱荣钧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1997年第4期51-54,共4页
复杂地表区及复杂构造的勘探问题是目前物探工作所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这些地区普遍存在着施工困难、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严重及成像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多年来发展了不少相应的技术,也见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 复杂地表区及复杂构造的勘探问题是目前物探工作所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这些地区普遍存在着施工困难、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严重及成像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多年来发展了不少相应的技术,也见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攻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所 地表区 构造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科学程序搞好油气勘探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庆忠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1998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通过对新疆地区含油气规律的认识,认为其油气聚集与断裂带关系密切,指出塔里木盆地玛扎塔克断裂带是有利于油气聚集的含油气区带,对吐鲁番盆地火焰山的深层隆起提出三步走的勘探方法。在渤海湾地区,作者认为曙光应在海上。 文中提... 本文通过对新疆地区含油气规律的认识,认为其油气聚集与断裂带关系密切,指出塔里木盆地玛扎塔克断裂带是有利于油气聚集的含油气区带,对吐鲁番盆地火焰山的深层隆起提出三步走的勘探方法。在渤海湾地区,作者认为曙光应在海上。 文中提出了今后深化地震勘探工作的若干建议,强调沿海地区要抓好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在新区勘探方面,地震、地质条件将愈来愈复杂,野外采集与室内处理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才能适应新的形势。目前地震资料处理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关键在于提高人员的技术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深部构造 地震勘探 油气勘探 科学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随机噪声的三分量测定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庆忠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3,共13页
高频噪声是地震高分辨率勘探的大敌。尤其对石油勘探的陆上地震资料来说,更是严重的问题。需要深入了解它的特点,以便找出相应的措施,尽量地克服这种干扰。作者用三分量检波器通过20cm小道距的“超小排列”,作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试... 高频噪声是地震高分辨率勘探的大敌。尤其对石油勘探的陆上地震资料来说,更是严重的问题。需要深入了解它的特点,以便找出相应的措施,尽量地克服这种干扰。作者用三分量检波器通过20cm小道距的“超小排列”,作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试验。说明了检波器与地耦合中产生的谐振现象是产生这种微震的主要因素,从而初步阐明了高频干扰产生的机理。并且通过三分量的测定说明:高频干扰波的振动方向主要是接近于在水平面内。X及Y方向的振动远大于Z(垂直)方向。因此采用常规的垂向灵敏的速度检波器已经是正确的选择。“超小排列”可以分析检波器的耦合谐振情况,可以直接观察耦合谐振的时间域的波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地震勘探 高频噪声 石油勘探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地反转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子齐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1998年第2期63-68,共6页
本文综述了有关反转裂谷盆地的分类,指出简单裂谷、局部反转裂谷和区域性反转裂谷在勘探成功率、油田规模及其分布、油苗显示等方面特征各异。从扭压造成反转和向后传播应力造成反转的形成机制,通过断层反转构造模拟,讨论了盆地反转研... 本文综述了有关反转裂谷盆地的分类,指出简单裂谷、局部反转裂谷和区域性反转裂谷在勘探成功率、油田规模及其分布、油苗显示等方面特征各异。从扭压造成反转和向后传播应力造成反转的形成机制,通过断层反转构造模拟,讨论了盆地反转研究的油气勘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反转构造 裂谷 油气勘探 构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找油的理论和技术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裘慰庭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1997年第3期32-38,共7页
本文介绍了俄罗斯勘探家们为向深部地层和基底、向生物沉积体,向裂缝发育带等目标找油找气而提出和发展的一些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如多次覆盖折射法、面积多次覆盖大地电磁法、反射参数勘探法、多波、高分辨率地震以及多元综合解释系统... 本文介绍了俄罗斯勘探家们为向深部地层和基底、向生物沉积体,向裂缝发育带等目标找油找气而提出和发展的一些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如多次覆盖折射法、面积多次覆盖大地电磁法、反射参数勘探法、多波、高分辨率地震以及多元综合解释系统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并在实践应用中获得了一定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深层勘探 地质构造 地球物理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尤金岛油田三角洲复合体的地震地层学、岩相结构和油藏特征
9
作者 黄忠范 Bruce S.Hart +1 位作者 David M.Sibley Peter B.Flemings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1997年第3期39-45,7-8,共7页
本文介绍的尤金岛油田GA层段的产层特征和层序地层学综合研究成果表明,层段内油藏的分布主要受位于海泛面之下层段顶部的上倾岩相(三角洲、河口坝、三角洲前缘砂)控制,而与层段底的层序底界面无关;GA层段顶部的地震振幅异常呈分散块状(... 本文介绍的尤金岛油田GA层段的产层特征和层序地层学综合研究成果表明,层段内油藏的分布主要受位于海泛面之下层段顶部的上倾岩相(三角洲、河口坝、三角洲前缘砂)控制,而与层段底的层序底界面无关;GA层段顶部的地震振幅异常呈分散块状(河口砂坝)和弯曲带状(分流河道间三角洲前缘);地震振幅值与产层特征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即高产井均位于高振幅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三角洲 地震地层学 岩相结构 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