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第四系浅层天然气分布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13
1
作者 卢文忠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29,共5页
通过对第四系浅层生物气分布、生储盖特征、气田地质条件和经济效益的分析,简要论述了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第四系浅层天然气勘探开发前景。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第四系浅层天然气广泛分布于沿海、沿江的第四系平原中... 通过对第四系浅层生物气分布、生储盖特征、气田地质条件和经济效益的分析,简要论述了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第四系浅层天然气勘探开发前景。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第四系浅层天然气广泛分布于沿海、沿江的第四系平原中,包括湖泊相、河流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平原,浅层天然气赋存层位为全新统—上更新统,埋藏较浅,一般小于60m,局部地区深度大于100m。气源岩为全新统中下段的湖沼、河流及海陆交互相粘土、淤泥质粘土,储层为全新统中段的滨海相贝壳、粉细砂层和全新统下段河流相、河口湾相粉、中细砂层(疏松未成岩),盖层为全新统中段未固结滨浅海相、海湾相、泛滥相粘土、淤泥质粘土。浅层生物气具有较好的生物气成藏地质条件(生储盖组合、古地理分布、中酸性厌氧生化条件、岩性圈闭),特别是古河道(潮道)、古海岸发育,分布形成较有利的生物气富集环境,是现今天然气田(藏)主要分布区。第四系浅层生物气有一定资源潜力,已于浙东地区发现了一批有工业价值的浅气田和零星气井,并且勘探开发投入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明显,具较有利的勘探前景,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新的能源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浅层气 天然气分布 天然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沿海平原第四系浅层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10
2
作者 严经芳 孙国忠 +1 位作者 茹桂荣 芮曙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19,共3页
浙江沿海平原浅层天然气主要赋存于第四纪全新世和晚更新世地层中。气样组分分析表明,该区天然气属甲烷型生物成因气。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生物气气源层具强—较强的还原环境,同时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较好的有机质类型等有利条... 浙江沿海平原浅层天然气主要赋存于第四纪全新世和晚更新世地层中。气样组分分析表明,该区天然气属甲烷型生物成因气。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生物气气源层具强—较强的还原环境,同时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较好的有机质类型等有利条件。结合钻井资料,将该区由上而下划分为第一含气层系(全新统)和第二含气层系(上更新统)。其中浙北第一含气层系内的第三储气层,浙东南第一含气层系内的下储气层、第二含气层内的晚更新世第一砂砾层分别为各自的主力气层。储气层为含砂贝壳、含贝壳粉细—细砂、含贝壳砂砾层。古河口湾、受海侵影响的河漫滩和海湾滨岸分布区是寻找具商业价值气藏的主要领域,气藏圈闭类型为岩性型、背斜型及复合型等。据地质、地理、生储盖组合、圈闭条件和地球化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气藏形成 生储盖组合 气藏勘探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中粘土矿物研究的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行信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99-102,共4页
粘土矿物研究与油气勘探开发各阶段的地质与工程研究密切相关。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中的粘土矿物研究尚显不足。建议创立油气粘土地质学和油气粘土工程学,分别研究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与粘土有关的地质和工程问题。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油气开发 粘土矿物 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二叠统龙潭组树皮体在水介质条件下热压成烃模拟实验 被引量:3
4
作者 沈金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5-20,共6页
加水热压成烃模拟实验是目前研究成烃机理和定量评价的最好手段。选用浙江省长兴县东风界煤矿上二叠统龙潭组煤(俗称乐平煤),用高精度分离得到的树皮体(纯度超过95%)在水介质条件下进行热压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树皮体液态... 加水热压成烃模拟实验是目前研究成烃机理和定量评价的最好手段。选用浙江省长兴县东风界煤矿上二叠统龙潭组煤(俗称乐平煤),用高精度分离得到的树皮体(纯度超过95%)在水介质条件下进行热压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树皮体液态烃产率较高,总产烃率可达322.907kg/t有机质,其中液态烃(热解油)产率高峰达148.671kg/t有机质,液态烃的组成具有低蜡、高芳烃和轻质油为主的特点。乐平煤中树皮体成烃具有多阶段和时间长的特点,在模拟温度达550℃时仍未抵热降解生烃终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瘦焦煤煤阶的高成熟阶段主要生成凝析油和湿气(占该阶段生烃量的54.8%~77.7%),过成熟阶段早期仍可生成中长链烃油(占该期生烃量的20.7%),与干酪根降解成烃模式(气→油→气)有明显差别,也有别于显微组分的差异成烃模式。提供的实验数据可作为煤成烃机理研究和煤成油资源评价的定量依据。图2表7参3(王孝陵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生成 上二叠统 热解油 成烃 热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